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做中学”活动中,我们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体验科学的精神,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摆弄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以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在科学活动课上,教师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精心为幼儿创设探究情境,尽量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使幼儿得以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孩子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我们只有不断的肯定他们,才可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欲望,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为他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在进行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的活动中,我设置了“帮水妈妈找水宝宝”、“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的情境。整个活动以幼儿的亲自感知、摆弄、探究为主。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形式,请小朋友帮助水妈妈找水宝宝,让小班的幼儿初步了解了水是透明的、无味的等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在抽象的思维下进行想象“水的流动”,所以“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这一环节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提供给孩子许多材料(如:海绵、小篮子、小毛巾等),让他们自由操作,自己发现问题,从而知道了水是会流动的。由于是自己探究的结果,是亲眼所见的,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忆。
二、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水,幼儿都很熟悉的东西。但同样是对水的认识,中班老师只是把教学难点放在认识水的一般特征和用途上;而到了大班,教师则将难度上升到通过让幼儿尝试把水加热,或者把水放进冰箱里等小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导入方式也有所不同,中班侧重于故事形式导入。但是进入大班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身边的科学了。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既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同时又在难度上依据年龄拉开差距。
冬天气温低,幼儿发现有时路面上会结冰,导致行人走路的不安全。怎样使冰融化的快一点呢?于是“怎样让冰化得更快”科学活动的时机到了。作为教师可以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更快呢?把问题甩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于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也随之而来,在操作过程中,新的问题的产生,更是激发了幼儿试验的欲望,如:每次实验结果一样,把冰放在锅里煮化的最快,放在羽绒服里捂着,冰没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回家查资料、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找到答案告诉大家。”我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为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刘桐爸爸的一段冷库送货录像,我们一起明白了,在冷冻食品外面捂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主要是怕外面的热空气吹到里面,一遇到热气,东西就要化了。用羽绒服捂冰也是这个道理,外面的热气吹不到冰,所以到最后冰都不化的道理。
三、引导幼儿亲历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在科学活动“玩声音”中,幼儿想了很多办法是物体发出声音:有的用力搓,有的使劲按,有的敲、有的摇……,虽然有的方法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要失败的,但我没有阻止,而是让该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假设是对是错。于是又一次进行尝试,他与边上拿木梳的小伙伴一起,用木梳轻轻敲击茶杯,解决了没有声音的问题,他用他的实践证明了他的想法,同时也知道了,合作试验的好处。从这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会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不断的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由于亲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激活。探究主体的形成,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最终养成探究的习惯。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幼儿,推动幼儿的进一步发挥
针对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教师要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是他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如,我们班有一个内向的小孩,有一天,他把牛奶不小心打翻的时候,为了避免老师的指责,他马上用纸巾把牛奶吸干了,借着他的这个行为,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用纸巾吸,而不用抹布呢?”他很小声地说:“老师,这个纸巾能一下子吸掉好多水呢,而且抹布滑滑的,一看就知道吸不上水。”听着他的话,我连忙对他进行了表扬,而且对他说:“那你愿不愿意带领小朋友来做这个科学的实验,看看哪些东西的吸水性强,好吗?你现在就是一个小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寻找实验的材料,并记录下结果,给那些没做过实验的小朋友讲讲好吗?”他听完我的话,点了点头,其他的小朋友都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做这个实验。从那以后,他变了,不仅能主动找老师交谈自己的发现,还经常会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给我提出新的实验题目。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幼儿对于探索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五、与幼儿一起体验成功时的喜悦,享受探究乐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他们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存在著个体差异,我们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幼儿的自尊心,激发每一个幼儿的上进心。在科学活动课上,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所有幼儿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所有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心理愉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应该彻底解放学生,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展示自我的风采;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寻求解决的办法;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发挥创造的余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尽情享受探究的乐趣中,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真正实现让幼儿自主探索,使每个幼儿都成为小小探索家。
