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分析了现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 技术创新 观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071-01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所谓循环农业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形成农业的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农民环境意识较低,特别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还相当粗放,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这些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干旱性突出,全国约2/3以上的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因而,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一直保持在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对地下水超额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却十分严重。据统计,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75,约有一半以上的水资源被浪费。因此,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新型经营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农户参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农业产后的副产品利用率低。以植物纤维为例,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这些农业副产242010年第35期(总第2307期)品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而且往往造成环境污染。
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9年中国耕地的总数是18.26亿亩,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警戒。国土资源部2001~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显示,8年间,中国耕地减少1.25億亩。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减少的数字,2年就会突破红线。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仍然以人畜力为主;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缺乏规模经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我国要克服农业生产中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矛盾,就必须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三、发展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济成功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经济要快速稳定地发展,必须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
四、出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相应法规及其政策。
加速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各级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规及其政策,把政府支持与企业行为结合起来、把领导的集体智慧与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稳步推进,加强服务,搞好规范,促使循环农业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及时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手段,完善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小、中、大循环和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环境和发展机制。
(二)努力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行创新。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相关方面的锐意创新。
1.进行技术创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换言之,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试验基地和转化基地,为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和创新提供切入点,也为整个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生示范作用。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2.进行观念创新。更新观念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源泉和动力。一方面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促使广大农民更新观念,以新的精神风貌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进行观念创新的关键是加强培养和建设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因为科技管理人才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证。第一,要大力培养各层次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人才。涉农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而且还把科学先进的思想观念宣传到广大农民之中。第二,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去相关的科研院所进修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或者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到农村基层亲自参与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第三,加强广大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把先进的农业科技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也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循环农业经济 技术创新 观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071-01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所谓循环农业经济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系统中,充分利用当今高科技成果和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废物的排放量,形成农业的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农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农民环境意识较低,特别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还相当粗放,带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明显。这些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干旱性突出,全国约2/3以上的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因而,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一直保持在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对地下水超额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浪费却十分严重。据统计,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仅为0.475,约有一半以上的水资源被浪费。因此,推行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在种植业中,农民只认识到化肥农药简单、方便的好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未经处理的畜禽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养殖场会产生大量含有氨、硫化物、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的新型经营机制,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就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农户参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带动、辐射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农业产后的副产品利用率低。以植物纤维为例,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这些农业副产242010年第35期(总第2307期)品不仅开发利用率低,而且往往造成环境污染。
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009年中国耕地的总数是18.26亿亩,已经接近18亿亩“红线”警戒。国土资源部2001~2008年耕地面积数据显示,8年间,中国耕地减少1.25億亩。如果不加以控制,按照每年平均减少的数字,2年就会突破红线。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的国情。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上,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仍然以人畜力为主;农业科技体系不完善;经营方式仍以家庭为单位,缺乏规模经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我国要克服农业生产中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矛盾,就必须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三、发展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构想
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经济成功发展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经济要快速稳定地发展,必须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
四、出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相应法规及其政策。
加速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需要各级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法规及其政策,把政府支持与企业行为结合起来、把领导的集体智慧与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稳步推进,加强服务,搞好规范,促使循环农业经济健康有效地发展。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及时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体系,把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手段,完善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小、中、大循环和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环境和发展机制。
(二)努力在循环农业经济发展中进行创新。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相关方面的锐意创新。
1.进行技术创新。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换言之,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试验基地和转化基地,为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和创新提供切入点,也为整个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生示范作用。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
2.进行观念创新。更新观念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源泉和动力。一方面要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促使广大农民更新观念,以新的精神风貌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
进行观念创新的关键是加强培养和建设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因为科技管理人才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证。第一,要大力培养各层次相关专业人才,特别是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人才。涉农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而且还把科学先进的思想观念宣传到广大农民之中。第二,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选派有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去相关的科研院所进修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或者利用优惠政策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到农村基层亲自参与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第三,加强广大农民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推广科学种植,把先进的农业科技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也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