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性格、品质、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史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遗传学教学中引入遗传学史的教育,以遗传学发展史贯穿遗传学教学主线,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能给予学生恰当的情感教育,促进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本文就遗传学的发展史在情感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 遗传学史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此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已、对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做事情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2]。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中引入遗传学发展史的介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为今后促进我国遗传学的进步提供生力军。
一、 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节课堂气氛,是新课导入的有效手段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如果没有一个适当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会导致整个堂课显得沉闷,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情感教育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遗传学史的学习,不仅在遗传学教学上主题明了,生动有趣,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到新课中,让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中去[3]。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认知优化和促进对知识认知深化。积极的认知也会反过来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批判性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科学精神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是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影响人类发展进步。科学素养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3.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引起教师对自身专业情感的关注,还能以积极的情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新课标对教师要求,还必须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 遗传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必修2教学时间长,内容的抽象和繁琐,重难点相对集中,题目中对知识点的运用灵活多变,造成了学生学习难度大。纵观必修2,遗传学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对本册教学的要求主要有:第一,要求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第二、让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第三、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相关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史
遗传学(Genetics)—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时期:
1.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1865年孟德尔研究表明生物遗传性状的传递和表达上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单位,首次把生物的性状和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即基因联系起来,并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经典遗传学的基础;1900年剑桥大学的遗传学教授贝特森(Bateson)等人重新发现孟德尔法则并创立了遗传学、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Johannsen)创用了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遗传学概念,这一时期称为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2.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的发展时期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1910年摩尔根及其学生创立连锁定律,1927年Muller X-射线诱发突变,说明了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第二阶段: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年),1941年Beadle和To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1944年Avery确定遗传物质为DNA;1951年McClintock B.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子;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1958年Kornberg发现DNA合成酶;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第三阶段:分子遗传时期(1961~1985年),1961年Jacob和Monod建立乳糖操纵子模型;1962、1968年Arber,1978 Smith发现限制性酶;1964-1965年Nirenberg,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1972年Berg建立重组技术;1975年Temin发现反转录酶;1977年Sanger&Gilbert 建立测序方法;1977年Sharp 和Roberts发现内含子;1980年Shapiro发现转座子;1981 Cech和Altman 发现核酶;1985 Mullis K. 建立了PCR体外扩增技术,此期基因的概念是一段可以转录为具有功能性RNA的DNA,它可以重迭、断裂的形式存在,并可转座。第四阶段: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期(1986~至今),90年代,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规模空前、速度惊人的推进,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但是,人们在欢呼基因组计划辉煌业绩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即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摆在面前,生命科学几乎在转瞬之间开始了新的征程—蛋白质组研究,进入了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era)[4]。 四、遗传学发展史具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1.遗传学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每门功课的基础,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演绎推断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在解答遗传学相关计算的试题中。因此,遗传学史的介绍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很好的认知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对整个遗传学发展历史的认识还能够增加学生对遗传学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对科学发展进步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更加尊重科学和热爱科学;重温先人的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 的求索和创新精神是有益的[5]。思想的改变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这不仅指生物学,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更新。遗传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这些科学事实客观存在,但由于受当时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制约,很大程度地阻碍了科学真理的揭示,这要求研究者打破传统的思想方法。因此,对遗传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对社会进步的正确认识、领悟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遗传学史对于学生认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习遗传学史能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比如基因与表型的联系;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能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价值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将来去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衍生出了分支学科,比如发育、进化、分子等,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学有促进作用。
3.遗传学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遗传学知识是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通过了解遗传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者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哲学素养[6]。另外,在遗传学在育种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在对世界各国科学研究者的科学事件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世界观;遗传学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五、全文总结
遗传学史是科学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史,它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及利用规律改变生物性状的历史,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曲折,凝聚了几代科学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其科研成果举世瞩目,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带动和催生了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为线索,使学生遵循历史发展的迹来学习遗传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科学世界观,科学道德观和科学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人类的每一项科学成果和科技进步过程的过程中,都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作用。因此,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遗传学史的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晓星,陈家麟.情感教育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32
[2]刘长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分类及表述[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9,25(3):15
[3]吴雪芳.遗传学史与遗传学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NO.07:166-177
[4]贺福初.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力军[J].生物学通报,1999,44(2):113-120
