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巨无霸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魏明
  考古发现证明,史前的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些“巨无霸”,包括恐龙以及恐龙灭绝后兴旺起来的巨型哺乳动物。但是,在今天的地球上,无论是大陆还是岛屿,大型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是十分稀少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史前巨型动物的消失呢?
  
  在个头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以为个头越大越好。没错!大个子们总是能独霸水源和食物,而且少有天敌,能活得更长久。但让人颇为费解的是,事实上,大型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却是少而又少。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大多数的物种都是小型的。
  这似乎不合情理,但研究表明,大型动物们确实一直在走下坡路。与小型动物相比,大型动物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水,甚至就连耗在生长、繁殖上的时间也多得多。因此,随着生存竞争的日益激烈,大个子们惟有首当其冲地被自然界淘汰掉,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惟一法则。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连狮子也极有可能在这场自然界的淘汰赛中输给小小的跳蚤!
  即便有种种不利于进化的缺点,但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绝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除了大型动物,大多数曾经存在于地球上的动物都已经灭绝了,只不过其中大部分都不为人们所关注罢了。原因何在?一是它们不是以大规模灭绝的形式消失的,而是渐渐绝种的;二是它们的个头不够大,不能引起人们对它们的关注。相比之下,大灭绝事件尤其是大型动物的大灭绝事件总是很引人注目的,所以也很能引起人们对探索大灭绝之谜的兴趣。
  围绕大灭绝之谜有各种各样的假说和猜想,目前人们已达成的共识是:恐龙是在6500万年以前因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亡的。一场地外行星袭击地球的灾难,几乎消灭了所有的恐龙……这确实蛮吸引人的,很有点儿好莱坞式的噱头,也难怪人们对这个论点深信不疑。
  在恐龙灭绝之后,上一个冰期又发生了大型动物的大灭绝事件。从猛犸象和剑齿虎,到袋狮和有袋双门齿兽,体重超过44公斤的大个子们在仅仅10万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有近半数灭绝。虽然它们中的大多数个头都不及恐龙大,但它们的灭绝原因也很耐人寻味,这是因为当它们灭绝之时人类都在现场。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上一次冰期的大型动物大灭绝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最具说服力的观点有两个:人类的活动造成了大型动物的灭绝;气候的变迁促使了大型动物的消亡。但直至今日,仍没有哪个观点明显占上风。
  过去的几年中,不断有人著书撰文,将批评的矛头直指人类,认为这场大灭绝是人为因素引起的,比如:人类活动引起动物栖息地环境的变化,导致大灭绝的发生;人类带去的疾病造成了大型动物的大规模死亡……其中一个被称为“闪电战”(或称“大屠杀”)的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闪电战”理论是30多年前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保罗·马丁提出的。他宣称:生活在上一次冰期的人们无论走到哪儿,都会立刻影响到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并且残暴而迅速地杀灭大型动物。他的证据主要是人类到来的时间(准确地说,应该是推测的时间)和大型动物的灭绝时间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就是人类一来大动物就灭绝。马丁等人提出:首先,在那些以前不见人类足迹的地方,一旦人类入侵,那些在此之前对人类一无所知的大动物们就很容易成为人类的手下败将;第二,只要能够获取一种食物资源,人类就会尽可能地享用它,直到这一资源耗尽,或者再利用这一资源从经济上讲已不划算。现在很多人都相信,“闪电战”的受害者名单中包括美洲、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新西兰以及一些较小的岛屿上的大型动物。甚至还有人相信,全球的大型动物都是人类“闪电战”的牺牲品。当然,也有人认为气候改变是导致大型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但是与“游牧民族挥矛刺杀巨无霸”这一激动人心的惊险场面相比,“气候论”毕竟显得太老套、太平淡。
  然而,马丁等人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呢?事实上,在任何一个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块(比如新西兰的南部岛,有人认为此岛上一种巨型鸟类——恐鸟的灭绝同人类有关)上,尽管人类对大型动物的灭绝负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至今仍无任何确凿证据能证明人类是主要的因素。
  “闪电战”理论虽然很新颖,也很简单明了,但是却也有很多疑点。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各大陆块的情况大相径庭,比如:面积不同。生物史不同,气候史不同,文化也不同。然而,这种种不同却被持“闪电战”观点的人给完全忽略了。马丁等人最注重的是大型动物灭绝的时间和在不同大陆的灭绝情况。他们认为,与作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相比,在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灭绝的大型动物种类之所以更多,就是因为在非洲的大型动物早已熟悉了人类之后,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巨无霸们才猝然遭遇超级掠食者——人类,因而措手不及,要么被人类直接杀死,要么被人类带来的疾病害死。
  实际情况真的是如此简单吗?也许并非如此。这里只举一个例子。在欧洲大陆,过去10万年中曾经有许多大型动物灭绝。可是,尽管在这块大陆上既有人类活动,又有气候变迁,但这些灭绝却是在几万年间逐渐发生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曾经出现过闪电般的迅猛灭绝。最新考古发掘结果表明,技术先进的人类早在40000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了欧洲高地。在地势如此高的地方,他们几乎惟一的食物来源就是大型动物,而他们也完全有能力以捕杀大型动物为生。然而,当地的巨无霸却并未发生闪电般的大灭绝。由此看来,“闪电战”理论又怎能站得住脚呢?
