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二声部合唱教学是个难点。二声部歌曲音准难把握,演唱时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影响,有时唱着唱着就变成了一个声部;有时两个声部的学生都大声唱,企图压倒对方,出现“喊歌”现象。这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路。不少教师直接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进行各声部乐曲歌词的教学。这样做,学生的学习速度可能会快一点,但结果却是学生只会自己声部的旋律,而不熟悉另外一个声部,导致唱着唱着就被带走调了。再加上部分教师主观努力不足,害怕棘手的二声部教學,平常就只注重单声部歌曲演唱训练,淡化对二声部歌曲的教学,甚至干脆把二声部歌曲当做单声部歌曲来处理。
音乐教材对二声部合唱教学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安排:一般三年级开始出现二声部轮唱练习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训练曲。四年级以后二声部乐曲基本上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复调式逐步向柱式和声过渡,甚至个别乐曲之间难易差距较大。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安排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让二声部合唱在课堂中有效开展。
一、加强基础训练
注重音准训练,教师在低年级时就要引导学生加强音准、节奏和识谱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方法,要特别注意纠正大喊大叫的不良演唱习贯。教师可以把单音或单旋律的听音练习·视唱练习等各种练习结合在一起,坚持长期指导学生练习。在一定的练习基础上,教师可采取清唱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而到了中高年级,在继续巩固音准、节奏及声音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逐步加入二声部轮唱及二声部合唱练习,并适当进行—些和声式听音和视唱练习。
注意声部协调。教师要清楚各声部的协调层次:一般主旋律声部应适当强一些,和声声部弱一些,逐步培养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另一声部并且不因受干扰而“走调”的能力。如《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的主旋律声部为“1|6—6|4. .16|5—|5……”,演唱时要强一些;和声部为“1|4—4|2.14|3—12|3……”,演唱时要弱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旋律交叉复调和声式二声部练习曲,再逐步过渡到训练和声柱式练习曲;先采用哼鸣练习,训练学生在哼鸣时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继而轻声唱,最后在把握音准旋律的同时有感情地演唱。这样,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聆听、学会自我把握。
二、注重分步教学
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二声部合唱教学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步骤。
第一步:分部把握。二声部合唱的教学顺序一般是先教唱一声部,再教唱二声部,确保全体学生都从整体上把握两个声部的演唱。
第二步:整理矫正。两个声部合成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分声部检查:一是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在声部合成时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二是检查每个声部的演唱质量,发现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有问题,要及时整理矫正,为下一步进行声部合成奠定基础。
第三步:合成二个声部。声部合成的开始阶段,要求学生轻声唱,教师可用琴带第二声部。声部合成时要注意保持声部间的平衡,不要出现特别突出的声音,提醒学生在歌唱中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不要捂着耳朵唱,等等。
三、强化多样演练
两个声部的磨合训练时间较长,一般地,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对训练过程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演唱练习。
1.多样演唱训练。对一首乐曲,除了让学生分部合唱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二人重唱、小组合唱、师生合唱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演唱效果。当学生唱熟旋律后,还可以由学生演唱某一声部,教师用钢琴演奏另一声部。而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音准及旋律问题,随时用伴奏提示调整。当然,最好还要指导学生在把握好音准的基础上进行无伴奏合唱,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声音的稳定性,提高合唱技巧。师生合唱时,教师可以和某个学生轮流演唱主旋律声部和和声部,让各声部的学生分别听教师是怎样唱好声部的。
2.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演唱录下来,指导学生听辨效果,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自己的演唱,比较自己不同阶段演唱的优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改进自己的演唱,并从中体验自己经过努力后进步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的经典曲目,如《春雨蒙蒙地下》《我们的田野》等,让学生在美妙的和声中激发对二声部合唱的热爱与向往。
音乐教材对二声部合唱教学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安排:一般三年级开始出现二声部轮唱练习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的训练曲。四年级以后二声部乐曲基本上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复调式逐步向柱式和声过渡,甚至个别乐曲之间难易差距较大。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安排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让二声部合唱在课堂中有效开展。
一、加强基础训练
注重音准训练,教师在低年级时就要引导学生加强音准、节奏和识谱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方法,要特别注意纠正大喊大叫的不良演唱习贯。教师可以把单音或单旋律的听音练习·视唱练习等各种练习结合在一起,坚持长期指导学生练习。在一定的练习基础上,教师可采取清唱训练,以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而到了中高年级,在继续巩固音准、节奏及声音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逐步加入二声部轮唱及二声部合唱练习,并适当进行—些和声式听音和视唱练习。
注意声部协调。教师要清楚各声部的协调层次:一般主旋律声部应适当强一些,和声声部弱一些,逐步培养学生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另一声部并且不因受干扰而“走调”的能力。如《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的主旋律声部为“1|6—6|4. .16|5—|5……”,演唱时要强一些;和声部为“1|4—4|2.14|3—12|3……”,演唱时要弱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旋律交叉复调和声式二声部练习曲,再逐步过渡到训练和声柱式练习曲;先采用哼鸣练习,训练学生在哼鸣时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继而轻声唱,最后在把握音准旋律的同时有感情地演唱。这样,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聆听、学会自我把握。
二、注重分步教学
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二声部合唱教学更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步骤。
第一步:分部把握。二声部合唱的教学顺序一般是先教唱一声部,再教唱二声部,确保全体学生都从整体上把握两个声部的演唱。
第二步:整理矫正。两个声部合成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分声部检查:一是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在声部合成时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二是检查每个声部的演唱质量,发现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有问题,要及时整理矫正,为下一步进行声部合成奠定基础。
第三步:合成二个声部。声部合成的开始阶段,要求学生轻声唱,教师可用琴带第二声部。声部合成时要注意保持声部间的平衡,不要出现特别突出的声音,提醒学生在歌唱中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声音,不要捂着耳朵唱,等等。
三、强化多样演练
两个声部的磨合训练时间较长,一般地,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对训练过程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演唱练习。
1.多样演唱训练。对一首乐曲,除了让学生分部合唱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二人重唱、小组合唱、师生合唱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演唱效果。当学生唱熟旋律后,还可以由学生演唱某一声部,教师用钢琴演奏另一声部。而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音准及旋律问题,随时用伴奏提示调整。当然,最好还要指导学生在把握好音准的基础上进行无伴奏合唱,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声音的稳定性,提高合唱技巧。师生合唱时,教师可以和某个学生轮流演唱主旋律声部和和声部,让各声部的学生分别听教师是怎样唱好声部的。
2.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演唱录下来,指导学生听辨效果,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自己的演唱,比较自己不同阶段演唱的优缺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改进自己的演唱,并从中体验自己经过努力后进步的快乐。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的经典曲目,如《春雨蒙蒙地下》《我们的田野》等,让学生在美妙的和声中激发对二声部合唱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