[5]李明晖.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遗传学教学,2006,28(8):989-992
[6]张冠鹏.遗传学发展简史及其教育价值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3-5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 遗传学史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此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已、对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做事情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2]。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中引入遗传学发展史的介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为今后促进我国遗传学的进步提供生力军。
一、 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节课堂气氛,是新课导入的有效手段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如果没有一个适当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会导致整个堂课显得沉闷,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情感教育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遗传学史的学习,不仅在遗传学教学上主题明了,生动有趣,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到新课中,让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中去[3]。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认知优化和促进对知识认知深化。积极的认知也会反过来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批判性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科学精神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是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影响人类发展进步。科学素养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3.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引起教师对自身专业情感的关注,还能以积极的情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新课标对教师要求,还必须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 遗传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必修2教学时间长,内容的抽象和繁琐,重难点相对集中,题目中对知识点的运用灵活多变,造成了学生学习难度大。纵观必修2,遗传学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对本册教学的要求主要有:第一,要求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第二、让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第三、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相关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史
遗传学(Genetics)—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时期:
1.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1865年孟德尔研究表明生物遗传性状的传递和表达上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单位,首次把生物的性状和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即基因联系起来,并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经典遗传学的基础;1900年剑桥大学的遗传学教授贝特森(Bateson)等人重新发现孟德尔法则并创立了遗传学、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Johannsen)创用了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遗传学概念,这一时期称为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2.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的发展时期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1910年摩尔根及其学生创立连锁定律,1927年Muller X-射线诱发突变,说明了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第二阶段: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年),1941年Beadle和To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1944年Avery确定遗传物质为DNA;1951年McClintock B.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子;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1958年Kornberg发现DNA合成酶;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第三阶段:分子遗传时期(1961~1985年),1961年Jacob和Monod建立乳糖操纵子模型;1962、1968年Arber,1978 Smith发现限制性酶;1964-1965年Nirenberg,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1972年Berg建立重组技术;1975年Temin发现反转录酶;1977年Sanger&Gilbert 建立测序方法;1977年Sharp 和Roberts发现内含子;1980年Shapiro发现转座子;1981 Cech和Altman 发现核酶;1985 Mullis K. 建立了PCR体外扩增技术,此期基因的概念是一段可以转录为具有功能性RNA的DNA,它可以重迭、断裂的形式存在,并可转座。第四阶段: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期(1986~至今),90年代,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规模空前、速度惊人的推进,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但是,人们在欢呼基因组计划辉煌业绩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即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摆在面前,生命科学几乎在转瞬之间开始了新的征程—蛋白质组研究,进入了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era)[4]。 四、遗传学发展史具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1.遗传学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每门功课的基础,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演绎推断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在解答遗传学相关计算的试题中。因此,遗传学史的介绍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很好的认知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对整个遗传学发展历史的认识还能够增加学生对遗传学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对科学发展进步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更加尊重科学和热爱科学;重温先人的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 的求索和创新精神是有益的[5]。思想的改变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这不仅指生物学,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更新。遗传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这些科学事实客观存在,但由于受当时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制约,很大程度地阻碍了科学真理的揭示,这要求研究者打破传统的思想方法。因此,对遗传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对社会进步的正确认识、领悟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遗传学史对于学生认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习遗传学史能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比如基因与表型的联系;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能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价值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将来去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衍生出了分支学科,比如发育、进化、分子等,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学有促进作用。
3.遗传学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遗传学知识是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通过了解遗传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者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哲学素养[6]。另外,在遗传学在育种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在对世界各国科学研究者的科学事件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世界观;遗传学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五、全文总结
遗传学史是科学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史,它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及利用规律改变生物性状的历史,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曲折,凝聚了几代科学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其科研成果举世瞩目,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带动和催生了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为线索,使学生遵循历史发展的迹来学习遗传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科学世界观,科学道德观和科学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人类的每一项科学成果和科技进步过程的过程中,都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作用。因此,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遗传学史的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晓星,陈家麟.情感教育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32
[2]刘长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分类及表述[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9,25(3):15
[3]吴雪芳.遗传学史与遗传学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NO.07:166-177
[4]贺福初.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力军[J].生物学通报,1999,44(2):113-120
[5]李明晖.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遗传学教学,2006,28(8):989-992
[6]张冠鹏.遗传学发展简史及其教育价值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3-5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