  持“闪电战”观点的人常常以渡渡鸟和恐鸟等岛上巨无霸为例,来证明人类的确有能力迅速消灭那些此前从未遭遇过人类的大型动物。不过,就算岛上的情况果真如此,也不能说明大陆上的情况也如出一辙,毕竟大陆的面积要大得多,大陆上才有的剑齿虎和有袋狮等大型食肉动物也凶猛得多。对人类而言比岛上巨无霸难对付得多。
  各个大陆之间的差异令“闪电战”理论更加站不住脚。在“闪电战”理论说到的三个大陆中,澳大利亚的面积最小,地势最平,最为干燥,也最为与世隔绝,人类入侵澳大利亚大陆的历史也最为独特,并且至今仍无任何直接证据表明首批澳大利亚土著曾经对任何大型动物进行过杀戮。更重要的是,被认为与上一次冰期大型动物灭绝有关的石矛尖(石矛尖是古人捕杀大型猎物的主要工具)直到6000年前才在澳大利亚大陆出现,而这时巨无霸们早已灭绝。
  “闪电战”理论还认为,人类不仅会把大型动物作为自己的食物,而且会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这一点对澳大利亚大陆来说也行不通,因为只是偶尔捕食大型动物、并且人数也不算多的首批澳大利亚土著人怎么可能在短短1000年之内让20种大型动物从澳大利亚大陆(对首批土著人来说这仍然是一块很大的大陆)上绝迹呢?事实上,石器时代的各个社会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即使存在丰富的大型动物,也并非每个社会都会对它们进行系统性的大肆猎杀。其实,对大型动物进行全面杀戮的社会仅仅是少数。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只举一个。 石器时代初期生活在欧洲南部的格拉维特人主要靠小型猎物为生,这并非是由于当地缺乏大型动物或捕杀巨无霸所需的工具,而是因为他们熟练掌握的技术(比如织网)让他们更容易猎捕小型动物。澳大利亚土著生活在低地大陆上,尽管目前对他们的文化渊源仍然所知甚少,但是如果同其他的低地社会相似的话,那么首批澳大利亚土著的食物中也应该有70%是蔬菜瓜果,肉食也应该主要是来自小型猎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人们捕杀大型动物的方法。尽管对于北美洲的克洛维斯印第安人是否曾经灭绝了北美大陆的巨无霸尚存争议,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他们不仅有一套专门用来捕杀大型动物的工具,而且至少曾经将一些物种满门抄斩。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克洛维斯人在捕杀大型动物时借用了一种在西伯利亚冻土带练就的捕猎传统。然而,对首批澳大利亚土著来说,既没有他们“谋杀”大型动物的铁证,也没发现任何的“作案”工具,更不能证明他们曾经疯狂地接连“作案”。
  澳大利亚还有一点跟其他大陆截然不同。在其他据称也遭到了闪电般灭绝的大陆上,人类都不是孤立地到来的。比如,当人类在大约13000年前来到北美大陆时,与他们同时到来的还有一批基本上都属于欧亚大陆物种的大型动物,其中包括大麋鹿、大黑熊和大灰狼,而大灰狼则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掠食者,并且它们掠食的主要目标就是大型动物。撇开气候变化的原因不说,也可以肯定这些非人类掠食者同样是造成北美大陆本土大型动物灭绝的主要元凶之一。所以,把上一次冰期的巨无霸大灭绝单单归罪于人类显然是不合理的。有人认为,上一次冰期北美大陆的大型动物是迅速灭绝的。不过,就算事实的确如此,人类也肯定不是惟一的元凶。现在仍不清楚上一次冰期澳大利亚大陆上的大型动物灭绝过程是不是很迅速。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说是首批澳大利亚土著消灭了这些大块头动物的话,那么这些土著肯定没有非人类的帮凶。
  正是因为如此种种的原因,澳大利亚大陆一直是“闪电战”受害者名单上最为“可疑”的一个地方。事实上,之所以有人会认为澳大利亚大陆的大型动物也是上一次冰期巨无霸大灭绝事件中的倒霉者之一,其最大的论据就是:在大约50000年前,一种巨型鸟(检验鸟)从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三个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绝迹了,而且又无证据表明当时发生了什么明显的气候灾难。有人因此认为,人类当时不仅在澳大利亚大陆消灭了这种巨鸟,而且还可能同时灭绝了这块大陆上的其他大型动物。不过,最近在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发现的证据显示,此地检验鸟的灭绝并没有50000年前那么早。换句话说,检验鸟并不是在澳大利亚大陆上全范围迅速灭绝的。
