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永年兄相识,算起来已十几年。十几年来,从最初的一见如故,到现在的弥见其深,我感觉,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变故乃至“魔难”,永年兄始终都是满脸地写着真诚,言谈举止总蕴籍着热情而不是冷漠,谦和而不是吹嘘,涵容而不是张扬。
永年兄的书法以草篆见长。他的草篆多取法商周金文及楚简、汉器等文字,虽源自于文字形成之初的图画性,但因“草”而加速,因“草”而简约,似画而非画,书画而合一,让人仿佛感受到某一种特别的音乐与舞蹈的节拍。在他这里,字与画与诗与音乐与舞蹈似乎都打破艺术之间的壁垒,有了一种气脉上的贯通。他那种既有传统的延伸,又有造化的启迪,率性而为、浑然天成、甚至妙手偶得的点、线构架,真使顿悟与机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成就了书林里的他“这个”。他的“这一个”,令人手痒,以至于观赏之余还要比葫芦画瓢,所谓临摹,大概这就是其书法魅力之所在。
永年兄的篆刻更为圈内人所珍爱,幸而得之者多视之为鸿宝而秘藏。早些年,文化部曾拿他的一方很“沉”很“重”的印作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被泰王宫的淡浮院永久性收藏。笔者有幸拜读过他那一摞摞的印稿,欣赏着他那一方方“朱”与“白”的独特对白,加上印着“永年印稿”、“雪庐印痕”字样的印签,感觉煞富诗之情与画之意。那种或细腻如游丝、或朴拙如秦砖汉瓦的线、块,闪转腾挪,穿插揖让,各得其所。为此,笔者度好事,劝他赶紧出个集子,但是他总是说“等等”。
永年兄刻刀与笔管下的内容也都空灵剔透,有些是山水诗大家孔孚先生的诗甸,如“白云中游数尾木鱼”、“雪中三个竹叶”等;有些是佛家睿语,如“哑子得梦”、“收心”等:也有一些是他自己的独自或祈祷,如“晦极生明”、“无中生有”等等。当然,凡此种种,都得首先是空灵剔透之雅人才可能有的空灵剔透之雅意,所谓“意中之远”。但是,永年兄又很平民,所谓“雪庐”,非附庸风雅,实在是曾经的“七八个平米的小屋”的真实写照:所谓“静山”,亦并非自言其高,实在是崇尚其不言而自高的山之静美、高山仰止和仁者爱山的种襟怀。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里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其实,个人能活出自己的一团“虚静”,修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很不容易。永年兄去欲、去知、去礼、去象,是这很不容易中的一个。现在,他翻过了那道山、跨过了那道坎,这片虚静的天地当然是更好:比如,近几年他先后就创意和编辑出版了《透视本·孔孚诗、文、论》、《新七十二名泉篆刻》和《古印玺赏析》等等,是所谓“有德者有言”,亦所谓“硼中而彪外”。相信,凭着他的脚力,他一定会踩出更远更多彩的路。
口编辑/杨晓璐
永年兄的书法以草篆见长。他的草篆多取法商周金文及楚简、汉器等文字,虽源自于文字形成之初的图画性,但因“草”而加速,因“草”而简约,似画而非画,书画而合一,让人仿佛感受到某一种特别的音乐与舞蹈的节拍。在他这里,字与画与诗与音乐与舞蹈似乎都打破艺术之间的壁垒,有了一种气脉上的贯通。他那种既有传统的延伸,又有造化的启迪,率性而为、浑然天成、甚至妙手偶得的点、线构架,真使顿悟与机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成就了书林里的他“这个”。他的“这一个”,令人手痒,以至于观赏之余还要比葫芦画瓢,所谓临摹,大概这就是其书法魅力之所在。
永年兄的篆刻更为圈内人所珍爱,幸而得之者多视之为鸿宝而秘藏。早些年,文化部曾拿他的一方很“沉”很“重”的印作作为国礼赠送给泰国,被泰王宫的淡浮院永久性收藏。笔者有幸拜读过他那一摞摞的印稿,欣赏着他那一方方“朱”与“白”的独特对白,加上印着“永年印稿”、“雪庐印痕”字样的印签,感觉煞富诗之情与画之意。那种或细腻如游丝、或朴拙如秦砖汉瓦的线、块,闪转腾挪,穿插揖让,各得其所。为此,笔者度好事,劝他赶紧出个集子,但是他总是说“等等”。
永年兄刻刀与笔管下的内容也都空灵剔透,有些是山水诗大家孔孚先生的诗甸,如“白云中游数尾木鱼”、“雪中三个竹叶”等;有些是佛家睿语,如“哑子得梦”、“收心”等:也有一些是他自己的独自或祈祷,如“晦极生明”、“无中生有”等等。当然,凡此种种,都得首先是空灵剔透之雅人才可能有的空灵剔透之雅意,所谓“意中之远”。但是,永年兄又很平民,所谓“雪庐”,非附庸风雅,实在是曾经的“七八个平米的小屋”的真实写照:所谓“静山”,亦并非自言其高,实在是崇尚其不言而自高的山之静美、高山仰止和仁者爱山的种襟怀。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里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其实,个人能活出自己的一团“虚静”,修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很不容易。永年兄去欲、去知、去礼、去象,是这很不容易中的一个。现在,他翻过了那道山、跨过了那道坎,这片虚静的天地当然是更好:比如,近几年他先后就创意和编辑出版了《透视本·孔孚诗、文、论》、《新七十二名泉篆刻》和《古印玺赏析》等等,是所谓“有德者有言”,亦所谓“硼中而彪外”。相信,凭着他的脚力,他一定会踩出更远更多彩的路。
口编辑/杨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