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迅速普及,社会对各类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标的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但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一直不令人满意。怎样改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变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思考,以探讨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增强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思考
·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着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
要解决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问题,首先,中职院校应当不断引进师资,充实教师队伍,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最后,中职院校教学是面向就业的教学,所以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样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成败,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間多参加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也可以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或者参加国家组织的各项计算机专业考试,获取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教导学生打好基础。
二、 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习
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对任何事物均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中职生处于青少年发展时期,基础知识可能比较差,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学习失落感与失败感,一提到学习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假如能够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则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将教学内容做成PPT课件,并附加典型的教学实例,通过课堂的演示,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强化计算机基本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的养成。在课堂上要加强技能训练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余时间也要适当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在计算机房内进行相关技能训练与学习。通过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升起来了。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要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在操作课上做一些简单的任务,是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要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各类职业学校采用,它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该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与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应当如何分配。
2.怎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参加实践提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单位的效益。
3.教师应当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5.学生在企业单位实践时的管理。
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中职院校不断探索改革,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验类型。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相互衔接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环节链。在专业课程上,可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内容。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与公司/企业联手,建立校企创新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要形成良好的评价系统。采用笔试或上机考核和平时作品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评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评价系统反馈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四)培养发展型人才
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资源。1、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显著提高创新能力;2、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辅助学习。如根据教学需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进一步知道怎么学。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中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0.
[2]苏州市劳动局教研室主编.行为引导型教学操作实务,2003.
[3]陆宏,冯学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0(02).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思考
·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肩负着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任务。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不足等现象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基础。
要解决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问题,首先,中职院校应当不断引进师资,充实教师队伍,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最后,中职院校教学是面向就业的教学,所以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同样也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成败,因此,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当利用课余时間多参加一些实际项目的开发,也可以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或者参加国家组织的各项计算机专业考试,获取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教导学生打好基础。
二、 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习
计算机应用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对任何事物均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中职生处于青少年发展时期,基础知识可能比较差,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学习失落感与失败感,一提到学习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假如能够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则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将教学内容做成PPT课件,并附加典型的教学实例,通过课堂的演示,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强化计算机基本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的养成。在课堂上要加强技能训练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课余时间也要适当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在计算机房内进行相关技能训练与学习。通过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提升起来了。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想要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在操作课上做一些简单的任务,是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要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各类职业学校采用,它也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是该模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与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应当如何分配。
2.怎样才能在保证学生参加实践提升的同时,不影响企业单位的效益。
3.教师应当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4.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5.学生在企业单位实践时的管理。
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中职院校不断探索改革,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采用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未来工作提供前提条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验类型。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相互衔接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环节链。在专业课程上,可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内容。
2、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与公司/企业联手,建立校企创新基地,使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
3、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要形成良好的评价系统。采用笔试或上机考核和平时作品评价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更好的评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根据评价系统反馈的情况,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四)培养发展型人才
未来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资源。1、要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显著提高创新能力;2、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辅助学习。如根据教学需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讨”、“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进一步知道怎么学。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中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0.
[2]苏州市劳动局教研室主编.行为引导型教学操作实务,2003.
[3]陆宏,冯学斌.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定位与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