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天,凉凉的手打字、写字都不舒服;晚上,冰凉的双脚让她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梦……每年的冬天,欧阳都饱受煎熬。她去看中医,老先生说是体虚,吃了不少补虚的汤药、丸药,可怕冷的感觉依然不减。后来出差到省城顺便看病,接诊专家听了她的诉说,做了体格检查,告诉她得了“冷感症”。
铁、碘缺乏 结缘“冷感症”
欧阳这类怕冷的女性相当多见,调查表明,大约每4个女人中就有一个与冷感症结缘,而傍上了冷感症的女性,手指端的温度可比体温低3-4℃。导致“冷感症”的原因不少,但主要是与两种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即铁与碘。医学研究显示,女性体内常常缺乏足够的铁质自然贮备,尤其在每个月的“例假期”,所需要的铁质量约为男性的2倍,当部分铁质随着经血流失后,冷感尤甚。另外,更年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神经血管不稳定,影响血液循环,也会让女性异常怕冷。还有减餐节食,致使皮下脂肪低于正常水平,无法补充能量的消耗,冷感症也会如影随形。
为什么铁、碘缺乏会导致冷感症呢?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担负着身体内氧气的运输代谢等生理使命。如果女性膳食中铁含量较低,得不到充分的补充,则可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变差,发冷的感觉就出现了。另外,碘元素和酪氨酸都是体内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酪氨酸可在体内自行合成,而碘只有不断地从食物里摄取,故长期缺碘会影响到甲状腺素的合成,机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而低下。
走出四大营养误区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应对“冷感症”的办法了,要诀就是调整三餐结构,增加铁与碘两种营养素的补充。以铁为例,营养学家强调女性每日的摄入量不得低于18毫克,但实际上大多数妇女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究其症结,在于她们步入了种种营养误区之中:
误区1:肉食损害健康。部分女性误认为肉食含毒素太多,加上过分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嗜好素食,导致富含铁元素的肉食类摄入过少。其实肉类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吸收利用率也高,可达25%以上。植物性食物中虽然也含有铁元素,但受到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仅有3%左右。如果长时间轻荤重素,使体内的铁储存总是处于亏损状态,必然影响到红细胞的功能,进而株连血液循环而导致冷感症发生。
误区2:冬季吃鸡蛋喝牛奶营养足够。牛奶的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只有10%。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铁质的吸收。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即“牛奶性贫血”。因此,要将补铁的任务完全交给鸡蛋、牛奶。显然难以胜任。
误区3:蔬菜、水果无益补铁。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些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促进铁的吸收,故多吃蔬果的人不容易缺铁。
误区4:嗜饮咖啡与茶。过量地饮用咖啡和茶有可能导致缺铁。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阻碍了人体肠道对铁质的吸收。
食疗驱寒有窍门
以下做法可以补充体内铁元素与碘元素:
★★维生素C可使人体吸收铁质的能力加倍,不妨在饮食中添加柳橙汁或番茄汁,半个葡萄柚或一些草莓来增加铁的吸收。另外,日常饮食中也应包含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番茄、青椒、胡萝卜、绿色叶菜等。
★★甜点中可使用糖蜜来作为甜味剂,它是很好的铁质来源。注意:糖蜜不是蜂蜜,而是甘蔗、甜菜榨糖后的副产品,俗称桔水。
★★使用铁锅烹调食物,如将半杯通心粉酱汁放在铸铁的锅中小火煮3小时,就可以使它的铁质含量翻一番。不过,国人常用的酱油含铁太少,改用铁强化酱油为好。
★★适当多吃点红肉,红肉是少数含有大量铁质的食物之一。选择小块的瘦肉,使你的身体能获得丰富的铁质,又能保持与鱼肉相近的热量。具体如牛肉、鱼肉、羊肉、小牛肉或猎物的肉,可使你饮食中铁质的吸收量增加3-4倍。
★★避免在用餐时喝咖啡或茶。茶可降低铁质的吸收率达50%,而咖啡则会降低39%的铁质吸收率。
至于含碘丰富的食物,则非海带、海蛰、深水鱼、虾皮等莫属,在冬季给这些食物以应有的地位,可保证你获得足量的碘,从而将体内的甲状腺素稳定在正常水平,使你远离冷感症。
此外,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亦可助你一臂之力。如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菠菜,水果类的杏、桃、木瓜等。必要时也可在中医指导下吃点药膳。在此推荐以下三种:
食疗的同时,辅以药疗,抗寒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1.吃点药物。西药主要是两类维生素,一类是维生素E,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加快末梢血液循环,一般每天25-50毫克,持续服用3个月。另一类是维生素B1、B2、B6等B族维生素,能帮助菸酸的合成,促进末梢血管扩张,每天服用30-60毫克足矣。
中药中也有许多药物可以改善或预防手脚冰凉,如人参、党参、当归、丹参、鹿茸、菟丝子、巴戟天、玉桂、肉苁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黄、干姜、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可以泡茶、熬煮或入菜。另外,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等经典处方,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最好接受中医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
2.泡澡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罗勒、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
