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北方,嫩科尔沁草原东部,有一个地方叫查干湖。查干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号称塞北江南、鱼米之乡。冬日里,暖阳高照,风清云淡,旷野高空,碧绿的芦苇和香蒲此时已凝固它们的生命,以挺拔的姿态孕育着下一次生命的轮回。这时候,420平方公里的查干圣水悄悄地凝结为巨大的玉盘,静静地恭候着渔夫的到来。
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
查干湖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一个依然保持着用传统的捕捞方式进行冬捕作业的地方。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查干湖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
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据史料记载,辽帝圣达宗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便率领家眷浩浩荡荡来到冰冻的查干湖上扎营。命令仆人将帐篷里的冰层刮薄,直至薄若纸片,冰下游动的鱼清晰可见。等看够了想吃时,便将薄冰轻轻击破,水中鲜活的鱼就会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成为案上查干湖之物,供君臣欢宴。历史上,习惯称这种捕鱼方式为“春捺钵”。
另外,也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变。充满原始北方渔猎文化气息的冬捕,那神秘的祭湖仪式和凿冰撒网的捕鱼场面,都绝对让人大开眼界。可以说,一门技艺,凝结了人类的勇气智慧,一个渔村,传承了千年的渔猎文化。2008年,查干湖的冬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神秘的“祭湖醒网”
冰湖渔猎奇观之一是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它是中国北方原始部落创造的灿烂渔猎文化亮点,它的取意为:祭祀查干圣湖,唤醒沉睡的大网,开始冬季捕鱼。每年,冬网捕鱼前都要举行这一传统仪式,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感激大自然对百姓的恩泽。
历史在这一刻封冻,古老的一幕依旧在上演……
“祭湖醒网”场面盛大、神秘壮观,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九名身着紫红色蒙古袍,肩披红色袈裟,头戴僧帽,手持法铃、圣水瓶的喇嘛吹奏着海螺、牛角号;身穿蒙古袍的族人首领带领数十名族人;九名手托洁白哈达的蒙古族少女;高大魁梧、身穿白羊皮袄,脚穿皮靰鞡,腰系宽板皮带、头戴狐狸皮帽的渔把头带领数十名同样装扮的渔工;身着传统查玛服、头戴鹿、牛、蝴蝶、骷髅等面具,手舞刀、叉、剑等道具,打着旗幡罗伞的舞者和拉着装满冬捕鱼具、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伴着传统的鼓乐跳着、舞着,浩浩荡荡进入祭湖醒网场地。
进湖开网的渔夫接过蒙古族姑娘递上的奶干、炒米“饱肚”、喝过大碗的壮行酒后,飞身跃上马爬犁,长鞭一甩,马爬犁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喧闹的鼓乐声和炸响的鞭炮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溅起层层积雪向湖中急驰而去……一年一度的冬网捕鱼开始了。
千米巨网冰下取鱼
冰上渔猎的奇观之二是依然保留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捕鱼方式和千米巨网冰下取鱼。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被称为“大水泡”,是辽金贵族进行“春捺钵”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春季,辽金皇帝都要带群臣到这里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并会见部落首领。凿冰捕鱼、海东青捕天鹅等许多古老独特的渔猎习俗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
每年冬网捕鱼要进行40天左右,每天下网捕鱼的位置由六七十岁的老渔把头,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选择鱼群聚集的地方,围着鱼群凿出400多个小冰洞,将2000米长的大网通过相隔60多米的冰洞,用传杆、扭矛和走钩在50多厘米厚的冰层下慢慢舒展成一个硕大的“包鱼圈”。
