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职场性骚扰的立法与实践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加入“性别”一词开始,美国就正式开启了它的反性骚扰立法。在此基础上,经历了民权法案的几次修改、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政策指导、法院相关判例的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美国独有的职场性骚扰法律体系。其以性别歧视为理论立场,对其他国家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的构建产生极大影响。
  关键词: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民权法案;两性工作平等
  中图分类号:D956.1;DD9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5-0001-02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家凯瑟琳·麦金农在《职业女性的性骚扰》一书中,对性骚扰进行了这样的定义:“在不平等的权利关系中,施加违背意愿的性要求”,包括“交换条件骚扰”和“工作环境骚扰”两种类型。可以说,其有关性别歧视的理论定性,贯穿了美国反性骚扰立法的全过程,并成为很多其他国家反性骚扰立法的典范。
  1联邦公平就业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作为职场女性最普遍的一种伤害形式,性骚扰的立法一直与公平就业的推动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有关性骚扰的最早立法还要追溯到1964年《民权法案》的第七条,这一旨在缓解种族危机的法案,就在其即将表决前的两小时,才将“性别”一词加入[1]。
  1.1《民权法案》的修改完善
  最初,1964年《民权法案》的第七条是这样规定的,“雇主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1)因个人的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籍而不雇佣或解雇个人,或在报酬、条款、条件或就业特权方面歧视个人;或(2)由于个人的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籍,以剥夺或倾向于剥夺任何个人的就业机会或对其作为雇员的地位产生不利影响的方式限制、隔离或分类其雇员或求职者[2]。”“性别”的加入,不仅在立法上给予女性职工以特殊关怀,还使得该法成为了美国反性骚扰立法的奠基。
  随后的1972年,国会对《民权法案》进行了修改,使得妇女在享有平等就业机会方面又前进了一步。一方面,通过联邦地区法院的民事诉讼赋予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以执行权,并将该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州、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中的雇员。另一方面,通过禁止雇主因性别歧视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因性别刻板印象而造成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全方位差别待遇[3]。1991年,国会再次对《民权法案》进行修正,增加了对原告权利保护的救济手段。如果原告在根据第七条提出的歧视索赔中胜诉的话,就有权获得补偿性损害赔偿,包括精神痛苦、不便和失去享受生活的损害赔偿。除此之外,如果原告能证明雇主恶意或不顾雇员的联邦保护权利而从事歧视性行为,还能获得惩罚性赔偿[4]。虽然受害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保护,但也正因如此,实践中针对雇主的歧视指控和诉讼数量反而越来越多,有关雇主责任的规定亟待完善。
  1.2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政策指导
  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其1980年颁布的《性骚扰指南》(EEOC Policy Guidance on Sexual Harassment)中,对性骚扰的含义进行了细化。在下列情况下,不受欢迎的性殷勤、性宠爱要求以及其他性言行均构成性骚扰:(1)明示或默示的顺从该性骚扰者,即可获得个人在工作上的条件;(2)员工顺从性骚扰行为,或拒绝性骚扰行为,会影响到是否雇用该员工;(3)性骚扰行为之目的或结果,不合理地干涉员工的工作表现,或产生胁迫、敌对或侵犯性的工作环境。事实上,前两种可以概括为交换条件骚扰,第三种情形可概括为工作环境骚扰,这便是麦金农性别歧视界定在立法上的认可和应用。
  《性骚扰指南》颁布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法院对工作环境骚扰责任的认定一直较为困难。法官认为第七条并不是对工作环境骚扰的直接默许,即只要构成工作环境骚扰就能形成对雇主的有效指控,关键的考察因素还是在于雇主的行为是否不受欢迎[5]。所谓“不受欢迎”,实际上是指对受害者施加胁迫、引诱时,受害者可能会迫于压力而屈从,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愿”,但主观上对该行为其实是不欢迎且反感的。这样一来,雇主的不正当性就不会被直接默许,而是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然而如果无法证明雇主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雇主就能因此而免除责任。因此,这就为后来雇主责任的完善埋下了伏笔。可以说,1964年《民权法案》与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在推动两性工作平等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最高法院判例对性骚扰制度的完善
  自1974年,联邦最高法院判处职场性骚扰案件以来,虽然文森案成为了美国反职场性骚扰的开端,但對什么是性骚扰以及雇主法律责任归属的确定等具体问题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相关标准亟待判例的补充完善。
