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论述类文本阅读选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so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的时间有限,如何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其实,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特别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完全可以借鉴其语言表达、结构布局和思想高远等方面的特质。如果我们善于借鉴,那么高三复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几篇文章,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对同学们议论文写作有所启迪。
  一
  露锋与藏锋
  文/卢仁江
  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是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最好地发展自己,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分论点一)在我们的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在开明君子面前,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而在狭隘小人面前,他们却会因你外露的才华而伤害你、掣肘你,那么,“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的现象就会在你身上发生。
  汉武帝时,有个将军叫灌夫,能文能武,才华横溢,他对没有多少才华的丞相田蚡甚是不服。当时,文武百官都去巴结田蚡,而灌夫不但不去亲近田蚡还常在他面前耍枪弄刀,卖弄技艺。有一次,他当着田蚡的面锋芒毕露、出言不逊,说:“你靠奉承权势起家,不过是椽作梁用,有何荣耀?”由于灌夫过于露锋,终为田蚡所忌,将其处死。(典型的反例。)
  当灌夫遇到了胸襟狭隘的田蚡,又一味露锋,自然是引祸上身。如果灌夫注意揣摩说话对象,适当藏锋,就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可见,你有才能和亮节,是藏还是露,要看面前的对象而定。(通过假设来析例,言之成理。)
  露锋与藏锋要看时机。(分论点二)三国时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盲目露锋而丢了身家性命。曹兵进退维谷,曹操本已心烦意亂,而杨修偏在此时大肆露锋,“妙解”鸡肋,认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擅自命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回撤。拂逆了曹操之意,杀身之祸倏然降临。
  露锋与藏锋要看环境。(分论点三)一个人才能的显露,要有相应的平台和合适的环境才能够发挥到极致。故此,你露锋要适当顾及其时其地人们的感受。
  旧时,某地有一座砖瓦窑,窑主给工匠们规定,每人每月必须制成1万张瓦片才能领到工钱,超过1万张的工匠按数量的递增领取档次不等的赏金。窑里有个叫牟炳的工匠,每月制瓦12万张,总拔头筹。然而,一天,窑主又招来了一名工匠叫徐冲,他上窑场操作了两天,每天制瓦达600张,且瓦面光洁、质地坚固。收工时,他便触到了一道道恼恨的目光,当跑到伙房吃饭时,他的碗筷又被人扔在了一口猪食缸旁。这下,徐冲立刻意识到自己遭人嫉妒了。于是,他便有意放慢了制瓦的速度,制瓦的数量跟牟炳他们相近。接下来,他还接近牟炳等人,告诉他们一些诀窍。经徐冲传授技艺,牟炳制瓦的技能大有长进,每月制瓦达到了15万张左右,其他工匠的制瓦技能也普遍提高。这下,牟炳及其他工匠们都开始感激徐冲,请他使出所有本领为大伙儿树标杆。于是,徐冲使出浑身本领,每月制瓦都达到了18万张。此后,人们不仅不嫉妒他,还佩服他、尊敬他。(这是正面的实例,很能说明“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
  徐冲可算是处世高人,他将藏锋与露锋的环境拿捏得非常恰当。他在露锋的同时“转锋与人”,并与人共利同赢,因此使环境变得优越,更加适合自己露锋。从这个角度说,露锋时除了要看环境是否适合以外,更需要你积极地去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使环境有利于你的露锋,使自己的聪明才智、技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显露和发挥。(既紧承上一段作概括,又有进一层的拓展与深化——文意已深入到“转锋与人”和“积极地去营造良好的环境”。)
  [品读]
  这是一篇相当标准的议论文。
  中心论点: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
  事实论据:反面的有汉朝的灌夫以及三国时的杨修;正面的有工匠徐冲。
  结论:学习徐冲,正确处理藏锋与露锋的关系,为了良好的结果而对过程进行艺术化处理。
  此外,文中的叙例很有讲究。比如“三国时的杨修,就因为不择时机,盲目露锋而丢了身家性命……杀身之祸倏然降临”这段文字,展开叙述时就注意处处紧扣“时机”一词。
  二
  论羡慕
  文/圣光
  羡慕是生长在人的心中的一条虫子,会伴随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时不时就跑出来,用他细密尖利的牙齿咬着你心底最柔嫩的地方,让你热乎乎、痒嗖嗖、麻嗦嗦、苦涩涩、酸溜溜,欲止又起,欲罢不能。(开篇出彩——巧用比喻、拟人修辞和一系列叠词,细致入微地摹写了“羡慕”这一心理感受的特点。)
  羡慕,其实是一种情结,在自己不熟悉但与之相关的领域不太自信,便产生羡慕。孩子羡慕大人:可以不用做作业,可以自由地花钱,可以想干啥事就干啥事;大人羡慕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必为考核、下岗发愁,也不必为名利、升迁,为繁杂的人际关系殚精竭虑,勾心斗角;穷人羡慕富人:可以大手大脚、挥金如土、饱食终日、不必为几分钱的菜钱讨价还价生磨硬缠;富人羡慕穷人:可以不必为富足而担惊受怕,唯恐让人家绑票敲诈;普通人羡慕名人:天天生活在公众视野里,风光自在;名人羡慕普通人:没有烦人的“狗仔”盯梢,可以自由地上大街、逛风景,不用连出门买棵葱都要带墨镜;老百姓羡慕官员: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可以颐指气使,想训谁就训谁;官员羡慕老百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六根清净无恼人的官场应酬,连喝酒都成了工作;甚至男人羡慕女人:可以撒娇,可以耍赖;女人羡慕男人:不用受例假之苦怀胎之累,可以很随便地当上爸爸……——羡慕,就是这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只要你自己不加节制,它会像昆明滇池里的水葫芦,蔓延开来,疯长开去,弥漫整个心田而不能自拔。(竭力铺陈,突出“羡慕”之“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昆明滇池里的水葫芦”这一妙喻,生动形象。)
