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SIR模型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与防控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ong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演化机制,基于改进SIR模型思想,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模型,将高职学生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根据系统的心理危机防控特点,将系统分成四类,分别是:易感群、正面心理散播群、负面心理散播群 、负面心理免疫群,分析高职学生心理演化机制。通过模型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演化是一个感染-免疫-感染的过程。进一步问卷调查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自处理方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具有一定的隐私防范心理,对于心理治疗不了解甚至抗拒。对应提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措施,以促进高校学生更好的发展,降低高职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风险,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调节和防控能力。
  关键词:SIR模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防控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23
  0 引言
  “心理危机”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Caplan在1954年提出的,认为人会在自身意识中维护内心状态的平衡,而当自身心理状态平衡受多因素影响被打破时,就会产生心理危机。作为高心理危机发生频率群体,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有很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来源进行研究发现,高职学生产生的心理危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会因为其影响因素的不同而發生转变。SIR模型最早被应用在医学领域,是一种研究传染病传播的模型,目前,学者运用SIR模型并将之改进用于多领域的研究,研究发现SIR模型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们了解学者所表述的理念。基于此情况,本文通过改进SIR模型对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的演化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防控措施。
  1 知识背景
  1.1 1SIR模型的研究
  SIR 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传染病模型,目前很多学者将此模型运用到了学术领域,随着越来越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其模型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构成模型的字母也进行了一定的定义,例如S代表的是易染群体,I代表是传播群体,R代表免疫群体。而它们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从而衍生出许多理论模型,林芹、郭东强二人曾通过利用优化SIS模型,通过对于社交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和对用户的心理进行研究,发现未参与者与参与者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会发生相互转换。王新华、孙倩等人通过SIRS模型对于旷工的不安全行为的传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控,为煤矿工人的安全研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也给煤矿工人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陈福集和陈婷等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在传统的SEI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SEIRS模型,通过此模型对于网络舆情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他们二人利用SEIRS模型对网络舆情的衍生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模型对于数据进行了分析,有效地找出了利弊点,进行了一定的规避方法。
  可以看出目前SIR模型以及衍生的模型在学术运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在对于舆情传播和安全问题上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借助该模型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在传统SI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于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传播机制,通过分析的结果找到防范措施,对其危害因素进行一定的约束规范,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调节和防控能力。
  1.2 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演化
  “心理危机”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Caplan在1954年提出的,认为人一般都很努力将自己内心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保持自己本身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当有不可控因素打破这种平衡,人就会进入内心慌乱无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长期发展下,就会打破人自身的平衡,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就是心理危机。何海燕在其对于大学生研究文献综述中也指出当学生的心理在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生活思想上的问题,是心理活动最激烈的时期,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很容易形成心理危机,从而对学生带去更大危害。刘润香、余琼提出心理危机是个人在面临困难的场景时,自身所拥有的能力和条件达不到解决困难的要求,内心会出现短暂式心理状态的失衡。杨婷、谢刚、李垠指出心理危机是个体在面对不断积累的负向情绪以及重大打击事件下的一种心理状态,拥有心理危机的个人在长时间的发展的情况下,会对自身和所在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王新香指出心理危机是指个人在面对超过个人承受能力的重大变故、事件时,个人出现无措的内心表现,一直在内心循环所发展成的。
  1.3 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来源
