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到北京蓝羊书坊,是美丽的插曲。初来乍到北京,作为旅人只是想多看看,行经清华便下了公交,没想百年校庆的清华此时戒备森严,访客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向北行,一路尽是中国各地民俗餐馆,乱走进路旁的胡同之中,迎来的是一面大红横条标语,“全民参与集中整治、坚决拆除违法建设”和夹道的摊贩。三轮货车载运着商品货物来往这条小街弄,摊子倒是已经摆定开始做生意,卖四川家常菜的、火锅的,路旁另有摊贩兜售麻辣烫、陕西凉皮等常民吃食。避着人车,往更静、更小的巷子里前去。
是那样一条市井气息浓厚、虽有些撩乱但生机勃勃的老胡同。春天的阳光正暖,路旁群树仍干枯着,枝枒未生,树的骨干经阳光照射,纤长的影子打在路面上,不胜美丽。胡同里七绕八弯的,转呀转,意外瞥见另一边往临街出口处有两家书店比邻而居,一曰“前流书院”,一曰“蓝羊书坊”。喧闹的胡同里竟藏着这般宁静雅致的书屋,分外叫人欣喜。
胡同里边儿的写意风景
书店经营者景彦培出生于1960年代末,原籍河南,中学时期学画、热爱美术,当时常在书报上看到北京有画展,周末便掏空身上所有现金买张火车票,飞奔到北京。经营书店刚过十载、如今被称作老景的他,回想着当时狂热的举措,他笑着解释,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大抵都有某种理想性,且向往着文化北京,很像中国独立纪录片先锋吴文光的纪录片《流浪北京》里面那些文艺青年。
最初开业于北京大学附近的蓝羊书坊,原名兰羊书店,在通贯北大、清华二校之间的成府街一条胡同内。成府街与现今北大东门的成府路是两回事,成府街是有三百年历史的旧朝老街,现今已迁徙他处的书店万圣书园、咖啡馆雕刻时光的原址便曾在这北大旁人文荟萃的文化聚落里。
曾在北京读工艺美术并曾经从事室内设计的老景来往这里,极喜欢此地氛围,便寻思开家自己的书店。据老景描述,因他喜欢香港兰桂坊的称号,因此将“兰”、“坊”二字留下,又于“兰”字加上一竖成“羊”,“兰羊书坊”之名号于焉诞生,并于2000年正式成立。未久改名“蓝羊”,平添了一股忧抑浪漫的遐想。
然而,2002年成府街历经北京现代化大兴土木阶段,随着都市更新拆除这一带老胡同,成府街各个特色店面溃散四方,蓝羊只好展开旅程、屡次迁徙,一度在中国农业大学附近落脚,才又转往北京清华中关村北大街的临街上。临街开了一年,觉得吵杂,且感到大街上容易被打扰,2003年初终于搬入胡同现址定居下来。不管在哪,书店营造空间的精神都没有变,“因陋就简,把‘感觉’做出来,也不用花大笔的钱。”老景曾经做过七八年室内装修,因此书店内外布置摆设从设计到施工全不假他人之手。老景希望营造出的感觉,是让来访的客人都觉得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蓝羊书坊座落处乃一典型胡同人家,有矮墙、院落,木门半敞,里头别有洞天。前院里外皆有树木守护着,斑驳的墙面上有几幅以水彩涂抹的画作,煞是别致。院子里出奇的静谧,外边搁着几张座椅,里头共有两间屋子,一为书坊,一为咖啡馆。蓝羊书坊之书区原设于正房,闲置的边厢则是这几年才开辟的新空间,后来书区搬迁至边厢,正房的空间扩置为咖啡吧、家庭剧院沙发区及小型图书阅览室。
边厢的墙垣为一株苍劲的老藤所占据,藤蔓直直攀上屋顶。院子左侧那面白墙简直像是一巨幅画版,数幅画作错落其间,依稀可指认出自某些电影海报或场景。后来才知道这些画作全出自老景之手。院落里植有一棵柿子树,那是店主老景的最爱,且几乎成了蓝羊书坊某种标志性的象征。到访时恰是春日,柿子树犹凋蔽,若是秋天,柿子红了,想必更要叫人陶醉、流连的吧。
随性的选书方略 无为的经营之道
蓝羊书坊以贩卖文学、艺术及电影书籍为主,影碟更曾经是书店的销售主力,吸引许多淘碟的顾客,店内亦不定期举办电影展映活动。近年因着影碟取得容易、放映设备普及化,以及网络视频日趋发达,造成观影习惯的变革,蓝羊的放映活动逐渐失去了感召力,展映活动便不如过往来得频仍。经营虽愈发艰难,然而从空间到布置,由选书到贩书,经营者到参访客人,蓝羊却始终保留性之所至的随意不拘性格,书店的院子真正地于时光中雕刻出那种百无聊赖的幸福感,像老景所描述的:“过着像老子一样骑着青牛闲逛的悠闲生活”。
