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置的课堂结构,提出的问题,使用的语言,呈现的方式,都应突出一个‘趣’字”。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简练语言;数量关系;旧知衔接;动手操作;转换角色
  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自觉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投入学习的活动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简练语言,助快乐记忆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无味的数学语言,不容易表达和记忆,巧妙地提炼语言,可以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飞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可以把连续减的规律表述进行加工、提炼创新,使其简单表述,帮助学生快速记忆。若让学生把减法的性质进行硬生生背诵,“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学生背诵多几遍就会不耐烦,因此,根据减法性质的表述,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其中的关键词,表述为“连续减,减去和”,这样背读起来不仅郎朗上口,还助于学生记忆,简练的语言也正好体现“用字母表示:a-b-c=a-(b c)”的模型。还有一种减法性质表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 其中的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部分,可以先减这个减数”,部分学生读完这个表述后,能自主地提取简练语言为“连续减,减相同”,比“用字母表示:a-b-c=a-c-b”的记忆更容易理解其特点,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简单的表达,学生容易记忆,减轻记忆负担,乐于接受,感到学习变轻松,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寻找数量关系,化繁为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数量关系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得到广泛运用,因为在解决同一类型数学问题中,其为小学生指出方向,提供基本方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利用数量关系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培养学生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学会寻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还能帮助学生轻松理清题意,快速找到解决方法,感悟长而复杂的题目其实也可以简单解决,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路程关系教学中,要解决“4小时行多少千米?”就要从问题出发,找出与其相关联的信息,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生活经验或个体认知经验,有学生利用线段图,画出4段同样长的线段,然后把每段看成“每小时行70千米”比作“每份数”,把4段看成“4小时”比作“份数”,把一共行走长度的“4小时行多少千米”比作“总数”,利用“每份数×份数=总数”的数量关系推出用乘法解决。在这里,学生用线段图去分析题意,很直观看出有4个70,可以运用乘法简便运算;但这里所引用的数量关系,在脱离线段图后,数量关系与题意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因而引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那学生根据新的数量关系就更容易解决问题了,还能摆脱每次作图分析的麻烦,真正领略利用数量关系的快捷简便和感悟正确分析题意的优越感。当解决问题能套用数量关系的模式,剩下就只有数与数之间的运算,也就回归到数学最基本的计算,有助于学生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三、注重旧知衔接,唤起探究精神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展新课之前,先回顾相关旧知识,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还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逐渐深入探究的心情会更加浓烈。
  例如,在“中括号”的学习中,先回顾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再让学生经历从“说”到“做”,从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到认识中括号、完成计算再到总结运算顺序,教学任务步步深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带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认识。这个探究过程,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断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讓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探索中点燃。
  四、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秉着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设计摆面积环节,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并小组说说你们用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根据每个小组摆出的图形,会发现所拼图形有缝隙或拼得不完美,存在一定误差,但经历过摆拼的活动,学生可以直观看出这个长方形是多个小正方形组成的,这个长方形每行摆5个,正好它的长是5厘米,可以摆3行,正好宽是3厘米,可以直观看出5个3或3个5这样的规律,从而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多一些动手操作经历,思维的经验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不仅能得出结论,还经历学习数学也是好玩的过程,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转换角色,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历练和胜利的心情,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就是学习兴趣的源泉,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通过例1、例2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规律,根据这规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例3和例4。刚开始,小部分同学愿意上台讲,第一位小老师读完例3题目,马上补充,化简下面小数其实就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在下面扮演学生的教师响起了掌声,接着其他同学也响起掌声,小老师的脸蛋顿时涨得红彤彤,眼神里透露出更加饱满的信心,经过小老师对题意的补充,下面惆怅的小脸蛋马上像昙花盛开一般,眼睛紧盯着小老师,打量着小老师讲解如何,盘算着自己能否比小老师更出色;待小老师追问其他同学是否还有疑问时,“大同学”举起了高高的手,此时发现个别同学小声议论难道老师听不懂?“大同学”满脸疑惑地提出:在105.0900这个小数中,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一位同学抢先回答:当然不可以,去掉十位和十分位的“0”,小数就变小啦,小老师马上鼓掌,“大同学”也点头鼓掌,其他同学也鼓掌,此时抢答的同学再次环顾全班,然后才坐下。可见,小老师和抢答同学都产生满满的自豪感。老师还评价小老师当得了不起,注重审题和分析题意,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课后,小老师迫不及待叮嘱老师,下次记得再让自己当小老师。有了第一位小老师的经验,例4的讲解,就更多同学想当小老师了,在小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总结出整数改写小数时,先添加小数点再添加“0”的注意事项。想改变沉闷的数学练习课,也可以组织和鼓励学生勇敢走上讲台,这不仅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还能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互换角色,转变课堂模式,同学们主动融入课堂,产生强烈的参与性,这不仅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回答的沉闷氛围,还使课堂更加活跃生机。
  興趣产生于课堂的每一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那就需要教师以崭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断思考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和发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光彩,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
  [2]华应龙.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1.
