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是生命的一种理想状态。现代体育教学尽可能将健康理解为广义上的健康,即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等层面的健康,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应该从教师、教材、学生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学实施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一般定位在“社会本位”和“技术本位”两个层面。“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两种本位的一种超越,我们可以称为“健康本位”,教学指向“健康人”。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7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观。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大多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行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教学程式化、训练化,缺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技术的理解和练习方法的掌握,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和被动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被动式教学观,实现向主动式教学转变,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由生物体育观转变为多维体育观。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学工作者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生理机能为目标,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忽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要由单纯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和多维体育教学观。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三)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与发现并重的学习观。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发现学习法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索研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索研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必须由接受学习观转向接受与发现学习观并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传授科学方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由“权威型”和“放任型”的教学情境向“开发式”教学情境转变。现代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
二、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教材建设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育特点,进行教材内容选择安排,注重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安排教材时,除了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育特点来选择安排外。应特别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性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使其既符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有实用性和延续性。
(二)强调把竞技运动与保健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竞技运动能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竞争参与意识和个性特征,与社会的主体要求一致。保健功能作为体育的又一重要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与卫生保健、医务监督密切结合。对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注意区别对待,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反应,防止有损身心健康的现象出现。原则上体育保健亦包含了终身体育和体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竞技与保健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体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突破点”。
(三)在原则统一的基础上,大力扩充教材的灵活性,根据各自高职学校的特点进行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制定。在强调灵活性的基础,大幅度增加选修教材的比重,以保证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四)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应以“健康”为核心,注意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以往的评价存在许多弊端,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客观评价。体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确立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以人的合理发展为根本,突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健身统一性。克服对肌肉力量、筋骨强壮和意志磨炼的片面强求,强调对身体健康与健身评价的综合性、科学性,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效益,并将此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三、学生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锻炼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程度,正确地评价锻炼效果,能够自我进行必要的医务监督。
(一)加强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明白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使每位同学都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二)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根据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的情况,科学设计自身的锻炼,并指导他人进行锻炼,而且还能根据锻炼者的生理、生化、形态等一些特征来评价其锻炼效果。同时,在锻炼中根据自身的运动经历,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体育理论的理解。提高体育能力。
(三)重视课外体育锻炼。课内教学是课外锻炼的导向,课外锻炼则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我们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要保证学生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应对学生的课余锻炼加以正确引导,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解决难点技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快感,增强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我院每年举办“体育健身运动节”,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海报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加强渲染,烘托气氛,发动全校师生都来关心体育节的活动。在项目的调协和比赛的形式上,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及各年级、各系部专业的不同,不拘泥于传统模式。达到全体行动、人人参与的目的。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健康第一”
教育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学实施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传统体育教学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一般定位在“社会本位”和“技术本位”两个层面。“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两种本位的一种超越,我们可以称为“健康本位”,教学指向“健康人”。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7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一)由被动体育转变为主动体育观。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大多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强行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技能,体育教学程式化、训练化,缺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忽视学生对所学知识技术的理解和练习方法的掌握,学生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和被动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被动式教学观,实现向主动式教学转变,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由生物体育观转变为多维体育观。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学工作者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生理机能为目标,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忽视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要由单纯的生物体育教学观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和多维体育教学观。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三)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接受与发现并重的学习观。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发现学习法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索研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索研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必须由接受学习观转向接受与发现学习观并重,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传授科学方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由“权威型”和“放任型”的教学情境向“开发式”教学情境转变。现代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
二、教材
教材的选择,应具有多样性、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个性与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教材建设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育特点,进行教材内容选择安排,注重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安排教材时,除了根据学生在各个阶段身心发育特点来选择安排外。应特别注意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要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性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使其既符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又符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有实用性和延续性。
(二)强调把竞技运动与保健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竞技运动能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竞争参与意识和个性特征,与社会的主体要求一致。保健功能作为体育的又一重要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与卫生保健、医务监督密切结合。对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注意区别对待,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反应,防止有损身心健康的现象出现。原则上体育保健亦包含了终身体育和体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因此,竞技与保健应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学校体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突破点”。
(三)在原则统一的基础上,大力扩充教材的灵活性,根据各自高职学校的特点进行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制定。在强调灵活性的基础,大幅度增加选修教材的比重,以保证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四)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应以“健康”为核心,注意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以往的评价存在许多弊端,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客观评价。体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确立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以人的合理发展为根本,突出“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健身统一性。克服对肌肉力量、筋骨强壮和意志磨炼的片面强求,强调对身体健康与健身评价的综合性、科学性,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效益,并将此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三、学生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锻炼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安排运动量和运动程度,正确地评价锻炼效果,能够自我进行必要的医务监督。
(一)加强思想教育。经常向学生讲述全民健身活动与终身体育对人类健康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明白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宏伟工程,使每位同学都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命感。
(二)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根据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的情况,科学设计自身的锻炼,并指导他人进行锻炼,而且还能根据锻炼者的生理、生化、形态等一些特征来评价其锻炼效果。同时,在锻炼中根据自身的运动经历,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体育理论的理解。提高体育能力。
(三)重视课外体育锻炼。课内教学是课外锻炼的导向,课外锻炼则是课内教学的延伸。我们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既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要保证学生对《大纲》所规定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应对学生的课余锻炼加以正确引导,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解决难点技术,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快感,增强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我院每年举办“体育健身运动节”,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海报等宣传媒介的作用,加强渲染,烘托气氛,发动全校师生都来关心体育节的活动。在项目的调协和比赛的形式上,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及各年级、各系部专业的不同,不拘泥于传统模式。达到全体行动、人人参与的目的。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