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再好的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就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正所谓厚积方可薄发,学生的语言储备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而语言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语言贵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常言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都说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这种功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要从课堂做起,把语言积累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上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实效。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几點粗浅看法。
朗读美文,激发语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活动的驱动力。语文教材中所选编课文,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独具匠心,所包含的知识既丰富、全面,又规范、实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美文是知识的载体。强调对美文的朗读,是促使学生逐步积累规范化的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朗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积累的过程。有的课文如果用眼睛看,往往不能充分体会它的语言美,不能被文中的语言吸引;然而,只要一朗读,效果就不同了,就会比较深刻地体会到它的语言魅力,从而产生积累语言的激情。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身心、思维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上课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看谁读得更美?”“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有了动力,情绪自然调动起来,就能在愉悦中积累知识。
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和牧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许多学生都觉得人物的对话写得特别生动。教学时,笔者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使之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小组里分角色地练习朗读,再请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接着,让学生一起从表情、动作和语气方面进行评议,这既能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能了解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力。最后,还让学生说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有的说“绝妙之作”一词用得好,有的说“夸赞”“赞扬”两个词用得好,同一意思,用了不同的词避免了重复。可见,学生在读、想、议的过程中,不仅品味了文本中语言的美,而且不知不觉地感悟积累了好词句。相信,在大量的课堂朗读活动中,书中的谴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会慢慢地成为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部分。
巧抓文本,落实语言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米”何来?文本是一个依托,是一个载体,它就是学生说话写话的“米”。读得“炊米”好下锅。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阅读文本。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以课本为主,课外为辅。新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质兼美的诗文。这些诗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极好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
循序渐进,全面落实 文本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无处不在。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慧眼去发现,更需要教师的整合、设计,帮助学生有序的进行语言积累,实现语言积累的全面落实。如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的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短短的一句话,寥寥的十几个字,却提供给读者许多语言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训练点:
①“数不清”的读音,“数”是多音字。数shù( ),数shǔ( )。
②“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我会说:数不清的雨点儿;数不清的( );数不清的( )。
③“飘落”和“掉落”,哪一个更合适?
我知道,我会用:叶子从树上( )下来;瓦片从屋顶( )下来。
④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我会照样子写: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青蛙从__________; 从__________。
通过从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语言训练就这样自然而朴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丰富。
巧设梯度,层层落实 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积累练习设计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层次性。同一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如果练习采用一刀切,有的学生可能“吃不饱”,有的学生可能“吃不了”;然而,如果每节课都设计不同难度的几道练习,也不太现实。因此,能不能在同一道题目中动脑筋,用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呢?如在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一课的教学中,学习了课文第4节至第7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据此仿写句子,可作如下设计: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②柳树垂下细细的枝条,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吧?
③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填写一句或几句,也可以一句句按顺序逐步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练习,不仅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适度拓展,延伸落实 在基础练习之余,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有余力,我们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习了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一课后,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所想帮助的人或事。有位学生编写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里的孩子画许多暖和的棉被。让他们在冬天也能睡个好觉,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冻得发抖。” 活用习题,加强语言积累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后,每个语文园地都有“我会读”“读读说说”“我会填”“读读写写”“读读画画”“我会说”这些题目,有词语的练习(如AABB叠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形容词等),有句子的练习(如“有”字句、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被”字句等)。采用连线、补充、涂色、填空等各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乐此不疲。
有样学样 课后“读读抄抄”“我会说”“我会填”等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开。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理解词语和句子形式;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口头说一说,鼓励学生多补充;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几个好写易记的积累在习题空白处。如学了二年级语文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结合课后“读读写写”:
①神气极了;可怕极了;__________极了
②荡来荡去;跑来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_去
③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
立刻
