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诗文的精神“团聚处”。后人常称文中点题之句为“画龙点睛”之笔。
题乃篇之“眼”,文之“神”。能否点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考场作文的点题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使优秀的作文立意更加醒目。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及时点明主题或点及话题,表明你的行文和主题或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使读者就一目了然,抓住重点,从而留下“中心突出”的深刻印象。
它能使语言含蓄的作文主题鲜明。有些同学的写作用语比较含蓄,这在平时作文中可能是一种优点,但在考场作文中,过分含蓄的语言会导致主题的隐晦,它可能需要阅卷老师多遍的阅读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而考场作文特别是中考作文的阅卷,由于时间关系,是不允许老师在你的作文上停留过长时间的。这时,在文章最后一个鲜明的点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它能使阅卷者豁然开朗。
点题,有时也是挽救偏题、离题作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篇偏离了话题或主题的作文,如果能在结尾处巧妙点一下话题或主题,往往能够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的等级要求。但如果始终拒绝主题或话题字眼于文外,那常常会被判“偏离题意”而被打入“地狱”的。所以及时巧妙的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点题之笔的艺术可谓多姿多态,精彩纷呈。好的点题不仅要体现在标题上,更要体现在正文中;不仅要将题旨酣畅地流淌于字里行间,更要丰盈地蕴涵于具体材料中。一言以蔽之,既要“金玉其外”,更要“锦绣其中”。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才能点好题呢?常见的有以下五法:
一、直奔主题,及时点题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话题作文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跑题”。这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更有写作技巧上的明显失误,这就是没有及时点题。如果能够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及时并有意识地点明一下话题,以定位作文的范围,就应试作文而言,实在是相当高妙和不可或缺的写作技巧。
二、醒目位置,重点点题
就是让老师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点题的语句,了解你作文运行的轨迹。怎样做才能醒目呢?窍门有四种:
1. 独立成段点题。把用于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如中考题以“苦痛和快乐”为话题的作文,一位考生在段首用“穿过苦痛最快乐”独句成段点题;中间部分用“快乐和幸福就是这样得来的,我好快活!”作为一段再点题;在文章的结尾让“我最快乐,因为我所得的是穿过苦痛的快乐”成为点睛之笔,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 首句直接点题。将点题的话语放在有关文段的开头,这种方法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如《挖荠菜》一文开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领全文,点出题目,提供了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感情?因此,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卒章点题。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这句话提醒写作者要写好结尾。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法。诸葛亮《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结,集中概栝了他的忠诚不矢的精神品德。2010年北京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文的结尾:“刹那间,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我梦想的那一方星空曾是那般灿烂,我几乎已经触摸到它的光芒,但就在我的逃避中渐渐暗淡下去,就连最后一颗星也没为我停留。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灿烂的星空,有的人脚踏实地努力追寻了,他的星空就永远璀璨;有的人没有坚持,他的星空便只能落幕了。我相信,今天,也许明天,我的星空会重新焕发光彩,只是那时,我将不再只是仰望。”作者集中笔墨抒发人生感悟,深化了主旨,并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4. 前后呼应点题。有些文章,作者让题目或题旨文字出现于文章开篇与结尾,既突出中心,又使结构严谨,首尾圆合,题贯始终。如朱自清的《背影》。
三、铺陈排比,渲染点题
运用铺排造势,将题旨淋漓尽致地渲染,便能给人以扣题严密的强烈感受。例如中考作文题有一道材料式的半命题:《珍惜所拥有的?摇?摇 ?摇?摇 》。有一个考生在横线上填补上“青春”,开篇下笔激情奔涌,波澜壮阔:“青春是水,是正在东逝的水。青春是柴,是正在燃烧的柴。青春是风,是正在鼓荡的风。水是淹没庄稼还是滋润土地呢?青春是创造辉煌还是甘于沉默呢?柴是助长灾害还是完成使命呢?青春是无悔逝去还是满怀泪痕呢?风是助长浪头还是帮帆过海呢?青春是造福人间还是贻害万年呢?”如此连串排比,显得气势磅礴,更兼以比喻、设问,形象生动而又发人深思,有力突出了“青春”在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励人“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四、蕴涵深沉,含蓄点题
这种方法,又称暗点,字面上看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意义上含蓄点出了题意,让读者进行深思体味。如《捕蛇者说》一文,在文中结尾处有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表达作者要写此文的意旨。又如《七根火柴》的末句:“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中,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这个结尾很容易引起人们去回味七根火柴的不平常的来历。
五、貌似重复,强调点题
《白杨礼赞》反复五次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强调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歌颂了根据地的军民。认真品味中考优秀作文,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话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点睛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明力。因此运用点晴之笔,既要炼字炼句,反复推敲,又要含义深邃,富有哲理。既要顺势点化,不露痕迹,又要委婉含蓄。总之,作为点睛之笔。应做到“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这样才能在考场作文中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神效。
(责任编辑:张静怡)
题乃篇之“眼”,文之“神”。能否点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考场作文的点题显得尤为重要。
