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感性资源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呈现】
  某县某学校开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的主要类群”。教师吕××(以下简称吕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给每小组(2人一组)准备了以下一些植物:1棵大蒜、1棵萝卜、1束韭菜、2棵青菜、1棵芹菜、1束葱、1棵菠菜以及几棵花生、黄豆、玉米粒、松树果。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解剖种子、观察植物,从而自主地获得对植物单子叶和两子叶植物种子、叶脉的形态结构、植物根系的比较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对照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逐一解剖各种不同的种子,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并记录;观察各种植物的叶脉、根系,比较它们的不同点,然后完成相关表格内容填写……实验过程及几个主要环节有:
  1.观察花生、黄豆、玉米、松树果的种子结构,看是否有种皮包被?
  2.解剖一棵花生、黄豆、玉米种子,用镊子辅助小心夹取,观察它们各部分结构异同;
  3.取各种植物叶片观察、比较叶脉,你发现了什么?
  4.取各种植物观察、比较它们的根系,你又会有什么惊喜的发现?
  5.仔细观察幻灯片中的各种花的花瓣数量,你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课堂上学生很是热闹,不一会儿的功夫,几棵花生、豌豆、玉米粒被学生解剖得支离破碎,很多植物的叶片、根系也被学生剥弄得面目全非……
  【案例分析】
  1.吕老师为公开课所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实物辅助教学的意识,体现新课程理念,是很值得称赞与肯定的。科学新课程就是要体验“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处处在生活”的理念。
  2.从感官刺激角度分析,实物比图片好、图片比文字好,这是不容置疑的,吕老师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需要考虑为上这堂课所付出的代价,这些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的获得与采集,需要花费我们多少的精力、物力与财力?事后知道这些松树果都是吕老师和爱人利用周末时间开车上山去采集的;有一些植物是从菜市场里买的;还有一些植物是委托乡下的父母亲从菜园里拔的。按吕老师课后讲,每个小组大约需要花费6元钱左右,若按每班30组计算,这节课大约花费180元左右。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上一节课一个班级要花费180元,假如一个学校有10个平行班的话,那么这节课要化费多少钱呢?当然有些资源还可以重复利用,而实施新课程以后,我们经常要尝试探究教学,这种经济负担老师、学校承担得起吗?从效益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这节课是没有推广价值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为上公开课而设计的课,并不是常态的课。
  3.课后评议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挖掘必须考虑课堂探究教学的低成本投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不但要有创新意识,也要有经济节约的意识,考虑如何使课堂投入更经济、成本更低、材料更节约。象种子的解剖,叶片的观察可用实物,其它植株的观察也并不一定要用实物,即便使用实物,也并不一定要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果演示实验能够达到同样目的,就没必要用学生实验,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的教学成本。
  4.一节课中,要合理安排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不是探究活动多多益善,也不是为探究而探究,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渗透多种学法的指导,象本节课中对单子叶和双子叶花瓣数的辩认,也并不一定要买很多鲜花让学生亲手去数,借助于课件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5.要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尽量做到一物多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教学资源尽量重复使用,象本节课中一些植物的植株如带菜叶的萝卜、带根系的青菜、带根系的大葱等等。
  6.课堂设计要有推广价值,不要为一节课服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就地取材,设计一些大众化的课,教学资源尽量丰富多彩,可用实物、可用模型、可用图片、可用动画,课前不妨发动学生及学生家长去采集,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是真实的、朴实的、扎实的、有效的,有推广和学习价值。
  【案例矫正】
  方案一:课前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分组发动学生或学生家长去搜集准备各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叶片、根系、花瓣,有整棵植株则更好,然后上课时拿到课堂来分组观察、讨论、探究、交流……
  该方案教师备课省时、节俭,教学所需实物资源的采集转嫁到学生及家长身上,教师负担轻。调动学生及家长主动参与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整理,积极性高涨,学生身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到位,在农村学校该方案操作性极强,简单易行,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但这样大型的综合性活动次數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家长的反感。
  方案二:教师课前准备也象吕老师一样,但植物数量并没有她那么多,精选一些便于观察、比较经典的完整植株,精选一些典型的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有完整的实物则更好,如带根叶的青菜、小麦、玉米苗等,取材方便的花生、玉米粒、大豆可多准备一些,各种植物的根系老师可以用干材料或辅助图片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花瓣数的分析不妨用课件,但植物种类数量要尽量多一些、典型一些……
  学生活动从某一结构开始展开观察探究:可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各其的任务,比较、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特点,分别从根系特点、叶脉特点、种子结构特点等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各结构特点对植物进行分类,并记录观察讨论结果。比较探究各种植物整体结构在根系、叶脉、种子等结构上的特点和差异,使学生对单、双子叶植物特点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从而深入了解这两类植物的差异。再结合特殊性与普遍性实例分析,使学生形成符合单、双子叶植物特征并不一定就是单、双子叶植物,所以研究过程中要有“特殊性”的意识,从而形成辩证思想。
  学生从活动探究中会发现,从某一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很容易,从而启发了学生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内容开始的研究思想,进而渗透研究方法思路的指导。
  方案三:课堂最后可设计一个“与蔬菜交朋友”活动,用现学的知识应用于对常见蔬菜的判断,如: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判断;根系、叶脉、种子的特点;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及营养价值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强化,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检测,便于及时反馈修正,完善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案例启迪】
  1.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首先是物化的课程资源。例如:校园文化环境与设施(如:书画走廊、黑板报、读报窗、宣传栏、校史展览馆等)、图书馆(如:各类藏书、画册、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其次是人的课程资源。如教师和学生。就教师而言,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名师出高徒”就是很好的例证。就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2.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活动案例。这些材料都力图体现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此加以拓宽,通过比较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掌握知识技能。其次要充分利用和加工教材中所给的图片、图表。华师大版初中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力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以前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文中插图尽管是彩色逼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例如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气体交换示意图、神经传导模式图皆可利用多媒体制成动态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观察理解血液循环、尿的形成、气体交换、神经传导途径的动态过程,这样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明了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过程的掌握。最后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内容。这些内容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了,它已深深地与科学学科内容相融合,甚至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与教材共同构成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工具。