  2.1“合理女性标准”的确立
  埃利森(Ellison)是加利福尼亚州圣马特奥市国税局的一名税务人员。在最初培训时,她遇到了同样也在这里工作的另一位实习生布雷迪(Brady)。由于办公室的税务人员有经常成群结队去吃午餐的习惯,因此布雷迪借此多次邀请埃利森单独共进午餐,在埃利森多次拒绝布雷迪的邀请后,甚至还通过写纸条来威胁她。这让埃利森感到很害怕,向上司反映了这件事,从而将布雷迪调去了旧金山办事。然而,仅在几个月后,埃利森又收到了布雷迪的骚扰信件,称其马上就要回来了。收到这封信后,埃里森向联邦地区法院提起了诉讼。在该案的审理中,最高法院确立了合理的性骚扰受害者标准,即一个理性的妇女可以认为该同事的行为足够严重和普遍,从而改变其就业条件,创造一个虐待的工作环境[6]。“合理女性标准”的确立,进一步减轻了受害者的举证责任,使得法官不会再把案件焦点放在骚扰者行为的认定上,从而让受害者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2.2雇主责任的完善
  1998年3月,宾夕法尼亚州警方(Pennsylvania State Police)雇佣了苏德斯(Suders)作为警局的通讯操作员,在那里她的男性上司对她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性骚扰。之后,苏德斯向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举报,声称她可能需要帮助,但委员会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的行动。随后,苏德斯辞去了通讯员的职务,并起诉了该警局,特别声称她受到了性骚扰,并被有意解雇,这违反了1964年《民权法案》的第七条。法院认为,当没有采取具体的雇佣行动时,雇主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免责声明来战胜雇主所要承担的“替代责任”。即雇主是否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及雇员是否合理地适用了这些措施,如果雇主能证明以上事实也就能行使有效的抗辩。这便是雇主在职场性骚扰案件中所能主张的免责事由,改变了过去雇主责任僵化适用的状态。   2.3同性性骚扰定性的确定
  欧科尔(Oncale)是森道尔离岸服务公司(Sun-downer Offshore Services)的一名男性雇员,他声称在工作中,常常被强行接受其他一些男同事的羞辱和性有关的行为,其中一个甚至还殴打并威胁要强奸他。在该员工向管理人员提出投诉却没有回应后,他因为害怕而辞去了工作。之后,他在路易斯安那州东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他的前雇主称其在工作中受到了性别歧视,这违反了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的规定。该案经地区法院和上诉法院的审理,都没能支持原告的主张,他们不认为同性性骚扰能构成一种性别歧视。直到最高法院给出了最终的裁判,认为如果骚扰者和被骚扰雇员是同性,则也可作为第七条下的性别歧视提起诉讼[7]。这是首次承认同性之间的骚扰行为也构成《民权法案》第七条中性别歧视的实践,一方面扩充了性骚扰受害者的主体范围,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性别歧视的理论似乎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3结语
  美国作为反性骚扰立法最早也是最发达的国家,从1964年《民权法案》将“性别”加入第七条开始,到后续民权法案自身的不断修正、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的政策指导,再到联邦最高法院判例的补充完善,逐渐形成其独有的反性骚扰法律制度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意识的崛起,在美国法的基础上,希望职场性骚扰制度的完善能早日推动两性工作平等的实现。
  参考文献
  [1]Paulette Brown.The Civil Rights of 1964[J].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2014,92(2):527-552.
  [2]Crystal Liu.Sex Discrimination Claims under Title Ⅶ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J].Georgetown Journal of Gender and the Law,2016,17(1):411-450.
  [3]M.James Hunter.Milton C.Branch.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Judicial Developments Under Title VII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and the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Act of 1972[J].Howard Law Journal,1975,18(3):543-582.
  [4]Marian C.Haney.Litigation of a Sexual Harassment Case After 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91[J].Notre Dame Law Review,1993,68(5):1037-1056.
  [5]Smith J.Clay Jr.Prologue to the EEOC Guidelines on Sexual Harassment[J].Capital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1, 10(3):471-478.
  [6]焦興铠.向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宣战[M].台湾:台湾元照出版社,2002:95-96.
  [7][美]吉莉恩·托马斯.因为性别: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M].李明倩,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85-105.
