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0年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存在学科特征较明显的问题,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却显得不够充分。新大纲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使得语文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职教特色;模块教学
2000年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经研讨大家对其中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在教学实践中,它也存在学科特征较明显的问题,它是按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5个板块明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的。而对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均未作为重点内容明确,致使其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够鲜明。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新一轮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刚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突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而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摒弃了学科教学的特征,创新并强化了模块教学形式。
一、课程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特色鲜明
首先,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使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
其次,对课程教学目标中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了明确,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修订后的大纲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从业后必须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上,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
二、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
首先,模块方式适应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新大纲按照模块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安排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为必修内容,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为任意选修内容。3个模块所形成的结构体现了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较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变革提出的要求。
其次,模块方式凸显了课程的选择性。模块化的结构,使学校及学生根据专业及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学习)内容成为可能,解决了以往课程限定性强,灵活性和选择性弱的问题。其中,职业模块的设置,为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如何体现职业情境、培养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如河南工程技术学校,现有以及将开设共计1 7个专业,各专业设置各不相同,所需体现的职业情景也各不相同,有了这样的模块设计,就使得语文教学具有了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课程选择的可行性,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首先,在“阅读”与“表达”部分强化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性内容。新大纲十分重视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中,通过明确内容,提出要求的方式进行落实。如职业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新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更具实用性。
其次,新大纲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提供了條件。在情境中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并将其目标明确为: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其中的“情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工作环境。如职业模块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做了以下明确:“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并提出“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要求。这样,语文实践活动可在职业情境中展开,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再次,新大纲通过降低要求、删节内容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调减。一是降低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对文言文教学内容做了大幅调减。如基础模块将教学要求确定为诵读及增加积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等,也未作数量和程度要求。二是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新大纲对学生写作,从形式、次数及文字量等方面进行了调减。如写作次数从累计不少于45次,文字总量不少于4.5万字,调减为写作活动不少于19(3个模块10+4+5)次,文字总量未作限定。
最后,新大纲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强化了交流与表达的教学要求。先是强化了专业性应用文教学要求,2000年大纲对应用文教学,仅提出要学生“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的要求,新大纲则从明确应用文种和写作要求两方面进行了强化。3个模块中共提出了17(6+6+5)项应用文种,其中,与职业工作有关的专业应用文有11项,并有较为具体的教学要求。
后是强化了实用口语交际教学要求,2000年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项目未作具体明确,是通过提供口语交际中共性的方法和技巧落实要求。新大纲提出了14(3个模块6+4+4)个训练项目,其中,有6项在职业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
综上所述,新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调整,不仅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而且体现了近10年来中职语文教改的努力和成绩,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更趋务实,更具功能。而且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使得语文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职教特色;模块教学
2000年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经研讨大家对其中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在教学实践中,它也存在学科特征较明显的问题,它是按现代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作品欣赏、文言文阅读5个板块明确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的。而对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均未作为重点内容明确,致使其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够鲜明。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了新一轮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刚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突显了职业教育特色,而且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摒弃了学科教学的特征,创新并强化了模块教学形式。
一、课程教学目标职业教育特色鲜明
首先,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就业和创业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使一般意义上的语文应用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具有了职业教育特色。
其次,对课程教学目标中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进行了明确,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修订后的大纲把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从业后必须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以及为提升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上,突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
二、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
首先,模块方式适应了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新大纲按照模块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安排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为必修内容,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为任意选修内容。3个模块所形成的结构体现了规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较好地适应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变革提出的要求。
其次,模块方式凸显了课程的选择性。模块化的结构,使学校及学生根据专业及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学习)内容成为可能,解决了以往课程限定性强,灵活性和选择性弱的问题。其中,职业模块的设置,为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如何体现职业情境、培养职业素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如河南工程技术学校,现有以及将开设共计1 7个专业,各专业设置各不相同,所需体现的职业情景也各不相同,有了这样的模块设计,就使得语文教学具有了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课程选择的可行性,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首先,在“阅读”与“表达”部分强化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性内容。新大纲十分重视职业岗位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与要求”中,通过明确内容,提出要求的方式进行落实。如职业模块的“表达与交流”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新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更具实用性。
其次,新大纲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提供了條件。在情境中培养语文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规律;在职业情境中培养职业岗位应该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与要求”部分,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并列,并将其目标明确为: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其中的“情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职业工作环境。如职业模块中,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做了以下明确:“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实践活动”,并提出“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要求。这样,语文实践活动可在职业情境中展开,为学生形成未来工作应具备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再次,新大纲通过降低要求、删节内容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调减。一是降低了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对文言文教学内容做了大幅调减。如基础模块将教学要求确定为诵读及增加积累;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文言句式等,也未作数量和程度要求。二是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新大纲对学生写作,从形式、次数及文字量等方面进行了调减。如写作次数从累计不少于45次,文字总量不少于4.5万字,调减为写作活动不少于19(3个模块10+4+5)次,文字总量未作限定。
最后,新大纲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强化了交流与表达的教学要求。先是强化了专业性应用文教学要求,2000年大纲对应用文教学,仅提出要学生“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的要求,新大纲则从明确应用文种和写作要求两方面进行了强化。3个模块中共提出了17(6+6+5)项应用文种,其中,与职业工作有关的专业应用文有11项,并有较为具体的教学要求。
后是强化了实用口语交际教学要求,2000年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项目未作具体明确,是通过提供口语交际中共性的方法和技巧落实要求。新大纲提出了14(3个模块6+4+4)个训练项目,其中,有6项在职业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
综上所述,新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调整,不仅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和语文课程教学现状,而且体现了近10年来中职语文教改的努力和成绩,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更趋务实,更具功能。而且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要求,且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创新模块教学形式符合职教发展需要,使得语文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