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2008年1月18日,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8年1号文件公布了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等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6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奖成果首次有了物质奖励,其中三等奖的奖品为获赠2008年全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我市自2000年开展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以来,一年一次,从未间断,至今已满八届。为全面总结这八年来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发展之路,以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对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分析
1.申报数量逐年增多。自2000年开展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参评数量稳中有升,逐年增多,从首届的87篇增加到第八届的282篇,增幅达到224.1%,这也是我市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的一个缩影。
从全市八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申报数量看,第七届(2006年)申报数量明显下降,从第六届的255篇锐减到157篇,这与当时我市心理健康教育进入“高原期”有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使之尽快走出高原期,至第八届(2007年)就出现了转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的申报数量又大幅提升,参评数增加到282篇,为历年之最。
2.获奖分布趋于均衡。对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分析表明,无论获奖的数量还是级别都逐步呈现均衡化的趋势,均衡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区域间的均衡与各级学校、各类学校间的均衡。
(1)各县(市)、区逐步均衡。 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市属学校和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以下简称市区)共19项,占51.3%,而其他8个县(市)、区只占48.7%。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共32项,同样超过50.0%。而在第六届153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得55项,只占35.9%。至于第八届85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只有28项,仅占32.9%。
从获得一等奖的比例看,前三届中市区都占半壁江山,其中,第一届占50.0%,第二届占66.7%,第三届占60.0%,不少县(市)、区无缘一等奖。而从第四届开始,市区获得一等奖的比例明显下降,各县(市)、区基本每年都有获一等奖的,这表明各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质量在不断提高。
(2)各级学校逐步均衡。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小学19项,初中11项,高中(含职高,以下同)7项,小学获奖比例超过50.0%;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幼儿园4项,小学35项,初中16项,高中8项,小学获奖比例高达55.6%;而第八届85项获奖成果中,幼儿园13项,小学31项,初中25项,高中16项,小学获奖比例仅为36.4%,各级各类学校获奖数量基本趋于均衡。
从获得一等奖的比例看,第一届小学高达75.0%,之后随着其他学校获得一等奖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从第五届开始,高中获得一等奖的比例则逐年提高,第五届和第六届分别占25.0%,第七届占53.3%,第八届占66.7%。高中获一等奖比例的增加,与专职心理教师进入高中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3)各类学校逐步均衡。获奖分布在公、民办学校也逐步均衡。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仅有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民办学校)获得了1项三等奖;而在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民办学校获得了2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从第四届开始,民办学校每年都有成果获得一等奖,其中第七届民办学校获得5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33.3%;第八届民办学校获得3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50%。在第八届共85个奖项中,民办学校共获得10个奖项,占获奖总数的11.7%。从民办学校获奖的数量和级别的逐年提高可以看出,民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正在有序推进。
从获奖成果的区域分布和各级、各类学校分布逐渐走向均衡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由点到面、逐步均衡推进的。
3.一线教师渐唱主角。从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的参评人员看,已经出现了由科研人员率先引领、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这样一支各显其能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队伍。
(1)科研人员率先引领。在首届四项一等奖中,两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在第二届三项一等奖中,一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在第三届十项一等奖中,四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起步阶段,教育科研人员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纵观历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均有学校领导承担课题研究,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市孝闻街小学、慈溪中学、宁波市四眼碶中学等校(园)长都身体力行,榜样示范,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并由此营造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从2000年开始,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成为这些专职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参与面广,成果获奖的级别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佼佼者。
自200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文化课教师取得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他们都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去,一线教师逐渐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主角。
二、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作用
1.强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如第五届获一等奖的《职校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查与对策研究》,针对职高学生自信心偏低的现状,开展相关的调研,为职高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提供了动力源;第六届获一等奖的《中学优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研究》,针对优等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八届获一等奖的《中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及引导研究》,针对当前中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开展心理干预,颇具现实意义。同时,“师源性心理障碍”、“朋辈心理辅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教育”、“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都成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上述研究,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2.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点特色。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形成了各自的亮点特色。
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倡导“快乐工作、灿烂生活、绽放激情、迎接变革”的团队文化,构建了园长—教师,教师—幼儿互助式心理辅导网络。针对幼儿园以养成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途径的特点,园内设置了心情角、风采展现、心理安全区、心理长廊等不同的环境空间。
