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开展德育是硬性要求,并且班主任要在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促进教育工作的革新,进而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展开论述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激励教育的激励理论基础
1.1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就是对人们“需求”的研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给予了激励理论很好的支持。从理论模型来看,人类的需求被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物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它们为激励教育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参考。
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在受激励刺激过程中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在激励教育中,除了考虑用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方法进行教育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与被给予的激励相符合,从而使他们的需求满足与教育方式和目标趋向一致。
1.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所阐述的观点对激励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以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期望与学习效能充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期望不仅是对未知的渴望,也包括过往的学习和被激励的经验,他们会结合学习效能对有可能会达到的目标进行价值评估,认为值得就会做出积极地反应,认为不值得就是给予消极的反应,或者干脆不反应。
2小学班主任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的原则
2.1以情动人
激励教育本质在于“給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因此,其应用必须要建立在“以情动人”的原则之上,情感决定了班主任愿不愿激发自身的教学热情、给学生给予积极鼓励。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忘年交”,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尊重学生进行情感的宣泄,将这种情感力量转换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还要批评和纠正学生存在的某些错误行为,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2.2以理服人
激励教育同样要坚持以理服人,理性决定了班主任在某一时刻是否采取激励教育,是该赞扬还是惩戒,这种理性会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跟随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以理服人就是激励教育的“度”,即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让班主任根据客观事实和客观依据进行多元化思考,让激励能有理有据。
2.3依法治人
激励教育同样离不开依法治人,依法治人意味着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时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尊重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权力和自由。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遵守基本规格,让制度为准则进行对学生的管理,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3.1陈出新,实施激励措施
其实,很多传统的激励措施并不太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小学班主任不可盲目照搬已有的激励举措,不能让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而是应该加入自己的思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和总结。比如“给妈妈洗脚”这种传统的感恩方式,让部分学生心理产生不适感和抵触感。这里说的意思并不是这种举措不好,而是说它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在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德育教育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爸妈减轻负担,如:打扫卫生、拖地、洗碗筷、整理房间、照顾宠物、给爸妈倒水喝、削水果等。老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看似虽小,但是在爸爸妈妈累的时候,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小事情,就是很好的表现。生活就是由无数小事构成的,你想想,爸爸妈妈是不是每天早上都叫你们起床,给你们做饭吃,送你们去上学呢?我们平时总是说爱家人,爱爸爸妈妈,那么怎么去爱呢,当然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啊。老师觉得这次每个同学都做得很好,都用心去做了,老师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哦!”同时,班主任也可以把家长们的反馈和夸赞,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再次对学生们进行激励。
3.2引导小学生理解正确的德育自律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采用多种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德育自律,进而大幅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德育的本质意义来说,前面的做法只是在主观上引导学生具备德育自律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把德育自律体现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意识。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具体的德育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人一天班主任”的活动,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做一天的小班主任,尝试用班主任的身份该如何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德育自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根据活动中的表现,对于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妥当的表扬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德育自律,促进师生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提高教学的质量与班级管理的水平。
3.3肢体上的鼓励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有时候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深切关怀,这是一种对于学生自身的肯定。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是我们一般在讲话的时候都会伴随一定的身体动作,这就是肢体语言。肢体动作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班主任身上,还能很好的消除学生的紧张和胆小心理,有效拉近班主任和学生间的距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都能对学生多加激励,擅于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争取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才,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卢燕.激励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000(003):P.21-21.
[2]南华.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000(016):2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激励教育的激励理论基础
1.1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就是对人们“需求”的研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给予了激励理论很好的支持。从理论模型来看,人类的需求被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物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它们为激励教育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参考。
1.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在受激励刺激过程中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在激励教育中,除了考虑用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的方法进行教育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与被给予的激励相符合,从而使他们的需求满足与教育方式和目标趋向一致。
1.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所阐述的观点对激励教育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能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以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期望与学习效能充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期望不仅是对未知的渴望,也包括过往的学习和被激励的经验,他们会结合学习效能对有可能会达到的目标进行价值评估,认为值得就会做出积极地反应,认为不值得就是给予消极的反应,或者干脆不反应。
2小学班主任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的原则
2.1以情动人
激励教育本质在于“給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因此,其应用必须要建立在“以情动人”的原则之上,情感决定了班主任愿不愿激发自身的教学热情、给学生给予积极鼓励。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忘年交”,对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尊重学生进行情感的宣泄,将这种情感力量转换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还要批评和纠正学生存在的某些错误行为,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
2.2以理服人
激励教育同样要坚持以理服人,理性决定了班主任在某一时刻是否采取激励教育,是该赞扬还是惩戒,这种理性会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跟随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以理服人就是激励教育的“度”,即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让班主任根据客观事实和客观依据进行多元化思考,让激励能有理有据。
2.3依法治人
激励教育同样离不开依法治人,依法治人意味着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时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以人为本,尊重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权力和自由。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遵守基本规格,让制度为准则进行对学生的管理,及时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3.1陈出新,实施激励措施
其实,很多传统的激励措施并不太适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小学班主任不可盲目照搬已有的激励举措,不能让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而是应该加入自己的思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和总结。比如“给妈妈洗脚”这种传统的感恩方式,让部分学生心理产生不适感和抵触感。这里说的意思并不是这种举措不好,而是说它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在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德育教育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爸妈减轻负担,如:打扫卫生、拖地、洗碗筷、整理房间、照顾宠物、给爸妈倒水喝、削水果等。老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看似虽小,但是在爸爸妈妈累的时候,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小事情,就是很好的表现。生活就是由无数小事构成的,你想想,爸爸妈妈是不是每天早上都叫你们起床,给你们做饭吃,送你们去上学呢?我们平时总是说爱家人,爱爸爸妈妈,那么怎么去爱呢,当然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啊。老师觉得这次每个同学都做得很好,都用心去做了,老师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哦!”同时,班主任也可以把家长们的反馈和夸赞,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再次对学生们进行激励。
3.2引导小学生理解正确的德育自律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采用多种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正确的德育自律,进而大幅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德育的本质意义来说,前面的做法只是在主观上引导学生具备德育自律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把德育自律体现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意识。小学班主任在实施具体的德育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班级活动中,可以组织“一人一天班主任”的活动,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做一天的小班主任,尝试用班主任的身份该如何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与理解德育自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根据活动中的表现,对于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妥当的表扬或者其他形式的奖励,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德育自律,促进师生之间和谐愉快的相处,提高教学的质量与班级管理的水平。
3.3肢体上的鼓励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口头上的,有时候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深切关怀,这是一种对于学生自身的肯定。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但是我们一般在讲话的时候都会伴随一定的身体动作,这就是肢体语言。肢体动作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它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班主任身上,还能很好的消除学生的紧张和胆小心理,有效拉近班主任和学生间的距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每一位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都能对学生多加激励,擅于表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加强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争取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才,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卢燕.激励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000(003):P.21-21.
[2]南华.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20,000(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