其他文献
【摘要】综合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所具备的一种必备能力,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尺度思想是地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在高考题中常常体现地理尺度的判识、地理尺度的转换、地理尺度的关联。教师不妨通过研究地理高考试题中的尺度思想,将其不断渗透在地理高考备考复习和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在不同的情境下,转换地理尺度去全面分析地理特征和地理过程,从而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增强复习的效果。
【摘要】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语言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要以语文实践为基础。而低段阅读教学处于关键的起步阶段,必须立足于基础、着力于兴趣、着眼于发展。本文以一年级“我爱我家”课程为例,阐述教师如何抓住各领域的内在联系,链接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
“池塘之底”,一所以“问题少年”为学生主体的寄宿制学校,恶作剧、调皮捣蛋、自暴自弃,甚至故意伤害,这些种种的恶劣行为曾经充斥着整个校园。马修老师,“池塘之底”的新任学监,通过努力和付出,让“池塘之底”变成了温暖、快乐、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家”,马修老师是如何做到的?我认为,这源于他充满智慧的师爱。师爱,让“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转变、成长、收获,也给他们的人生指引了光明的方向。本文意在从《放牛班的春天
【摘要】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网络短视频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具有时长短、印象深刻、能超越时空局限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日常教育中,并且效果显著。作为班主任,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网络短视频的教育力量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班主任;德育工作;成效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  班主任德育工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仿佛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小学校线上教育工作指引》及东莞市教育局和南城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相关要求,我校详细制定了《南城阳光第二小学线上教育实施方案》,结合防疫实况,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们每天精心制定学习任务单,线上各显神通耐£、指导、答疑;学生们下线积极参与强化防疫、认识习俗、经典阅读、学习新知、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宅”家快
【时事背景】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后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由36组围绕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主题构思的主题彩车和重点突出各地民俗民风和十八大以来在各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各省区市和港澳台34辆地方彩车组成的游行队伍,是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彩车设计和制作,牢牢把握国庆70周年和新时代总基调。通过人与车的有机融合,体现时代的记忆
【摘要】六年级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年纪较小,处于懵懂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三观,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无法对是非曲直进行独立判断。为了能够进一步让小学六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本文通过分析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时存在的問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使学生
近年来,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着力打造“融教育”特色,提出实施以“文化引领、环境奠基(融雅环境)、融情德育、融汇课程、融智课堂、融悦团队、融育活动为支柱,并最终实现:促进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和谐自然、科学全面发展的目标——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为此,学校在“融教育”引领下,视教师为学校特色发展第一资源,引领教师、依靠教师,激活教师内生动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多层次淬炼,推动教师高位发展。一支有理
在目前班级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理方法中,学生们成为了奖励和惩罚的被动接受者。而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旨在启发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正面管教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  一、正面管教下的问题解决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让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责备他们哪里做错了。因此,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用平等、尊重、和善而坚定的理念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
【摘要】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爱心是连接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红线、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苦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有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智慧云梯,善意是搭起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灵之桥,新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