它能使优秀的作文立意更加醒目。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及时点明主题或点及话题,表明你的行文和主题或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使读者就一目了然,抓住重点,从而留下“中心突出”的深刻印象。
它能使语言含蓄的作文主题鲜明。有些同学的写作用语比较含蓄,这在平时作文中可能是一种优点,但在考场作文中,过分含蓄的语言会导致主题的隐晦,它可能需要阅卷老师多遍的阅读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而考场作文特别是中考作文的阅卷,由于时间关系,是不允许老师在你的作文上停留过长时间的。这时,在文章最后一个鲜明的点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它能使阅卷者豁然开朗。
点题,有时也是挽救偏题、离题作文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篇偏离了话题或主题的作文,如果能在结尾处巧妙点一下话题或主题,往往能够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的等级要求。但如果始终拒绝主题或话题字眼于文外,那常常会被判“偏离题意”而被打入“地狱”的。所以及时巧妙的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点题之笔的艺术可谓多姿多态,精彩纷呈。好的点题不仅要体现在标题上,更要体现在正文中;不仅要将题旨酣畅地流淌于字里行间,更要丰盈地蕴涵于具体材料中。一言以蔽之,既要“金玉其外”,更要“锦绣其中”。那么在写作中怎样才能点好题呢?常见的有以下五法:
一、直奔主题,及时点题
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话题作文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跑题”。这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更有写作技巧上的明显失误,这就是没有及时点题。如果能够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及时并有意识地点明一下话题,以定位作文的范围,就应试作文而言,实在是相当高妙和不可或缺的写作技巧。
二、醒目位置,重点点题
就是让老师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点题的语句,了解你作文运行的轨迹。怎样做才能醒目呢?窍门有四种:
1. 独立成段点题。把用于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这应该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如中考题以“苦痛和快乐”为话题的作文,一位考生在段首用“穿过苦痛最快乐”独句成段点题;中间部分用“快乐和幸福就是这样得来的,我好快活!”作为一段再点题;在文章的结尾让“我最快乐,因为我所得的是穿过苦痛的快乐”成为点睛之笔,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 首句直接点题。将点题的话语放在有关文段的开头,这种方法有人称之为“入手拎题”,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行文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离题偏轨。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脉。如《挖荠菜》一文开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总领全文,点出题目,提供了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是一种怎样的特殊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感情?因此,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3. 卒章点题。前人评论杜甫诗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一篇之妙,在于落句。”这句话提醒写作者要写好结尾。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二句话显示题旨,这就是卒章显志法。诸葛亮《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结,集中概栝了他的忠诚不矢的精神品德。2010年北京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一文的结尾:“刹那间,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我梦想的那一方星空曾是那般灿烂,我几乎已经触摸到它的光芒,但就在我的逃避中渐渐暗淡下去,就连最后一颗星也没为我停留。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方灿烂的星空,有的人脚踏实地努力追寻了,他的星空就永远璀璨;有的人没有坚持,他的星空便只能落幕了。我相信,今天,也许明天,我的星空会重新焕发光彩,只是那时,我将不再只是仰望。”作者集中笔墨抒发人生感悟,深化了主旨,并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4. 前后呼应点题。有些文章,作者让题目或题旨文字出现于文章开篇与结尾,既突出中心,又使结构严谨,首尾圆合,题贯始终。如朱自清的《背影》。
三、铺陈排比,渲染点题
运用铺排造势,将题旨淋漓尽致地渲染,便能给人以扣题严密的强烈感受。例如中考作文题有一道材料式的半命题:《珍惜所拥有的?摇?摇 ?摇?摇 》。有一个考生在横线上填补上“青春”,开篇下笔激情奔涌,波澜壮阔:“青春是水,是正在东逝的水。青春是柴,是正在燃烧的柴。青春是风,是正在鼓荡的风。水是淹没庄稼还是滋润土地呢?青春是创造辉煌还是甘于沉默呢?柴是助长灾害还是完成使命呢?青春是无悔逝去还是满怀泪痕呢?风是助长浪头还是帮帆过海呢?青春是造福人间还是贻害万年呢?”如此连串排比,显得气势磅礴,更兼以比喻、设问,形象生动而又发人深思,有力突出了“青春”在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励人“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四、蕴涵深沉,含蓄点题
这种方法,又称暗点,字面上看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但在意义上含蓄点出了题意,让读者进行深思体味。如《捕蛇者说》一文,在文中结尾处有一句感叹:“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就是在比较“赋敛”与“蛇毒”之中揭示出文题的含义,表达作者要写此文的意旨。又如《七根火柴》的末句:“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中,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这个结尾很容易引起人们去回味七根火柴的不平常的来历。
五、貌似重复,强调点题
《白杨礼赞》反复五次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强调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歌颂了根据地的军民。认真品味中考优秀作文,最积极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话题。当然,这里的反复也是相对而言的,它既不是乱点题,也不滥点题,不宜也不必过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点睛之笔必须言简意赅,要言不烦,思想精辟,具有表现力、说明力。因此运用点晴之笔,既要炼字炼句,反复推敲,又要含义深邃,富有哲理。既要顺势点化,不露痕迹,又要委婉含蓄。总之,作为点睛之笔。应做到“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这样才能在考场作文中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神效。
(责任编辑:张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