蓝羊的选书也是随性的。“蓝羊可能曾经是全中国贩卖最多种《小王子》译作版本的书店!”老景笑谈当年书店的经营盛况,彼时销售业绩好,遂经常将《小王子》作为回馈顾客所赠阅的图书。因为他非常推崇文章简要却寓意深长的《小王子》,是以也觉得自己的书店标志只有书中的图腾才匹配,甚至他的名片Logo便是来自于《小王子》,一幅大漠孤星的插画。“我觉得我的书店就像这样,有本书叫做《没有航标的河流》,我的书店则是‘没有河流的航标’。”他数度在博客上撰文比拟书店与这祯插图,“书中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忧伤的风景,我觉得所有美的东西都是忧伤的浩瀚的沙漠上空有一颗孤单的寒星。像蓝羊栖居闹市边沿深巷之中。在偌大的北京。茫然的存在,像一座没有河流的航标。”
问他究竟什么阶段读了《小王子》?幽默又自信的老景边嗤嗤笑边这样的回答:“其实我一直都没看完过,因为我觉得天才根本不用读书。我再短的书都读不完,但我很擅于制造一种假象,让人以为我博览群书。”过去他也常从台湾引进出版品,像是钟芳玲《书店风景》、吴文光《流浪北京》。谈起书,却一点都不符合他自称的“假象”,老景还是滔滔不绝颇有兴致地分享所知:吴文光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认识很多在北京流浪的人,《流浪北京》是写当时他自身流放北京的生活,不是尔后电影里记录别人怎么流浪北京。“当时这本书约卖两三百人民币,我进了二本,只卖一百多,很快就卖掉,表示有人挺喜欢看的。特别好看,有自己流浪的影子在里面。”或者谈到《书店风景》,他满惋惜自己当初全卖光,没为自己留藏一本。
老景言谈间透露出,书店的经营乍看无为与随性的线索,然而,事实上乃维系于经营者个人的品味与涵养,“我不可能卖物理、化学、电脑的书,因为我不懂,说白了,选书,就是选我感兴趣的书,因为有兴趣因此自己对某种类型、学科也会了解,能够熟悉,就能向客人推荐。”老景似乎很明了自己的能耐,就他亲身观察,“比较对路的人,大概就会觉得我的书店不错,当时像诗人欧阳江河、吴文光……总之会有一个群体经常光顾。他们会觉得品味跟书店很接近而来。”
因此,他的常客吴文光会这么推荐其它人:“这里的书不需要特别淘,不用挑、随便拿就行了。”乍看书店没有特别的选书策略,但若是对投其所好、相同兴趣的读者而言,这些书已经是先筛选过的了;反之,在图书大厦里头可能要挑个老半天,才能挑到两本自己想要的书。
老景表示,“不是从一开始就很有方向、策略性地去经营书店的文类。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电影,也进了很多电影书,像是最初台湾远流电影馆的书籍。《雕刻时光》原先大陆还没出版的时候,台湾版的我早就看过了,那时候我对电影书还是非常有兴趣。”他随手指了书区正在贩卖的《实践手册》(青年电影实践社出版),2000年年初实践社一批人对电影狂热,拍电影、写剧本,犹如80年代的诗狂潮,“连我也有段时间天天在想可以写剧本。”
现在呢?梦想做些什么呢?“现在我就想画画了。”老景倒是坦承,其实心思已不在书店,“今天我去进书,还买了席勒的画册,也不一定能卖掉,我犹豫了半天,但卖不掉就自己看。”老景有些自我解嘲地说,现在卖书利润低,即便卖不掉,但如果看完了这本书,价值就非常大了。
离群索居 一座没有河流的航标
蓝羊书坊可能是北京最离群索居的一家书店。当今北京大多特色书店多设址商业地带,像是座落于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位于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房、三里屯的老书虫、朝阳区的时尚廊等,这些书店装潢多新潮亮丽,采书店、咖啡吧复合式经营,且经常举办各式艺文讲座与展演。
老景提到,曾有一个地产商,在北京盖了一栋楼,结合书店与商场,仿台湾诚品的经营型态,一度众所瞩目,后来却倒闭了。有一回他在电视上看见三联书店老板受访时表示,“连地产商的书店都倒闭了,一般书店该怎么维生?”
