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一放贬角落与世抗俗,一放浪江湖与世无争;一悲愤难平,一心平气和。
【关键词】《江雪》 《渔歌子》 思想差异
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唐文人词张志和的《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县)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作事贬官,后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亦以自号。《新唐书》列入《隐逸传》。今传《渔歌子》词五首。
《渔歌子》,唐玄宗时教坊有此曲(见崔今钦《教坊记》),后用为词调。又名《渔父》、《渔父乐》。按此调疑即出于民间的渔歌。《词林纪事》卷一引《乐府纪闻》:“张志和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以更之。愿为浮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云云。”颜真卿贬官湖州刺史,在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以前,此词大约亦作于此时。《新唐书》本传称其“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可见他的《渔歌子》足借渔家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张志和在唐由盛而衰的社会大潮中不能通达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崇尚淡泊,归隐江湖了。
柳宗元(773——819),字子夏,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世称柳柳州、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齐名,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幽峭明净,苏轼称其:“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中国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大多都充满雄心壮志,希望一展才华做出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有的转事佛道,寄情山水;有的则默默等待,虽放浪江湖,仍心系庙堂。张志和和柳宗元分属这两种人。
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代,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一个需要革新才能打破瘘疠、出现生机的时代。柳宗元前期的仕途生活是比较得意的。21岁登进世第,31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官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冠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好事。此时是他在长安施展政治抱负的时候。但好景不长,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殃及池鱼,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正是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人民,以更理智冷静的眼光观察社会,写出了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文章和诗篇。从这些作品里,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透彻地看到他那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欲济不能、欲罢不忍的失意、惆怅和愤激。他的这种前后不同的政治遭遇就决定了其思想上的复杂性。但归隐并非本意,奋斗却是真情。虽然他的一些诗篇里流露出一种崇高淡泊、返归自然的情致,实际上是出于无奈,是一种默默的挣扎和抗争。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得好:“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韩愈、李观皆所不及。”正是因为柳宗元他的性格、遭遇和创作活动都与屈原有相似之处,屈原这位“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诗人,即便被放逐,依然不愿糊涂而独醒,就其实质是心系祖国和人民。柳宗元正和屈原一样,在身遭贬斥不得志的时候,心里仍牵挂着人民,这一点也正像后来的范仲淹一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进”亦忧。所以沈德潜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张志和虽和柳宗元同处唐代,但他的年纪要比柳宗元大得多。他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社会环境里。早先仕途也较为顺利,后因事被贬,无意仕途而寄情山水。他和柳宗元在生活遭遇上有共同之处,但二人的思想情趣是有差异的。下面我们再从他两人的垂钓之作《江雪》和《渔歌子》的比较和分析中来看看其中的差异。
先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极言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写出了大雪之中环境的幽寂,着“千、万”与“绝、灭”对比,空旷而肃杀凄凉。后两句以孤舟独钓点缀雪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者独自一人在茫茫雪世界之中,驾着一叶扁舟在冰冷的寒江垂钓,“孤”、“独”二字耐人寻味。从诗里运用的一些词看来,“绝”、“灭”、“孤”、“独”字字显示出环境的凄凉和诗人的孤独。诗人此时因政治革新失败那种孤独无援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诗中的渔翁又是一个愤世抗俗、不甘寂寞的斗士形象。他在默默等待,凄凉的环境正好可以考验他的意志,孤独寂寞正好可以冷静地思索,寒江独钓,其情趣并不在钓上面。他选择这样一个大雪茫茫、江寒水清的景物入诗,正显示出他自己的那种高怀绝世的人格风貌。诗在用韵上采用了入声韵,短促急切。虽有凄凉之色但又不失锋芒,这哪里是隐士,分明是一个斗士!这哪里是与世无争、追求淡泊,分明是与世抗争渴望奋进!所以姚莹《后湖诗集》中《论诗绝句》说:“史法骚幽并有神,柳州高咏绝嶙峋。”
我们再来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虽和柳宗元一样被贬角落,而且看起来这一诗一词也同为垂钓之作,二人都好像是无心仕途、着意山水的隐士,但两人的思想风貌是截然不同的。从这一诗一词来看,柳宗元的诗《江雪》给人以严峻凄凉的感觉,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绘的是暖春,明媚宜人。两个渔翁各自独钓,柳宗元是孤独的,而张志和独钓而不孤,有白鹭相嬉,有桃花做伴。不管他是有心垂钓还是无意抛钩,水里却有肥美的鳜鱼。柳宗元在他的诗里的景色中显得那么不谐调,那么与世格格不入;而张志和在诗里却消失了自己,自己已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了,已经把自己融化于佳山秀水之中了,他怎么会孤独呢?他怎么会回归呢?在那斜风细雨之中“不须归”简直是“不用归”了。从色彩来看,《江雪》是冷色,而《渔歌子》却是暖色。从用韵来看,《江雪》入声韵,短促急切;《渔歌子》平声韵,轻松柔和。张志和虽钓意不在鱼,但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与世无争的,是真正的淡泊宁静。所以一曲《渔歌子》,风流天下闻。其之所以风流就在于像《艺概》所说的:“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或灵均《思美人》《哀郢》,庄叟濠上近之耳。”其实,一忧一乐不也适用于柳宗元和张志和吗?