宁波市孝闻街小学成为全市第一所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城区完小,先后涌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集》、《绽放“心育”之花,培育一代新人》等科研成果,较早地把“心理剧”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宁海县职教中心学校建立了浙江省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并配置了必要的心理测试软件及其相关设备,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亮点特色的形成有一个共性,这就是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在不断深化的研究中获得数量更多和级别更高的奖项,从而逐渐彰显特色。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在八届评审中,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宁波市孝闻街小学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宁海县职教中心学校通过心理测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分层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3.打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军人物”。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在实践中促进了专业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军人物”。
如镇海区仁爱中学刘波,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两项市一等奖,四项市二等奖,于2006年7月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授予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作者称号。
鄞州区蓝青学校陆怡汝,获得2006年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别辅导方案一等奖和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二等奖,获得首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展评一等奖。
这些“领军人物”在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点特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经验
1.坚持常抓不懈,提高评选的影响力。八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从不间断。每年9 月,我们都把评选通知寄送各县(市)、区教科所和市属学校,并及时在网站上发布评选信息;12月组织专家评选,并把评选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送评单位,同时在网站登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教科所也在当地的教育信息网上发布评选信息并公布本地获奖成果名单,以扩大评选的影响力。因此,每届评选都会有不少的新面孔参加,成果的申报数量逐年增多。
2.坚持公正、公平,提高评选的公信力。任何一项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的公信力,都是吸引公众参评的重要前提。同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评审的公信力,也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
八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中,我们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坚持以质取胜,摈弃人情面子,摈弃论资排辈,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3.坚持科学方法,提高评选的准确力。每年评选,我们都按照优秀论文、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和优秀辅导个案三类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各类初评情况进行汇总,确定最后的评选结果,并在网站进行一周的公示,大大提高了评选的准确力。在浙江省举行的两届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评选中,我市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获得了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其中,2004年的第一届评选,在4项优秀论文一等奖中,我市占了2项;在8项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中,我市占了2项;在25项优秀辅导个案二等奖中(一等奖空缺),我市占了3项。在2006年的第二届评选中,优秀论文、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优秀辅导个案各评出11项一等奖,我市均占了2项。
连续八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给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引领,让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推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宁波市镇海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电邮:[email protected],lbrenai@
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
2008年1月18日,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8年1号文件公布了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等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6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奖成果首次有了物质奖励,其中三等奖的奖品为获赠2008年全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我市自2000年开展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以来,一年一次,从未间断,至今已满八届。为全面总结这八年来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发展之路,以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特对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情况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分析
1.申报数量逐年增多。自2000年开展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参评数量稳中有升,逐年增多,从首届的87篇增加到第八届的282篇,增幅达到224.1%,这也是我市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的一个缩影。
从全市八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申报数量看,第七届(2006年)申报数量明显下降,从第六届的255篇锐减到157篇,这与当时我市心理健康教育进入“高原期”有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使之尽快走出高原期,至第八届(2007年)就出现了转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的申报数量又大幅提升,参评数增加到282篇,为历年之最。
2.获奖分布趋于均衡。对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分析表明,无论获奖的数量还是级别都逐步呈现均衡化的趋势,均衡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区域间的均衡与各级学校、各类学校间的均衡。
(1)各县(市)、区逐步均衡。 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市属学校和海曙、江东、江北三区(以下简称市区)共19项,占51.3%,而其他8个县(市)、区只占48.7%。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共32项,同样超过50.0%。而在第六届153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得55项,只占35.9%。至于第八届85项获奖成果中,市区只有28项,仅占32.9%。
从获得一等奖的比例看,前三届中市区都占半壁江山,其中,第一届占50.0%,第二届占66.7%,第三届占60.0%,不少县(市)、区无缘一等奖。而从第四届开始,市区获得一等奖的比例明显下降,各县(市)、区基本每年都有获一等奖的,这表明各县(市)、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质量在不断提高。
(2)各级学校逐步均衡。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小学19项,初中11项,高中(含职高,以下同)7项,小学获奖比例超过50.0%;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幼儿园4项,小学35项,初中16项,高中8项,小学获奖比例高达55.6%;而第八届85项获奖成果中,幼儿园13项,小学31项,初中25项,高中16项,小学获奖比例仅为36.4%,各级各类学校获奖数量基本趋于均衡。
从获得一等奖的比例看,第一届小学高达75.0%,之后随着其他学校获得一等奖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而从第五届开始,高中获得一等奖的比例则逐年提高,第五届和第六届分别占25.0%,第七届占53.3%,第八届占66.7%。高中获一等奖比例的增加,与专职心理教师进入高中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3)各类学校逐步均衡。获奖分布在公、民办学校也逐步均衡。从第一届37项获奖成果看,仅有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民办学校)获得了1项三等奖;而在第二届63项获奖成果中,民办学校获得了2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从第四届开始,民办学校每年都有成果获得一等奖,其中第七届民办学校获得5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33.3%;第八届民办学校获得3项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50%。在第八届共85个奖项中,民办学校共获得10个奖项,占获奖总数的11.7%。从民办学校获奖的数量和级别的逐年提高可以看出,民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正在有序推进。
从获奖成果的区域分布和各级、各类学校分布逐渐走向均衡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由点到面、逐步均衡推进的。
