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工业4.0、VR/AR虚拟现实、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飞速发展,以及共享、共产经济的结构转型等,都将对学校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学校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与理念创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艺术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元、有质感,现代信息技术也必将赋能小学音乐教学,不断迭代创新。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应用路径
引言
音乐是人类历史重要的文化结晶,其有着极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并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时期,教育要面向世界与未来,其需要注入新的技术与活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其不仅有效提高了音乐教育的容量,更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和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了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并受到了广大音乐教育学者的关注。
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设多媒体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切忌枯燥乏味,创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氛围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迅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在情境中陶冶情操,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将学习体验推向高潮。多媒体的优势在于直观,动静结合,集结了诸多学生喜欢的要素,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荡漾的深情》一单元时,教师先让学生听赏《蓝色多瑙河》和《海滨音诗》两首曲子,引导学生闭上双眼,细致感受美好旋律。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教师组织学唱《划船歌》,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加入了人文背景介绍,随后出示了3D动画。动画模拟第一人称视角,让学生感觉自己正坐在船上,双手就是船桨,船桨隐入流动的河水中,再配上《划船歌》,意境感十足。教师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lu”的旋律,进行“划船”模拟,也就是用手来划出旋律,随着音乐起伏不断切换高度和力度。学生在“划船”中,感受到印尼船工一边劳动一边激情地歌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得到了良好的情感反馈。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将学生慢慢带入教学情境,利用3D动画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记忆,在良好的氛围中对音乐形成浓厚兴趣,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课时限制、小学生认知水平限制等各种原因,音乐课堂教学障碍重重,课堂教学往往因为各种障碍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了突破音乐教学瓶颈,使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引进信息技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是一首根据少数民族民歌音调创作的歌曲,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吃力。对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性给学生介绍彝族,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就会轻松、高效,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如,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有时间给予学生一对一或者针对性的指导,这让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所以音乐素养一直得不到提升。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候通过微信、QQ等建立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录制音频并将音频文件发送到群内,也可以单独发送给自己,然后教师再去听音频文件,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除此之外,现如今开发出各种用来录制歌曲的软件,如“唱吧”“K歌”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录制歌曲然后上传到平台上,让广大听众点评、打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热情,还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大幅度提升。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互动开阔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趋于被动,没有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展开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被动局面。在网络上学生有较大的选择权,可按照个人兴趣、音乐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学,在自由的环境下,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网络无需考虑时空限制,课内的知识大可延展到课外,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拓展了视野,也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童声中国娃》一单元时,教师先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哼唱。随后指定学生上台操作计算机,给歌曲进行分句,并标上分句记号。有学生会立马发现错误,主动要求去修改。学生仔细观察海星、海螺、贝壳、海草等图片,发现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分句节奏。随机抽取图片,练读图片后所隐藏的节奏,练读后还与其他同学互动,互相抽取图片考验对方,有不会的分句就互相指导。学生唱成一片,气氛十分欢快。教师还将歌曲衬词比作“海风的声音”,让学生根据电脑程序流程,练习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即便是难懂的音乐理论,学生也积极配合。最后,教师拓展介绍了许多童年歌曲,让学生自由选择欣赏,课堂非常具有活力。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音乐互动游戏,用电脑程序加强了歌曲分句的练习,还将音乐理论知识加入计算机程序,并且进行教学拓展,创设了优秀的课堂氛围。
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意义深远,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两者有效融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发挥音乐课程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57.
[2]吴蕾.让孩子爱上音乐——多媒体设备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22):233.
[3]鄭红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5-126.
[4]蔡洪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31-32.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应用路径
引言
音乐是人类历史重要的文化结晶,其有着极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并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新的时期,教育要面向世界与未来,其需要注入新的技术与活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其不仅有效提高了音乐教育的容量,更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和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了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并受到了广大音乐教育学者的关注。
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设多媒体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切忌枯燥乏味,创造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氛围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迅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在情境中陶冶情操,用美好的音乐旋律将学习体验推向高潮。多媒体的优势在于直观,动静结合,集结了诸多学生喜欢的要素,学生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荡漾的深情》一单元时,教师先让学生听赏《蓝色多瑙河》和《海滨音诗》两首曲子,引导学生闭上双眼,细致感受美好旋律。当学生进入状态后,教师组织学唱《划船歌》,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加入了人文背景介绍,随后出示了3D动画。动画模拟第一人称视角,让学生感觉自己正坐在船上,双手就是船桨,船桨隐入流动的河水中,再配上《划船歌》,意境感十足。教师让学生跟随琴声,哼唱“lu”的旋律,进行“划船”模拟,也就是用手来划出旋律,随着音乐起伏不断切换高度和力度。学生在“划船”中,感受到印尼船工一边劳动一边激情地歌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得到了良好的情感反馈。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将学生慢慢带入教学情境,利用3D动画模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记忆,在良好的氛围中对音乐形成浓厚兴趣,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2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课时限制、小学生认知水平限制等各种原因,音乐课堂教学障碍重重,课堂教学往往因为各种障碍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为了突破音乐教学瓶颈,使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引进信息技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是一首根据少数民族民歌音调创作的歌曲,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吃力。对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性给学生介绍彝族,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就会轻松、高效,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如,小学音乐课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有时间给予学生一对一或者针对性的指导,这让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所以音乐素养一直得不到提升。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音乐教师可以在课下的时候通过微信、QQ等建立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录制音频并将音频文件发送到群内,也可以单独发送给自己,然后教师再去听音频文件,及时找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除此之外,现如今开发出各种用来录制歌曲的软件,如“唱吧”“K歌”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录制歌曲然后上传到平台上,让广大听众点评、打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热情,还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大幅度提升。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互动开阔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趋于被动,没有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展开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被动局面。在网络上学生有较大的选择权,可按照个人兴趣、音乐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学,在自由的环境下,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网络无需考虑时空限制,课内的知识大可延展到课外,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拓展了视野,也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童声中国娃》一单元时,教师先播放范唱,让学生跟着哼唱。随后指定学生上台操作计算机,给歌曲进行分句,并标上分句记号。有学生会立马发现错误,主动要求去修改。学生仔细观察海星、海螺、贝壳、海草等图片,发现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分句节奏。随机抽取图片,练读图片后所隐藏的节奏,练读后还与其他同学互动,互相抽取图片考验对方,有不会的分句就互相指导。学生唱成一片,气氛十分欢快。教师还将歌曲衬词比作“海风的声音”,让学生根据电脑程序流程,练习大三度音程和小三度音程,即便是难懂的音乐理论,学生也积极配合。最后,教师拓展介绍了许多童年歌曲,让学生自由选择欣赏,课堂非常具有活力。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音乐互动游戏,用电脑程序加强了歌曲分句的练习,还将音乐理论知识加入计算机程序,并且进行教学拓展,创设了优秀的课堂氛围。
结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与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其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意义深远,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两者有效融合,能够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发挥音乐课程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57.
[2]吴蕾.让孩子爱上音乐——多媒体设备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22):233.
[3]鄭红丽.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25-126.
[4]蔡洪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