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将中国打造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快”的代价比比皆是。在新一届政府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享受这个创造的过程。
随着2013年两会降下帷幕,中国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尘埃落定。笔者在两会期间回到中国,纵横天津、北京、太原、上海、台北、深圳、南京和西安等多座城市,读报纸、看新闻联播、走访企业、与出租车司机聊天,广泛地感受民间脉搏,感想颇多,可一时又千头万绪理不出头绪。这期间,一首儿时喜爱的歌《马儿啊,你慢些走》闪现在脑海之中,遂有了这篇以“慢些走”为中心词的文章。
“快”与“慢”的正负能量
“快”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快餐、高速公路、高铁、微博、微信、速成班、信用卡,甚至一夜暴富,无一不是这个字的体现。也正是“快”的力量,让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为此欢欣鼓舞。这是“快”的正能量。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快”的负能量。《马儿啊,你慢些走》歌词中所描绘的迷人景色并不是梦想中的美丽中国,而是曾经有过的美丽中国。笔者当年曾在江苏丹阳插队落户长达7年之久,深深为那里的美所倾倒。几十年后重返,富裕起来的乡村却早已是另一番景象,成为中国城镇经济高速发展后的一个缩影:林立的工厂、被占用了的农田、令人窒息的空气、无处不在的被污染了的水源以及各种可能有毒的食品。我们在“快”中失去了太多,“快”的负能量正越来越清晰地显现。
新任总理李克强在谈到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时强调:“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这番话让人悲喜交集:悲的是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获得的经济“升级版”,竟然是要找回在初级版中失去的美好东西;喜的是新一届领导终于开始把注意力从GDP的数量转移到GDP的质量,民生这个词汇开始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口头禅。
与“快”相比,“慢”字多为贬义,在诸多的比赛中,“快”即是赢,而“慢”即是输。其实,“慢”也可以产生很多正能量。过去30多年,我们在“浅水区”摸着石头过河。而今进入了深水区,石头摸不到了,所以要慢,慢才能少走弯路。“慢”虽然还没有堂而皇之地成为关键词,但是“慢下来”正在成为一个被更多人认同的理念。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不例外。
慢些走,告别GDP
新一届政府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样的目标,需要年均7% 的增长速度。与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速度比,显然已经放慢,可是与全球水平相比,却依然惊人。
其实,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倍增。倍增也好,7%也罢,测量的只是速度,即“快”与“慢”之分。然则小康目标其实更重要的是质量。过去十年的经验证明,速度并不保证质量,发展并不代表科学,富裕并不一定产生和谐。温家宝在其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及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笔者以为,治国和管理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处。管理公司有一个说法“考核什么,什么就成”,意思是以什么为考核目标,什么就水到渠成。国内的高考指挥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下,考核的却只有智育,放在前后的德和体形同虚设,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数理化打遍世界无敌手,却情商低、体能弱的一代。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过去十年是考核GDP的十年。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领导,从出租车司机到酒店的清洁工,人人都谈GDP。笔者在美国做过多次调查,对于GDP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美国老百姓远不如中国老百姓。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在美国GDP只是经济学家和美联储主席的常用词,并且GDP从来就不是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它只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历史数据,以及决策时参考的众多要素之一,仅此而已。
所以,要想实现科学发展,要想建设和谐社会,要想达到小康社会,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要制定考核目标,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关键。GDP不应该成为考核的目标,尤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考核目标。
笔者以为,实现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告别GDP这支国民经济的指挥棒,确定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量化考核标准和目标。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不丹,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国家整体幸福”指数,强调环境保护、文化推广、经济发展和良政的均衡发展。不丹国王曾表示:“与其说我关心国民生产总值,不如说我更关心全民总幸福。”这个GDP发展并没有惊人之处的国家,居然成就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乐土。笔者并非完全认同不丹的幸福指数,但却十分肯定她敢于独辟蹊径设立有不丹特色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勇气和智慧。
相较之下,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样一个并无中国特色的考核标准,并未制定出与之相呼应的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可考核的质量目标。“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令人耳目一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小康社会。”但是,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在执行,而执行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目标的质量和考核的严谨。
慢些走,让居者有其屋
