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范“弄影”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泰安城的老县衙大院里,有个叫“弄影轩”的曲艺茶馆生意格外红火。66岁的老汉范正安,是这家茶馆的掌门。他“弄影”五十几年,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轩”。
  这“影”,是已入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泰山皮影,也叫“十不闲”。
  “妖怪”砸出个皮影迷
  1954年夏天,泰安十二连桥河滩的一棵柳树底下上演了一出泰山皮影——《东游记》。刚9岁的范正安跟着小伙伴一起溜进了皮影棚,就坐在观众堆里。有力的锣鼓点下,神仙和妖怪打得正欢,妖怪见快要落败,一翻跟头,扔出个宝贝来,竟把神仙打倒了,气得那神仙火冒三丈:“啊!俺的亲娘哎,竟敢砸俺头,看俺怎么收拾你个小妖怪!”
  上边打得酣畅,下面的范正安也看得出了神。“那时候觉得,妖怪在皮影布上还能往外扔宝贝,真是稀奇。第一眼就爱上皮影这个行当了。”范正安说,他也是从那时起下了要学皮影的决心。
  于是范正安着了迷一般,一有皮影戏,就偷偷溜进皮影棚里过过瘾。他还找到演皮影的刘玉峰家,没事就去对着那些皮影的行头问东问西。刘玉峰脾气温和,又看这孩子确实兴趣浓厚,就给他——解答。
  范正安说:“别看那时候年纪小,真了解了皮影这个行当,也知道它不是那么容易干的活。一般的皮影戏都是好几个人演一台,俗话说:‘七紧、八松、九消停’;我们这的泰山皮影却只有一到两个人演,词儿、曲儿、人儿、锤儿,都得照顾着,所谓‘十不闲’。不过看着那些皮影里的人物那么活灵活现,这点困难就算不了什么了。”
  范正安后来决定自己做几个“人子”出来练练手,可他没钱买做皮影用的牛皮。范正安灵机一动,去百货公司捡了一些鞋盒子回来,倒也是做皮影的上好材料。然后,红色、黑色的墨水就是他的染料,小人书上的图就是他的模型,再加上他自己对各种人物的情感、喜恶,一件件夸张写意的“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小伙伴们羡慕得不行,范正安俨然成了那时的小明星。
  1958年,刘玉峰代表泰安曲艺队到范正安的学校挑人,范正安立马拿出自己这几年的“成果”,刘玉峰看了欣慰不已,收了范正安做自己的徒弟。范正安求艺心切,刚三年级就打算不再上学了,要跟着师傅到全国各地演出。
  虽说那时候教育不算普及,但这种居无定所、四处卖艺的生活总不是什么正经的出路,范正安的家人并不支持。但没人能压住范正安的那股子倔劲儿,他跟着师傅上路了。
  看老范“弄影”
  范正安第一次登台,是拜师一年以后的事了。那次他跟师傅去济宁演出,师傅在外面意外耽搁了没能按时回来,他只能临时救场。在范正安的记忆里,那是他这辈子都难以释怀的经历。
  “台下二三百号人,我—上台脑子全蒙了,浑身打哆嗦。当时演的《猪八戒背媳妇》,可是没唱几句,猪八戒就被媳妇压得站不起来了。台下的人给我喝倒彩,把我从台上轰下去了。”
  不过,这次难堪也激励了他。从那以后,范正安开始把皮影当做必须踏踏实实干的事业,而且不仅仅是爱好。他在自家搭起了皮影台子,把左邻右舍叫来当免费听众,表演技艺一次好过一次。
  从师4年以后,范正安从师父那学来了几乎全部技艺。《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还有《泰山石敢当》,范正安张口就来。他也算得上是“十不闲”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了。
  “那时候,皮影戏没有剧本,靠得是口口相传。我脑子不灵,就是做梦都想着戏词,一出戏没有二三十遍也记不下来。师父脾气好,我一遍一遍地问,他就一遍一遍地答,不过遍数多了,总是要烦的。”想起当年学戏的不易,范正安有太多话要说,“做皮影也是个苦差事,一件作品怎么样也得3000多刀才行,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有那样的耐心了。”
  1965年,范正安去广东某部当兵。他顺应当时局势自编自演了一部叫做《越南游击队员智斗美国大兵》的皮影戏,很受士兵们欢迎。范正安也从此名声大噪,时常带着他的皮影去各个连队演出。
  等范正安退伍回到泰安,当初的曲艺队已经解散了,皮影戏也被“文革”归在“四旧”里,很多器具、剧本都被销毁。范正安不能不改行去了肉联厂成了司机,但他对皮影的热情丝毫未减。
  师父刘玉峰去世后,范正安接过师母竭力保存下来的皮影戏器具和部分剧本。这时的范正安默默地感觉到,泰山皮影传承的重担已然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于是,他一有机会就亮亮自己的皮影戏,婚礼、节日、聚会……虽比不上学艺时候一年200多场的光景,当着司机的范正安一年也能演出上二十几场,这门手艺算是没落下。
