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同志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在“以苏为戒”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取得了重要思想成果和重大实践成就。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共同富裕;创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开创我国工业化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毛泽东的这些探索成果,赋予中国式社会主义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5-0018-03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彪炳史册历史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深刻怀念毛泽东同志,他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创立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克服了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指明了方向。
  1毛泽东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植根于当时的国际國内形势。
  二战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都把经济发展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经济的发展也引发了政治力量的博弈,在思想上表现为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长期对抗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封锁和遏制政策。而当时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先后实行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苏联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国家的转变,到1941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苏联模式也因此成为了全世界受压迫民族和无产者争相学习的样板。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大会揭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苏共内部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让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意识到,这是一个探寻适合本国情况建设道路的好机会。
  国内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在1953年拉开。当时的建设是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到195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同时发现了苏联模式存在的问题,比如中央管得过多、统得太死,地方和企业缺乏工作的积极性、灵活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不协调,老百姓生活提高缓慢等。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研断,他提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苏联的经验要“引以为戒”,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还强调“我们应该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不要再像过去那样迷信了[2]。”开启了全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征程。
  2毛泽东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同志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奉为旗帜,始终坚持“以苏为戒”的思想,尽管探索的征途充满艰辛,但却取得了极其重要的思想成果和重大实践成就。
  2.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把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主要任务是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列宁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上。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时,他毅然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生产力相适应,苏联的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在探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如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样是毛泽东同志思考的重要问题。
  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对于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毛泽东同志认为有两条路径:(1)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他强调:“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4]。”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途径的论断超越了斯大林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认知,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他指出:“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5]。”他把共同富裕思想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契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均贫富”思想,迎合了人民的愿望。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谈话,首提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共同富裕基础上的继承和创新。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有血脉根源的。
  2.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测,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公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那么在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专门论述。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苏联社会主义的生存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现实环境的局限使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缺乏深入、科学的思考,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到底有没有矛盾?毛泽东同志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入思考,突破了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束缚,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对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性质不同。他提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办法,就是寻找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同时对上层建筑进行适时调整或变革。寻找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毛泽东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哪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够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能够合理协调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多次尝试,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艰辛的实践探索。毛泽东同志开创的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方向,对我国当前踏上新征程、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波匈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说:“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6]。”不同的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他指出,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下面,专政的方法用来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使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提出的用民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为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健康长远发展,贡献了指导性原则。今天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领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毛泽东创立的矛盾学说和处理方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3探索出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世界工業强国的发展历史证明,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经之路。当时世界上有两种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一条是优先发展轻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另一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优先发展轻工业走的是战争和掠夺道路,社会主义优先发展重工业走的是和平和自强道路。鉴于我国与苏联国情相似,且苏联工业化建设用时较短,毛泽东同志就采用苏联的办法开始“一五”计划建设。后来毛泽东在谈到对这一时期照抄苏联的办法搞建设时,他说当时懵懵懂懂,是不满意的,心情也不舒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推进,毛泽东同志逐渐认识到苏联工业化模式存在的弊端:重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很难得到改善,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出这一严重问题后,他提出要“以苏为戒”,要结合中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他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6]。他指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要加大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使农业、轻工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用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最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在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得到体现,中央正式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业化发展方针。毛泽东开创的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有效解决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不仅发展了重工业而且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得到了较为均衡的发展,为后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4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现象随之消亡。因此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消除商品经济”。列宁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针对本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现实,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经济。
  “大跃进”挫折中的教训,使毛泽东同志对商品经济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商品经济不仅不能废除,还要大力发展,让它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第一,商品生产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大国, 但中国的国情是“一穷二白”,政策的制定都要基于这个实际。针对1958年农村刮起的“共产风”,他认为,有些人缺乏对商品生产的正确认识,认为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联系就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联系就出社会主义。“历来就有商品生产,现在加一个社会主义商品生产[7]。”这里毛泽东同志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他认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低, 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7]。第二,发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繁荣经济的作用。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二者的优势叠加,社会主义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增加产品供给,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繁荣经济呢?毛泽东认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只要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面对地下工厂、地下商店的存在,他指出,可以“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7],还可以开夫妻店。他还认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8]。”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创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避免了“斯大林模式”缺乏发展动力的弊端。尽管这些正确思想未能持续坚持,却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直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3结语
  由于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作风,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逐步甩掉苏联的拐棍,冲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束缚,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毛泽东关于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挽救了社会主义中国,再次印证了毛泽东是我们的大救星。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为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一面旗帜,毛泽东功不可没,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在我们意气风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尤其要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探索勇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更大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吴冷西.憶毛泽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2]王芳.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为改革开放留下“宝贵的历史教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0,37(35): 68-75.