民间有种说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房地产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改革开放和房改唤醒了中国人自古对地产的眷恋和钟爱,拥有自己的住房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这固然是令人欣慰的尝试和成果,但是面对已经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梦想已经不再是蜗居和保障性住房;对于每年以百万计离乡背井来到城市的农民工们,户口将他们拒之于千里之外,保障性住房与他们无缘。“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正随着房价的不断飙升与已经富裕和仍未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们,渐行渐远。 一方面,中国的建筑工地世界第一,施工中的吊车数量世界第一,建筑总量世界第一,可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依然是房价飙升。人均住房并没有反映百姓的实际住房状况,事实是住房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均的问题。
“慢下来”并不是要放慢建设的速度,而是从根本上厘清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中国政府控制房价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出拳不可谓不重,可是十年调控的结果好像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摁下葫芦浮起瓢”。说到底,我们的住房政策完全没有考虑中国特色,住房问题只是表面的枯枝烂叶,忙着掐枝折叶充其量也只能是立竿见影的好看,无法根治痼疾。
30多年前还在故乡南京时,笔者和太太曾拥有过一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蜗居,因为是公产房,每月的房租不过4元零9分,占每月收入的5%。房改后我们用7000元把房子买下,又在日后以10万元的价格将其出手。此番回宁向亲友打听,未曾想旧楼还在,而价格更是涨到了100万元。笔者觉得不可思议。碰巧当天《现代快报》刊登的调查报告《调控十年》提供了很好的注解:“十年涨三四倍很正常;2009年后房价成谜;这十年,收入没跑过房价。”文章是这样结束的:“套用一句歌词,谨以此纪念房价狂奔的‘黄金十年’:当房价已经沧海桑田,是否还有勇气去买?”
归根到底,中国的调控政策和房价打压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正本清源。管理学上常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批评愚蠢:“神志不清的定义,就是反复地去做同样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十年的反复调控是否应该到此画上一个句号了呢?
慢些走,还给我们的“天”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吃的重要性。可是偏偏在“天”这个字上遇到了两个挑战:一是价格居高不下;二是没有安全感。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应该逐步下降。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越是贫穷,花在吃上面的钱占收入比例越高(附图)。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吃(喝)是除了空气以外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可是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似乎并未带来这样的变化。渣打银行200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虽然中国家庭收入快速增长,但由于食品涨价,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依然居高不下:中国城镇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6%,农村为43%。
另一个挑战更为严峻,即对食品安全的全面信心危机。这样令人揪心的新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老百姓:莫吃。笔者本来在中国已经有几个忍痛割爱的吃戒:不吃鱼,不吃河虾,不吃油条,不喝奶。没想到3月21日在深圳与代理商共进早餐时,他看到我盘子里的半盘新鲜龙眼惊讶地说:“朱先生,这东西不能吃!为了催熟和保鲜,果农大量使用有毒的化学用品。有一次我吃了这玩意儿,上吐下泻发高烧。”看到他惊恐未消的脸色,我忍痛将半盘龙眼留在盘子里。对有毒食品的传言,大家一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导致了今天全民对中国食品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笔者此番入境深圳时遵朋友嘱托为他的小孙女带了十几罐奶粉入境。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人相信国产奶粉,多么大的悲剧。
治理食品安全,恢复公众对中国食品的信心应该是并不难的事。缺的不是法,而是制造商的法制观念和对违法者的执法必严。中国政府有能力带领人民走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最大的信心危机),也一定能够消除这场本来不该有的食品信心危机。
慢些走,本固则末茂,源浚则流清
其实住房问题也好,食品问题也罢,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突出矛盾的代表之一二。除此以外,人民群众还面临着就医难、就业难、就学难、社保难、养老难等众多千年老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交通堵塞。
这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危险与挑战并存。新一届领导人以及他们所提出的中国梦,给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希望。上述种种挑战其实都是枯萎的末和混浊的流,本固则末茂,源浚则流清,这些矛盾的最终解决靠的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和优良的政府。
被奉为“世界管理大师”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提出并完善了其著名的有关竞争优势的理论,他把竞争优势提高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在提到政府的作用时强调说:“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得到高效的使用和升级换代。”这个环境就是在中国做梦和追梦的土壤和环境。中国梦的实现,说到底是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的实现,而中国政府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前所未有、举足轻重的角色。
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13亿中国人对美好梦想无悔无怨的追求。这一追求本身是创造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宽阔大道,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路旁的一个大标语牌上写着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提醒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也用同样的话来提醒自己,在实现中国梦的旅途中,“慢慢走,欣赏啊”!
