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语言中的汉语变体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一些新词语,提出“汉语变体”这一概念。汉语变体是相对汉语规范体而言的,是当今键盘化书写的产物,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字母型、数字型、汉字型以及符号型。简洁性、迅捷性和突兀性这三大特性是汉语变体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还比较了汉语变体和汉语规范体之间在语用层面的异同,认为汉语变体对汉语规范体并不足以构成威胁,我们应对汉语变体持一种理性观望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 汉语变体 类型 原因 语用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搜集资料、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不可否认,网络其特有的包容性,在赋予我们广阔思维空间和充分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老百姓潜在的创新运用语言的能力。于是,一批极富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网络词汇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网络语言中的“汉语变体”。所谓网络语言中的“汉语变体”,是指目前在年轻网民中颇为流行的词,如BT(变态)、TMD(他妈的)、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等等。之所以将这些词称为“汉语变体”,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BT、TMD这些词或语法结构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里我们均能找到相应的词与之相对应,绝非是无本之木。根据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提出的语言“经济机制”,似乎没有再造该类词的必要;二是这些词的使用场合,通常仅限于网络聊天、发帖评论等互联网交际模式,实属不登大雅之堂,且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年龄段为15—30岁的年轻网民。
  
  一 网络语言汉语变体的类型
  
  通过归纳总结,根据网络语言中汉语变体的形式特征,汉语变体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字母型:BT(变态)、PMP(拍马屁)、TMD(他妈的)、TNND(他奶奶的)、RPWT(人品问题)、RT(如题)、MM(妹妹)、DD(弟弟)、bc(白痴)、bd(笨蛋)、pf(佩服)……
  2 数字型: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748(去死吧)、555(呜呜呜,哭泣声)、7758851314525(亲亲你,抱抱你,一生一世我爱你)、7878(去吧,去吧)、“48”(是吧)……
  3 汉字型:偶(我)、斑竹(版主)、灰常(非常)、表(不要)、酱紫(这样子)……
  另还有符号型,如↓(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吓”,如“你↓到我了”)。
  我们不难发现,字母型汉语变体虽然和原装外文缩略语(如VCD、WTO、WC)形式相同,采用的均为字母,但字母型汉语变体提取的字母为汉字拼音的首字母,而外文缩略语,以WTO(世界贸易组织)为例,是通过提取其完整拼写形式“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而构成的。当人们面对同一个字母型变体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如对于“lr”这两个字母,既可以理解为“烂人”,又可以理解为“懒人”,究竟如何选择,取决于具体的语言环境。
  数字型汉语变体通常是利用谐音的原理生成。谐音可以依据普通话,也可以依据方言,一般以依据方言为多,其中方言又以广东话为主。如在广州方言里,“4”与“死”谐音,“8”与“发”谐音,“1314”与“一生一世”谐音。但是,数字型汉语变体具有不稳定性和主观性,因此不成系统。如“4”不仅可以和“死”相谐,而且还可以和“世”相谐:一生一世(“1314”)、与“是”相谐:是吧(“48”),还可以与“速”相谐:“4456”(速速回来)。这主要是由于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方言里的发音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和不同读音的字相谐。
  汉字型汉语变体产生的途径很多。它们有的和数字型汉语变体一样,和方言语音相谐,如“偶”其实是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台湾国语发音,属地方语音的直接汉字化;有的则是将多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如“酱紫”表示“这样子”,“酱”是“这样”的合音;有的是因为输入信息时发生错误而导致的,如将“版主”写做“斑竹”,究其原因,主要是跟目前汉字常用的拼音输入法有很大关系。
  至于符号型的汉字变体,数量不多,似乎只有“↓”一个,其使用群体远不及前面三种类型那么广泛。
  有一个将以上四种类型的汉语变体结合起来的典型例子:1切斗4幻觉,↓b倒偶d!意思就是:“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其中的“1、4”属于数字型变体,“斗、偶”为汉字型变体,“b、d”为字母型变体,“↓”为符号型变体。网络语言中的汉语变体,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给那些不太了解网络新词汇或疏于上网的人带来理解上的困惑或其它诸多的不便,进而影响到相互间的正常沟通或交流。
  
