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竞赛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竞赛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两个特点,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竞赛法的情绪调动和组织形式以及运用原则等问题,希望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 竞赛法 体育教学 高中
爱玩好动是高中生的天性,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一、竞赛法的运用
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参加竞赛的各个小组把其他各个小组作为自己的对手。第二,参加竞赛的各个小组之间有利益的互相排斥。
(一)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其自我表现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往往需要多次重复同一练习,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能适时加上竞赛因素,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这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立一个能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技术技能的掌握
由于采用了比赛的形式,所以同学们能为自己的小团体努力参与,充分发挥了个体和团体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技术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前提条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即可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但也可能诱导出挫折感
竞赛法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失败感,甚至自卑感,使学生总觉得自己运动能力不如别人,以为自己的运动天赋比别人差。因此,在竞赛法的运用时候应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和适当的语言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比赛中达到心里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为更好的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二、竞赛法的情绪调动
(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竞赛的认识。要教育学生克服单纯的“竞争”心理,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责任感的一种手段。竞赛后要针对不同类型结果的学生进行集体的和个别的教育,以使学生正确的动机得以强化,错误的动机得以及时纠正。
(二)竞赛的类型和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量。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活动性的等,次数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过多,要通盘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都有在竞赛中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有取胜的可能。
(三)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要把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纳入到竞赛之中。不仅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应受到鼓励,那些有了进步的后进者也都应得到表彰。
教学实践证明,竞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竞赛法的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于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同一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阶段、教育对象、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必须采取不同形式的竞赛形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采用多样的竞赛形式,如:游戏竞赛、达标赛、测试赛、接力赛等。根据教学需要,平时教学过程中大多使用游戏赛和接力赛。游戏赛主要是为了竞争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负荷。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游戏比赛中巩固和提高基本技术.技能技巧。一般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以及课的结束部分。接力赛主要是结合教学目的、特定教材内容而进行的比赛。一般用于课的基本部分或后半部分,学生情绪高涨时。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采用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的竞赛以及各组推荐代表的点将赛,抽签决定参赛人员的抽签赛等。根据教学需要比快、比齐、比准、比组织纪律性、比反应能力等不同比赛形式。
四、竞赛法的运用原则
(一)竞赛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竞赛,不能为竞赛而竞赛,甚至因为比赛而干扰学生已经掌握的正确技术动作,破坏动作技术的动力定型。选择竞赛练习的内容,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复杂而有较大危险性的内容应慎重考虑。应以简单、实效、有助于主教材任务完成的练习为主。总之,应做到既有利于巩固技能、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又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竞赛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有效地安排好场地器材、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思想教学和组织安全工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竞赛法的实施过程要注意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名同学的个人特点,各取所长的发挥团队竞赛能力,从而使同学们的竞赛积极性得到提高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为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建立前提基础。
(四)对竞赛双方进行恰当合理的奖罚,是激发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比赛就有胜负,如何处理好获胜小组的奖励和失败小组的惩罚是关键。对于获胜小组可以多采用的奖励办法是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语言的表扬,而对失败方除了适当的惩罚外还要多添加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消除失败方的挫败感,安抚他们的情绪,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竞赛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竞赛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两个特点,然后又进一步分析了竞赛法的情绪调动和组织形式以及运用原则等问题,希望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 竞赛法 体育教学 高中
爱玩好动是高中生的天性,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一、竞赛法的运用
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参加竞赛的各个小组把其他各个小组作为自己的对手。第二,参加竞赛的各个小组之间有利益的互相排斥。
(一)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其自我表现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往往需要多次重复同一练习,这就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情绪,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能适时加上竞赛因素,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这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立一个能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快技术技能的掌握
由于采用了比赛的形式,所以同学们能为自己的小团体努力参与,充分发挥了个体和团体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技术技能的掌握提供了前提条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竞赛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即可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但也可能诱导出挫折感
竞赛法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失败感,甚至自卑感,使学生总觉得自己运动能力不如别人,以为自己的运动天赋比别人差。因此,在竞赛法的运用时候应采取合理的组织形式和适当的语言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比赛中达到心里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为更好的学习提供前提条件。
二、竞赛法的情绪调动
(一)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生对竞赛的认识。要教育学生克服单纯的“竞争”心理,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责任感的一种手段。竞赛后要针对不同类型结果的学生进行集体的和个别的教育,以使学生正确的动机得以强化,错误的动机得以及时纠正。
(二)竞赛的类型和方式要多样,次数要适量。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或活动性的等,次数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过多,要通盘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都有在竞赛中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有取胜的可能。
(三)竞赛应体现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要把比学赶帮的良好学风纳入到竞赛之中。不仅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的应受到鼓励,那些有了进步的后进者也都应得到表彰。
教学实践证明,竞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竞赛法的组织形式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赛法于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同一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阶段、教育对象、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必须采取不同形式的竞赛形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采用多样的竞赛形式,如:游戏竞赛、达标赛、测试赛、接力赛等。根据教学需要,平时教学过程中大多使用游戏赛和接力赛。游戏赛主要是为了竞争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负荷。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游戏比赛中巩固和提高基本技术.技能技巧。一般安排在课的准备部分以及课的结束部分。接力赛主要是结合教学目的、特定教材内容而进行的比赛。一般用于课的基本部分或后半部分,学生情绪高涨时。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采用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与班之间的竞赛以及各组推荐代表的点将赛,抽签决定参赛人员的抽签赛等。根据教学需要比快、比齐、比准、比组织纪律性、比反应能力等不同比赛形式。
四、竞赛法的运用原则
(一)竞赛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竞赛,不能为竞赛而竞赛,甚至因为比赛而干扰学生已经掌握的正确技术动作,破坏动作技术的动力定型。选择竞赛练习的内容,必须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复杂而有较大危险性的内容应慎重考虑。应以简单、实效、有助于主教材任务完成的练习为主。总之,应做到既有利于巩固技能、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又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竞赛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有效地安排好场地器材、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加强思想教学和组织安全工作、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竞赛法的实施过程要注意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名同学的个人特点,各取所长的发挥团队竞赛能力,从而使同学们的竞赛积极性得到提高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为更好的掌握技术技能建立前提基础。
(四)对竞赛双方进行恰当合理的奖罚,是激发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比赛就有胜负,如何处理好获胜小组的奖励和失败小组的惩罚是关键。对于获胜小组可以多采用的奖励办法是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语言的表扬,而对失败方除了适当的惩罚外还要多添加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消除失败方的挫败感,安抚他们的情绪,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