随着2013年两会降下帷幕,中国新一轮的权力交替尘埃落定。笔者在两会期间回到中国,纵横天津、北京、太原、上海、台北、深圳、南京和西安等多座城市,读报纸、看新闻联播、走访企业、与出租车司机聊天,广泛地感受民间脉搏,感想颇多,可一时又千头万绪理不出头绪。这期间,一首儿时喜爱的歌《马儿啊,你慢些走》闪现在脑海之中,遂有了这篇以“慢些走”为中心词的文章。
“快”与“慢”的正负能量
“快”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快餐、高速公路、高铁、微博、微信、速成班、信用卡,甚至一夜暴富,无一不是这个字的体现。也正是“快”的力量,让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每一个炎黄子孙无不为此欢欣鼓舞。这是“快”的正能量。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快”的负能量。《马儿啊,你慢些走》歌词中所描绘的迷人景色并不是梦想中的美丽中国,而是曾经有过的美丽中国。笔者当年曾在江苏丹阳插队落户长达7年之久,深深为那里的美所倾倒。几十年后重返,富裕起来的乡村却早已是另一番景象,成为中国城镇经济高速发展后的一个缩影:林立的工厂、被占用了的农田、令人窒息的空气、无处不在的被污染了的水源以及各种可能有毒的食品。我们在“快”中失去了太多,“快”的负能量正越来越清晰地显现。
新任总理李克强在谈到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时强调:“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这番话让人悲喜交集:悲的是30多年快速发展之后获得的经济“升级版”,竟然是要找回在初级版中失去的美好东西;喜的是新一届领导终于开始把注意力从GDP的数量转移到GDP的质量,民生这个词汇开始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口头禅。
与“快”相比,“慢”字多为贬义,在诸多的比赛中,“快”即是赢,而“慢”即是输。其实,“慢”也可以产生很多正能量。过去30多年,我们在“浅水区”摸着石头过河。而今进入了深水区,石头摸不到了,所以要慢,慢才能少走弯路。“慢”虽然还没有堂而皇之地成为关键词,但是“慢下来”正在成为一个被更多人认同的理念。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不例外。
慢些走,告别GDP
新一届政府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样的目标,需要年均7% 的增长速度。与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速度比,显然已经放慢,可是与全球水平相比,却依然惊人。
其实,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倍增。倍增也好,7%也罢,测量的只是速度,即“快”与“慢”之分。然则小康目标其实更重要的是质量。过去十年的经验证明,速度并不保证质量,发展并不代表科学,富裕并不一定产生和谐。温家宝在其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及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笔者以为,治国和管理公司有异曲同工之处。管理公司有一个说法“考核什么,什么就成”,意思是以什么为考核目标,什么就水到渠成。国内的高考指挥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下,考核的却只有智育,放在前后的德和体形同虚设,培养出来的也只能是数理化打遍世界无敌手,却情商低、体能弱的一代。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过去十年是考核GDP的十年。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领导,从出租车司机到酒店的清洁工,人人都谈GDP。笔者在美国做过多次调查,对于GDP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美国老百姓远不如中国老百姓。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在美国GDP只是经济学家和美联储主席的常用词,并且GDP从来就不是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它只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历史数据,以及决策时参考的众多要素之一,仅此而已。
所以,要想实现科学发展,要想建设和谐社会,要想达到小康社会,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定要制定考核目标,数量固然重要,但质量更为关键。GDP不应该成为考核的目标,尤其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考核目标。
笔者以为,实现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告别GDP这支国民经济的指挥棒,确定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量化考核标准和目标。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不丹,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国家整体幸福”指数,强调环境保护、文化推广、经济发展和良政的均衡发展。不丹国王曾表示:“与其说我关心国民生产总值,不如说我更关心全民总幸福。”这个GDP发展并没有惊人之处的国家,居然成就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乐土。笔者并非完全认同不丹的幸福指数,但却十分肯定她敢于独辟蹊径设立有不丹特色的小康社会目标的勇气和智慧。
相较之下,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是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样一个并无中国特色的考核标准,并未制定出与之相呼应的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可考核的质量目标。“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令人耳目一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小康社会。”但是,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在执行,而执行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目标的质量和考核的严谨。
慢些走,让居者有其屋