  的确,与其他人相比,生活中要羡慕的人、羡慕的事实在太多。随着年龄增长,社会意识日渐清晰,便发现上帝既不公平,划分了世间的穷富、善恶、美丑、成功与失败、幸福与悲哀,同时他老人家又那样公平,给你金钱,往往剥夺你的真诚和善良;给你美貌,往往不给你智慧和毅力;给你名利,往往拿走你的自由和轻松……世界原来如此不完美,许多人、许多事都比自己强,随便看一个某一方面比自己强的对象都可以成为羡慕的理由,要命的是人们常常在这时候总看到己不如人处,忽视了自己的过人之处。那样一种滋味,丝丝缕缕触动心灵,令人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尽管不好受,却不由自主地被缠绕着久久不能甩开。(本段深入一层,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客观上,“世界原来如此不完美”;主观上,“人们常常在这时候总看到己不如人处”。)   其实,羡慕本身并不让人讨厌,它是一种本能,一种欲望,一种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正式亮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在羡慕别人,人人又都在别人的羡慕之中。(本句其实就是对第二段内容的精准概括。)就像诗里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羡慕是一场梦,人人都有做梦的权利,只是,梦醒了该干啥还干啥,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而羡慕过后却往往要生出一些“副产品”来。(指出“羡慕”与“梦”同中之“异”。)
  羡慕,努力向上攀一步,是发愤;稍稍往下滑一点,是嫉妒。发愤激励上进,激励追求,为了平衡,为了满足,一个理想可能因羡慕而成为现实;嫉妒造就痛苦,造就邪恶,歪门邪道,走火入魔,一丝丝贪婪因羡慕而引发罪孽。
  所以,将羡慕的挑衅自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便是人生的学问。能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的人,更是一个快乐的人。(由前文的“分析问题”拓展到“解决问题”上来。“挑衅”一词,用得颇具力度;而“能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的人,更是一个快乐的人”一句,则呼应了前面的“忽视了自己的过人之处”。)
  深陷在羡慕的沼泽中可能迷失自己,明天的你也许会羡慕今天的你。(“明天的你也许会羡慕今天的你”言简意深,引人深思。)
  最要紧的是自己怎么办。
  [品读]
  逐层深入的理性分析。
  羡慕是人类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本文对此逐层作了理性的分析:
  首先,羡慕“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大人小孩互相羡慕,穷人富人互相羡慕,普通人名人互相羡慕,老百姓官员互相羡慕,男人女人互相羡慕……
  其次,羡慕的存在很正常,因为上帝对这个世界既不公平又公平,世界不完美,不完美就要产生追求完美的欲望,这就是羡慕。
  最后,要正确对待羡慕,“将羡慕的挑衅自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要“发愤”,“努力向上攀登一步”,而不是“稍稍往下滑一点”,产生嫉妒。总的来说,“最要紧的是自己怎么办”。
  三
  适度地容纳对立
  文/詹克明
  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
  俗话说,欲壑难填。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饭前轻度的饥饿感可以剌激食欲;劳作后轻度的疲劳感也许睡得更香;谋事时轻度的焦虑感反能时刻铭怀在心,有利于事成;繁迫时轻度的紧张感也许可防止怠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市场上某种商品轻度的紧缺反而促进人们的购买热忱;爱书人书款轻度的偏紧反能不断地保持他对书的渴望;聪明人轻度地保持点糊涂也许显得更宽厚大度;性格上轻度的固执也许不至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甚至于一个人轻度地有点“怪”,没准反能促成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正如一个人若总是生活在无菌环境中,他绝不会有健全的抗病能力。为了预防罹病,必要时还要种点牛痘,打点卡介苗,人为地引进点对立物,使体内产生抗体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事业有成之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立面借点灵笈,以作“添花”之笔。武将若会吟哦几首诗,便透出几分风雅,被人拱称儒将。文人再会舞弄两下剑,则更显其风流倜傥,别有一番风采。善玩权术的若故意风传出几件呆拙趣事,便显得大智若愚。
  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整日饱食则心愈塞、年愈损、气愈滞。独生子女食品极大丰富反而使他挑食厌食,营养不良。买书手头宽绰(再加上有人赠书),坐拥书城也许倒不急于去读。商品极其充足,堆满货架,反而吊不起人们的购买欲。睡眠太过,人反而昏昏沉沉,越睡越懒。一个人如果样样都得到满足,什么都不缺了,倒反而造成最大的缺失——进取心。
  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以前私人油酱店老板为防止伙计偷吃芝麻酱就用过这样的招数。
  我们有时宣传一个人总喜欢把他夸到完美无缺、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把这个人神化到不食入间烟火的地步,这就让人感到太虚假、太绝对、不可信、不可亲,反而失去感召力。
  “水至清则无鱼”。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风采,也是最少用途的。绝对纯的铁化学上反而很有惰性,不易生锈,用途也很少。只有加入各种不同成分后,才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特种钢材。绝对纯的硅、锗只有经过极微量特种元素的人为掺杂才能成为半导体材料。人体必须也要有点杂七杂八的“微量元素”才能维持健康。台风、寒流有害,但科学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它们的调节作用,地球上将冷处极冷、热处极热,对生态造成极大破坏。尘埃可恨,但天空绝对干净,缺少这些尘粒作为凝聚中心,再浓厚的云层也不会凝成雨滴,这个世界就永远不会下雨,地球上也不会汇成江河,所有土地只能是沙漠。可以说,大气中若没有灰尘,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人。
  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
  [品读]
  递进式说理。
  本文开篇由“轻度的贫困”引出“适度地容纳对立”,二者的同一性建立在辩证法之上。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正是这一观点深厚的文化渊源。主体部分,先从正面作阐释——“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再就反面进行论述——“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摧毁一个人某种渴望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过度地满足他,使他感到厌腻”“绝对的纯粹总是最干巴巴,最缺少风采,也是最少用途的”。正反两个层面的论证中,分别提取、分化出多个分论点,且这些分论点之间呈逐层递进之势,如此多角度、全方位作剖析、讲道理,就使“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这一中心论点极具说服力与启发性。