关于书店的区位选择及经营策略,老景有不同看法。“我曾经想过换地方,但我没有经费换。说实话,我即使有经费换了,可能也管理不了。现在这边基本上都不用我管理,就放给我雇的员工处理。若真正把书店做大了,我的脑袋可能就不够用了。所以就暂且在这边待着吧。有些人觉得这里生意不好,是因为地段不好,但我又觉得这里挺好的。”那么藉由举办艺文活动招揽人气呢?偏偏性好无为而治的老景也不吃这套,“办活动会感觉太假,太噱头,很多水分在里面,活动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蓝羊的营收一直都还可以,尽管现在的确比较不容易赚钱。老景表示,就他的个人状态,若想要赚钱应该违心地回去做室内设计的工作,言下之意,是明知书店无法赚大钱但毕竟还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开书店挺好的,即便没有赚钱,但自娱自乐。以前,看到某些书很好,会进几本放在店内,如果我看完觉得很好,若想要卖掉,就能够强烈推荐给客人,总会有人要的。”
不过对他来说,最美好的时光毕竟已经过去了,书店刚开业时,一切显得很素朴、很恣意、很随心所欲,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像有职业,又像没有个职业似的。“现在不一样,有点类似拍电影,最初拍片根本不想票房的问题,拍成功了几年,就开始思考各种问题,已经没有那个状态,便拍不出最初的那种成功的作品。”
如今他在店内的时间不长,倒是勤于作画,一心渴望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来日卖了画,挣了钱,好豢养这间在百无聊赖中能滋生幸福感的书店。
是那样一条市井气息浓厚、虽有些撩乱但生机勃勃的老胡同。春天的阳光正暖,路旁群树仍干枯着,枝枒未生,树的骨干经阳光照射,纤长的影子打在路面上,不胜美丽。胡同里七绕八弯的,转呀转,意外瞥见另一边往临街出口处有两家书店比邻而居,一曰“前流书院”,一曰“蓝羊书坊”。喧闹的胡同里竟藏着这般宁静雅致的书屋,分外叫人欣喜。
胡同里边儿的写意风景
书店经营者景彦培出生于1960年代末,原籍河南,中学时期学画、热爱美术,当时常在书报上看到北京有画展,周末便掏空身上所有现金买张火车票,飞奔到北京。经营书店刚过十载、如今被称作老景的他,回想着当时狂热的举措,他笑着解释,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大抵都有某种理想性,且向往着文化北京,很像中国独立纪录片先锋吴文光的纪录片《流浪北京》里面那些文艺青年。
最初开业于北京大学附近的蓝羊书坊,原名兰羊书店,在通贯北大、清华二校之间的成府街一条胡同内。成府街与现今北大东门的成府路是两回事,成府街是有三百年历史的旧朝老街,现今已迁徙他处的书店万圣书园、咖啡馆雕刻时光的原址便曾在这北大旁人文荟萃的文化聚落里。
曾在北京读工艺美术并曾经从事室内设计的老景来往这里,极喜欢此地氛围,便寻思开家自己的书店。据老景描述,因他喜欢香港兰桂坊的称号,因此将“兰”、“坊”二字留下,又于“兰”字加上一竖成“羊”,“兰羊书坊”之名号于焉诞生,并于2000年正式成立。未久改名“蓝羊”,平添了一股忧抑浪漫的遐想。