3.穴位按摩。全身怕冷,可按摩合谷(大拇指内侧虎口处)、内关(手腕三横指处)、足三里(膝盖外下方三横指处)等穴位。脚凉者则可按摩至足阴穴(位于脚小拇趾外侧)和涌泉穴(当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中央处即是)。每天2-3次,每次按压40-50次。然后将每根脚趾搓揉一下,并搭配上乳液和婴儿油,效果更好。
铁、碘缺乏 结缘“冷感症”
欧阳这类怕冷的女性相当多见,调查表明,大约每4个女人中就有一个与冷感症结缘,而傍上了冷感症的女性,手指端的温度可比体温低3-4℃。导致“冷感症”的原因不少,但主要是与两种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即铁与碘。医学研究显示,女性体内常常缺乏足够的铁质自然贮备,尤其在每个月的“例假期”,所需要的铁质量约为男性的2倍,当部分铁质随着经血流失后,冷感尤甚。另外,更年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神经血管不稳定,影响血液循环,也会让女性异常怕冷。还有减餐节食,致使皮下脂肪低于正常水平,无法补充能量的消耗,冷感症也会如影随形。
为什么铁、碘缺乏会导致冷感症呢?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又是红细胞内的主要功能物质,担负着身体内氧气的运输代谢等生理使命。如果女性膳食中铁含量较低,得不到充分的补充,则可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变差,发冷的感觉就出现了。另外,碘元素和酪氨酸都是体内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酪氨酸可在体内自行合成,而碘只有不断地从食物里摄取,故长期缺碘会影响到甲状腺素的合成,机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而低下。
走出四大营养误区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应对“冷感症”的办法了,要诀就是调整三餐结构,增加铁与碘两种营养素的补充。以铁为例,营养学家强调女性每日的摄入量不得低于18毫克,但实际上大多数妇女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究其症结,在于她们步入了种种营养误区之中:
误区1:肉食损害健康。部分女性误认为肉食含毒素太多,加上过分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嗜好素食,导致富含铁元素的肉食类摄入过少。其实肉类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吸收利用率也高,可达25%以上。植物性食物中虽然也含有铁元素,但受到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仅有3%左右。如果长时间轻荤重素,使体内的铁储存总是处于亏损状态,必然影响到红细胞的功能,进而株连血液循环而导致冷感症发生。
误区2:冬季吃鸡蛋喝牛奶营养足够。牛奶的铁含量很低,且吸收率只有10%。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还会抑制铁质的吸收。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即“牛奶性贫血”。因此,要将补铁的任务完全交给鸡蛋、牛奶。显然难以胜任。
误区3:蔬菜、水果无益补铁。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些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促进铁的吸收,故多吃蔬果的人不容易缺铁。
误区4:嗜饮咖啡与茶。过量地饮用咖啡和茶有可能导致缺铁。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阻碍了人体肠道对铁质的吸收。
食疗驱寒有窍门
以下做法可以补充体内铁元素与碘元素:
★★维生素C可使人体吸收铁质的能力加倍,不妨在饮食中添加柳橙汁或番茄汁,半个葡萄柚或一些草莓来增加铁的吸收。另外,日常饮食中也应包含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番茄、青椒、胡萝卜、绿色叶菜等。
★★甜点中可使用糖蜜来作为甜味剂,它是很好的铁质来源。注意:糖蜜不是蜂蜜,而是甘蔗、甜菜榨糖后的副产品,俗称桔水。
★★使用铁锅烹调食物,如将半杯通心粉酱汁放在铸铁的锅中小火煮3小时,就可以使它的铁质含量翻一番。不过,国人常用的酱油含铁太少,改用铁强化酱油为好。
★★适当多吃点红肉,红肉是少数含有大量铁质的食物之一。选择小块的瘦肉,使你的身体能获得丰富的铁质,又能保持与鱼肉相近的热量。具体如牛肉、鱼肉、羊肉、小牛肉或猎物的肉,可使你饮食中铁质的吸收量增加3-4倍。
★★避免在用餐时喝咖啡或茶。茶可降低铁质的吸收率达50%,而咖啡则会降低39%的铁质吸收率。
至于含碘丰富的食物,则非海带、海蛰、深水鱼、虾皮等莫属,在冬季给这些食物以应有的地位,可保证你获得足量的碘,从而将体内的甲状腺素稳定在正常水平,使你远离冷感症。
此外,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亦可助你一臂之力。如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菠菜,水果类的杏、桃、木瓜等。必要时也可在中医指导下吃点药膳。在此推荐以下三种:
食疗的同时,辅以药疗,抗寒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1.吃点药物。西药主要是两类维生素,一类是维生素E,可以扩张末梢血管,加快末梢血液循环,一般每天25-50毫克,持续服用3个月。另一类是维生素B1、B2、B6等B族维生素,能帮助菸酸的合成,促进末梢血管扩张,每天服用30-60毫克足矣。
中药中也有许多药物可以改善或预防手脚冰凉,如人参、党参、当归、丹参、鹿茸、菟丝子、巴戟天、玉桂、肉苁蓉、仙茅、玉桂子、桂枝、麻黄、干姜、花椒、胡椒、肉豆蔻、草豆蔻等,可以泡茶、熬煮或入菜。另外,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等经典处方,也有“异曲同工”之效。最好接受中医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
2.泡澡时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罗勒、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
3.穴位按摩。全身怕冷,可按摩合谷(大拇指内侧虎口处)、内关(手腕三横指处)、足三里(膝盖外下方三横指处)等穴位。脚凉者则可按摩至足阴穴(位于脚小拇趾外侧)和涌泉穴(当脚趾全部弯曲时,在脚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皱纹中央处即是)。每天2-3次,每次按压40-50次。然后将每根脚趾搓揉一下,并搭配上乳液和婴儿油,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