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向上发展受限的天花板,其实都是你加在自己身上的。长久以来的惯性思维和行动模式,一直在阻止你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幸福。到了该彻底清算的时候了!
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输了,而是他差点就成功。
经常有人抱怨无资本、无机会、无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不得不忍受虎落平阳的平庸生活,理想成为无关紧要的点缀,每天都陷入绝望又动弹不得。而往往越是被公认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成为“杯具”,光芒转瞬即逝。
那么对照以下职场人的十大恶习,看看是否深得你心?
1 常常订计划、谈计划。就是不执行计划!
2 从不在小组讨论前作准备,只想混口饭吃。
3 无法乐在其中,即使是面对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4 总有一种“快没时间了,自己却还没开始”的感觉。
5 凡事力求简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
6 做事不持久。常常徒劳无功。
7 浑浑噩噩过日子,不知怎样改变现状。
8 不想做出重大承诺,老觉得有更好的选择。
9 只做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
10 在失败面前,永远有—个又一个的借口。
肯尼斯·克利斯汀是一名心理医生兼企业咨询顾问,他综合自己接触到的“不成功者”实例。写了一本“自我突破”的工具书,叫《这辈子只能这样吗?》,并且创办了“激发潜能计划”(Maximum Potential Project),致力于帮助那些无法发挥潜力、惯性堕落、想改变却不得其门的人。他认为困扰人们终生的“不成功”,其实全都源自于“自我设限”。
我们已习惯于自我挫败
一个叫查理的病人曾告诉克利斯汀医生。他宁愿问人家十次路,也不愿花工夫带地图。查理聪明、迷人又热情,极富魅力。他凡事喜走捷径,在电脑刚开始兴起时,以专家和组装博士自居,既没有看书也没去上课,在别人迷惘退缩时不顾一切地挺进。在他的大胆尝试下,发明了许多神奇的方式来破解电脑问题,但却无法解释出个所以然。他的太太和朋友渐渐发现,虽然他暂时解决了电脑问题,但电脑却无法像之前一样良好运作。他自己的电脑也时常死机、硬件烧坏,要花更多时间修理。对他这样聪明伶俐的人,循规蹈矩是很无聊的,他习惯省略自认为不必要的步骤,但却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笃信简便方法虽然不时会让查理任务失败,但对他来说,创新大胆的方法更具可行性。成功了,就佩服自己的天才;失败了,他们的态度是“真遗憾,不过人生很难十全十美”。省略步骤的处事策略,可能会导致自我设限的行为模式。如果你不愿在必要时耐心且有系统地做事,那么,你就不会努力打拼,宁愿坐享其成。再伟大的事情都有它琐碎的部分,省略步骤绝对是不可行的。 低成就的高潜质族群(Self-limiting High Potential Persons,简称SLHPPs)习惯于自我设限。导致他们无法发挥天赋。参见文章后的自测法,可以判断你是否具备这个人群自我设限的惯性模式。你的答案可以提醒你,你正用什么方法限制自己的天赋。你回答Yes的次数越多,代表你可能已经深陷泥沼。
自我挫败的习惯、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搭配二流的努力。其实是很常见的。有太多作家停止写作、太多运动员原地踏步……人们成就的远比所能成就的还要低,或是直接放弃他们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事实上,人们似乎觉得拥有梦想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他们比较倾向捣毁梦想,而不是追求梦想。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他们勇于承认,但却不敢面对内心真正的向往。明明心里想做得更多,但还是消极以对。而且。越来越多人定好计划后,很快又以各种形式退缩。总之。低成就是日常生活中“惯性堕落”的延伸,例如看不完一本书、老是拖延减肥计划、无法按时回信,等等。
逃避成功背后的难言之隐
面对想要启发他们的人。SLHPPs常常表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多大企业投注心力在员工训练或奖励制度上,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激励鼓舞的方法。对于SLHPPs成效有限,有时还会引起反效果——激起他们的抗拒心态。
因此,试图帮助他们的人最后都放弃努力,抱着模糊的期待,希望这些人可以获得帮助,重新站起来。其他人则干脆放弃。把SLHPPs定义成“没救的人”。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曾选择花钱请这些聪明却低成就的员工离职。
想要有显著的转变,就要先了解自己真正的敌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抉择。该追求更深入和主导的人际关系,还是满足于当下流于表面却比较安全的关系?应该接下责任更重大的新职位,还是维持现状?