  任何哲理的阐发都必须具有社会学意义,本文自不例外。作者对宣传工作中的夸大神化,对某些人追求“至清”的完美主义思维方式给予了委婉的讽刺,确能引人深思。
其他文献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必考题型,也是同学们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解答这类问题的要害是深刻理解题意,学会文字语言向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翻译转化,这就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在江苏卷中,几何图形(空间图形、平面图形)、函数、三角、直线与圆等为常见的模型.高考应用性问题的热门话题是增减比率型和方案优化型,另外,估测计算型和信息迁移型也时有出现.当然,高考应用性问题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紧扣
摘?要:“机械制图”是开放远程教育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但近年来,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较低,特别是浙江省很多教学点合格率甚至不到20%,学生往往因为该课程耽误了毕业时间,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根据开放远程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生源基础和学校现有教学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2013年7月,我校被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培育学科为思想政治。这既是对我校政治学科组实施学科建设成效的肯定,也为我校政治学科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2013年以来,我校政治组的朱丽萍老师和梁淑敏老师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的殊荣,笔者也有幸被评为浙江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我校政治学科组建设可谓结出了绚丽的花朵。  一、科学规划,明确学科组建设的方向  学科组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的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精彩亮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作文题虽然取材不同,內容和形式各异,写作要求也有差别,但细细品味,存在很多共性。认真研究这些共性,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作文”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怎样“做人”,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那么,“德”如何考
写人要由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到神(性格和精神)再到命运(富、贵、贫、贱等)。叙事首先要学会概括事件(5个“W”,即who / what / why / when / where 1个“H”,即how),其次要思考事件与主题的关系。  一、突出人物的品性  横八字巷的人们  文/黄蓓佳  (1)奈保尔在《米格爾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
第一部分:从句  首先让我们来先归纳一下英语里的从句。单从词性上来分,英语从句是指形容词性从句、名词性从句和副词性从句。其中:  一、形容词性从句即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常被考查的知识有:(1)九个不同的关系代词或副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2)七个不同的关系代词或副词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3)对as,which,that,what代词的理解区分及运用。考查往往是通过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来实现,并
一、学习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模块2《法律与生活》2.1 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专题5“家庭与婚姻”第一框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介绍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赡养扶助和保护父母的义务以及相互继
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教育,吸收和利用我们传统优秀的文化资源,让幼儿感受民间美术的精华,不仅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扩大幼儿的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民间艺术的种子,这也是现代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亲近生活,赏民间艺术的美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大自然是最好的创作场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展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与趋势,特别是全国I卷和III卷、浙江卷、北京卷议论文作文题,出现了单个事件或多个事件并以时间为线索组合材料的趋势。对于这类作文题,如何在立意上独具慧眼、说理上讲究技巧呢?  一、独具慧眼,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让立意胜人一筹  社会热点材料作文题,按照试题提供的材料的形式与内容,大体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还有有争议的事例。看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教育就其本身而言是基于思想的艺术,其影响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的核心目的并非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人士,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因而,通过思想教育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思想性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