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覽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因此,小学阶段应重视阅读活动的开展,以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书籍是滋润师生生命的琼浆玉液,读书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没有读书,就没有教研;没有读书,就没有充满智慧和生机的教育。”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近几年,我校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质量。因此,笔者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在课余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还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高年级的要求,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粘贴好,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鼓励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1)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笔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做得最好。(2)开展各种比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得以持续,笔者利用各节日在班上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除此以外,还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同时,将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放置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供学生欣赏。这样做既能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能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语文的同时,笔者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上语文课时都抽出几分钟指导他们朗读和背诵。教完课文以后,笔者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还动员学生订阅少年报刊,指导他们建立“图书箱”,把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小学生古诗必读70首》《感恩故事一百零八篇》等书刊。学生在参加学校“古诗诗书配画”“阅读手抄报”“优美词句摘录”等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多项团体一等奖。笔者还通过在班级墙报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意义、指导读书的方法、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总结读书成果,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三、多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无拘无束的谈话
在阅读课上,笔者经常就所阅读的诗歌、故事、书籍的内容,就作品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及相互关系,就善与恶等问题,与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在这些谈话中,笔者从不把自己的观点与评价强加于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或阅读课本的内容。学生正是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活跃思想,畅所欲言,交流看法。为此,笔者把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谈话作为课外阅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活动。
(二)开展艺术朗读课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感到乏味、疲劳,笔者在班上开展艺术朗读课,让学生爱上读书。艺术朗读课通常安排在晨会上,由学生自己负责安排。事先,每个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反复阅读,并把它抄在一张纸上,再加以美化。在上课前,自愿朗诵者可到负责的同学处登记,说明自己朗读哪一首诗歌,是否需要伴奏,请谁伴奏,是否排练过。然后,负责人将朗诵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当晨会课开始时,学生便自动按顺序走到讲台上,先解释这是谁写的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这种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并由学生自己进行的学习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活动,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的内容通过学生的情感门户变为深刻的印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精神宝库中一份珍贵的财富。同时,诗歌的感染力又将通过朗诵者满怀激情的表演传递给其他学生,从而引起共鸣。
(三)开展自由阅读课
在自由阅读课上,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正在阅读的书带到课上阅读。上课时,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打开自己的书,埋头阅读,教室里一片寂静。这正是阅读课所需要的氛围。笔者也和学生一样,坐在讲台上读自己的书。在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互相交流各自在阅读什么书。还有的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书。并且有不少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到笔者跟前,询问笔者在读什么书。笔者便给那些学生看自己正在阅读的书,并告诉他们,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印象,以及告诉他们自己准备再看一遍这本书等。在这类自由阅读课上,教师对书的热爱为学生树立了直观、形象的榜样。阅读课的特殊氛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四)开展图书爱好者研讨课
图书爱好者研讨课是整个阅读课的一个重点。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与学生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进行准备。首先,笔者建议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小王子》等书。学生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写读后感,摘录并背诵个别段落。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或故事改写,并将他们的作品装订成一本本“小书”。学生们还将摘录出来的警句、名言用硬纸制成标语牌并加以美化。有的学生还为阅读的内容配上精美的图画。完成这些工作后,学生们推选出研讨课的主持人和2~3名的发言人。笔者帮助他们准备好发言稿,并带领他们练习演讲。之后便由学生自己主持研讨会。
只有让书香相伴人生,让书香沐浴心灵,让书香温馨你我,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丰富,生命体验才会更加精彩。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使自己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驾护航。此外,课外阅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和谐发展。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教师与家长应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性情。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书籍是滋润师生生命的琼浆玉液,读书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没有读书,就没有教研;没有读书,就没有充满智慧和生机的教育。”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以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近几年,我校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开展了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质量。因此,笔者结合学校的读书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条件。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在课余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还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高年级的要求,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粘贴好,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鼓励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1)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笔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做得最好。(2)开展各种比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得以持续,笔者利用各节日在班上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除此以外,还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同时,将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放置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供学生欣赏。这样做既能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能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好语文的同时,笔者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上语文课时都抽出几分钟指导他们朗读和背诵。教完课文以后,笔者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还动员学生订阅少年报刊,指导他们建立“图书箱”,把书集中起来,供大家借阅。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小学生古诗必读70首》《感恩故事一百零八篇》等书刊。学生在参加学校“古诗诗书配画”“阅读手抄报”“优美词句摘录”等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多项团体一等奖。笔者还通过在班级墙报向学生宣传读书的意义、指导读书的方法、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总结读书成果,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知识增多了,眼界开阔了,词汇丰富了,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三、多形式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无拘无束的谈话
在阅读课上,笔者经常就所阅读的诗歌、故事、书籍的内容,就作品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及相互关系,就善与恶等问题,与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谈话。在这些谈话中,笔者从不把自己的观点与评价强加于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或阅读课本的内容。学生正是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活跃思想,畅所欲言,交流看法。为此,笔者把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谈话作为课外阅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活动。
(二)开展艺术朗读课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感到乏味、疲劳,笔者在班上开展艺术朗读课,让学生爱上读书。艺术朗读课通常安排在晨会上,由学生自己负责安排。事先,每个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反复阅读,并把它抄在一张纸上,再加以美化。在上课前,自愿朗诵者可到负责的同学处登记,说明自己朗读哪一首诗歌,是否需要伴奏,请谁伴奏,是否排练过。然后,负责人将朗诵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当晨会课开始时,学生便自动按顺序走到讲台上,先解释这是谁写的诗,为什么喜欢这首诗,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这种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并由学生自己进行的学习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活动,能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诗歌的内容通过学生的情感门户变为深刻的印象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精神宝库中一份珍贵的财富。同时,诗歌的感染力又将通过朗诵者满怀激情的表演传递给其他学生,从而引起共鸣。
(三)开展自由阅读课
在自由阅读课上,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正在阅读的书带到课上阅读。上课时,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打开自己的书,埋头阅读,教室里一片寂静。这正是阅读课所需要的氛围。笔者也和学生一样,坐在讲台上读自己的书。在课间休息时,学生们互相交流各自在阅读什么书。还有的学生互相交换各自的书。并且有不少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到笔者跟前,询问笔者在读什么书。笔者便给那些学生看自己正在阅读的书,并告诉他们,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印象,以及告诉他们自己准备再看一遍这本书等。在这类自由阅读课上,教师对书的热爱为学生树立了直观、形象的榜样。阅读课的特殊氛围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
(四)开展图书爱好者研讨课
图书爱好者研讨课是整个阅读课的一个重点。为了上好这节课,笔者与学生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进行准备。首先,笔者建议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小王子》等书。学生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写读后感,摘录并背诵个别段落。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或故事改写,并将他们的作品装订成一本本“小书”。学生们还将摘录出来的警句、名言用硬纸制成标语牌并加以美化。有的学生还为阅读的内容配上精美的图画。完成这些工作后,学生们推选出研讨课的主持人和2~3名的发言人。笔者帮助他们准备好发言稿,并带领他们练习演讲。之后便由学生自己主持研讨会。
只有让书香相伴人生,让书香沐浴心灵,让书香温馨你我,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丰富,生命体验才会更加精彩。读万卷书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使自己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为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驾护航。此外,课外阅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和谐发展。它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的共同关注。教师与家长应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