可见,柳宗元和张志和一放贬角落与世抗俗,一放浪江湖与世无争,斗士与隐士,抗争与无争,一忧一乐,一悲愤难平,一心平气和,钓翁之钓不尽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关键词】《江雪》 《渔歌子》 思想差异
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唐文人词张志和的《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县)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作事贬官,后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亦以自号。《新唐书》列入《隐逸传》。今传《渔歌子》词五首。
《渔歌子》,唐玄宗时教坊有此曲(见崔今钦《教坊记》),后用为词调。又名《渔父》、《渔父乐》。按此调疑即出于民间的渔歌。《词林纪事》卷一引《乐府纪闻》:“张志和尝谒颜真卿于湖州,以舴艋敝,以更之。愿为浮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云云。”颜真卿贬官湖州刺史,在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以前,此词大约亦作于此时。《新唐书》本传称其“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可见他的《渔歌子》足借渔家生活自道其隐居江湖之乐。张志和在唐由盛而衰的社会大潮中不能通达兼济天下,只好独善其身,崇尚淡泊,归隐江湖了。
柳宗元(773——819),字子夏,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他和刘禹锡等人参加了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活动。顺宗时,官礼部员外郎。王叔文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调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世称柳柳州、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齐名,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幽峭明净,苏轼称其:“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中国文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大多都充满雄心壮志,希望一展才华做出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有的转事佛道,寄情山水;有的则默默等待,虽放浪江湖,仍心系庙堂。张志和和柳宗元分属这两种人。
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代,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是一个需要革新才能打破瘘疠、出现生机的时代。柳宗元前期的仕途生活是比较得意的。21岁登进世第,31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王叔文等执政,他参加了王叔文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时他和王叔文、刘禹锡等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如罢官市、免进奉、擢用忠良、贬谪赃冠等,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大好事。此时是他在长安施展政治抱负的时候。但好景不长,王叔文执政不到七个月,因为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攻而失败,柳宗元殃及池鱼,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正是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近人民,以更理智冷静的眼光观察社会,写出了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文章和诗篇。从这些作品里,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透彻地看到他那怀才不遇、愤世嫉俗,欲济不能、欲罢不忍的失意、惆怅和愤激。他的这种前后不同的政治遭遇就决定了其思想上的复杂性。但归隐并非本意,奋斗却是真情。虽然他的一些诗篇里流露出一种崇高淡泊、返归自然的情致,实际上是出于无奈,是一种默默的挣扎和抗争。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得好:“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韩愈、李观皆所不及。”正是因为柳宗元他的性格、遭遇和创作活动都与屈原有相似之处,屈原这位“虽九死犹未悔”的爱国诗人,即便被放逐,依然不愿糊涂而独醒,就其实质是心系祖国和人民。柳宗元正和屈原一样,在身遭贬斥不得志的时候,心里仍牵挂着人民,这一点也正像后来的范仲淹一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退”亦忧“进”亦忧。所以沈德潜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
张志和虽和柳宗元同处唐代,但他的年纪要比柳宗元大得多。他生活在唐由盛而衰的社会环境里。早先仕途也较为顺利,后因事被贬,无意仕途而寄情山水。他和柳宗元在生活遭遇上有共同之处,但二人的思想情趣是有差异的。下面我们再从他两人的垂钓之作《江雪》和《渔歌子》的比较和分析中来看看其中的差异。
先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面两句极言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写出了大雪之中环境的幽寂,着“千、万”与“绝、灭”对比,空旷而肃杀凄凉。后两句以孤舟独钓点缀雪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者独自一人在茫茫雪世界之中,驾着一叶扁舟在冰冷的寒江垂钓,“孤”、“独”二字耐人寻味。从诗里运用的一些词看来,“绝”、“灭”、“孤”、“独”字字显示出环境的凄凉和诗人的孤独。诗人此时因政治革新失败那种孤独无援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诗中的渔翁又是一个愤世抗俗、不甘寂寞的斗士形象。他在默默等待,凄凉的环境正好可以考验他的意志,孤独寂寞正好可以冷静地思索,寒江独钓,其情趣并不在钓上面。他选择这样一个大雪茫茫、江寒水清的景物入诗,正显示出他自己的那种高怀绝世的人格风貌。诗在用韵上采用了入声韵,短促急切。虽有凄凉之色但又不失锋芒,这哪里是隐士,分明是一个斗士!这哪里是与世无争、追求淡泊,分明是与世抗争渴望奋进!所以姚莹《后湖诗集》中《论诗绝句》说:“史法骚幽并有神,柳州高咏绝嶙峋。”
我们再来看《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虽和柳宗元一样被贬角落,而且看起来这一诗一词也同为垂钓之作,二人都好像是无心仕途、着意山水的隐士,但两人的思想风貌是截然不同的。从这一诗一词来看,柳宗元的诗《江雪》给人以严峻凄凉的感觉,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绘的是暖春,明媚宜人。两个渔翁各自独钓,柳宗元是孤独的,而张志和独钓而不孤,有白鹭相嬉,有桃花做伴。不管他是有心垂钓还是无意抛钩,水里却有肥美的鳜鱼。柳宗元在他的诗里的景色中显得那么不谐调,那么与世格格不入;而张志和在诗里却消失了自己,自己已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了,已经把自己融化于佳山秀水之中了,他怎么会孤独呢?他怎么会回归呢?在那斜风细雨之中“不须归”简直是“不用归”了。从色彩来看,《江雪》是冷色,而《渔歌子》却是暖色。从用韵来看,《江雪》入声韵,短促急切;《渔歌子》平声韵,轻松柔和。张志和虽钓意不在鱼,但他的内心是平静的,与世无争的,是真正的淡泊宁静。所以一曲《渔歌子》,风流天下闻。其之所以风流就在于像《艺概》所说的:“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或灵均《思美人》《哀郢》,庄叟濠上近之耳。”其实,一忧一乐不也适用于柳宗元和张志和吗?
可见,柳宗元和张志和一放贬角落与世抗俗,一放浪江湖与世无争,斗士与隐士,抗争与无争,一忧一乐,一悲愤难平,一心平气和,钓翁之钓不尽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