民间有种说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从表面上看,中国的房地产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改革开放和房改唤醒了中国人自古对地产的眷恋和钟爱,拥有自己的住房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温家宝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这固然是令人欣慰的尝试和成果,但是面对已经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梦想已经不再是蜗居和保障性住房;对于每年以百万计离乡背井来到城市的农民工们,户口将他们拒之于千里之外,保障性住房与他们无缘。“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正随着房价的不断飙升与已经富裕和仍未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们,渐行渐远。 一方面,中国的建筑工地世界第一,施工中的吊车数量世界第一,建筑总量世界第一,可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情之一依然是房价飙升。人均住房并没有反映百姓的实际住房状况,事实是住房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均的问题。
“慢下来”并不是要放慢建设的速度,而是从根本上厘清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中国政府控制房价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出拳不可谓不重,可是十年调控的结果好像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摁下葫芦浮起瓢”。说到底,我们的住房政策完全没有考虑中国特色,住房问题只是表面的枯枝烂叶,忙着掐枝折叶充其量也只能是立竿见影的好看,无法根治痼疾。
30多年前还在故乡南京时,笔者和太太曾拥有过一个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蜗居,因为是公产房,每月的房租不过4元零9分,占每月收入的5%。房改后我们用7000元把房子买下,又在日后以10万元的价格将其出手。此番回宁向亲友打听,未曾想旧楼还在,而价格更是涨到了100万元。笔者觉得不可思议。碰巧当天《现代快报》刊登的调查报告《调控十年》提供了很好的注解:“十年涨三四倍很正常;2009年后房价成谜;这十年,收入没跑过房价。”文章是这样结束的:“套用一句歌词,谨以此纪念房价狂奔的‘黄金十年’:当房价已经沧海桑田,是否还有勇气去买?”
归根到底,中国的调控政策和房价打压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正本清源。管理学上常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批评愚蠢:“神志不清的定义,就是反复地去做同样的事却期待不同的结果。”十年的反复调控是否应该到此画上一个句号了呢?
慢些走,还给我们的“天”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吃的重要性。可是偏偏在“天”这个字上遇到了两个挑战:一是价格居高不下;二是没有安全感。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食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应该逐步下降。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越是贫穷,花在吃上面的钱占收入比例越高(附图)。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吃(喝)是除了空气以外人类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可是中国GDP的高速增长似乎并未带来这样的变化。渣打银行200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虽然中国家庭收入快速增长,但由于食品涨价,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依然居高不下:中国城镇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36%,农村为43%。
另一个挑战更为严峻,即对食品安全的全面信心危机。这样令人揪心的新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老百姓:莫吃。笔者本来在中国已经有几个忍痛割爱的吃戒:不吃鱼,不吃河虾,不吃油条,不喝奶。没想到3月21日在深圳与代理商共进早餐时,他看到我盘子里的半盘新鲜龙眼惊讶地说:“朱先生,这东西不能吃!为了催熟和保鲜,果农大量使用有毒的化学用品。有一次我吃了这玩意儿,上吐下泻发高烧。”看到他惊恐未消的脸色,我忍痛将半盘龙眼留在盘子里。对有毒食品的传言,大家一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也导致了今天全民对中国食品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笔者此番入境深圳时遵朋友嘱托为他的小孙女带了十几罐奶粉入境。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人相信国产奶粉,多么大的悲剧。
治理食品安全,恢复公众对中国食品的信心应该是并不难的事。缺的不是法,而是制造商的法制观念和对违法者的执法必严。中国政府有能力带领人民走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最大的信心危机),也一定能够消除这场本来不该有的食品信心危机。
慢些走,本固则末茂,源浚则流清
其实住房问题也好,食品问题也罢,只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突出矛盾的代表之一二。除此以外,人民群众还面临着就医难、就业难、就学难、社保难、养老难等众多千年老问题。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交通堵塞。
这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危险与挑战并存。新一届领导人以及他们所提出的中国梦,给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希望。上述种种挑战其实都是枯萎的末和混浊的流,本固则末茂,源浚则流清,这些矛盾的最终解决靠的是一个法制的社会和优良的政府。
被奉为“世界管理大师”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提出并完善了其著名的有关竞争优势的理论,他把竞争优势提高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在提到政府的作用时强调说:“国家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支持性制度,以确保投入要素能够得到高效的使用和升级换代。”这个环境就是在中国做梦和追梦的土壤和环境。中国梦的实现,说到底是中国的国家竞争力的实现,而中国政府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前所未有、举足轻重的角色。
习近平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靠的是13亿中国人对美好梦想无悔无怨的追求。这一追求本身是创造的过程,也是享受的过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宽阔大道,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路旁的一个大标语牌上写着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提醒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也用同样的话来提醒自己,在实现中国梦的旅途中,“慢慢走,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