  二 网络语言汉语变体产生的原因
  
  正如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内在原因一样,网络语言汉语变体的产生,也有其自身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简洁性
  网络语言中绝大多数的汉语变体,在形式上都实现了最大简化。如,用两个拼音字母BT就代替了“变态”这个词;用“1314”四个数字代表“一生一世”这个词组;“酱”表示“这样”,一个字当两个字用;“↓”表示“吓坏”的“吓”,更是将简洁进行到底。当然,这种简洁性有时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假使对方是一个对网络词语缺乏了解的人,这种简洁性就会严重阻碍双方的正常交流。
  2 迅捷性
  语词形式方面的简洁,无疑大大加快了人们的打字速度,缩短了输入信息所耗费的时间,迅速提升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现实需求,在这方面,尤以数字型汉语变体最为典型。以QQ聊天经常用到的结束语“886”为例。如果按照常规用语,要想用一般的拼音输入法在屏幕上打出“拜拜了”三个字,必须在键盘上连续敲击八次,打出“bai bai le”,之后再在可供选择的词中分别找到“拜”、“拜”、“了”这三个字,点击选中,发送信息,屏幕上才会出现“拜拜了”这三个字符,既费力,又耗时。而如果选择“886”数字型汉语变体,只需直接敲击数字键盘三下,就可以把信息发送给对方。如此顺畅、高效的网际交流速度,真正满足了人们在心理、时间和情感上的需求。
  3 突兀性
  互联网的虚拟性,给予了网民想象的自由,使他们能够尽情挥洒才情,张扬个性。网络聊天时,拒绝循规蹈矩,标新立异,成为不少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渴望。他们用各种谴词造字方式,来宣泄这种内心的情绪。如故意避开汉语里的“吓”字,用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明明可以说“我”,却偏要用“偶”,给人以另类的感觉。
  网络汉语变体形式上的突兀性,满足了年轻一代不甘平庸的心理诉求,产生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达效果,因而被广为誓要“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所追捧,网络汉语变体一夜间仿佛也成为引领年轻人时尚潮流的风向标。此外, 由于人们在网络聊天时,常常感到自己所掌握的规范语言,难于完全表达整体思想和内心感情,遇到这种情况,如能适当运用汉语变体,就能在给语言增色的同时,很好地调节聊天气氛,加深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
  