然而,2002年成府街历经北京现代化大兴土木阶段,随着都市更新拆除这一带老胡同,成府街各个特色店面溃散四方,蓝羊只好展开旅程、屡次迁徙,一度在中国农业大学附近落脚,才又转往北京清华中关村北大街的临街上。临街开了一年,觉得吵杂,且感到大街上容易被打扰,2003年初终于搬入胡同现址定居下来。不管在哪,书店营造空间的精神都没有变,“因陋就简,把‘感觉’做出来,也不用花大笔的钱。”老景曾经做过七八年室内装修,因此书店内外布置摆设从设计到施工全不假他人之手。老景希望营造出的感觉,是让来访的客人都觉得自己显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蓝羊书坊座落处乃一典型胡同人家,有矮墙、院落,木门半敞,里头别有洞天。前院里外皆有树木守护着,斑驳的墙面上有几幅以水彩涂抹的画作,煞是别致。院子里出奇的静谧,外边搁着几张座椅,里头共有两间屋子,一为书坊,一为咖啡馆。蓝羊书坊之书区原设于正房,闲置的边厢则是这几年才开辟的新空间,后来书区搬迁至边厢,正房的空间扩置为咖啡吧、家庭剧院沙发区及小型图书阅览室。
边厢的墙垣为一株苍劲的老藤所占据,藤蔓直直攀上屋顶。院子左侧那面白墙简直像是一巨幅画版,数幅画作错落其间,依稀可指认出自某些电影海报或场景。后来才知道这些画作全出自老景之手。院落里植有一棵柿子树,那是店主老景的最爱,且几乎成了蓝羊书坊某种标志性的象征。到访时恰是春日,柿子树犹凋蔽,若是秋天,柿子红了,想必更要叫人陶醉、流连的吧。
随性的选书方略 无为的经营之道
蓝羊书坊以贩卖文学、艺术及电影书籍为主,影碟更曾经是书店的销售主力,吸引许多淘碟的顾客,店内亦不定期举办电影展映活动。近年因着影碟取得容易、放映设备普及化,以及网络视频日趋发达,造成观影习惯的变革,蓝羊的放映活动逐渐失去了感召力,展映活动便不如过往来得频仍。经营虽愈发艰难,然而从空间到布置,由选书到贩书,经营者到参访客人,蓝羊却始终保留性之所至的随意不拘性格,书店的院子真正地于时光中雕刻出那种百无聊赖的幸福感,像老景所描述的:“过着像老子一样骑着青牛闲逛的悠闲生活”。
蓝羊的选书也是随性的。“蓝羊可能曾经是全中国贩卖最多种《小王子》译作版本的书店!”老景笑谈当年书店的经营盛况,彼时销售业绩好,遂经常将《小王子》作为回馈顾客所赠阅的图书。因为他非常推崇文章简要却寓意深长的《小王子》,是以也觉得自己的书店标志只有书中的图腾才匹配,甚至他的名片Logo便是来自于《小王子》,一幅大漠孤星的插画。“我觉得我的书店就像这样,有本书叫做《没有航标的河流》,我的书店则是‘没有河流的航标’。”他数度在博客上撰文比拟书店与这祯插图,“书中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也是最忧伤的风景,我觉得所有美的东西都是忧伤的浩瀚的沙漠上空有一颗孤单的寒星。像蓝羊栖居闹市边沿深巷之中。在偌大的北京。茫然的存在,像一座没有河流的航标。”
问他究竟什么阶段读了《小王子》?幽默又自信的老景边嗤嗤笑边这样的回答:“其实我一直都没看完过,因为我觉得天才根本不用读书。我再短的书都读不完,但我很擅于制造一种假象,让人以为我博览群书。”过去他也常从台湾引进出版品,像是钟芳玲《书店风景》、吴文光《流浪北京》。谈起书,却一点都不符合他自称的“假象”,老景还是滔滔不绝颇有兴致地分享所知:吴文光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认识很多在北京流浪的人,《流浪北京》是写当时他自身流放北京的生活,不是尔后电影里记录别人怎么流浪北京。“当时这本书约卖两三百人民币,我进了二本,只卖一百多,很快就卖掉,表示有人挺喜欢看的。特别好看,有自己流浪的影子在里面。”或者谈到《书店风景》,他满惋惜自己当初全卖光,没为自己留藏一本。
老景言谈间透露出,书店的经营乍看无为与随性的线索,然而,事实上乃维系于经营者个人的品味与涵养,“我不可能卖物理、化学、电脑的书,因为我不懂,说白了,选书,就是选我感兴趣的书,因为有兴趣因此自己对某种类型、学科也会了解,能够熟悉,就能向客人推荐。”老景似乎很明了自己的能耐,就他亲身观察,“比较对路的人,大概就会觉得我的书店不错,当时像诗人欧阳江河、吴文光……总之会有一个群体经常光顾。他们会觉得品味跟书店很接近而来。”