  1994年,范正安办了内退,开始一门心思研究皮影。
  他发现,对于演“独角戏”的自己,用手同时操作皮影人物和乐器,就会顾得上伴奏顾不上人物,顾得上人物顾不上伴奏,整个演出氛围时常出现中断。这样不够连贯,也不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他于是有了把伴奏从手上转移到脚下的想法,并且开始做着这种尝试。
  这一试,就花了5年。不过,他最初的想法最终变成了现实,让“十不闲”名副其实。
  当老师的滋味
  “文革”之后的泰山皮影,一直没从萧条里走出来,随着各种国外文化的迅速流入,像很多传统文化一样,泰山皮影被渐渐淡忘。加上这种“十不闲”的技艺要求艺人至少得有七八年的功底,却没有几个钱赚,愿意学的人就更少了。
  就是范正安的儿子范维国,一开始也不怎么看得上父亲辛苦留下来的手艺,只管上自己的美术学院,做自己的美术老师。
  范正安掐指头一算,“十不闲”这门手艺已经只剩自己一个传人了。他更觉出自己身上这份担子的重量,只是时常心生感慨。
  “那几年,孤独的滋味是有的。但心里头喜欢,就什么都不怕了,何况这也算是家里的一个经济来源,也就坚持下来了。”范正安讲起这些年的日子,好像格外轻松:“我就知道,这么好的东西,政府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正像范正安期待的那样,政府最近几年开始重视传统文化,当然包括泰山皮影。2007年,泰山皮影被收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不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儿子也慢慢意识到“十不闲”的文化价值,他利用自己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识,在皮影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改良,比传统制作时间节省了足足五分之一。
  作为小学美术老师,儿子范维国还把泰山皮影搬进了小学课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范维国也成了“中国非物质文化进课堂第一人”。现在,泰安市已经有超过3000名学生在学习泰山皮影了。
  这真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情。
  范正安的小孙子范方一也已经开始学习皮影戏了,还和爷爷一起登台表演过《石敢当捉狼》。那是在甘肃环县举行的全国皮影戏调研会上,祖孙搭档获了一等奖。
  不过最让范正安高兴的事,还是自己成了老师,有了徒弟。
  范正安父子二人带着泰山皮影已经走进过不少各地中小学、大学,宣讲、表演“十不闲”绝活。如今的范正安,已是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山东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客座教授,还收了5个大学生做学徒。
  “听着他们师父、老师地叫着,那滋味你是不知道啊。用我们泰安话说就是,太“恣”了!范正安笑得合不拢嘴。
  每周五晚上,茶馆都会对学生免费开放,“只要孩子们喜欢,就有传承的希望。”范正安说。那也是范正安表演最起劲的时候。
  2008年夏天,在中韩两国共同举办的饮食文化节上,泰山皮影来到韩国首尔,引起很大的反响。范正安兴奋地说:“连洋学生都央求着要拜我为师呢!”
  “一天不看影,三天犯魔症”
  泰山皮影距今已有可考察的600多年历史,中间虽经历了称得上是衰败的时期,但今天看来,民间“一天不看影,三天犯魔症”的谚语像是又要回来了。
  在2007年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观看了范正安的“十不闲”表演,还特意到影布后面悄探究竟。
  范正安嘴里念着词,时而山东大鼓、时而地道的泰安方言,手里不停摆弄着操纵皮影的木棍,脚下颇有节奏地踩着鼓点。情节、场景、包袱、笑点,可谓应有尽有,引得场下观众时而入神时而捧腹大笑。温总理看得惊叹不已。等范正安发现了身后的温总理,表演已经结束了,刚刚张扬、自如的范正安一时变得局促不安。温总理说,这可是一门中华绝技,不能失传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也称赞范正安是“真专家”,还跟范老幽默了一下:“老范,你交税吗?”范正安有点慌了,说,“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我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达不到交税标准。”李长春哈哈一笑,说:“我是告诉你,你所从事的行业是完全可以免税的!”
