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悲剧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悲剧是以“悲”为标举的审美范畴。自从有了悲剧,人们开始谈论悲剧精神。所谓悲剧精神,就是与否定生命的一切因素顽强对抗、坚定地创造和捍卫生命尊严与意义的一种态度、一种愿望、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一种百折不挠的实践。悲剧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悲剧精神是对现实局限性的超越和反抗;它包含了人类崇高的人文关怀,具有崇高性;它体现了面对苦难时的自觉选择,具有理性精神。
  [关键词]悲剧精神 超越精神 理性精神 人文关怀 现实意义
  引言
  人类自从有了悲剧,人们便开始谈论悲剧精神。什么是悲剧精神呢?历史学家汤因比把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归因于人类对“挑战”的“应战”。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和自身以外的世界总是处在动态的对立之中。对立就会产生现实的悲剧性,现实的悲剧性促使悲剧意识的产生。从主体的角度说,悲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为悲剧意识升到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付诸行动,试图向不可战胜的传动发起挑战时,悲剧精神就产生了。从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给悲剧精神下个明确的定义:悲剧精神就是与否定生命的一切因素顽强对抗、坚定地创造和捍卫生命尊严与意义的一种态度、一种愿望、一种艰苦卓绝的努力、一种百折不挠的实践。悲剧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追求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悲剧精神是对现实局现性的超越和反抗
  展示某种价值的破碎是悲剧的基本特征,鲁迅用一句简明的话精确概括了悲剧的本质,即“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悲剧的结局就是被毁灭或遭致失败的对象在面对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等的悲剧冲突中表现出的一种超然的精神,一种反抗和超越现实的局限性,并与邪恶势力同归于尽的誓死精神。当友谊、爱情、事业、生命等人类所珍爱的珍贵的东西遭到摧残——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的——而夭折的时候,人们便默然伤神甚至痛心疾首。悲剧就是这种摧残、夭折过程的艺术写照。但是悲剧的意义决不是单纯地展示价值的破碎,从而给人留下一段伤感苦涩的回味,而是在于通过展示悲剧英雄对不幸命运的抗争,使人看到一种更高的价值力量,以严肃庄重崇高壮烈的内容表现出人类秉性中的正面价值。悲剧表现的不只是灾难,更是表现悲剧主人公对现实局限性的超越和反抗。悲剧精神就是主人公所表现的为实现某种美好价值取向而同不幸命运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雅斯贝尔斯说得不错:“真正悲剧绝不可满足于苦难、挫折、死亡的表现,要通过人的行动去探询真理,表现人的内在本质,要用悲剧英雄拼死抗争来揭示现实的本质和寻找生命的真谛。”
  [2]“真理”、“本质”、“真谛”在这可以理解为悲剧奉崇的正面价值。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痛苦或者伟大人物的死亡,他之所以要突出“伟大”,就在强调这种“痛苦”或“死亡”的价值意义。雅斯贝尔斯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无非都是在说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只有对现实局限性的超越和反抗而遭受的痛苦和死亡,才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价值的痛苦与死亡,可能悲惨,但绝非悲剧。在“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中,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痛苦是伟大的,他为人类作出贡献,使人类获得光明,它包涵和体现了人类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永恒价值,体现了悲剧的本质“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动物都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人类也具有同样的本能。每当人的生命遭到摧残或毁灭的时候,人都会本能地、主动地进行自我保护,寻求生存下去的可能。这是人的生命本能的普遍规定性。如果一个人都没有生命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人就丧失了人应有的生命主体性。当生命遭到摧残或毁灭的时候,他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没有抗争精神,向命运低头,失去生命的意志,这种人就丧失了人应有的生命的主体性,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只能引起人们的轻蔑与唾弃,最终会被社会淘汰。这种丧失人的本能和人性的人也不可能成为美的对象,他们只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反感与厌恶,而这种感情正是与审美情感相反的否定性情感。可以说,生命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这种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就人生存的抗争性,就是人生命抗争意识的生命欲望,这种抗争冲动凝聚为意识、观念,就叫做悲剧性抗争精神。灾难是人生在遭到迫害或毁灭时应该要具有的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人最根本的精,丧失了悲剧精神,也就丧失人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因为悲剧精神是人在面对现实局限性时应具备的精神,是一种反抗和超越现实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性也包括着人对死亡、痛苦的抗争本性。悲剧美就在于人要遭遇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抗争中所显示出来的旺盛生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即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正是因为悲剧精神具有这种抗争性使得悲剧显示出来人的生命的伟大、人生价值巨大、人性的美。
