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此,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要求,让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才能够让他们主动跟上教师的步伐,探索和解析数学知识点,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文章基于此点,谈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有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日增,日有所长。自主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能力,它需要学生具备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地挖掘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自己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让他们能够实现高效学习。
一、以生为本,引导自主思考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点,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化学习。对此,教师就要以生为本,要用问题引导和驱动学生,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探索数学知识,能够通过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去理解和分析已经学过的除法计算法则,促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先让学生练习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找到感觉,熟悉除法计算的方式;其次,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一个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给出60只粉笔和几个盒子,随机抽几名学生上台,动手将这60只粉笔按10只的分量分装,然后让下面的学生思考,究竟要装几盒才能够装完?有了这种直观的教具作参考,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口算或者笔算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此便能掌握这一章节的计算法则,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度掌握。
二、授人以渔,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教师向他们传授知识,还不如传授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展开自主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这时教师就要注重数学知识特点和数学知识规律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验证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知识点并不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逐步展开学习。首先,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是很简单的,教师只需要将计算法则向学生阐释一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其次,在学生掌握同分母计算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们展开异分母分数计算的实践探究。异分母计算其实就是要将不同的分母转化成相同的分母展开加减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仔细思考,应该如何着手计算呢?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想到前面所学的约分知识,加以实践探究,实现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有效运算。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感知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原理,并且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强化实践,促进自主解决问题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化教学”阐释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化实践,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让他们能够获得积极的学習和实践体验,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圆》时,其中涉及了圆的面积知识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验证,推导公式,让自己能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现自身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究,进而锻炼和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剪一张圆形的纸,通过拼接、裁剪的方式,将其转化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探索、挖掘,就能够发现拼接后的图形愈加接近长方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展开自主思考,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以此得出圆的半径,最后得出圆的面积,这样便达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知识的讲解,逐步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感知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解题中一步一步地验证自己的猜想,让自己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丽辉.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6(35):204-205.
[2]姬明翠.在数学海洋中扬起“自主”之帆——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7):6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有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日增,日有所长。自主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能力,它需要学生具备自主、自立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地挖掘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自己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让他们能够实现高效学习。
一、以生为本,引导自主思考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自主思考数学知识点,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化学习。对此,教师就要以生为本,要用问题引导和驱动学生,设计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探索数学知识,能够通过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去理解和分析已经学过的除法计算法则,促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方法。对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先让学生练习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题,让学生找到感觉,熟悉除法计算的方式;其次,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一个趣味化的教学情境,给出60只粉笔和几个盒子,随机抽几名学生上台,动手将这60只粉笔按10只的分量分装,然后让下面的学生思考,究竟要装几盒才能够装完?有了这种直观的教具作参考,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口算或者笔算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此便能掌握这一章节的计算法则,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度掌握。
二、授人以渔,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知识体系十分庞大,教师向他们传授知识,还不如传授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展开自主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这时教师就要注重数学知识特点和数学知识规律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验证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节知识点并不难。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逐步展开学习。首先,对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是很简单的,教师只需要将计算法则向学生阐释一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练习。其次,在学生掌握同分母计算的基础上,就可以让他们展开异分母分数计算的实践探究。异分母计算其实就是要将不同的分母转化成相同的分母展开加减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仔细思考,应该如何着手计算呢?学生通过思考,就会想到前面所学的约分知识,加以实践探究,实现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有效运算。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感知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原理,并且能够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强化实践,促进自主解决问题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化教学”阐释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生活化实践,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让他们能够获得积极的学習和实践体验,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圆》时,其中涉及了圆的面积知识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验证,推导公式,让自己能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现自身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究,进而锻炼和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剪一张圆形的纸,通过拼接、裁剪的方式,将其转化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的不断实践、探索、挖掘,就能够发现拼接后的图形愈加接近长方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展开自主思考,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以此得出圆的半径,最后得出圆的面积,这样便达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知识的讲解,逐步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感知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解题中一步一步地验证自己的猜想,让自己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进而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丽辉.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探析[J].中华少年,2016(35):204-205.
[2]姬明翠.在数学海洋中扬起“自主”之帆——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