  随着国家大环境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渗入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发展生活,人们必将要面对走向更好生活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心理危机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很多学者对心理危机的来源进行研究。柳珺珺将大学生的心理来源分为自然、社会、个体、精神四个维度,并表明大学生会在这四个维度的影响下形成形体乃至内心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内心茫然无措,没有方向目标。在一定情况下会造成两类危机,主表现一为大学生碌碌无为、毫无建树目标,树立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二为出现暴力行为,对于生命的存在价值没有概念,会对他人的人身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邓元卿、张福珍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节省了人际交往的成本,大大快捷了人们的教学、社交、娱乐生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隐私空间,有利于其释放内心的压力,除此之外,也拓宽了大学生接受心理教学的途径。但是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网络游戏以及网络信息的传播,让许许多多的人陷入其中。长时间的使用,会让人产生一定的依赖,人们也会受游戏角色性格和情节、所在朋友圈等多因素影响,出现病态的心理状况,影响其人际交流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对于老师教授的心理健康知识,充满了不信任,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柳晓君指出大学生的危机受其恋爱状况的影响和自身所生活的环境影响,家庭的过度呵护,使其受挫承受能力的降低,加之不正确的恋爱观所带来的不成熟心理问题,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从而产生轻生的行为。刘源通过对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受心理应激源的影响,而心理应激源的来源受大学生的学业问题、个人交际能力、前途发展问题、经济问题的多因素影响。闫莉莉提出高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的来源主要有家庭、社会、学习、人际关系、情感方面,高校学生受自身经历和承受能力的影响,在一定的情况下会造成极端行为的产生。陈冬蕾指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来源是高职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入学观念,当正式进入学习时,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感,学习模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无措心理。   目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对于SIR理论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研究,以及多方面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来源的分析,对于具体结合改进SIR模型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和防控的方面较少,运用实证研究等定量的理论研究方法更少,因此,本研究基于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发展,拥有更好的心理素养,改进SIR模型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和防控进行分析,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机制,提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防控措施。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此次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高职学校学生,年龄段处于20岁左右,正处于刚升学或者面对就业还是升学困惑的阶段,是受心理危机影响最大的年龄段的群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卷的发布,并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其中女性占总数的64.26%,男性占总数的35.74%,其中大二的占总数的63.4%,刚升学的大一群体占31.95%,大三占总数的3.4%。采用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搜索平台,主要搜索的有关SIR模型以及相关模型、心理危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影响因素等与主题相关的全部文献期刊,对所有文献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并进行一定的概括,用作自身论文的有利论据,并对基于改进SIR模型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演化和防控进行一定的研究。论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高职学生发放问卷,问卷内容设计基于高职学生容易遇见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一定的统计调查,并将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数据统计主要借助SPSS统计软件,通过有针对性地数据统计,将所得到的结果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数据导出,对总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将所得的结果进行更加直观地展现。
  3 模型构建
  3.1 SIR模型
  目前SIR模型在学术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SIR模型中S表示易感染群体,指未患病群体,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群体接触后容易成为感染群体;I表示感染群体,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它可以传染给S类群体;R表示移除群体,指被隔离,或者是获取免疫能力康复的群体,如图1所示。
  目前,SIR模型被学者广泛运用于多种问题的分析,他们通过模型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更好的直观展示,并对问题因素关系进行合理的分析,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对策的提出。
  3.2 基于改进SIR模型的高职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SIR传播模型思想,构建的SNDINPD模型。将高职学生整体作为一个系统(简称系统),根据系统的心理危机防控特点,将系统分成四类,分别是:易感群(Susceptible,简称S),正面心理散播群(Positive Psychological Dissemination,简称PD ),负面心理散播群(Negative Psychological Dissemination,简称ND) 、负面心理免疫群(Negative Psychological Immunity,简称NI) 。因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拥有心理危机的群体会因为自身的原因对心理情况进行隐瞒,一般不易被人及时察觉防控,在一定情况下,所拥有负面心理的人会对自身所处环境内的群体进行一定的负面情绪的传播。高职学生群体中易感群体和免疫群体会随着相处时间的长久,发生变化,所以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并没有长久存在的免疫群体。为了更好地对高职心理危机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本文拟构建一种通过改进SIR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变模型,为了更加清晰问题原因,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假设模型中高职学生的总量N不变,不考虑新生的进入以及老生的离开。现实中,高职学生以班级的形式进行学习,在短时间内班级人员数量保持不变。
  假设2:负面心理散播人群指已经拥有较大负面情绪的学生,并有对他人传播负面思想的行为,此类群体对于生活发生的事情都具有排斥心理,不良行为较多,经常触犯学生制度,并伴有一定的极端心理和行为。
  假设3:易染群是指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这部分高职学生群体,会受到来自正面心理散播群和负面心理散播群的双向影响。
  假设4:负面心理免疫群是指跳出负面情绪的影响的群体,这一类群体在一定时间类并不会拥有心理危机。
  构建的SNDINPD模型能够描述高职学生负面情绪的传播过程,如图2所示。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演化过程,S→ND过程表示高职学校生活过程中,容易受到拥有负面情绪学生的影响,并以a的概率从易感染人群变成负面心理散播人群,a称为负面情绪的传染率;ND→NI过程表示负面心理散播群体,高职学生会受到家庭、朋友、老师及学校安排的心理课程影响等,强化自身的心理建设,以b的概率从负面心理散播者变成负面免疫者,b称为的直接免疫率;NI→PD过程表示负面心理免疫群经过长时间的心理建设的加强,以c的概率从负面心理免疫者变成正面心理散播者,c称为正面心理散播者的加强率;PD→S过程表示正面心理散播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忽视了心理建设,在一定情况的影响下,会以e的概率转化成易感染群体,e称为正面心理传播者的遗忘率;PD→ND过程表示是正面心理散播者,会因为在校生活学習等方面的不顺利因素,在伴随巨大的压力的情况下,以d的概率从正面心理散播者直接转化成负面情绪散播者,d 称为正面心理散播者的负面影响率。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如下:
