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生态”的阅读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阅读现状出发,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探究如何指引学生回归原生态阅读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找到师生共生的阅读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力求创设真阅读课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提升。
   关键词:原生态阅读;方法;指引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读书只读大概内容,不钻研文本,不思考,更不会提出问题。面对此生情、此学情,很多老师不自觉以自己的阅读起点作为教学起点,课堂开始就“整体感悟”“合作探究”,无视学生的阅读起点,课堂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情况。
   我们尝试实践原生态阅读的教学模式。“原生态阅读”,即指没有被特殊雕琢表演形态的、学生最原始真实的阅读。基于学生的阅读起点,营造师生共生的阅读生态环境。指引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阅读过程,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品味作者语言的字斟句酌,在反复阅读中逐渐提升阅读能力。
   一、任务驱动阅读,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原生态的阅读教学,可以以任务驱动,把讲堂变成学堂。如《一棵小桃树》,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五个任务。一是看标题;二是带着问题,读文本,边读边勾点圈画人、事、物、景、情;三是梳理文章内容,用图表的形式理清文章思路;四是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五是质疑,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设计这五个任务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怎么读一篇课文。
   二、指引阅读方法,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
   “教是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此,课堂上我们重点围绕着“读什么”“怎么读”两个问题进行方法指引。
   1.读什么?读标题,读人、事、物、景、情。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任何作品都应该先从标题入手。透过标题,可以获取作品的相关信息,还可以由此猜测文章的内容。文学作品离不开人、事、物、景、情五个元素,不同的文体,五个元素虽有所侧重,但总有一个是核心的人或物或景或事,而“人、事、物、景、情”总是互相关联着。因此,梳理“人、事、物、景、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握文章的内容。
   2.怎么读?从题目入手,先梳理后品析,字斟句酌读透彻。
   如何读标题?一是读出关键信息,标题大都是核心内容或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如《一颗小桃树》的核心内容就是写“我”种的一棵的小桃树,并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了感情理想。二是对标题发问,推测文章内容。教会学生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对“一棵小桃树”发问:那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桃树?这棵小桃树是谁种的?围绕这棵小桃树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对这棵小桃树有什么特殊情感吗?作者写这棵小桃树是想表达什么?教会学生提问的规律:围绕题目中的人、事、物是什么?怎么样?这些人、事、物、景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与这些人、事、物、景有什么关系?作者寄托在这些人、事、物、景中的是什么情感?作者写它们的用意是什么?……“自我提问法能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阅读理解监控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能更有目标性地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监控的能力。
   如何梳理与分析?明确文中的人、事、物、景,找准核心要素,理清各要素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如《一棵小桃树》,课文中心要素是“小桃树”,围绕小桃树写了许多人、事、物、景,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第一遍粗读,就要关注文中写了哪些人、事、物、景,边阅读边圈点勾画出来。这样学生基本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文章。第二遍细读,梳理清楚文中人、事、物、情与核心要素“小桃树”之间的关系。细细品读文章的字词、句子,重点感受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由此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表情达意。梳理与分析是阅读的重要环节,梳理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才能深入理解。为了更好地分析,让学生的思维外显,我们可指导学生用图表画进行梳理分析。示例:
   “梳理”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没有“梳理”文本就进入探究环节,那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必定是肤浅的、空洞的。因此,指引学生深入文本,梳理清楚各种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过程,且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独学。
   反复阅读,字斟句酌,品析句子背后的情感、深意。指引学生关注抒情的语句、议论的语句,这些句子往往能直接读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指引学生关注描写背后的情感,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品析,体会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如《一棵小桃树》中的“可怜它年纪太小了,可怜它才开了第一次花儿”“我深深懊悔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可怜的小桃树”等语句中,能读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语句,并指导他们反复品读这些语句,从“可怜”“懊悔”“对不起”“忧伤”“泪珠儿”等词语中,就不难读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愧疚以及深深的忏悔之情。又如品读“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啊,小桃树啊!……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等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执着”“偏要”“梦”“绿色”“幸福”“梦的精灵”等词,作者寄托在这一棵“先天不足”的小桃树中的梦想,他与小桃树之间的联系,他对小桃树的希望就显而易见了。文章中的情感总是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我们指引学生有方法、有方向地细细品读,字斟句酌地去分析,深入理解分析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会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就是给了学生一把开启自主阅读的钥匙,这样的阅读课堂,讲方法,重实践。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交给了学生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真阅读。
