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自心生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气”,是由内而外释放的气质与气场,是举手投足间的气度与气魄,是一个人的心灵最本真的流露。
  陈丹青曾撰文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这里所谓的相貌,并非世俗意义上的美丑之分,而是一种发于内心的气质,一种“神”。昔日联合国秘书长见周恩来,叹其风貌,说:“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总理慷慨凝练之气可见一斑,而蕴藏其中的恰是一颗勇担国任,情系苍生之心。亦如鲁迅先生眉眼间裹着的如刀如枪,刚直坦荡之气,梁任公演讲台上“左顾右盼,光芒四射”之气,胡适立如兰菊的斯文通脱之气,无一不是其人内心的写照,无一不是其灵魂的外露。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若欲养气,必先修心。若想使气外露于表,必先有一颗与之相匹的心。
  正是那一颗明月下醉眼朦胧仍举杯相邀的诗心,成就了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傲气;正是那一颗令嵩呼万岁,令百鸟朝凤的野心,生成了武则天启开元盛世,立无字丰碑的霸气;正是那一颗轻飏的兰舟之上任花飘水流的慧心,幻化成李清照争渡外“惊起一滩鸥鹭”的灵气;正是那一颗指点江山,到中流击水的雄心,酝酿了毛泽东“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气……这心灵孕育出的气,可以变作诗词歌赋,文韬武略,可以变作一个人的处世态度,节操与品格,决定了一个人以何种方式奔赴历史的长河。
  心底的气,支撑起志士仁人的铮铮铁骨,穿透过才子佳人的百转柔肠。这股气,留下了绝不单单是气壮山河的诗句,叹为观止的伟业,亦或缠绵悱恻的情思,荡气回肠的长歌,更重要的是,“气”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历史见证,是永不消逝的精神财富,它代表的是一颗人心跳动的价值,是一个曾经争过一口“气”的人永远不被世人忘记的理由。
  气,流溢出脱俗韵致,如空谷幽兰般香沁清雅;气,升腾出强大魄力,如宝剑出鞘时的风生水起;气,包裹着傲然风骨,如立于天地间的不朽图腾。而气自何来?气自心生。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修身正己立德一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官德文化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期刊
“命由我造,反躬自省;福自己求,求之有道。”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  当苦于自身的命运不济,当日积月累的身心困苦无法释然,当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踯躅不前,当结束一天的奔波与劳累时,
期刊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冷静客观地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明朝万历年间,袁了凡出生在一个江南小镇,由于家境清贫,只得学医谋生。一次,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精通算命之术的孔先生。孔先生说他本是读书做官的命,第
期刊
改过方能提高,自省方能进步。弘一法师对自我修养有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将“改过自新”分解为“学、省、改”三个环节,“学”即“知善恶”,“省”即“自省察”,“改”即“改过失”,落在实践上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在实践中更有十训需注意:  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
期刊
《菩提树下》  周梦蝶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  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  且铸火为雪?  在菩提树下。  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  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蓝。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  草色凝碧。  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跗者的足音已远去  你依然有枕着万籁  与风月的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了几个春天?  又坐熟
期刊
《了凡四训》中提到一个关于两文钱的故事: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只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这个故事很有趣,因为在《圣经》中也有相
期刊
酒的骨头烈而辣/文人啃出了滋味/踉跄的文思泼洒一世的豪迈/纵然笔朽了/那释怀的酒/年年岁岁还活着……  狂放不羁  “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与酒不能须臾相离,乘鹿车,携酒浆,叫家人荷锄相随,并说:死便埋我!  古代文人嗜酒成性,并在酒精的刺激中酿就浩如烟海的佳作,构建了一个永不颓朽的精神家园。毋庸置疑,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浓浓的墨香与醇醇的酒香,穿越悠悠五千年岁月,流到今天,还会不断流向未来
期刊
《尚书·君陈》有言:“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有忍耐精神,所做之事才能成功;有忍让包容的胸怀,德行才能广大。包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括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周易》则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处的“厚德载物”强调了涵养以及胸怀对于以个人成才甚至成功的重要意义。读罢《了凡四训》,感触颇多。不管是立命、改过、行善、积德,就一个人的
期刊
回望两宋,我们忍不住会发出“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感喟。宋代离我们很远,却又近在咫尺,倘若悉心观照的话,日常生活中处处呈现着宋代的身影,有时像马远笔下的一丛修竹,摇曳生姿,有时像苏东坡吟诵的赤壁大战,惊涛拍岸。更直接的证据是,我们许多触手可摸的器物,到那个朝代就发展得非常精致了,比如家具、园林、赏石、首饰、服装、文房用品等,闻香、品茶、抚琴等雅致的休闲方式也整理出一整套高度仪式化的程式。 
期刊
《朱子家训》亦称《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朱用纯一生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其《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为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三百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今天读来,依然朗朗上口,感悟至深。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解读】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清扫院落,把室内室外打扫干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