  三 网络语言汉语变体的语用价值
  
  我们前面曾提及过,网络语言中汉语变体表示的意思,在汉语里是可以找到相应的词与之对应的。那么,能不能据此就视这些汉语变体为语言的冗余成分呢?对此,我们持否定的观点。其实,汉语里有不少类似的情况,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表示同样的意思,根据语言学的经济原则,其中有一种说法势必要被另一种说法淘汰,但是这两种说法目前依然并存。原因就在于“客人来了”中的“客人”是有定的;而“来客人了”中的“客人”则是无定的。这两句话的表面意思,看似没有差别,实则其背后的内在涵义却是大有玄机,需要我们仔细体味,加以甄别。同样,绝大多数汉语变体之所以能产生并在网民中广泛流传,主要还是归结于其自身的语用价值要大于规范语言本身。
  网络语言汉语变体的语用价值,集中体现在语用学的“礼貌原则”和面子观点上。礼貌通常被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交际策略,意图在于尽量避免让对方窘迫难受,以增加和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关于礼貌策略,布朗和列文森一共提出了五种,其中与汉语变体有密切关系的是当属间接性策略。所谓“间接性策略”,是指在严重威胁对方面子的情况下,说话人采取隐含手段,给对方留有余地,使对方不至于颜面扫地。至于面子,则是指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形象。这里的“每个人”,既包括说话人,也包括受话人,并不偏指其中一方。“面子”和礼貌是紧密关联的。
  互联网上,评价他人言论或与朋友聊天时,汉语变体往往能起到委婉、含蓄的作用。照顾听话人面子的汉语变体有很多,如字母型汉语变体不说“变态”,而说“BT”,不说“神经病”,而说“SJB”;又如数字型汉语变体中用“748”代替“去死吧”等等。这些汉语变体均起到了尽量降低对他人面子贬损程度的作用,遵循了利奇礼貌原则的“赞誉原则”。照顾说话人面子的例子,如避开说“他妈的”、“他奶奶的”这类脏话,而改用“TMD”、“TNND”代替,反映了说话人求雅的心理,虽要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委屈,但同时也重视自己在对方的形象面子问题,不希望给人留下粗鲁、没素质的不良印象。又如用字母“WAN”表示“我爱你”,这种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非常符合东方人含蓄腼腆的民族文化心理。
  此外,网络语言中的汉语变体,如果能用得恰到好处,往往还能起到幽默诙谐、富有变化的特效。如称弟弟为“DD”、妹妹为“MM”,非常亲热,瞬间拉近了交际双方的距离。还有将“不要”合写做“表”,“这样子”写作“酱紫”,同样显得非常有趣可爱。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过多地使用网络语言的汉语变体,而主张将汉语变体的使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汉语变体终究不是日常规范用语,过分使用最终只会妨害正常的沟通与交际。目前,一些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为了迎合消费群体,哗众取宠,不惜使用一些网络语言的汉语变体,如用“LG”、“LP”表示“老公”、“老婆”等等,严重地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极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不少人也曾质疑:网络的力量过于强大,约束力小,汉语变体又来势汹汹,如果不及时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和控制,恐怕将来会对汉语造成巨大的冲击。我们认为这种担忧大可不必。以前些年相当流行、目前已逐渐退出人们视线的“火星文”就是典型一例。所谓“火星文”,意即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只有火星人才看得懂。这种文字最初起源于我国台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了求方便或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火星文”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明显不同,其文法也相当怪异。伴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络游戏在大陆的流行,这一潮流由台湾传入了大陆,为部分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低龄网民所接受和追捧。但是这种文字,姑且撇开其内部种类繁多不谈,其使用群体也是非常狭小的,仅仅集中在15岁—2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而且还限于这一年龄层中喜爱动漫和网络游戏的学生。由于缺乏人文基础和生存土壤,“火星文”从未在内地大范围地流传使用过,犹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所以,我们对网络语言中汉语变体的存在,不必过分地焦虑与担心,要理性地看待互联网种种变化,对网络语言要采取“扬弃”的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语言这一“汉语奇葩”开放得更加炫丽夺目。
  以上是我们对网络语言中汉语变体现象的分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文计算机输入方法的进步和完善,网民心智的日益理性和成熟,汉语变体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网络语言也将趋于规范,这将是一场持久的战役,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陈颖彦,女,1983—,广东梅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部讽刺现实的作品,《格列佛游记》对英国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通过对该作品的渊源进行思考,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解读斯威夫特的这部小说:变革社会下的矛盾意识,信仰的颠覆和求索,以及在此文化语境下乌托邦思想的构建与最终幻灭,力求挖掘作品中对现实社会深刻讽刺和对美好社会渴求的主题内涵,藉此重新界定斯威夫特寄予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讽刺文学 批判现实 乌托邦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对传统小说叙述模式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其长篇小说《贪婪》是最好的例证。本文旨在探究和剖析耶利内克在《贪婪》中所运用的叙述章法。与一般的向心结构不同的是,耶利内克在该小说中采用的是复合型的“往复式”向心结构,并且在文中还巧妙隐用了“蟠蛇章法”。由此读者可领略耶利内克别树一帜的叙述风格。  关键词: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贪婪》 叙述章法 向心结构  中图分类号: I
期刊
摘要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作品通过猫的自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抨击了明治初年的所谓“文明开化”,揭露了明治时代政治制度及教育制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日本社会的众生图。  关键词:夏目漱石 我是猫 日本社会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著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偶然来到英语教师
期刊
摘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哈代把对自然环境的刻画和对色彩的描述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和手段,灵活运用了色彩、自然景象等象征意义,用以增强故事的悲剧气氛,细腻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深层次挖掘了小说的主题,达到了动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苔丝 色彩 季节 自然景象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人们的性格是由环境所造成的。”哈代创造性地把对自
期刊
摘要袁可嘉在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影响下创立了自己的“新诗现代化”和“新诗戏剧化”诗论。本文试图通过对艾略特和袁可嘉的诗论进行文本细读和比对,从而梳理出后者对前者的借鉴和创新。另外,通过对袁可嘉对艾略特的接受历程进行考察,发现其接受过程包括借鉴、批判、反思和创新。整个过程中,作为一名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袁可嘉所具有的本土意识支配着他对艾略特诗歌和诗论的批评立场。  关键词:接受 袁可嘉 艾略
期刊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其创作具有有明显女性主义倾向。从苔丝的完美形象映现的女性主义光辉和作品人物形象上显示的作者女性主义思想倾向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哈代的思考和创作为后世女性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关键词:苔丝 女性主义 宗教观念 男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
期刊
摘要以对话理论为切入点,旨在揭示《小世界》所呈现的独特的对话艺术。洛奇在《小世界》中构建了对话的网络,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意识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它既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对话;又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点于一体;同时还融合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更重要的是,洛奇的创作实践反映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发展趋势,为徘徊于十字路口的当代小说家指出了一条对话发展之路。  关键词:对话理论 理论化
期刊
摘要《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词。林肯在演说中谈的是“值得为之献身的一种思想”,文章认为这就是一种废奴思想,即要实现一切人生来平等,要维护联邦统一,就必须废除黑人奴隶制。  关键词:林肯 《葛底斯堡演说》 废奴思想  中图分类号: I106.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葛底斯堡演说》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落成典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聊斋志异》里的人物形象,从对恩人知恩图报、对爱情忠贞不渝、对恶人奋起反抗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鬼狐花妖的人性美,揭示了作品在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突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鬼狐花妖 知恩图报 忠贞不渝 真纯性灵 善恶分明 人性美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又称《聊斋》,俗名《狐鬼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其内容广泛,多谈狐、仙
期刊
摘要数字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不仅可以用于计数和计算,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一个民族对于数字的喜好或厌恶,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倾向问题,还是民族文化在语言文字中的一种折射。如数字“二”反映了华夏民族反对分裂、崇尚专一的心理,数字“五”体现了贵和尚中的审美心理,数字“四”“六”“七”“八”则与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有关。  关键词:数字 反对分裂 贵和尚中 趋吉避凶  中图分类号:H0-0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