  [3]韩荣璋.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起点[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4): 1-5.
  [4]廖传忠.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逻辑起点:纪念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0周年[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8+13.
  [5]刘娟.论十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起点[J].湖湘论坛,2016,29(6):14-1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国家文官薪俸,表现出众的纳西族东巴(汉语“先生”之意,他们擅长诵经、歌舞、祭祀、祈福、除秽,是纳西族人日常生活上的精神导师,族群中的知识分子),他也是不论在大陆或是来到台湾以后,李霖灿一直时刻铭记在心的一位纳西族兄弟。  和才出生在
期刊
孟伟哉去世了。  孟伟哉去世一年了。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瞻望孟伟哉生前身后事,我想起曹植的如此诗句,想起与他交往的过去种种。  那么,值此肃穆缅怀的时刻,我且斗胆拾笔,钩沉往昔,衍生成文,权作恭奠这位文学前辈的祭酒,也期望据此让人们感知一个和传说中略微有别的孟伟哉。  我是从其画作认识其人的。  2002年秋,中国作协为迎接中共十六大召开,编辑出版了《当代中国作家诗书画选》,一直关注作
期刊
摘要: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缘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卢埃林和弗兰克等人,主要观点都是对法律形式主义进行批判并对法律的确定性表示怀疑,不同的是弗兰克的思想更为激进。“旧现实主义法学”在研究上强调引入其他社会学科来研究法律并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新兴的“新现实主义法学”在一定层面上继承了“旧现实主义法学”的思想内容,并在研究方式、研究路径以及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与“就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我国《公司法》第75条對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继承模式的设置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允许继承股东资格,章程限制为例外”。在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以及章程的自治性的影响之下,以章程来约束股权继承变成了可能,但须注意“度”的把握。当股权继承内容有悖于公司章程时,可根据章程中的限制条款对此种行为加以约束。  关键词:股权继承;特殊限制条款;公司章程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我们的名字不叫小娟  化名是我们最后体面  ——流行歌曲《小娟》  小娟看到菜市场,突然心血来潮,决定要买条鱼。考虑到她目前的境遇,这行为显得很怪异。瞧,她蓬头垢面,一脸沧桑,由于坐了一夜火车,眼中布满血丝。她看上去四五十岁的样子,实际上她只有三十五岁。她背着一个鼓囊囊的牛仔布大双肩包,一手拎着绿色提包,一手牵着儿子。儿子五岁,脸冻得红扑扑的,鼻涕流出来,刚接近嘴唇,他迅速把它吸回去。谁会这样提着
期刊
摘要:中国饮茶习俗引领世界潮流,自古便有茶马古道,茶叶也扮演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受地理条件及生物特性所限,我国茶叶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地区。作为典型的经济作物,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数次不断被迫打开国门,茶叶也正式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西方国家新的饮茶时尚。茶叶出口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带动了国内相关产茶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根据出口导向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生产方式。以湖南为例,近代湖南茶业以鸦片
期刊
摘要:自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加入“性别”一词开始,美国就正式开启了它的反性骚扰立法。在此基础上,经历了民权法案的几次修改、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政策指导、法院相关判例的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美国独有的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其以性别歧视为理论立场,对其他国家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的构建产生极大影响。  关键词: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民权法案;两性工作平等  中图分类号:D956.1;DD912.7 文
期刊
摘要: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重视保障特定群体权利,有效保障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尤其是跨界民族(跨境民族、跨国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维护与传承,降低犯罪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犯罪;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5-0006-02
期刊
摘要:日本在侵华战争进入对峙时期难以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放弃了北上与德国夹击已经陷入困境的苏联,转而南下南洋各国引起美国矛盾,最终陷入此前日本军方一直极力避免的与美国的正面交战之中。日本是在怎样的局势下出于怎样的考虑才做出这样的决策。本文分别对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进行基本阐述,进而对日本最终做出的南进战略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二战日本;日苏关系;南进战略;中日战争  中图分类号:K313.4
期刊
摘要:文学批评中始终有一个阵营坚定认为亨利五世是基督教国王,然而,在亨利五世“基督教英雄国王”的外衣下隐藏的是一位精明狡猾的“马基雅维利式君主”,他既天赋超群,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又善于欺骗与使用诡计,为使其非法统治合法化,他不惜以政治美德犯下可怕错误。哈利王子符合马基雅维利为君主提出的要求,最后却被王冠吞噬,他在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下走向衰竭和死亡。莎士比亚明显批评了哈利的政策以及弥漫其中的马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