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B经成为各学科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成为学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适应历史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的缘合素养的长远之需。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历史性思维
古语有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对历史的学习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必修课。要想学好历史,就必须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以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重中之重。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身先示范,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只有具有历史性思维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历史性思维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授课过程,要坚持以辩证的、严密的、客观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我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讲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而且还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对秦始皇所采取的政治、經济措施做了系统的评价。如:对焚书坑儒政策的评价。
焚书坑儒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巩固皇权促进思想统一的作用,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焚书坑儒是对文化成果的摧残,是毁灭性的灾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情绪,因此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
上述评价就是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焚书坑儒的,历史是变化的发展的,因此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应该是辩证的、发展的,而不能只局限于其当时意义。只有将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答题思路。这不仅是是学生形成历史性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准确定位,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事物不断衰落,最终走向灭亡,而新的事物却不断出现、不断发展最终走向成熟。因此,要学好历史,就要用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世界,要将历史事件还原到历史中去,在历史中探讨历史人物的功过。
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时,很多同学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没有那么伟大,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发明重大。对此我是这样解释的:
同学们,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这种竹简不仅制作工艺复杂,书写不便,而且不方便携带,在《庄子?天下》中曾记载:“施惠多方,其书五车。这位惠子出门要带五车书和当时没有纸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由此可以看出,竹简的厚重和制作工艺的繁杂,给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种情况来看,造纸术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可谓是意义重大毫不逊色于计算机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无论是对历史事件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也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才能给予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上述解释在系统回答同学们的疑问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思考历史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即: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三、日积月累,拓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丰厚的历史知识积累是培养历史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丰厚的历史积累做支撑,那么他学再多的理论都是无用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就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积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便使得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例如:在教学《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我便将上一节课中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以小纸条的形式印发给同学们,然后将课堂前十分钟留给大家背诵,并以提问的方式对其背诵成果进行验收,这样不仅有效的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而且为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讲解做了铺垫,使能够较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应该贯彻到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在学生拥有丰厚的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性,辩证性的梳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需要教师身先示范,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积极督促学生积累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孙东波.略谈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6(32):164-165.
[2]张彤.从文本阅读入手培养历史思维品质[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03):18-22.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历史性思维
古语有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家,对历史的学习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必修课。要想学好历史,就必须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以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学重中之重。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身先示范,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只有具有历史性思维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历史性思维的学生。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授课过程,要坚持以辩证的、严密的、客观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我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讲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而且还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对秦始皇所采取的政治、經济措施做了系统的评价。如:对焚书坑儒政策的评价。
焚书坑儒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巩固皇权促进思想统一的作用,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焚书坑儒是对文化成果的摧残,是毁灭性的灾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情绪,因此也一直为后世所诟病。
上述评价就是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焚书坑儒的,历史是变化的发展的,因此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应该是辩证的、发展的,而不能只局限于其当时意义。只有将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贯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答题思路。这不仅是是学生形成历史性思维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准确定位,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事物不断衰落,最终走向灭亡,而新的事物却不断出现、不断发展最终走向成熟。因此,要学好历史,就要用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世界,要将历史事件还原到历史中去,在历史中探讨历史人物的功过。
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时,很多同学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没有那么伟大,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远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发明重大。对此我是这样解释的:
同学们,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的,这种竹简不仅制作工艺复杂,书写不便,而且不方便携带,在《庄子?天下》中曾记载:“施惠多方,其书五车。这位惠子出门要带五车书和当时没有纸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由此可以看出,竹简的厚重和制作工艺的繁杂,给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种情况来看,造纸术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可谓是意义重大毫不逊色于计算机技术。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历史的学科,无论是对历史事件还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也只有站在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才能给予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上述解释在系统回答同学们的疑问的同时也为同学们思考历史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即: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
三、日积月累,拓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丰厚的历史知识积累是培养历史性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丰厚的历史积累做支撑,那么他学再多的理论都是无用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就要注重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积累。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便使得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例如:在教学《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时,我便将上一节课中所学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以小纸条的形式印发给同学们,然后将课堂前十分钟留给大家背诵,并以提问的方式对其背诵成果进行验收,这样不仅有效的回顾了上节课的知识点,而且为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讲解做了铺垫,使能够较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应该贯彻到历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在学生拥有丰厚的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一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性,辩证性的梳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需要教师身先示范,以历史性思维讲解课堂内容,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积极督促学生积累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孙东波.略谈高中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6(32):164-165.
[2]张彤.从文本阅读入手培养历史思维品质[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0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