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适当记一记,学生就可以积累不少词语了。
灵活变身 练习扎根于课文,但又不局限于课本。既要积累书中的词语,更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实现课外的举一反三。如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在完成了课后“读读抄抄”“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等词语后,笔者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
①又细又长:小柳树的叶子长得又细又长。
又大又红:__________又大又红。
②弯弯曲曲: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不好看。
大大小小:__________,真好看。
有了课堂上的充分“模仿说”,那学生的“课外说”就水到渠成了。
“小泡泡”提升语言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一大亮点。小泡泡在课文中出现频繁,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文本中小泡泡的文字形式多样,内容指向丰富,既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的,也有引导品味文本语言运用的妙处和了解文章写作方法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凭借,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妙用小泡泡品味语言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还有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更有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如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一课后“读读抄抄”的小泡泡:“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哇!”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②“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③“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笔者在小泡泡的提示下,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
妙用小泡泡积累语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既需要对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也需要对优美语言的有效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小泡泡中的提示语功能多样,巧妙利用,能有效地为学生创设积累语言的氛围。很多课文中的小泡泡就有这样的作用。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一课,课后“读读抄抄”的小泡泡:“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笔者在小泡泡的提示下,让学生在品味课文语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让学生积累了描写夏天、秋天、冬天风光的句子。在交流会上,学生们积累的句子精彩纷呈。又如,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展示台”的小泡泡:“我收集了一些名言,读给你们听听。”在教学时,笔者以此为依托,先让学生收集了本单元出现的名人名言,再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制作成书签。墙报上,学生们所制作的名言书签,不管是式样,还是内容,都大放异彩。在小泡泡的指引下,学生们既积累了文本语言,也发展了语言能力。
妙用小泡泡发现语言规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小泡泡:“这些词语真有意思。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可是……”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泡泡的提示下,学生发现了每组词语的两个字,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词性就发生了变化,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接着,笔者还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发现了构词方式后,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说出了不少类似的词语,有牵挂-挂牵、喜欢-欢喜、领带-带领等。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积累了不少新的词式。又如,语文园地八中的泡泡:“我发现这三个句子……”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就这样,在一次次小泡泡的提示下,学生逐渐积累了关于构词方式、语言表达、读书方法等文学常识,于“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语文能力。
结束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大量的语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这樣,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才能越来越准确。正所谓“本固方有枝荣,根深才能叶茂”,课堂上“聚沙成塔”式的积累,一定能使学生做到“厚积薄发”。从小培养学生学会语言积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
朗读美文,激发语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活动的驱动力。语文教材中所选编课文,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都独具匠心,所包含的知识既丰富、全面,又规范、实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阅读中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美文是知识的载体。强调对美文的朗读,是促使学生逐步积累规范化的语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途径。朗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积累的过程。有的课文如果用眼睛看,往往不能充分体会它的语言美,不能被文中的语言吸引;然而,只要一朗读,效果就不同了,就会比较深刻地体会到它的语言魅力,从而产生积累语言的激情。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身心、思维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上课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看谁读得更美?”“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有了动力,情绪自然调动起来,就能在愉悦中积累知识。
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下册《画家和牧童》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许多学生都觉得人物的对话写得特别生动。教学时,笔者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使之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小组里分角色地练习朗读,再请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接着,让学生一起从表情、动作和语气方面进行评议,这既能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能了解学生对句子的感悟力。最后,还让学生说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有的说“绝妙之作”一词用得好,有的说“夸赞”“赞扬”两个词用得好,同一意思,用了不同的词避免了重复。可见,学生在读、想、议的过程中,不仅品味了文本中语言的美,而且不知不觉地感悟积累了好词句。相信,在大量的课堂朗读活动中,书中的谴词造句和表达方式会慢慢地成为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一部分。
巧抓文本,落实语言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米”何来?文本是一个依托,是一个载体,它就是学生说话写话的“米”。读得“炊米”好下锅。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阅读文本。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以课本为主,课外为辅。新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文质兼美的诗文。这些诗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极好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
循序渐进,全面落实 文本阅读教学中,语言积累无处不在。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慧眼去发现,更需要教师的整合、设计,帮助学生有序的进行语言积累,实现语言积累的全面落实。如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的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短短的一句话,寥寥的十几个字,却提供给读者许多语言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训练点:
①“数不清”的读音,“数”是多音字。数shù( ),数shǔ( )。
②“数不清”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我会说:数不清的雨点儿;数不清的( );数不清的( )。
③“飘落”和“掉落”,哪一个更合适?