面临重大抉择时,选择观望、退缩其实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合理的反应。你会告诉自己,你就只有这么多时间、精力,为什么不走轻松一点的路呢?更何况。人本来就无法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有时你必须重视现实甚于热情。而且,如果你投入了心力,结果却失败了,那该怎么办?反正你就是想得出一堆理由来说服自己,为什么要当个工作狂?为何不好好享受人生?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下次面临抉择时,你会用同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你会养成习惯,选择不用付出太多、比较不具威胁的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机会,无形中限制了自己的满足和幸福,生命也渐渐失去光彩。如果你惯性放弃那种追求过程中才有的愉悦,不去学习对你有意义的东西,到最后你会变得呆滞无神。许多中年危机都源于自我认知而产生的焦虑,后悔当初错失了多少机会,不明白为什么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长期失业的丹是个电脑工程师,他抱怨面试时受到不平等待遇。靠太太的收入过活虽然让他感到很不安,但他仍不确定是否要回去工作。不想改善自己的心情,也不想跟太太讨论,一直拒绝一些小公司的邀约,同时告诉自己和太太,他一定会再找个工作。丹自暴自弃。企图让太太相信他是受到误解,现在找不到工作,不是他所能控制,或许是因为那些公司不能赏识他的才能。事实上,她了解他的矛盾,以及他想要掩饰的心态,但他从不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已经危及两人的关系。
分析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造成自我设限和低成就的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冒险;但是当你开始逃避,你就已经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不再累得像狗、绝望得像样林嫂
你也许会认为,凡事都不想努力的SLHPPs一定都是享乐专家,很会充分利用时间放松解闷,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致力于身心和美学的享受。其实,你错了。相反的。SLHPPs的休闲方式通常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不是匆忙迟到,搞得筋疲力尽:就是什么都不做,让时间白白流逝。他们很少走出户外享受阳光、享受阅读一本好书,或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原因是,SLHPPs老是累得像狗一样,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挽救局势上。他们的生活充满重复而乏味的工作。缺乏优雅的节奏或是上升的空间。简单说,他们几乎没空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希望能好好休息就不错了。因此,别说是自由了,他们常常作茧自缚,被闲在自己筑起的牢笼里。
以下是关于改变的秘密真理。可以帮你省下许多误打误撞的时间和心力。如果你能融会贯通,就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达成你寻求的改变。
1 选定目标集中努力,改变会比较容易。想要同时进行多项改变,无非是自掘坟墓。不要太贪心。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盘改变,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次订立太多目标,就像是一口气吃成胖子一样,是典型的自我挫败行为。
2 想要改变,你必须抱着长期抗战的准备。一开始的失望,不代表你走错了路;初期令人振奋的成果,也不代表你正走在康庄大道上。长期规划需要你的坚持、彻底改变的决心和无条件的奉献。
3 改变需要时间,而且初期的效果通常令人沮丧。很多人中途放弃,只因为怀疑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你必须调整目前的思考以及习惯的运作模式,并且对于调整会造成暂时的不适和痛苦,做好心理准备。
4 你无法改变过去。但幸运的是,你可以随时去学习,或做任何你过去不想学或不想做的事。你可以从这一分钟开始。改变人生的走向。
5 问题从来就不在于“你是谁”,而是你“选择要做什么”。固定的行为模式会限制你的成功,唯有当你认知到自己有能力选择新的方式,并且付诸行动,改变才真正开始。
6 你需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准备、决定你的行动计划,并且持之以恒。改变就是面对新的要求,直到你适应新的习惯。这项投资是值得的,因为留在原处,你的行情并不会看涨。
7 改变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要去做的事”。唯有付出努力,才能成功改变。如果你只是等着改变降临在你身上,或是期望情势转变,那么,你会一直等下去。等待幸运之神眷顾,并不是改变的好方法。幸运早就降临了,只是你未曾发现而已。
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他输了,而是他差点就成功。
经常有人抱怨无资本、无机会、无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才不得不忍受虎落平阳的平庸生活,理想成为无关紧要的点缀,每天都陷入绝望又动弹不得。而往往越是被公认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成为“杯具”,光芒转瞬即逝。
那么对照以下职场人的十大恶习,看看是否深得你心?