  3.适度采集和整合课外实践资源。首先从科学调查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课外活动形式。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多个兴趣小组去实施调查,比如有“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调查”、有“居住社区绿化的调查”、有“城区周边水质污染的调查”等。在“太阳能热水器调查”中,主要强调多种太阳能热水器的功能对比,复习深化拓展能源、电学知识。社区绿化、水质污染的调查,重在生物知识、生态环保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其次从科技活动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如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代表的“三小活动”是学校科普活动经常组织的一项活动,通过恰当的探究活动,有效地将综合学科技术、实践技能和创造精神为一体的科技活动进行整合。
  4.全面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首先是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天、风雨雪霜、起伏山岭、茫茫大海等)和人工形态(如:农田果园、海堤水库、防护林带、园林花卉等)。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时,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还可以结合科学教学、参观访问、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收集有关标本、素材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科学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其次是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科学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参观社区文化艺术场馆、社区文化艺术设施、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等。
  实践证明,科學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会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改观。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完善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翅翱翔的天空,使科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一、指导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1.抓关键句,重点词帮助理解题意。教师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材料时,要反复指导学生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日常教学里关注指导学生读出关键词,辅助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案例:小白兔与小松鼠在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采了20个,比小松鼠少采了8个,小松鼠采了多少个?  A:寻找关键词,比小松鼠少采8个。  B:补充关键词,谁比小松鼠少采8个?  C:把补充完整的关键句反过来说,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室走进了我们农村学校。整合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种媒体共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主体建构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历史课堂教学 资源共享  电子白板设计的互动理念,以及白板技术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特点,突破了传统历史课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一、设疑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容易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如“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当以荠菜为例讲完胚的发育正准备往下讲胚乳的发育时,
期刊
数学从其知识结构表面上看,单纯的数字、图形符号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令大部分学生望而生厌,提不起学习的激情,但是殊不知“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的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定能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真实、贴近学生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高中数学难度大,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学生学起来也感觉有点困难,此时更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文章就从事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收获与困惑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高中数学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来说,一切决定高考成绩的学科都是学习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难点更是重点。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是理论性、逻辑性较强。新教材内容尽管做到了图文并茂,但并没有面面俱到,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作为历史课教学,理所当然也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创新。  一、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1.改革与创新的意识。现代社会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从理论观念上、办学体制上、考试评估上、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 精彩的开头是抓住读者眼球的要务。同样一节课的开头正如一个故事的“序幕”或一首歌的“序曲”,虽然短暂,却是抓住学生心灵的引子。数学课由于自身课程的特点,学生大多有恐惧心理,而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精彩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将还没有进入状态的学生,不僅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同时还将学生引入数学的无穷奥妙中去。  一、情景教学,精彩从头开始  一个精彩的开头,就仿佛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机智很大方面就体现在教师能否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是否善于帮学生牵起日常生活与探究的红线,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过程中能力的迁移,达到积极培养学生的联想类比能力的目的。学生之
期刊
我是一名伴随新课改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班级的四五十名学生,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学生们到底需要什么?仅仅是求知的需要吗?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希望老师怎样做?喜欢老师怎样教?带着这些困惑我认真阅读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丛书》,此书以系统高远的理论,可操作的教学建议和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具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新理念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给了我许多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