  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足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婚灭境况之中,他(她)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不怕死的悲剧精神。例如曹禺的《雷雨》中的繁漪就颇具有强烈的反抗的悲剧精神。她美丽,思想深沉,极有个性。她曾恨周朴园的伪善和假道学,敢于反抗周朴园的家长专制,为了追求自由幸福,她甚至不顾伦理名节,大胆同周朴园前妻之子周萍发生恋爱和暖昧关系,以“乱伦”的方式反对现实的伦理秩序。繁漪面对人生的苦难具有强烈的超越和抗争精神,敢于在封建家长专制下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显示出了反抗和超越现实局限性的悲剧精。又如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主人公俄狄浦斯的一生,无论他自己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处在与命动的抗争之中。他的出生就背负着阿波罗国王所救收养。当俄狄浦斯知道是波品玻斯的亲生儿子,又听说他的命运是“弑父娶母”,基于他对伦理关系的看重,他开始了自发的,有强烈反抗意识的与命运抗争。他毅然离开了科任托期,避开他认为的父母,以摆脱“弑父娶母”的命运。而这种摆脱仅仅是幻觉,出走不仅不能让他避免他的悲剧命运,反而把他引导到“弑父娶母”的不归路之上。俄狄浦斯在破了斯芬克斯妖兽的迷语后,走向了亲生父母的忒拜城邦。途中他受到一位老人的侮辱,忍无可忍之下迫于自卫,打死了老人,而这位老人恰恰就是他的亲生父亲。由于他破了斯芬克斯的迷语,为忒拜城邦除了一大害,受到了忒拜城邦人民的拥戴,成了忒拜城邦的国王,娶了城邦国王的遗孀。他认为自己不仅摆脱了“弑父娶母”的命运,而且成为众人拥戴的狄浦斯王。这是对命运的多么有力的反击。然而命运就是这么残酷,在追查前国王被杀的案中,他不惜一切借价想弄清事实真相,当真相大白后,即昭示了早已预示的“弑父娶母”的命运。为了摆脱“弑父娶母”的罪名,俄狄浦斯不断的与命运抗争,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战胜命运,最后,他以“刺瞎双眼并放逐到荒野”作了最后的抗争。《俄狄浦斯王》的更深意义和更高价值就在于表现了抗争的意义,悲剧主人公俄狄浦斯一直对命运的抗争精神表现出了崇高的悲剧精神,给人产生了崇敬之情。   二、悲剧精神体现了人面对苦难时的自觉选择,具有理性精神
  正是因为悲剧精神具有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使得悲剧主人公在面对苦难时具有一种觉醒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显示出超人的理性精神。人是有情感与理智并具的高等动物,激情使他义无反顾,理智使他沉着冷静。悲剧表现的主体是人,包含了激情的行动与选择的自觉,因此具有深沉的理性精神。
  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的最初本意是指人类所具有的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人类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人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演变中,意识也由自发的状态向自觉的状态飞跃,这一飞跃象征了人类理性精神的诞生。理性精神为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拆学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产物。理性的成熟、人类主体性的本能发展、人的认识的自我深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健全的理性内在的包含着总体性人学的自觉,是科学精神与人本精神的统一。这是理性成熟的标志。健全的理性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性,只有实践人类才能在不断变化中发展进步,实践是人类自我认识和发展的理性选择。理性对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发展起过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因为有了理性,才能在自我否定、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向文明时代靠拢。
  悲剧精神往往是建立在人的这种自我认识的理性精神基础之上,也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即对自我的生存状诚进行否定,而追求自我的完善和自我的人生价值,实践活动。悲剧人物往往都因为出现动机与结果完全悖反的意外变故而毁灭,但他们面对这种违反自己意愿、令人迷茫的意外变故时都能坚持自己的意念,顽强地同厄运抗争,表现出伟大的人格。那是因为他们选择灾难,迈向死亡时具有一种觉醒意识,一种出于对人生价值、生存意义、自由与死亡、现实处境与未来生命的深沉思索的自觉意识。他们认识到人安于种种非人境况尚心安理得的可“悲”和逆来顺受屈尊听命的可“耻”后,采取的意识清醒的自觉行为。悲剧追求的显著目标,就是通过重大真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揭示出人生的价值意义,表现出对社会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进行激发人们的激情,诱导他们清醒,使人走向更壮丽的人生。所以悲天悯人的深厚情感和关注未来的哲学思想是交融并发,显示出敏锐而深刻的理性精神。被囚禁于悬崖上,受尽摧残的普罗米修斯,肉体上虽然痛苦,但他的意识一直保持着清醒,他公开宣称道:“我宁肯被缚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因为他知道,如果宙斯和某一位女神结婚,她将生出一个比宙斯更强大的儿子,将宙斯推翻,那样宇宙将更加黑暗,人类更加痛苦。清醒意识使他不失去理智,也使得宙斯的秘密不被泄露。普罗米修斯表现了超人的理性精神:他从整个宇宙着想,舍已顾全,选择了死亡。奥尼尔说:“当人向自己提出崇高的使命,当个人为了未来的崇高价值而同自己内心和外在的一切敌对势力搏斗时,人才是生活所要达到的精神上的重大意义的范例。”[3]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宇宙和人类的使命,以肉体的受难成就了灵魂的不朽,更是开始了一件伟大的事业,他盗来天火传播人间,使人间得以光明。他的献身的精神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理性的选择。
  三、悲剧精神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崇高性
  “一位法国诗人说过:‘只有平庸的心灵,才产生平庸的痛苦。’这句格言对应的话也是同样正确。只有崇高的心灵里才会有崇高的快乐。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自己灵魂中崇高庄重的感情。”[3]悲剧人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灾难或险境,始终具有一种为正义和真理,为历史必然性而誓死的坚定性和崇高性,体现着人格力量的崇高和正义原则的永恒。因此,悲剧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具有崇高性。崇高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既表现为力量的巨大,也再现为数量的巨大,从道德意义上讲,更是人格的巨大。