  2010年9月,泰山皮影随中国文化部,走进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这门“中华绝技”登上更大的舞台。国际友人无不被范正安栩栩如生的表演感染,更因这种不可思议的“十不闲”感叹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
  为了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范正安每年都会推出几出新戏,在保持泰山皮影的灵魂和整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吸收一些当代的流行元素。这大概就是范老表现出来的求同存异了,更是种“市场”思维。
  儿子范维国说:“单纯靠政府保护泰山皮影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融入到市场里面,靠市场来保护,靠市场来发展,这才是泰山皮影保护的最终道路。”
  “弄影轩”茶馆集曲艺表演、民俗研究、旅游接待于一体,已经接待过不少世界各地的客人。但对泰山皮影的第七代传人范维国来说,“弄影轩”只是泰山皮影挺进市场的一小步,他希望建设一个泰山皮影主题公园,从皮影艺术剧场、皮影博物馆、皮影文化研究中心,到文化主题酒店、其他门类的民俗工艺品展销、杂技表演等,一应俱全。
  “咚咚锵锵”一阵锣鼓点后,《石敢当大战恶狼精》开演了:“妖魔哪里走!——石敢当来,俺上泰山,山中有妖他欺负我来……”
其他文献
2016-12-21 走向世界杂志  步行上班,经常会看到一骑自行车的中年妇女,从三村方向沿胶州路奔过来,她身后大堆花花绿绿蓬蓬松松的塑料鱼(一种儿童玩具),整个就像一只偌大的开屏孔雀,很鲜艳地飘行于大街上。女人穿着朴素,神态平和,在那些探头探脑五颜六色塑料鱼的拥裹下,女人别有一番风姿。我会停下来望,一直望着这个要在医院门前、超市门前或小区大门口做小买卖的女人渐行渐远,直到她完全消融于车海人流里。
期刊
9月17日至20日,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第四届评选工作在济南举行。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文艺界的综合性政府奖,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文联等部门组织评选,到目前已评选了四届,逐步成为激励和推动山东省文艺界出精品出力作、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四届“泰山文艺奖”评选从今年4月份
期刊
孙玲是一位山水画家。  她的山水画自具面貌,既没有恣肆强悍的霸气,也没有刀劈斧斫般的老辣,色调清新,笔法典雅,于淡定中见从容,是她山水画意象的独到之处。  在她清醇的画面上,从从容容地展示了她作为女性画家特有的旨趣与条理,她在平淡与舒缓中清静地抒发着自己的文化想象。她的想象也许是来自于闺阁,闺阁中那种特有的清气,使她的山水画显得干净而温暖。这种温暖首先来自于笔墨,她平心静气地一点儿一点儿地祛除了笔
期刊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
期刊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像我一样的农民能轻松地干活,快乐地生活。做到这些要用我一辈子的时间……”说这话的不是明星大腕,也不是高于大款,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就是山东省沂源县南鲁山镇芝坊村的“农民发明家”唐慎庆。  唐慎庆的家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院。走近了才发现里面却是与众不同:人力耕地机、山楂去核机、剪切机、焊接机……各种各样的机械和零部件摆满了“车间”。这个约有130平方米的农家院融合了实验室、
期刊
应日本相关友好团体和韩国韩中女性交流协会邀请,2011年9月18至27日,以山东省外办主任、省友协会长张伟龄为团长的山东省妇女代表团一行21人先后访问了日本冲绳县、和歌山县、大阪府,并出席了在韩国庆州举办的“第四届中日韩妇女交流大会”,与日韩企业界人士开展了积极的互动交流,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开辟了新的交流渠道  在交流大会期间,举办了“孔子故乡一中国山东图片展”,向外国朋友很好地宣传了山东,
期刊
中国与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公元前数世纪,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连接起长安和罗马,开了中欧文明对话的先河。  2011年的金秋时节,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希腊雅典孔子学院、弗雷展会集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瑞中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孔子文化行暨中欧文明对话系列活动于10月10日至20日分别在瑞士的苏黎世、意大利的罗马和希腊的雅典举行。山东文化代
期刊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参加第63届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2011年10月12日,第63届法兰克福书展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开幕。法兰克福书展被誉为“全球出版业第大展”和“出版业的奥林匹克”,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版权交易平台之一。这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2009年来第三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保留原有中国常驻馆展台的同时,国家汉办第一次进驻教育专业馆4号馆,在4号教育专业馆和6号中国常驻馆同时推广汉语教材。
期刊
只要你到过圣彼得堡,就不得不赞叹涅瓦河。如果说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的话,那么涅瓦河则是圣彼得堡的母亲河。它是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血脉。正是因为有了涅瓦河,圣彼得堡才显得那么生动多彩。如果没有涅瓦河,就像上海缺少了黄浦江、广州没有了珠江一样,城市的神韵肯定要逊色许多。  涅瓦河是从圣彼得堡的上游拉多加湖流向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全程只有74公里,其中有30公里在市内,在涅瓦河三角洲中公布着大大小小许多
期刊
作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潘鲁生教授近30年来致力民间艺术研究,投身田野调查,奔波在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路上。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艺博物馆,第一个把农村手艺带进中国美术馆。谈起民间艺术,潘鲁生说得最多的还是民艺的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让民间艺术回归生活。”  《走向世界》:今年1月,您主持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