   指引学生回归原生态的阅读课堂,即以学生的阅读起点为教学起点,教师给予学生方法指引,学生自主体验阅读过程,在反复阅读、层层深入分析中,师生共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在真正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思维方式,学会思考,生成自主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大白菜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蔬菜。《诗经·邶风·谷风》中写道:“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在三千年前的春天,人們就是采集大白菜的祖先“葑”的幼嫩花薹来做食物。  大约在东汉,“葑”在南方地区演化出了一种没有苦味的品种,因其“凌冬晚凋,四时见长,有松之操”而被称为“菘”。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菘”已经很受人们欢迎。南朝《南齐书·周颙传》里记载了文惠太子问佛学家周颙的一段对话:“菜食何味最胜?”曰:“春初早韭,
崇高,并非英雄、伟人的代名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崇高、拥有崇高的精神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境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文化素质、创业进取精神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不能忽视崇高的教育价值。  新的一年,《青春期健康》杂志社将继续围绕传播崇高理念,报道校园先进事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方面与走进崇高研究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展示的课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是部编语文九上第六单元第24课。  我将从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重点问题讲解三个方面来展示这节课。  一、阐述教学目标  首先,介绍教学目标以及确定教学目标的相关依据。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将文中关于房舍、物件、路线和人物描写的语句归类圈点批注,感受贾府之大;  2.整合不同人物的“笑”,分析作者描写人物、场面的独特表现手法;  3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就是缺乏忧患意识,没有危机感,从而不思进取造成的。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们牢记使命,谦卑做人,谨慎做事,是发奋图强、励精图治的结果。所以说,保持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是你常胜不败的护身符,是你光彩人生的常青树。     忧患是灵魂的密友  韩 青   阿卜·法拉兹说:“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成绩、成功之类的东西,容易冲昏人的头脑,而劣势、失败却容易使人
【佳作展示】  如果说这人间只有一份爱不求回报,那就是亲情。   ——题记   正月初,妈妈带我和外婆去海边玩。坐车的时候,外婆闭上眼睛休息,我不经意间瞥了一眼,只这一眼,我就定住了——外婆好像很疲惫的样子。   记忆中的外婆是忙碌的。我小时候由外婆带着,常常看到外婆忙个不停,操持各种家务。我那时吃饭吃得特别慢,一顿饭要吃上一两个小时。外婆一口一口地喂,冬天饭容易冷,还得放在火上煨着,直到我吃完。
第一部分 基础  一、古诗文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题10分)  1.(1)□□□□□,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  (2)晏殊《浣溪沙》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的惋惜、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2分)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分)  (4
一、聚焦“被看”的孔乙己   师:今天,让我们用批注法来欣赏小说语言;聚焦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品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的内涵,思考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   课前,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读完课文,孔乙己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阅读批注分析。刚刚投票的时候(学生课前通过纸笔系统投票),A组的同学获得最高的人气,获得同学的赞赏,现在有请这个小组上来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   生1:(学生站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计划生育协会坚持“政策引导、协会牵头、保险托底,群众受益”的工作思路,以实施精准帮扶、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为重要抓手,依托“全科大网格”全科整合、全域覆盖优势,开出公共卫生“八大处方”,兜牢民生安全网底,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互联网 线下宣教”同频共振,筑就宣传舆论新高地。市东街道利用每年的“5·29会员日”“5·20母乳喂养宣传日”“7·11世界人口日”“
摘要: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阐释学习目标与教学活动如何保持一致性。首先指出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理清说明顺序,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整合,理解说明文的事理,学习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这些学习内容实际上是策略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接着针对学习目标分别介绍阅读说明文的几种策略及其学习过程的组织安排。   关键词:策略学习;筛选信息的策略;构思行文的方法;描述概念的策略   对说明
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则:一是立足常规课堂,即教学设计不是为了赛课也不是为了展示,不必刻意求新求异;二是保留课堂真实的“自读”环节,让学生的初读体验和自读环节真实存在,为理解、分析、探究等活动做好铺垫;三是注重阅读方法与策略的渗透,坚持教方法,而非教这一篇文本;四是注重单元整体与单篇的整合与衔接。   笔者试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针对整个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