  古希腊神话首先让我们看到了崇高的悲剧精神,它让我们了解到“神”是如何用悲剧展示自己对人类的悲悯情怀。著名的莫过于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崇高的悲剧精神的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普罗米修斯本来是神而不是人,神是不应该受苦难的,他可以无视天地间的苦难,过他自由自在的“神”的生活。奥林波斯的众神和万兽之王的宙斯就是这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甚至宙斯还给人类不断的制造灾难。而普罗米修斯有一个众神所没有的善良同情的心,他热爱人类,关注人类,为了让人类从黑暗中摆脱,他不顾生命危险从天上盗来了火种,传播给人间。他还将自己从雅典娜那儿学来的智慧教给人类,教会人们记数写字,建造房屋,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使用牛马耕地。他发明了帆和船,让人们在大海上航行,他引导人们勘探地下宝藏,找到金银铜铁,他教人们自己制药,治疗伤口和疾病,他教会人们预知未来与占卜……这一切使人类过了舒适的生活。因而也导致了普罗米修斯的不章与悲剧。他被宙斯囚禁于悬崖上,受尽折磨,最终迈向了死亡。普罗米修斯为整个人类的生存、幸福和自由而献身的精神体现了他拥有一颗爱人,关注受难民众的心,表现出了崇高的人文关怀精神。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给我们展示的不是俄狄斯抗争命运的徒劳,展示的是他在抗争命运中表现出的一种崇高精神。
  悲剧产生的是崇高的美感。因为悲剧的宿命决不能消除我们的人类尊严感。命运可以摧毁伟大崇高的人,但却无法摧毁人的伟大崇高。[5]胜利并非属于成功者,而是属于挫折中的失败者。[6]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自己灵魂中崇高庄重的感情。[7]因此,好的悲剧应能使观众在看完后不是沮丧、悲观,而恰恰是振奋和勇气的恢复。康德对悲剧的这种振奋人心的效果有精彩的概括:“崇高的情绪是一种仅能间接产生的愉快:那就是这样的,他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而立刻继之以生命力的因而更加强烈的喷射,崇高的感觉产生了。”[8]在悲剧冲突中,悲剧主人公面对力量强大的对方,不是畏惧、退让、忍辱,而是抗争与不屈服。悲剧主人公正是以自己的不幸甚至生命的毁灭为代价去追求人类正义的壮举,培养了人正直、坚毅、奋发向上的情感意志并体会崇高的审美感受,给人以精神鼓舞和启发。高尔基的美学思想中就强调要有强烈的悲剧精神,追求崇高。他的《母亲》中母亲形象以及巴威尔等无产阶级下层都具有强烈的悲剧精神,他们为改变自已命运,追求人类正义,与邪恶势力进行抗争的英雄壮举,都体现了崇高的悲剧精神。   四、悲剧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悲剧精神是人最为根本的精神,在人类自我认识和不断发展变化中,悲剧精神对人类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悲剧超越自己,从悲剧中陶冶情操。这是为什么悲剧表现的都是苦难,而我们还喜欢悲剧的原因。叔本华的悲剧观无疑是悲瓣主义的,但他同样指出了,悲剧可使我们摆脱庸俗、低级的物欲追求,在悲剧的美感中,我们可以超越日常的卑微,体现壮丽的人生。他说:“所有悲剧都能够那样奇特地引人振奋,是因为逐渐认识到人世、生命都不能彻底满足我们,因而值不得我们苦苦依恋。正是这一点构成悲剧的精神,也因此引向淡泊宁静。……于是在悲剧中我们看到,在漫长的冲突和苦难之后,最高尚的人都最终放弃自己一般急切追求的目标,永远弃绝人生的一切享受,或者自在而欣然地放弃生命本身。”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有精彩的论述:“悲剧给人提供了痛感形象和思想,使忧郁成为风靡一时的情调,而观众沉溺于忧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使郁积的能量得以畅然而泄,而任何一种情绪,甚至是痛苦,只要能够得到自由的表现,生命力都成功地找到了正当发泄的途径,因而他们便获得了悲剧所赠予他们的快感。”所以欣赏悲剧我们也有一种超然的悲剧精神,在悲剧中不是获得悲观,而是要在悲剧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1世纪,是经济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生活无忧无虑,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有些人沉迷于物质享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却走向了迷茫,这可说是人类悲剧精神的一大悲哀。我们不只要有喜剧乐观向上的精神,还要具有积极探索的悲剧精神。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要盲目享受物质生活忘了精神生活。比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盲目的追星族,逃避现实,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用阿Q精神来麻痹自己。这种生活是低级庸俗的生活,即堕落的生活。文明的时代也是野蛮的时代,人们在纵情享受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越来起麻木,不但抛弃了亲情、友情、爱情等这些真挚的情感,同时也丧失了人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同情心,更丧失了对国家、社会、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注。然而,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这此素质都应当是健全人格所具备。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的意识,也更应该保持崇高的悲剧精神。
  [注释]
  [1]鲁迅:《再论雷锋塔的倒掉》,《鲁迅全集》(C),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M),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27页。
  [3]奥尼尔:《论悲剧》,《美国作家论文学》(c),三联书店1984年版。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73页。
  [6]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渺,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
