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观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交流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合作交流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下面谨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初浅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本质的理解
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与交流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与人合作与交流的技巧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与交流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合作与交流学习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2.合作小组随意搭配
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违背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按座就近,临时凑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再就是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这样故然是尊重了学生自由选择权,但是常常出现不顾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差异因素,造成组际间的不均衡,形成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与交流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二)学生方面
1.缺少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处在“小太阳”的地位,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自私、狭隘、自我优越感强。社会、家庭又很少能为儿童提供练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因此小学生不愿与人合作与交流;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这些恰恰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经常忽视的。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会倾听,不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也就是无从谈起。
2.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技能
在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现象,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在七嘴八舌,只顾自己讲,不懂得听别人讲,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它学生则处于从属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也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目标,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三)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看课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40人--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以上,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组方法。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情感特征等方面不同的4至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
2.男女搭配:合作小组中男女男女比例应合理。既使学生们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可以适当利用这种搭配方式。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要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1.寻求规律的问题。如“9的乘法口诀”、“商不变性质”等。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
2.选择解题策略。如一些简便运算,一题多解应用题,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展示个人特色,享受成功体验。
3.操作实验、探究问题。如推导几何形体的求积公式这类问题,很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生通过分工负责,操作演示,可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三)减少班级人数,利于小组合作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年级招生时,已经减少了班级人数,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60多人。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宁可多招一个班,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给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学)
一、存在问题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本质的理解
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与交流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与人合作与交流的技巧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与交流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合作与交流学习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2.合作小组随意搭配
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违背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按座就近,临时凑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再就是有些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这样故然是尊重了学生自由选择权,但是常常出现不顾及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性别、个性差异因素,造成组际间的不均衡,形成组间不平等的竞争机制,违背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与交流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二)学生方面
1.缺少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处在“小太阳”的地位,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自私、狭隘、自我优越感强。社会、家庭又很少能为儿童提供练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因此小学生不愿与人合作与交流;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指责”和“埋怨”,这些恰恰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经常忽视的。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品质,不会倾听,不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也就是无从谈起。
2.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技能
在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现象,当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学生在七嘴八舌,只顾自己讲,不懂得听别人讲,或是在小组中学优生主宰一切,承担了主要责任,其它学生则处于从属被忽略的状态,或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维也不自觉地趋同于教师的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致使某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如此等等现象都说明了学生缺乏必要的小组合作与交流技能,这种无效的合作不但达不到“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目标,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事倍功半。
(三)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从笔者多年来在学校看课了解的情况看,一般都在40人--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以上,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组方法。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情感特征等方面不同的4至6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这样就使得各小组间是同质的,为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重要技术。
2.男女搭配:合作小组中男女男女比例应合理。既使学生们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可以适当利用这种搭配方式。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要避免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小组合作。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有:
1.寻求规律的问题。如“9的乘法口诀”、“商不变性质”等。通过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
2.选择解题策略。如一些简便运算,一题多解应用题,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展示个人特色,享受成功体验。
3.操作实验、探究问题。如推导几何形体的求积公式这类问题,很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生通过分工负责,操作演示,可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这样的合作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三)减少班级人数,利于小组合作
很多学校为了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便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年级招生时,已经减少了班级人数,但有些好学校仍然达到每班60多人。因此,学校在招生时,宁可多招一个班,也要把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给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变革,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