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档案是个人档案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择业、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重要资讯。然而,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使得档案不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其真实情况,也给用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麻烦。站在人事档案管理的立场上,对大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档案管理;大学生; 檔案工作
高等院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学校教育、考察、培养准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的主要依据。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准确、完整地提供人才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甚至于对完善国家人事档案管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颁发了不少文件,如《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等。但到现在为止,没能看到专门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由于没有相关的条文约束,也没有统一的建档标准,致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校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 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人事处和干部人事档案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实行分散管理。不管哪种方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归口部门的“附属品”,因为它既没有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谁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不规范的环境中运行,其结果必然是杂乱无序。
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在缺少“标准与规范”“公权力”的约束下,产生的档案的“权威性”能不遭遇挑战抑或质疑。[1]。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技术陈旧落后。大学生在学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人事档案的基础,不容分说,这份档案将记录其人生的起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君不见,数年之前,高中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已经出现。令人不解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的档案却是沿用了数百年的纸质档案。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返祖还原”现象,指出:目前还没有推出一套完整适用、统一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中[2]。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法规建设,确保大学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多部法规用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唯独缺少的是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的专门法规。这一法律空白,使得大学生档案管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档案法》的指导下,从大学生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快出台诸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此类法规,确保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人口比率快速提升,大学生档案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头戏。从大学生个人来讲,学生时期的档案是其全部档案的基础。基础牢固,大厦永存。所以,用“法规”的力量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指导、约束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及运作方式,不单单是档案工作者的心声,更是国家档案事业所要求的。
2.及时收集、有效整理。大学生档案记录的虽然是他们大学期间数年的成长历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莘莘学子十几年学海拼搏,漫漫苦读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报效祖国”。鉴于档案材料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就业推荐与招聘工作的超前性, 大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已不能再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等到毕业生离校时再整理归档了。要从大学生被录取那一天起就做好建档工作, 入学后立即根据其专业、班组群体性特点, 随时按照国家档案法规的要求,收集、征集有关材料。一经形成, 尽快存入。当前,大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琳琅满目,技能、等级(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资格考试落英缤纷,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入党入团、评优获奖屡见不鲜,每一份材料、每一张证书都是大学生们能力与成长的记录。档案管理者应该凭借敏锐的嗅觉,不失时机地向有关职能部门索取、征集。尤其毕业之际是大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期是对大学生在学期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的材料大致有: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成绩总表和积分表、大学生体育合格登记卡、毕业生体检表等。
3.扩大档案归档范围,全面记录人才成长历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人才素质、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档案应该详尽记录在这一教育变革背景下的成长历程。换句话说,原有的归档范围既不能涵盖其全貌,也不能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所以,当前应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补充、扩大高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通过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反映其个性化发展特征,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笔者建议:根据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发展潜能等情况增加如下内容。(1)诚信记录。诚实守信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品德之一,也是用人单位热切关注的焦点。学生信用档案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信用资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在校期间诚实守信方面材料形成,准确反映学生的信用行为和品行状况。(2)创新潜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档案材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学业成绩,而且要善于发现、详尽记录学生可能发展的潜能,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商概况。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3]。也有研究者指出: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准确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实践也已证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希望通过情商档案了解准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筛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为此,近年来高校已经注意到了情商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纷纷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等活动,形成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情商方面的文字材料。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和整理,形成能准确反映大学生情商的文字档案,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益的全面了解人才的窗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S].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1991-03-29.
[2]王燕.要实现学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兰台世界,2005,(4).
[3]情商是什么[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5.htm.
[4]侯英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初探[J].兰台世界,2008,(2).
档案管理;大学生; 檔案工作
高等院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学校教育、考察、培养准人才的第一手资料,更是用人单位选拔聘用、考核培养的主要依据。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学生档案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深入探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于准确、完整地提供人才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甚至于对完善国家人事档案管理都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颁发了不少文件,如《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等。但到现在为止,没能看到专门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由于没有相关的条文约束,也没有统一的建档标准,致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校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 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人事处和干部人事档案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实行分散管理。不管哪种方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归口部门的“附属品”,因为它既没有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谁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不规范的环境中运行,其结果必然是杂乱无序。
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在缺少“标准与规范”“公权力”的约束下,产生的档案的“权威性”能不遭遇挑战抑或质疑。[1]。
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技术陈旧落后。大学生在学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人事档案的基础,不容分说,这份档案将记录其人生的起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君不见,数年之前,高中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已经出现。令人不解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的档案却是沿用了数百年的纸质档案。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返祖还原”现象,指出:目前还没有推出一套完整适用、统一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中[2]。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法规建设,确保大学生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先后颁布了多部法规用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唯独缺少的是针对大学生档案管理的专门法规。这一法律空白,使得大学生档案管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档案法》的指导下,从大学生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快出台诸如《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细则条例》此类法规,确保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人口比率快速提升,大学生档案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头戏。从大学生个人来讲,学生时期的档案是其全部档案的基础。基础牢固,大厦永存。所以,用“法规”的力量强化人们的档案意识,指导、约束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及运作方式,不单单是档案工作者的心声,更是国家档案事业所要求的。
2.及时收集、有效整理。大学生档案记录的虽然是他们大学期间数年的成长历程,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莘莘学子十几年学海拼搏,漫漫苦读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报效祖国”。鉴于档案材料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就业推荐与招聘工作的超前性, 大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方法已不能再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等到毕业生离校时再整理归档了。要从大学生被录取那一天起就做好建档工作, 入学后立即根据其专业、班组群体性特点, 随时按照国家档案法规的要求,收集、征集有关材料。一经形成, 尽快存入。当前,大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琳琅满目,技能、等级(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资格考试落英缤纷,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入党入团、评优获奖屡见不鲜,每一份材料、每一张证书都是大学生们能力与成长的记录。档案管理者应该凭借敏锐的嗅觉,不失时机地向有关职能部门索取、征集。尤其毕业之际是大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这个时期是对大学生在学期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形成的材料大致有: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鉴定表、成绩总表和积分表、大学生体育合格登记卡、毕业生体检表等。
3.扩大档案归档范围,全面记录人才成长历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人才素质、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档案应该详尽记录在这一教育变革背景下的成长历程。换句话说,原有的归档范围既不能涵盖其全貌,也不能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所以,当前应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补充、扩大高校学生档案归档范围。通过这些档案材料真实反映其个性化发展特征,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服务于学生管理工作和就业。笔者建议:根据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发展潜能等情况增加如下内容。(1)诚信记录。诚实守信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品德之一,也是用人单位热切关注的焦点。学生信用档案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信用资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在校期间诚实守信方面材料形成,准确反映学生的信用行为和品行状况。(2)创新潜能。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档案材料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学业成绩,而且要善于发现、详尽记录学生可能发展的潜能,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商概况。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3]。也有研究者指出:学生心理档案能够准确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实践也已证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希望通过情商档案了解准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筛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为此,近年来高校已经注意到了情商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纷纷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跟踪调查等活动,形成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情商方面的文字材料。我们应该注意收集和整理,形成能准确反映大学生情商的文字档案,为用人单位提供有益的全面了解人才的窗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S].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1991-03-29.
[2]王燕.要实现学生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兰台世界,2005,(4).
[3]情商是什么[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05.htm.
[4]侯英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初探[J].兰台世界,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