几个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两旁的渔民手持挠钩期待着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壮观场面。一会儿的功夫,一条又一条的“胖头”、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转眼之间就在湖面上堆起一个个高高的魚山。
当万尾鲜鱼跳跃而出的时候,马头琴拉响了,盅碗舞跳起来了。悠扬的琴声,是人们对查干湖连年有余的欢庆;欢畅的舞姿,是人们对查干湖永世昌盛的希冀。
查干湖冬捕,神奇、神秘、神圣,在猎猎北风中,以北国特有的神韵,从雪原的牧歌中走来,又向着马背民族特有的风情奔去……
传承千年的渔猎文化
查干湖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一个依然保持着用传统的捕捞方式进行冬捕作业的地方。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查干湖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
真正的查干湖冬捕,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据史料记载,辽帝圣达宗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便率领家眷浩浩荡荡来到冰冻的查干湖上扎营。命令仆人将帐篷里的冰层刮薄,直至薄若纸片,冰下游动的鱼清晰可见。等看够了想吃时,便将薄冰轻轻击破,水中鲜活的鱼就会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成为案上查干湖之物,供君臣欢宴。历史上,习惯称这种捕鱼方式为“春捺钵”。
另外,也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变。充满原始北方渔猎文化气息的冬捕,那神秘的祭湖仪式和凿冰撒网的捕鱼场面,都绝对让人大开眼界。可以说,一门技艺,凝结了人类的勇气智慧,一个渔村,传承了千年的渔猎文化。2008年,查干湖的冬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神秘的“祭湖醒网”
冰湖渔猎奇观之一是神秘的“祭湖醒网”仪式,它是中国北方原始部落创造的灿烂渔猎文化亮点,它的取意为:祭祀查干圣湖,唤醒沉睡的大网,开始冬季捕鱼。每年,冬网捕鱼前都要举行这一传统仪式,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感激大自然对百姓的恩泽。
历史在这一刻封冻,古老的一幕依旧在上演……
“祭湖醒网”场面盛大、神秘壮观,震天的锣鼓,轰鸣的法号骤然响起,九名身着紫红色蒙古袍,肩披红色袈裟,头戴僧帽,手持法铃、圣水瓶的喇嘛吹奏着海螺、牛角号;身穿蒙古袍的族人首领带领数十名族人;九名手托洁白哈达的蒙古族少女;高大魁梧、身穿白羊皮袄,脚穿皮靰鞡,腰系宽板皮带、头戴狐狸皮帽的渔把头带领数十名同样装扮的渔工;身着传统查玛服、头戴鹿、牛、蝴蝶、骷髅等面具,手舞刀、叉、剑等道具,打着旗幡罗伞的舞者和拉着装满冬捕鱼具、身系彩条头挂串铃的高头大马,伴着传统的鼓乐跳着、舞着,浩浩荡荡进入祭湖醒网场地。
进湖开网的渔夫接过蒙古族姑娘递上的奶干、炒米“饱肚”、喝过大碗的壮行酒后,飞身跃上马爬犁,长鞭一甩,马爬犁在喇嘛的诵经声中,在喧闹的鼓乐声和炸响的鞭炮声中,在查玛舞的跳动中,溅起层层积雪向湖中急驰而去……一年一度的冬网捕鱼开始了。
千米巨网冰下取鱼
冰上渔猎的奇观之二是依然保留着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捕鱼方式和千米巨网冰下取鱼。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被称为“大水泡”,是辽金贵族进行“春捺钵”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春季,辽金皇帝都要带群臣到这里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并会见部落首领。凿冰捕鱼、海东青捕天鹅等许多古老独特的渔猎习俗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
每年冬网捕鱼要进行40天左右,每天下网捕鱼的位置由六七十岁的老渔把头,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选择鱼群聚集的地方,围着鱼群凿出400多个小冰洞,将2000米长的大网通过相隔60多米的冰洞,用传杆、扭矛和走钩在50多厘米厚的冰层下慢慢舒展成一个硕大的“包鱼圈”。
几个小时后,随着马拉绞盘的转动,一张张大网从“玉门”似的冰洞缓缓而出,两旁的渔民手持挠钩期待着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壮观场面。一会儿的功夫,一条又一条的“胖头”、鲤鱼、鲫鱼、鲶鱼、草鱼争相跃出冰洞,转眼之间就在湖面上堆起一个个高高的魚山。
当万尾鲜鱼跳跃而出的时候,马头琴拉响了,盅碗舞跳起来了。悠扬的琴声,是人们对查干湖连年有余的欢庆;欢畅的舞姿,是人们对查干湖永世昌盛的希冀。
查干湖冬捕,神奇、神秘、神圣,在猎猎北风中,以北国特有的神韵,从雪原的牧歌中走来,又向着马背民族特有的风情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