我知道,我会用:叶子从树上( )下来;瓦片从屋顶( )下来。
④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我会照样子写: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青蛙从__________; 从__________。
通过从字到词再到句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表达。语言训练就这样自然而朴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丰富。
巧设梯度,层层落实 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积累练习设计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层次性。同一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如果练习采用一刀切,有的学生可能“吃不饱”,有的学生可能“吃不了”;然而,如果每节课都设计不同难度的几道练习,也不太现实。因此,能不能在同一道题目中动脑筋,用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呢?如在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一课的教学中,学习了课文第4节至第7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据此仿写句子,可作如下设计: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②柳树垂下细细的枝条,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吧?
③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吧?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填写一句或几句,也可以一句句按顺序逐步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练习,不仅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语言,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适度拓展,延伸落实 在基础练习之余,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有余力,我们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学习了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一课后,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所想帮助的人或事。有位学生编写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里的孩子画许多暖和的棉被。让他们在冬天也能睡个好觉,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冻得发抖。” 活用习题,加强语言积累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几乎每篇课文后,每个语文园地都有“我会读”“读读说说”“我会填”“读读写写”“读读画画”“我会说”这些题目,有词语的练习(如AABB叠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形容词等),有句子的练习(如“有”字句、疑问句、感叹句、比喻句、“被”字句等)。采用连线、补充、涂色、填空等各种形式,可以让学生乐此不疲。
有样学样 课后“读读抄抄”“我会说”“我会填”等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展开。可先让学生读一读,理解词语和句子形式;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口头说一说,鼓励学生多补充;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几个好写易记的积累在习题空白处。如学了二年级语文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结合课后“读读写写”:
①神气极了;可怕极了;__________极了
②荡来荡去;跑来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_去
③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
立刻
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适当记一记,学生就可以积累不少词语了。
灵活变身 练习扎根于课文,但又不局限于课本。既要积累书中的词语,更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实现课外的举一反三。如二年级语文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在完成了课后“读读抄抄”“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等词语后,笔者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
①又细又长:小柳树的叶子长得又细又长。
又大又红:__________又大又红。
②弯弯曲曲:小枣树的树枝弯弯曲曲的,不好看。
大大小小:__________,真好看。
有了课堂上的充分“模仿说”,那学生的“课外说”就水到渠成了。
“小泡泡”提升语言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一大亮点。小泡泡在课文中出现频繁,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文本中小泡泡的文字形式多样,内容指向丰富,既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的,也有引导品味文本语言运用的妙处和了解文章写作方法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凭借,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
妙用小泡泡品味语言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还有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更有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如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一课后“读读抄抄”的小泡泡:“带点的词用得多好哇!”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②“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③“蜘蛛又坐在网上结网了。”笔者在小泡泡的提示下,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到之处,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
妙用小泡泡积累语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既需要对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也需要对优美语言的有效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语言。小泡泡中的提示语功能多样,巧妙利用,能有效地为学生创设积累语言的氛围。很多课文中的小泡泡就有这样的作用。如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一课,课后“读读抄抄”的小泡泡:“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笔者在小泡泡的提示下,让学生在品味课文语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更多的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让学生积累了描写夏天、秋天、冬天风光的句子。在交流会上,学生们积累的句子精彩纷呈。又如,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展示台”的小泡泡:“我收集了一些名言,读给你们听听。”在教学时,笔者以此为依托,先让学生收集了本单元出现的名人名言,再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制作成书签。墙报上,学生们所制作的名言书签,不管是式样,还是内容,都大放异彩。在小泡泡的指引下,学生们既积累了文本语言,也发展了语言能力。
妙用小泡泡发现语言规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规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小泡泡:“这些词语真有意思。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可是……”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在泡泡的提示下,学生发现了每组词语的两个字,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词性就发生了变化,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了。接着,笔者还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类似的词语。发现了构词方式后,学生们发言很积极,说出了不少类似的词语,有牵挂-挂牵、喜欢-欢喜、领带-带领等。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积累了不少新的词式。又如,语文园地八中的泡泡:“我发现这三个句子……”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就这样,在一次次小泡泡的提示下,学生逐渐积累了关于构词方式、语言表达、读书方法等文学常识,于“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语文能力。
结束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大量的语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这樣,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才能越来越准确。正所谓“本固方有枝荣,根深才能叶茂”,课堂上“聚沙成塔”式的积累,一定能使学生做到“厚积薄发”。从小培养学生学会语言积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