1 常常订计划、谈计划。就是不执行计划!
2 从不在小组讨论前作准备,只想混口饭吃。
3 无法乐在其中,即使是面对人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4 总有一种“快没时间了,自己却还没开始”的感觉。
5 凡事力求简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
6 做事不持久。常常徒劳无功。
7 浑浑噩噩过日子,不知怎样改变现状。
8 不想做出重大承诺,老觉得有更好的选择。
9 只做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
10 在失败面前,永远有—个又一个的借口。
肯尼斯·克利斯汀是一名心理医生兼企业咨询顾问,他综合自己接触到的“不成功者”实例。写了一本“自我突破”的工具书,叫《这辈子只能这样吗?》,并且创办了“激发潜能计划”(Maximum Potential Project),致力于帮助那些无法发挥潜力、惯性堕落、想改变却不得其门的人。他认为困扰人们终生的“不成功”,其实全都源自于“自我设限”。
我们已习惯于自我挫败
一个叫查理的病人曾告诉克利斯汀医生。他宁愿问人家十次路,也不愿花工夫带地图。查理聪明、迷人又热情,极富魅力。他凡事喜走捷径,在电脑刚开始兴起时,以专家和组装博士自居,既没有看书也没去上课,在别人迷惘退缩时不顾一切地挺进。在他的大胆尝试下,发明了许多神奇的方式来破解电脑问题,但却无法解释出个所以然。他的太太和朋友渐渐发现,虽然他暂时解决了电脑问题,但电脑却无法像之前一样良好运作。他自己的电脑也时常死机、硬件烧坏,要花更多时间修理。对他这样聪明伶俐的人,循规蹈矩是很无聊的,他习惯省略自认为不必要的步骤,但却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
笃信简便方法虽然不时会让查理任务失败,但对他来说,创新大胆的方法更具可行性。成功了,就佩服自己的天才;失败了,他们的态度是“真遗憾,不过人生很难十全十美”。省略步骤的处事策略,可能会导致自我设限的行为模式。如果你不愿在必要时耐心且有系统地做事,那么,你就不会努力打拼,宁愿坐享其成。再伟大的事情都有它琐碎的部分,省略步骤绝对是不可行的。 低成就的高潜质族群(Self-limiting High Potential Persons,简称SLHPPs)习惯于自我设限。导致他们无法发挥天赋。参见文章后的自测法,可以判断你是否具备这个人群自我设限的惯性模式。你的答案可以提醒你,你正用什么方法限制自己的天赋。你回答Yes的次数越多,代表你可能已经深陷泥沼。
自我挫败的习惯、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搭配二流的努力。其实是很常见的。有太多作家停止写作、太多运动员原地踏步……人们成就的远比所能成就的还要低,或是直接放弃他们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事实上,人们似乎觉得拥有梦想是很尴尬的一件事,他们比较倾向捣毁梦想,而不是追求梦想。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他们勇于承认,但却不敢面对内心真正的向往。明明心里想做得更多,但还是消极以对。而且。越来越多人定好计划后,很快又以各种形式退缩。总之。低成就是日常生活中“惯性堕落”的延伸,例如看不完一本书、老是拖延减肥计划、无法按时回信,等等。
逃避成功背后的难言之隐
面对想要启发他们的人。SLHPPs常常表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多大企业投注心力在员工训练或奖励制度上,但是后来发现这些激励鼓舞的方法。对于SLHPPs成效有限,有时还会引起反效果——激起他们的抗拒心态。
因此,试图帮助他们的人最后都放弃努力,抱着模糊的期待,希望这些人可以获得帮助,重新站起来。其他人则干脆放弃。把SLHPPs定义成“没救的人”。例如,福特汽车公司曾选择花钱请这些聪明却低成就的员工离职。
想要有显著的转变,就要先了解自己真正的敌人。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抉择。该追求更深入和主导的人际关系,还是满足于当下流于表面却比较安全的关系?应该接下责任更重大的新职位,还是维持现状?
