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21世纪蓬勃发展,势不可挡。它在给人们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暴力、网络色情、“黑客”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在对高中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的同时,也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安全、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与教育。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26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如计算机病毒肆虐,互联网中的暴力与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的“黑客”等对青少年的成长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种种负面的影响表明,推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中信息技术注重教授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却忽视德育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网络思想
由于网络文化的随意性,目前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积极观点与消极论调混杂其中。对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对网络文化、网络道德有所选择,抑制、抵制和消除其中的不良因素,寻找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
二、开展必要的网络信息监督
互联网的明显特征是具有虚拟性,这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难度。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舆论引导是校园公正、稳定、持续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例如,学校的百度帖吧,是学生舆论比较集中的场所。学生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国家要事,他们都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议论,以寻求更多的关注和广泛的共识。为此,应引导学生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发表友善的意见。我们作为网络安全管理者,绝不应盲目地听任或助长消极信息的传播,而要特别注意舆论的方向性、健康性、和谐性,积极宣扬系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面对虚拟多变的网络世界时,学会正确选择,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比如经常备份资料,重要的资料不放在公共电脑中,管理文件要结构化,使文件便于寻找;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相信网络谣言,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不上宣扬色情和暴色的网站;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危险,比如在讲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为学生介绍与他们同龄的湖北武汉人李俊编写的熊猫烧香病毒于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受到感染的机器文件因为被误携带间接对其他计算机程序、系统进行严重破坏。并告知学生由于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程序,李俊被处以4年有期徒刑。这样教学,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四、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信息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经过调研,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80%以上。团中央等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但是,青少年也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现象的侵害。例如,有的青少年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有的因缺乏自护意识而上当受骗,等等。在武汉、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中小学生因上网而夜不归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2001年11月22日上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人民大学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网络文件公约的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知识与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我们才能造就信息社会的有用之才。对高中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协调合作,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德育教育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26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如计算机病毒肆虐,互联网中的暴力与色情内容,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的“黑客”等对青少年的成长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种种负面的影响表明,推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高中信息技术注重教授给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却忽视德育教育,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网络思想
由于网络文化的随意性,目前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积极观点与消极论调混杂其中。对此,我们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道德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对网络文化、网络道德有所选择,抑制、抵制和消除其中的不良因素,寻找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
二、开展必要的网络信息监督
互联网的明显特征是具有虚拟性,这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增加了不少的难度。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加强互联网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良好的舆论引导是校园公正、稳定、持续发展的标志和必要条件。例如,学校的百度帖吧,是学生舆论比较集中的场所。学生有着积极的参与意识,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国家要事,他们都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议论,以寻求更多的关注和广泛的共识。为此,应引导学生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和发表友善的意见。我们作为网络安全管理者,绝不应盲目地听任或助长消极信息的传播,而要特别注意舆论的方向性、健康性、和谐性,积极宣扬系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面对虚拟多变的网络世界时,学会正确选择,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网络道德。比如经常备份资料,重要的资料不放在公共电脑中,管理文件要结构化,使文件便于寻找;不浏览不良信息,不相信网络谣言,不在网络上传播谣言,不上宣扬色情和暴色的网站;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出计算机网络的危险,比如在讲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为学生介绍与他们同龄的湖北武汉人李俊编写的熊猫烧香病毒于2007年1月初肆虐网络,它主要通过下载的档案传染,受到感染的机器文件因为被误携带间接对其他计算机程序、系统进行严重破坏。并告知学生由于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程序,李俊被处以4年有期徒刑。这样教学,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四、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信息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如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经过调研,上网人数中青少年占80%以上。团中央等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但是,青少年也最容易受到网络不健康现象的侵害。例如,有的青少年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超时无节制上网,有的因缺乏自护意识而上当受骗,等等。在武汉、广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中小学生因上网而夜不归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2001年11月22日上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人民大学联合召开网上发布大会,向社会正式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网络文件公约的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辱骂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对“知识与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我们才能造就信息社会的有用之才。对高中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协调合作,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