【作者单位:昆山城北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在科学活动课上,教师要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精心为幼儿创设探究情境,尽量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使幼儿得以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孩子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我们只有不断的肯定他们,才可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欲望,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行为,为他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在进行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的活动中,我设置了“帮水妈妈找水宝宝”、“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的情境。整个活动以幼儿的亲自感知、摆弄、探究为主。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形式,请小朋友帮助水妈妈找水宝宝,让小班的幼儿初步了解了水是透明的、无味的等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在抽象的思维下进行想象“水的流动”,所以“帮水妈妈的孩子搬家”这一环节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提供给孩子许多材料(如:海绵、小篮子、小毛巾等),让他们自由操作,自己发现问题,从而知道了水是会流动的。由于是自己探究的结果,是亲眼所见的,这样就更加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忆。
二、挖掘幼儿身边的科学,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水,幼儿都很熟悉的东西。但同样是对水的认识,中班老师只是把教学难点放在认识水的一般特征和用途上;而到了大班,教师则将难度上升到通过让幼儿尝试把水加热,或者把水放进冰箱里等小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导入方式也有所不同,中班侧重于故事形式导入。但是进入大班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身边的科学了。这样,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既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同时又在难度上依据年龄拉开差距。
冬天气温低,幼儿发现有时路面上会结冰,导致行人走路的不安全。怎样使冰融化的快一点呢?于是“怎样让冰化得更快”科学活动的时机到了。作为教师可以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使冰化的更快呢?把问题甩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于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也随之而来,在操作过程中,新的问题的产生,更是激发了幼儿试验的欲望,如:每次实验结果一样,把冰放在锅里煮化的最快,放在羽绒服里捂着,冰没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回家查资料、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找到答案告诉大家。”我没有将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为的是让他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刘桐爸爸的一段冷库送货录像,我们一起明白了,在冷冻食品外面捂着一层厚厚的棉被,主要是怕外面的热空气吹到里面,一遇到热气,东西就要化了。用羽绒服捂冰也是这个道理,外面的热气吹不到冰,所以到最后冰都不化的道理。
三、引导幼儿亲历过程,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在科学活动“玩声音”中,幼儿想了很多办法是物体发出声音:有的用力搓,有的使劲按,有的敲、有的摇……,虽然有的方法一看就知道肯定是要失败的,但我没有阻止,而是让该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假设是对是错。于是又一次进行尝试,他与边上拿木梳的小伙伴一起,用木梳轻轻敲击茶杯,解决了没有声音的问题,他用他的实践证明了他的想法,同时也知道了,合作试验的好处。从这过程中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会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假设和验证中,孩子的思维不断的发展,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也随之养成。由于亲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幼儿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激活。探究主体的形成,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情绪,最终养成探究的习惯。
四、科学合理的评价幼儿,推动幼儿的进一步发挥
针对幼儿在科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些发现,教师要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是他们继续研究的动力。如,我们班有一个内向的小孩,有一天,他把牛奶不小心打翻的时候,为了避免老师的指责,他马上用纸巾把牛奶吸干了,借着他的这个行为,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用纸巾吸,而不用抹布呢?”他很小声地说:“老师,这个纸巾能一下子吸掉好多水呢,而且抹布滑滑的,一看就知道吸不上水。”听着他的话,我连忙对他进行了表扬,而且对他说:“那你愿不愿意带领小朋友来做这个科学的实验,看看哪些东西的吸水性强,好吗?你现在就是一个小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寻找实验的材料,并记录下结果,给那些没做过实验的小朋友讲讲好吗?”他听完我的话,点了点头,其他的小朋友都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做这个实验。从那以后,他变了,不仅能主动找老师交谈自己的发现,还经常会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给我提出新的实验题目。在他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幼儿对于探索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五、与幼儿一起体验成功时的喜悦,享受探究乐趣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他们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存在著个体差异,我们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幼儿的自尊心,激发每一个幼儿的上进心。在科学活动课上,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所有幼儿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所有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到探究的乐趣,才会有真正的、内在的心理愉悦,才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应该彻底解放学生,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展示自我的风采;给学生一些疑问,让他寻求解决的办法;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发挥创造的余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尽情享受探究的乐趣中,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真正实现让幼儿自主探索,使每个幼儿都成为小小探索家。
【作者单位:昆山城北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