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血小板微颗粒(PMP)、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水平。结果:从对照组、SAP组、UAP组到AMI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到重度狭窄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不仅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斑块的不稳定,而且可以反映冠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可用于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关键词】血小板微颗粒;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34—02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小板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血小板活化与血栓形成是导致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血小板微颗粒(PMP)、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是目前较常用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广泛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程度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国内外有关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作者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上述三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诊断符合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9~73(54.5±12.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3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除外标准: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心力衰竭;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近期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22例,中度狭窄组42例,重度狭窄组46例。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和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冠脉血管造影 按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应用Judkins法经右肱动脉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分:冠状动脉狭窄25%、50%、75%、90%、99%和100%分别评分为1、2、4、8、16、32分。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且<75%,重度狭窄≥75%。(3)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刻抽取肘前静脉血3ml,离心后待检。按文献[2, 3]所述方法应用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PMP,试剂由美国BioLegend公司提供。按刘彦虹等[4]所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阳性活化血小板百分率,试剂由美国BD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PMP、CD62P和PAC-1等計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ANOVA方差检验,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类型冠心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比较 见表1。
2.2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分组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在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慢性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中显著增高[5],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和预防,而且也有助于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PAC-1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可通过促进血小板对血管内皮黏附来发挥止血作用,其表达增强是血小板活化的最早信号。CD62P是血小板活化后期的标志物,可特异性地与活化血小板结合,启动血栓形成过程。CD62P的表达水平可客观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被认为是活化血小板标志物的金标准。PMP是富含凝血因子 Va 的膜受体,是在特定的刺激下血小板细胞膜上富含阴电荷的磷脂酰丝氨酸以“出芽”方式脱落的一些直径通常小于 1μm 的亚颗粒,具有参与血栓形成、细胞间信号转导和血管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从对照组、SAP组、UAP组到AMI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学者[7, 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其活化程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强,进一步证实了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提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检测其血浆水平可用于冠心病的病情评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到重度狭窄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其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随之增加,提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标志物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不仅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斑块的不稳定,而且可以反映冠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可用于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 Linden MD, Jackson DE. Platelets: pleiotropic roles in atherogenesis and atherothrombosis.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10. 42(11): 1762-1766.
[2] Helmond SE, Catalfamo JL, Brooks MB. Flow cytometric detect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circulating canine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Am J Vet Res. 2013. 74(2): 207-215.
[3] Sellam J, Proulle V, Jungel A,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Arthritis Res Ther. 2009. 11(5): R156.
[4] 劉彦虹, 安晶红, 周赫男. 冠心病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1(1): 43-45.
[5] 耿朝晖, 郭竹英, 胡晓波, 等.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与单核细胞聚合物的临床应用. 检验医学. 2011. 26(6): 419-421.
[6] 张冰. 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冠心病的关系. 医学综述. 2012. 18(5): 654-656.
[7] 汤诺, 何燕, 沈琳,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微粒及其与IL-6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2. 35(1): 77-81.
[8] 俎德玲, 诸葛毅, 蒋一鸣,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 74-77.
【关键词】血小板微颗粒;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34—02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小板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血小板活化与血栓形成是导致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等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血小板微颗粒(PMP)、α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 a复合物纤维蛋白受体(PAC-1)是目前较常用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广泛用于评估血小板活化程度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国内外有关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作者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上述三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变化和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上冠心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诊断符合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9~73(54.5±12.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34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除外标准: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严重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心力衰竭;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近期使用过抗血小板药物。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轻度狭窄组22例,中度狭窄组42例,重度狭窄组46例。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和吸烟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冠脉血管造影 按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应用Judkins法经右肱动脉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2)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 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分:冠状动脉狭窄25%、50%、75%、90%、99%和100%分别评分为1、2、4、8、16、32分。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且<75%,重度狭窄≥75%。(3)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刻抽取肘前静脉血3ml,离心后待检。按文献[2, 3]所述方法应用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PMP,试剂由美国BioLegend公司提供。按刘彦虹等[4]所述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2P和PAC-1阳性活化血小板百分率,试剂由美国BD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PMP、CD62P和PAC-1等計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ANOVA方差检验,两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类型冠心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比较 见表1。
2.2不同冠脉狭窄程度分组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在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征、脑梗塞、慢性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中显著增高[5],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血小板活化和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不仅有助于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报和预防,而且也有助于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PAC-1是血小板膜上含量最多的糖蛋白,可通过促进血小板对血管内皮黏附来发挥止血作用,其表达增强是血小板活化的最早信号。CD62P是血小板活化后期的标志物,可特异性地与活化血小板结合,启动血栓形成过程。CD62P的表达水平可客观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被认为是活化血小板标志物的金标准。PMP是富含凝血因子 Va 的膜受体,是在特定的刺激下血小板细胞膜上富含阴电荷的磷脂酰丝氨酸以“出芽”方式脱落的一些直径通常小于 1μm 的亚颗粒,具有参与血栓形成、细胞间信号转导和血管形成等多种病理生理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从对照组、SAP组、UAP组到AMI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学者[7, 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其活化程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强,进一步证实了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提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检测其血浆水平可用于冠心病的病情评估。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到重度狭窄组,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百分率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其血浆PMP 浓度、CD62P 和PAC-1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随之增加,提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标志物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不仅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斑块的不稳定,而且可以反映冠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可用于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参考文献:
[1] Linden MD, Jackson DE. Platelets: pleiotropic roles in atherogenesis and atherothrombosis.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10. 42(11): 1762-1766.
[2] Helmond SE, Catalfamo JL, Brooks MB. Flow cytometric detect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of circulating canine platelet-derived microparticles. Am J Vet Res. 2013. 74(2): 207-215.
[3] Sellam J, Proulle V, Jungel A, et al. Increased levels of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Arthritis Res Ther. 2009. 11(5): R156.
[4] 劉彦虹, 安晶红, 周赫男. 冠心病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7. 41(1): 43-45.
[5] 耿朝晖, 郭竹英, 胡晓波, 等.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小板与单核细胞聚合物的临床应用. 检验医学. 2011. 26(6): 419-421.
[6] 张冰. 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冠心病的关系. 医学综述. 2012. 18(5): 654-656.
[7] 汤诺, 何燕, 沈琳,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微粒及其与IL-6的相关性研究.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2. 35(1): 77-81.
[8] 俎德玲, 诸葛毅, 蒋一鸣,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