  [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8]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84页。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曹廷华,许自强主编:《美学与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紫华:悲剧性与悲剧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4.刘开会:论悲剧精神兰州铁道学院学报(J)(社会科学版),2000(5)。
  5.季念:论《俄狄浦斯王》中人与命运的抗争(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6.王勤:理性精神的新发展与人类自我认识的新境界—一对西方传统人学的反思(J),文史哲1999(1)。
  (作者单位:广西田林县那比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各行各业的改革都蓄势待发,教育改革的春天又一次到来,这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喜悦之情。在基础教育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刻,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教育的历程,尤其是在学校德育管理上应该投入更多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索,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将大大促进全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水平。对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我们常感到喜忧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学生愈来愈多,虽然物质和生活条件提高了,但“问题学生”却有着增多的势头,关爱问题学生也成了教师、家长、社会的话题,关爱问题学生势在必行。  首先,理解、信任和尊重他们。  每个人都具有自觉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受到信赖,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如此。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期刊
一、目前农村孩子存在的道德教育的现状  1.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不被学生和学校重视  在农村一些学校对于学生的,成绩很重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我所在学校为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会依据重大节日及其纪念日选择升旗稿,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教育,但是真正能够认真倾听的学生却寥寥无几。团队活动的开展有名无实,一是资料少、教育基地少;二是空口说教,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怕耽误学生学习;四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把握时机使学生愿意合作、明确小组个人责任三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求提高其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 把握时机 明确责任 小学数学  合作,已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占有知识和有较强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展开彼此间的相互协作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在实际工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学应该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源泉。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方法,对我们长期工作在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来说显得尤为高深,更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方法。  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前提  1.开发利于自主学习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重庆邮电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背景和现状,提出了研究内容、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本建设项目的预期效益。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思路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期刊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交流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交流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
期刊
[摘要]将同学们在课内外参与写作的次数,以及每次作文的质量呈现为一定的分数,将写作练习设计为一个个带有竞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相互团结,组外相互竞争的特点,组织本组同学间主动地相互帮助,激发同学们主动地多写作文,写好作文的热情。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组内互助 小组间竞争 比谁写得多 比谁写得好 激发写作热情  一、实验的原因  多年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了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小组讨论也由此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当前数学课堂上小组讨论或多或少存在着:追求形式的多,注重表面热闹的多,目标空洞的多,讨论时机不当的多。要合理地运用课堂讨论,首先必须明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