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变式题”即一题多变,它能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创新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关键词]变式题训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93
  分析:本题是2010年江苏高考理综化学第12题。结合图像综合考查中和滴定、水解与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图中三个点是有代表性的点:a点是醋酸钠与醋酸的混合液,且溶液中n(CH3COOH)=n(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CH3COO-) c(OH-)=c(Na ) c(H )。b点溶液呈中性,c(OH-)=c(H ),推得c(Na )=c(CH3COO-)。c点为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OH-由CH3COO-水解产生,一定有c(CH3COO-)>c(OH-)。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种情况应出现在较多的醋酸与较少的醋酸钠共存的溶液中,也就是出现在a点左边。
  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笔者对该试题进行如下改编。
  变式题1:常温下,用0.01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0100mol·L-1CH3COOH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过量)变化的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析:本题不是比较滴定过程某一点的离子浓度的关系,而是在没有滴定曲线图的情况下判断五种浓度大小关系出现的先后,难度较大。但如果熟悉了滴定过程溶液浓度的变化及溶液pH的变化,解答就比较容易了。
  分析:滴定过程中,溶液是从酸性到中性到碱性的。其中①④为酸性,⑤为中性,②③为碱性,所以①④排在最前,⑤在中间,②③排在最后。接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和④、②和③的先后顺序。开始时,c(H )>c(Na ),故④在①之前;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为弱碱性,c(CH3COO-)>c(OH-),随着NaOH溶液的过量,才出现c(OH-)>c(CH3COO-),故③在②之前。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⑤→③→②,正确答案为B。
  变式题3:常温下,用0.0100mol·L-1氨水滴定20.00mL0.0100mol·L-1盐酸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析:本题把原来的弱酸与强碱的反应改成弱碱与强酸的反应,让学生再次归纳另一种中和反应的规律。答案是D。
  以上四个试题包含了以滴定曲线为载体的离子浓度比较、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电离的各种问题。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联,设计不同的试题,寻找知识的要点,揭示问题的本质,便于学生整理知识网络,总结方法,达到解一道题就可以解一类题的目的。教师将一类试题进行归纳评讲,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责任编辑罗艳)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化学教学中可从创设情境、开展活动、促进合作、加强实验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词]初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92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教师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获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让学生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陶冶情操,从而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自己在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听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2016年山东联通PSTN汇接局计划退网,汇接局原有业务改为IMS局承接。泰安联通NGN局原只做为普通端局使用,用户智能业务触发均在汇接局。本次项目计划将原汇接局触发的智能业务全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已在其内部网络中部署应用IPv6技术,但由于IPv6本身不兼容IPv4,现阶段大规模部署IPv6还面临不少挑战。本文将以国家电网下属某市供电公司为例,介绍使用IPv6
[摘 要]现今试卷的命题立意强调基础,注重能力,体现发展性,更加注重对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今后历史教学应要夯实基础,落实双基,重视对考试说明的利用,加大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力度。  [关键词]中考历史 命题分析 应试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15  笔者参加了2015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科目的阅卷工作,本文从试卷的命题立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学生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应该通过主动学习,理解和获取知识。而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中,在设定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材料,特别是现代化多媒体手段,通过和老师与同伴的合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不顾及实际学情,而设定统一的目标,布置同样的教学任务,势必会造成教学关系不协调,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又极为吃力。分层教学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所谓分层,就是在准确把握实际学情后,将学生、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都进行分层,既对学生提出独立学习的要求,又发展同伴间的合作帮扶关系。如此一来,教学有了针对性,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