  S(t)+ND(t)+NI(t)+PD(t)=1
  dSdt=A+ePD-aS
  dNDdt=aS+dPD-bND
  dNIdt=bND-cNI
  dPDdt=cNI-ePD-dPD
  SNDINPD模型显示了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演化机制,通过该模型可以清楚反应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演化过程。进一步实证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演化,下面采用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自处理方式。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采用交叉数据分析方法针对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对于心理危机了解程度进行分析,发放问卷对收集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男同学在心理知识方面的运用比女同学的要高一些,但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心理危机只是表面了解。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大学期间的心理危机来源方面调查时,有69.79%选择了发展性危机,主要表现在学习上的困难、未来前景的担忧以及对其所选专业的不喜欢等;有67.66%选择了存在性危机,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认识,以及人生目标出现的内部冲突,产生的焦虑现象;有38.3%选择境遇性危机,主表现在面对突发情况、天灾人祸的情况。除此之外,问卷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来源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划分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就业和学习的压力。
  针对大学期间是否产生过心理危机这一问题,从不同的年级采用交叉法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产生心理危机的几率是不同的,高职大一学生处于刚入新环境,具有一定的迷茫,会有一定的心理危机出现,但大多数群体没有经历过心理危机,而大二处于尴尬期,面对着即将面临最后的大学生活,是选择实习还是升学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学生具有心理危机,而没有经历过心理危机的学生急剧减少。
  针对心理危机产生期间,学生产生的心理想法进行收集(见表2),发现有54.04%的人选择想要远离自己生活的地方,有33.19%的人选择放弃学业的想法或行为,有16.17%的人选择自杀或者自伤行为;有8.09%的人选择杀人或者伤害他人的想法或行为。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于产生心理危机会产生无措的心理,首先选择的是逃避的方法。此外,高职学生也会产生对自身他人伤害心理,所得数据,也为我们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我们应该对此类人群进行及时的疏导,避免产生更大的危害。
  对于高职学生在遇到难过有心理问题如何解决调查中,发现有71.49%的人选择听音乐放松自己,有65.79%的人选择自我反省,有55.32%的人选择向朋友倾诉自己,只有8.51%的人选择去心理咨询室,向专业人士或老师咨询。另外在对于自己有心理问题是否会去心理咨询室求救调查上,发现有49.79%的人选择不太确定,24.26%的人选择觉得严重的话会偷偷去,不会让别人知道,19.15%的人选择不回去,觉得学校的咨询师不靠谱,有6.81的人选择不会去,觉得会被嘲笑。从以上两个问题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身隐私问题会具有一定的防范之心,对心理咨询治疗不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排斥。
  5 防控措施
  本文通过对SIR模型以及相关模型进行研究,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多方面影响来源进行了解。利用网络发放具体问卷进行问题的具体细化研究,对收回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会受到心理危机的影响,其心理危机来于自身、家庭及所处环境多方面,具有一定的隐私防范心理,对于心理治疗不了解甚至抗拒,并有发展成极端思想趋势,为此我们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5.1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坦然面对心理危机
  高职学生自身要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合理性的目标规划,丰富自身的生活经历,做事情追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急近,沉着面对一切困难,不退缩,不逃避。积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学会识别心理问题,并能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积累,解决生活问题,在内心在产生极大的心理困顿时,无法解决时,学会及时通过有效途径抒发内心负面情绪。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危机提前发现及早控制,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危机调节和防控能力。
  5.2 加强家庭内部沟通,进行换位思考
  注重原生家庭成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要学会谈和听,有生活学习上的难处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听取长辈的建议。同时家长也需要多关注孩子,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多方面了解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不给予孩子过高的压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和鼓励,及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调节,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促进高校学生更好的发展,降低高职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风险。
  5.3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心理危机防控系统
  多开展有关教育的课程,改进教学模式,采取多方式结合,采用能被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真正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并能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定的辨析,相信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除此之外,应开设有关学生规划生活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生涯规划的引导,促进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实践成果设定一定的检验体制,让其不再迷茫。建立心理调查档案,对学生进行定时的心理调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归档管理,对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早发现、早治疗,并进行档案加密管理,保护学生的隐私。对授课老师进行定期心理知识课程教育,辅导员和代课老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对其的心理负面情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和防控。研究结论有助于高职教育行业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安全知识教学安排,提高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为高职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剑华,万克文.基于信息传播模型—SIR传染病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12):34-38.