3.一线教师渐唱主角。从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的参评人员看,已经出现了由科研人员率先引领、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这样一支各显其能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队伍。
(1)科研人员率先引领。在首届四项一等奖中,两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在第二届三项一等奖中,一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在第三届十项一等奖中,四项为教育科研人员所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在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起步阶段,教育科研人员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纵观历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均有学校领导承担课题研究,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市孝闻街小学、慈溪中学、宁波市四眼碶中学等校(园)长都身体力行,榜样示范,体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并由此营造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从2000年开始,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进入中小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成为这些专职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参与面广,成果获奖的级别高,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佼佼者。
自200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文化课教师取得了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他们都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去,一线教师逐渐成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主角。
二、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作用
1.强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如第五届获一等奖的《职校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查与对策研究》,针对职高学生自信心偏低的现状,开展相关的调研,为职高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提供了动力源;第六届获一等奖的《中学优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研究》,针对优等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八届获一等奖的《中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及引导研究》,针对当前中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开展心理干预,颇具现实意义。同时,“师源性心理障碍”、“朋辈心理辅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教育”、“网络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都成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上述研究,强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2.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点特色。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形成了各自的亮点特色。
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倡导“快乐工作、灿烂生活、绽放激情、迎接变革”的团队文化,构建了园长—教师,教师—幼儿互助式心理辅导网络。针对幼儿园以养成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途径的特点,园内设置了心情角、风采展现、心理安全区、心理长廊等不同的环境空间。
宁波市孝闻街小学成为全市第一所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城区完小,先后涌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集》、《绽放“心育”之花,培育一代新人》等科研成果,较早地把“心理剧”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宁海县职教中心学校建立了浙江省一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并配置了必要的心理测试软件及其相关设备,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上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亮点特色的形成有一个共性,这就是在教育科研的引领下,在不断深化的研究中获得数量更多和级别更高的奖项,从而逐渐彰显特色。如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在八届评审中,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宁波市孝闻街小学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宁海县职教中心学校通过心理测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分层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3.打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军人物”。在八届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中,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科研为导向,在实践中促进了专业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军人物”。
如镇海区仁爱中学刘波,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两项市一等奖,四项市二等奖,于2006年7月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授予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作者称号。
鄞州区蓝青学校陆怡汝,获得2006年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别辅导方案一等奖和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二等奖,获得首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展评一等奖。
这些“领军人物”在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功能,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亮点特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的经验
1.坚持常抓不懈,提高评选的影响力。八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从不间断。每年9 月,我们都把评选通知寄送各县(市)、区教科所和市属学校,并及时在网站上发布评选信息;12月组织专家评选,并把评选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送评单位,同时在网站登陆。我们要求各县(市)、区教科所也在当地的教育信息网上发布评选信息并公布本地获奖成果名单,以扩大评选的影响力。因此,每届评选都会有不少的新面孔参加,成果的申报数量逐年增多。
2.坚持公正、公平,提高评选的公信力。任何一项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的公信力,都是吸引公众参评的重要前提。同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评审的公信力,也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
八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中,我们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坚持以质取胜,摈弃人情面子,摈弃论资排辈,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3.坚持科学方法,提高评选的准确力。每年评选,我们都按照优秀论文、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和优秀辅导个案三类进行初评,然后根据各类初评情况进行汇总,确定最后的评选结果,并在网站进行一周的公示,大大提高了评选的准确力。在浙江省举行的两届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评选中,我市在全省11个地市中,分别获得了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其中,2004年的第一届评选,在4项优秀论文一等奖中,我市占了2项;在8项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中,我市占了2项;在25项优秀辅导个案二等奖中(一等奖空缺),我市占了3项。在2006年的第二届评选中,优秀论文、优秀辅导课设计方案、优秀辅导个案各评出11项一等奖,我市均占了2项。
连续八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给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引领,让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推进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宁波市镇海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电邮:[email protected],lbrenai@
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