因此,他的常客吴文光会这么推荐其它人:“这里的书不需要特别淘,不用挑、随便拿就行了。”乍看书店没有特别的选书策略,但若是对投其所好、相同兴趣的读者而言,这些书已经是先筛选过的了;反之,在图书大厦里头可能要挑个老半天,才能挑到两本自己想要的书。
老景表示,“不是从一开始就很有方向、策略性地去经营书店的文类。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电影,也进了很多电影书,像是最初台湾远流电影馆的书籍。《雕刻时光》原先大陆还没出版的时候,台湾版的我早就看过了,那时候我对电影书还是非常有兴趣。”他随手指了书区正在贩卖的《实践手册》(青年电影实践社出版),2000年年初实践社一批人对电影狂热,拍电影、写剧本,犹如80年代的诗狂潮,“连我也有段时间天天在想可以写剧本。”
现在呢?梦想做些什么呢?“现在我就想画画了。”老景倒是坦承,其实心思已不在书店,“今天我去进书,还买了席勒的画册,也不一定能卖掉,我犹豫了半天,但卖不掉就自己看。”老景有些自我解嘲地说,现在卖书利润低,即便卖不掉,但如果看完了这本书,价值就非常大了。
离群索居 一座没有河流的航标
蓝羊书坊可能是北京最离群索居的一家书店。当今北京大多特色书店多设址商业地带,像是座落于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位于五道口的光合作用书房、三里屯的老书虫、朝阳区的时尚廊等,这些书店装潢多新潮亮丽,采书店、咖啡吧复合式经营,且经常举办各式艺文讲座与展演。
老景提到,曾有一个地产商,在北京盖了一栋楼,结合书店与商场,仿台湾诚品的经营型态,一度众所瞩目,后来却倒闭了。有一回他在电视上看见三联书店老板受访时表示,“连地产商的书店都倒闭了,一般书店该怎么维生?”
关于书店的区位选择及经营策略,老景有不同看法。“我曾经想过换地方,但我没有经费换。说实话,我即使有经费换了,可能也管理不了。现在这边基本上都不用我管理,就放给我雇的员工处理。若真正把书店做大了,我的脑袋可能就不够用了。所以就暂且在这边待着吧。有些人觉得这里生意不好,是因为地段不好,但我又觉得这里挺好的。”那么藉由举办艺文活动招揽人气呢?偏偏性好无为而治的老景也不吃这套,“办活动会感觉太假,太噱头,很多水分在里面,活动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蓝羊的营收一直都还可以,尽管现在的确比较不容易赚钱。老景表示,就他的个人状态,若想要赚钱应该违心地回去做室内设计的工作,言下之意,是明知书店无法赚大钱但毕竟还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开书店挺好的,即便没有赚钱,但自娱自乐。以前,看到某些书很好,会进几本放在店内,如果我看完觉得很好,若想要卖掉,就能够强烈推荐给客人,总会有人要的。”
不过对他来说,最美好的时光毕竟已经过去了,书店刚开业时,一切显得很素朴、很恣意、很随心所欲,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像有职业,又像没有个职业似的。“现在不一样,有点类似拍电影,最初拍片根本不想票房的问题,拍成功了几年,就开始思考各种问题,已经没有那个状态,便拍不出最初的那种成功的作品。”
如今他在店内的时间不长,倒是勤于作画,一心渴望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来日卖了画,挣了钱,好豢养这间在百无聊赖中能滋生幸福感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