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跑是体育运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运动项目。长跑能培养学生持久奔跑的能力和速度耐力。它要求运动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备较高的机能稳定性,心脏具有较好的泵血能力,血管机能、肺的换气功能与运动机能相适应。同时长跑还能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力和拼搏精神。
长时间的长跑锻炼,心脏每脉输出量、心输出量都增加,肺的潮式呼吸功能得到提高,长跑时心脏的搏动次数明显增加,心脏处在相对缺氧环境工作,泵血量又要成倍增加,于心脏而言是个极大的锻炼。此时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量也明显增多,肺的呼吸深度和频率明显增强,使平时尚未换气的肺泡也投入工作中,这对学生的身体体质的提高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长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越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长跑练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从生理角度分析,长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气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
反复多次长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長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长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
鉴于上述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长跑的意义,讲清长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不但是对体育学科有好处,对学生学习其它文字学科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便是坚持就是胜利。
比如在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做到动作和难度的循序渐进。
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路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使快慢结合运动方式适应学生身体,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初三年级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等,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出现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
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长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长时间的长跑锻炼,心脏每脉输出量、心输出量都增加,肺的潮式呼吸功能得到提高,长跑时心脏的搏动次数明显增加,心脏处在相对缺氧环境工作,泵血量又要成倍增加,于心脏而言是个极大的锻炼。此时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血流量也明显增多,肺的呼吸深度和频率明显增强,使平时尚未换气的肺泡也投入工作中,这对学生的身体体质的提高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长跑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有一定的耐力,因而在教学时要紧紧抓住速度、耐力这个主要矛盾来安排教学。采用短跑、中跑和超长段跑(包括越野跑)以及其它形式的练习。在冬冷夏热和疲劳的长跑练习中,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从生理角度分析,长跑成绩取决于人体在活动中摄取外界空气中氧气的水平和无氧条件下的工作能力。100米跑无氧代谢占50%左右,有氧代谢占10%左右。500米跑无氧代谢占60%左右,有氧代谢40%左右;1000米跑无氧代谢占5%左右,无氧代谢可以提高血液中碱贮备量,从而可以中和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提高中枢神经在弱酸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反复多次的最大强度练习,能增强人体最大负荷能力,提高速度。但短跑又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过多的强度跑,人体本身会产生大量乳酸,酸碱度失去平衡,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疲劳无力。
反复多次长跑练习,可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机能水平,而且掌握了运动时要适当加深呼吸深度的方法,最大摄氧量水平升高。但单纯练长跑容易制成慢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变换练习方法和内容,采用短、中、長距离练习,有利于提高速度耐力,克服无氧和有氧代谢练习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长跑练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量和强度是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在练习时要根据中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总的负荷不能太大,1000米跑时,一开始应是匀速跑,在300和400米时开始冲刺。
鉴于上述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要首先对学生讲清长跑的意义,讲清长跑中出现“极点”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注意掌握适宜的量和强度,同时在教学中要身体力行,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不但是对体育学科有好处,对学生学习其它文字学科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便是坚持就是胜利。
比如在初一时,通过学习原地摆臂,体会摆臂与呼吸的结合,先学习小步跑,再由小步跑转入中速跑,注意跑与呼吸结合好。适当加一些高抬腿跑、后蹬跑,连续单脚跳等辅助练习,做到动作和难度的循序渐进。
初二时,在初一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弯道路教学,弯道跑教学要与耐久跑结合进行。同时出现变速跑,要求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练习,发展速度耐力,使快慢结合运动方式适应学生身体,适合学生身心发展。
初三年级教学中要安排越野跑等,但距离、强度要有不同安排,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避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出现易疲劳的现象,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跑的形式,如“8”字跑、蛇形跑、游戏等方法。
除上述体育课堂教学外,让学生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或者从家中到学校这段路程进行长跑练习,借以巩固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