其他文献
四年前的一天,我被单位派遣到洞庭湖滨的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担任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  带着行李来到贫困村时,正值初春,村庄的道路和田野,铺满的积雪没有融化,天空还在降落着雨夹雪。我和两名扶贫队员,来到村里,赶上了一种“倒春寒”的天气。村支书见了我们,安排村广播室旁边的一间房子,作为了我们夜宿的地方。  深夜时分,我觉得身上有点冷,房里寒气很重,便从书桌上拿起空调遥控器,打开了空调制热,给房里补充暖
期刊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  1978年高中毕业,我应聘到堆子前公社担任税收助征员、文化站工作人员。刚刚步入社会,怎样做人做事,怎样才能有所作为,我很茫然。这种渴求,在那些年一直使我苦恼,使我焦虑,常常不知所措。有一天,我望着一片片被父老乡亲们打造得绿油油的橘园时,不禁肃然起敬,豁然开朗。我被他们的执着追求、勤奋耕耘、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受此启发,突发奇想,何不把父老乡亲们的精神广传远播,把他
期刊
1  左弯右拐,上坡下坡。我在铁佛庵小巷慢悠悠地走着。时间也在慢悠悠地流淌,如一架老钟表,指针上沾着灰,一步一步迟钝地走着。  一口老井卧在那儿。井外围着几个硕大的磨盘,一圈高高的井栏把它们圈起来,仿佛一块大卵石,固定在岁月的河中,不动了。  风来了,风摇落了井边枇杷树上的花,细细碎碎的,纷纷扬扬地落进了井里,扰乱了井水的平静。  井说话了。它幽幽地对我说,很久以前,我是那庵中的井,因庵中供奉着一
期刊
柜中女婴半岁时,爷爷思忖着这是老天爷送给自己一个妹,于是,为其起名“天妹”。  天妹七岁那年,割麦天,五十岁的长工马豆根赶着铁角车往麦场拉麦,下玉泉沟沟坡时,梢马惊套,马豆根从车辕上甩下,被车轮压断了右腿。东家硬说是马豆根自作,只治伤不赔偿。爷爷那时二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岁数,往麦场一站,吼了一段“三田故里’’的开场锣鼓,念了几句道白:“俺,种的是仁义道德庄稼;锄的是为富不仁的恶草!”带领着几十
期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国家文官薪俸,表现出众的纳西族东巴(汉语“先生”之意,他们擅长诵经、歌舞、祭祀、祈福、除秽,是纳西族人日常生活上的精神导师,族群中的知识分子),他也是不论在大陆或是来到台湾以后,李霖灿一直时刻铭记在心的一位纳西族兄弟。  和才出生在
期刊
孟伟哉去世了。  孟伟哉去世一年了。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瞻望孟伟哉生前身后事,我想起曹植的如此诗句,想起与他交往的过去种种。  那么,值此肃穆缅怀的时刻,我且斗胆拾笔,钩沉往昔,衍生成文,权作恭奠这位文学前辈的祭酒,也期望据此让人们感知一个和传说中略微有别的孟伟哉。  我是从其画作认识其人的。  2002年秋,中国作协为迎接中共十六大召开,编辑出版了《当代中国作家诗书画选》,一直关注作
期刊
摘要: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思想缘起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卢埃林和弗兰克等人,主要观点都是对法律形式主义进行批判并对法律的确定性表示怀疑,不同的是弗兰克的思想更为激进。“旧现实主义法学”在研究上强调引入其他社会学科来研究法律并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路径,新兴的“新现实主义法学”在一定层面上继承了“旧现实主义法学”的思想内容,并在研究方式、研究路径以及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与“就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我国《公司法》第75条對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继承模式的设置为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允许继承股东资格,章程限制为例外”。在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以及章程的自治性的影响之下,以章程来约束股权继承变成了可能,但须注意“度”的把握。当股权继承内容有悖于公司章程时,可根据章程中的限制条款对此种行为加以约束。  关键词:股权继承;特殊限制条款;公司章程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我们的名字不叫小娟  化名是我们最后体面  ——流行歌曲《小娟》  小娟看到菜市场,突然心血来潮,决定要买条鱼。考虑到她目前的境遇,这行为显得很怪异。瞧,她蓬头垢面,一脸沧桑,由于坐了一夜火车,眼中布满血丝。她看上去四五十岁的样子,实际上她只有三十五岁。她背着一个鼓囊囊的牛仔布大双肩包,一手拎着绿色提包,一手牵着儿子。儿子五岁,脸冻得红扑扑的,鼻涕流出来,刚接近嘴唇,他迅速把它吸回去。谁会这样提着
期刊
摘要:中国饮茶习俗引领世界潮流,自古便有茶马古道,茶叶也扮演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受地理条件及生物特性所限,我国茶叶主要种植于长江以南地区。作为典型的经济作物,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数次不断被迫打开国门,茶叶也正式走上了国际舞台,成为西方国家新的饮茶时尚。茶叶出口所带来的经济利润带动了国内相关产茶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根据出口导向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生产方式。以湖南为例,近代湖南茶业以鸦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