面临重大抉择时,选择观望、退缩其实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合理的反应。你会告诉自己,你就只有这么多时间、精力,为什么不走轻松一点的路呢?更何况。人本来就无法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有时你必须重视现实甚于热情。而且,如果你投入了心力,结果却失败了,那该怎么办?反正你就是想得出一堆理由来说服自己,为什么要当个工作狂?为何不好好享受人生?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下次面临抉择时,你会用同样的理由说服自己。然后你会养成习惯,选择不用付出太多、比较不具威胁的路,一次又一次地放弃机会,无形中限制了自己的满足和幸福,生命也渐渐失去光彩。如果你惯性放弃那种追求过程中才有的愉悦,不去学习对你有意义的东西,到最后你会变得呆滞无神。许多中年危机都源于自我认知而产生的焦虑,后悔当初错失了多少机会,不明白为什么就这样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长期失业的丹是个电脑工程师,他抱怨面试时受到不平等待遇。靠太太的收入过活虽然让他感到很不安,但他仍不确定是否要回去工作。不想改善自己的心情,也不想跟太太讨论,一直拒绝一些小公司的邀约,同时告诉自己和太太,他一定会再找个工作。丹自暴自弃。企图让太太相信他是受到误解,现在找不到工作,不是他所能控制,或许是因为那些公司不能赏识他的才能。事实上,她了解他的矛盾,以及他想要掩饰的心态,但他从不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已经危及两人的关系。
分析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造成自我设限和低成就的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冒险;但是当你开始逃避,你就已经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不再累得像狗、绝望得像样林嫂
你也许会认为,凡事都不想努力的SLHPPs一定都是享乐专家,很会充分利用时间放松解闷,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致力于身心和美学的享受。其实,你错了。相反的。SLHPPs的休闲方式通常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不是匆忙迟到,搞得筋疲力尽:就是什么都不做,让时间白白流逝。他们很少走出户外享受阳光、享受阅读一本好书,或任何他们想做的事。
原因是,SLHPPs老是累得像狗一样,他们的时间都用在挽救局势上。他们的生活充满重复而乏味的工作。缺乏优雅的节奏或是上升的空间。简单说,他们几乎没空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只希望能好好休息就不错了。因此,别说是自由了,他们常常作茧自缚,被闲在自己筑起的牢笼里。
以下是关于改变的秘密真理。可以帮你省下许多误打误撞的时间和心力。如果你能融会贯通,就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达成你寻求的改变。
1 选定目标集中努力,改变会比较容易。想要同时进行多项改变,无非是自掘坟墓。不要太贪心。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全盘改变,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次订立太多目标,就像是一口气吃成胖子一样,是典型的自我挫败行为。
2 想要改变,你必须抱着长期抗战的准备。一开始的失望,不代表你走错了路;初期令人振奋的成果,也不代表你正走在康庄大道上。长期规划需要你的坚持、彻底改变的决心和无条件的奉献。
3 改变需要时间,而且初期的效果通常令人沮丧。很多人中途放弃,只因为怀疑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你必须调整目前的思考以及习惯的运作模式,并且对于调整会造成暂时的不适和痛苦,做好心理准备。
4 你无法改变过去。但幸运的是,你可以随时去学习,或做任何你过去不想学或不想做的事。你可以从这一分钟开始。改变人生的走向。
5 问题从来就不在于“你是谁”,而是你“选择要做什么”。固定的行为模式会限制你的成功,唯有当你认知到自己有能力选择新的方式,并且付诸行动,改变才真正开始。
6 你需要全神贯注地思考、准备、决定你的行动计划,并且持之以恒。改变就是面对新的要求,直到你适应新的习惯。这项投资是值得的,因为留在原处,你的行情并不会看涨。
7 改变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要去做的事”。唯有付出努力,才能成功改变。如果你只是等着改变降临在你身上,或是期望情势转变,那么,你会一直等下去。等待幸运之神眷顾,并不是改变的好方法。幸运早就降临了,只是你未曾发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