  [2]林芹,郭东强.优化SIS模型的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研究——基于用户心理特征[J].情报科学,2017,35(03):53-56+75.
  [3]王新华,孙倩,王家坤,等.基于SIRS模型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8,38(03):19-25.
  [4]陈福集,陈婷,郑小雪,等.一类新SEIRS模型上的网络舆情传播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04):62-67.
  [5]陈福集,陈婷.基于SEIRS传播模型的网络舆情衍生效应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02):108-113+160.
  [6]何海燕.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研究综述[J].智慧健康,2019,5(03):47-48.
  [7]刘润香,余琼.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反应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2):31-33.
  [8]杨婷,谢刚,李垠,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定位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5):19-23.
  [9]王新香.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4):64-67.
  [10]柳珺珺.大學生心理危机来源与应对探究[J].智库时代,2018,(42):119+121.
  [11]邓元卿,张福珍.“互联网+”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8,(19):95-97.
  [12]柳晓君.大学生恋爱受挫引发心理危机的工作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1):152-153.
  [13]刘源.大学生心理应激源探析及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46-147.
  [14]闫莉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6):36-40.
  [15]陈冬蕾.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和防范措施研究—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4):95-97.
  [16]张十嘉.一类SIR传染病模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医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与自身发展相关,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视角更关注生命意义感培养中与幸福、积极、乐观等积极心理能力相关的层面,本文即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讨论意义拥有与意义寻求两个层面上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使我国农业不断向精准化、数据化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中融入大数据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本文针对农业大数据
摘 要:2020年,在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的大背景下,我国各类与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使未享受失业保障服务的灵活就业者陷入极大的就业困境。将灵活就业者纳入失业保险制度成了政府稳就业、保民生的紧迫性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2020年疫情以来的三个社会经济现象,分析我国灵活就业者的就业困难,以期为相关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灵活就业;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困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
摘 要: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俄西段边界纷争不断。阿古柏在新疆建立独立政权,沙俄趁乱占领伊犁,清政府派左宗棠出兵新疆收复除伊犁外广大地区。为恢复伊犁主权,清政府指派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交涉。崇厚未经政府同意,擅自与俄方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为修改《里瓦几亚条约》,清政府决定再派曾纪泽赴俄进行改约交涉与谈判。最终,曾纪泽在谈判桌上运用外交策略完成任务。曾纪泽面对沙俄步步紧逼,利用大国间的矛盾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爆发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商(又称跨境电子商务)以其全球性、无形性、即时性、便捷性、无接触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企业的关注。韩国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韩跨境电商也将为两国贸易带来巨大利润,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行业内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本文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及经贸韩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在
摘 要:21世纪,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拖延症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已普遍存在。据有关调查显示,大约有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症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均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如何有效地干预和缓解拖延症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大学生拖延现象,找出并分析形成拖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
摘 要:新时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蓬勃发展,吸引了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壮大。基于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开始由目前的单一掌控式留学生管理模式逐渐向趋同化管理转变,这是国际教育管理的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落实这一政策时,许多高校面临了诸多困境与阻碍。因此,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展趋同化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促进我国高校趋同化管理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教育管理;趋同化;
摘 要:美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新规总体上延续了原有的规定,但仍包含了一些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可行性、时机和成本的重要差异。本文归纳了新规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作出的变更:增加了新定义的术语,强调了某些条款的特殊性,更改了某些例外情况的门槛以及包含了说明性示例等。同时,也为外国投资者赴美投资给出了应对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CFIUS;FIRRMA;投资;审查  2020年1月13日,美国财政
摘 要:在国内外环境纷繁复杂、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普通工科院校的办学条件及学生的综合素对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较大影响。针對普通工科院校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问题,查阅了大量文献,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总结出普通工科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不和谐成因。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普通工科院校;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
摘 要:科层制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组织结构,在提高行政效率与贯彻政策执行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科层制本身并不是一种完美的制度,科层制的结构化与理性化面对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与异质化的社会需求时显得无所适从。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平台式组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组织变革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平台式组织”在超越科层制的束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