  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考古学家理查德·罗伯茨领导的一个小组最近取得的一项考古发掘结果表明,有6类大型动物是在46000年前灭绝的。这一发现被持“闪电战”观点者当成了最新的证据,其理由是:灾难性的气候改变直到20000年前才达到巅峰,而这6类大型动物早在46000年以前就已寿终正寝,所以造成它们灭绝的原因就不是气候变迁,而应该是人类对它们的无情杀戮。
  然而,罗伯茨等人只深入调查了9个遗址,他们还发现了6处历史不到46000年的遗址,却没有对这些遗址作进一步的研究,理由是这些遗址中的动物骨骸凌乱,后来多半曾遭到过破坏,因而对其作深入考察已无多大意义。除了这6处遗址之外,还有其他至少10处历史不到46000年的类似遗址至今仍未被确切测定年代。谁能断言其中一些遗址的年代就不能是大约20000年前的呢?仅凭区区这么几例个案,又如何能得出“闪电战”灭绝巨无霸的定论呢宁事实上,在被罗伯茨等人“抛弃”的6个遗址中,有一个现已被再次测定其年代在36000年前至27000年前之间。
  就算上一次冰期的大型动物都在46000年前就已走上了绝路,有一点仍然是很明确的,就是“闪电战”并不是它们灭绝的惟一原因。哪怕人类在56000年前就已到达了澳大利亚大陆,人类和那些大型动物仍然共存了10000年之久,因此那些大型动物的灭绝过程哪里算得上是闪电般的宁毕竟10000年应该还是比较漫长的吧?
  既没有发现“大屠杀”现场,又未能找到“作案”工具,而且“作案”动机也不明,能证明在上一次冰期的澳大利亚大陆曾经发生过人类杀戮大型动物的“闪电战”吗?就算在同一时期的新西兰一些岛屿或其他大陆的确发生过这样的“闪电战”,也绝对不能说“闪电战”理论适用于全球。
  不过,既然“闪电战”理论在澳大利亚大陆并不适用,那么人们自然要问:上一次冰期澳大利亚大陆大型动物大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对此有多种推测,但已经取得的证据倾向于表明:这一大灭绝应该是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分次、逐渐发生的,根据地点的不同,灭绝的速度也不同。罗伯茨等人的研究结果实际上显示,上一次冰期澳大利亚大陆的许多种大型动物早在人类到来之前可能就已经灭绝。气候变化则推动了最后一轮的大灭绝,时间是始于45000年前左右,地点是在目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随着澳大利亚大陆上一次冰期的气候变化步步发展、最终在22000年前达到顶峰,大型动物的灭绝态势也逐渐从该地区向外不规则地加速蔓延。
  在那些日益缩小的潮湿地带,大型动物苟延残喘的时间也许最为长久。当然,除了气候变化这一因素之外,也不能排除人为导致大型动物灭绝的可能性。但是,这两者中哪一个是主要因素?或者还有没有其他的重要因素?现在谁也说不清。
  说到谜底的破解,人们总是从本能上被那些简单明了的解释所吸引。然而,灭绝事件从来就不是什么简单的现象,其中常常蕴涵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动、动物栖息地遭人类破坏、栖息地的自然改变、森林大火、异域掠食者和竞争者被有意或无意地引入、疾病以及由一个或一些物种的灭绝所引发的其他动物灭绝(所谓的“瀑布效应”)。之所以会出现“瀑布效应”,一个原因是:当一个或一些物种灭绝之后,以这个或这些物种为食的其他物种也就难以存活下去。
  还有一些亟待回答的问题,比如:澳大利亚大陆上大型动物的灭绝过程为什么会与其他地方不同宁在更新世末期,虽然人类尚未到来,为何仍然发生了物种大灭绝?那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为何体型变小?要想解开这种种谜团,无疑需要找到更多的相关遗址,测定或重新测定已找到的和新找到的遗址的年代,深入调查动物的数量和体型在人类到来之前和之后的变化情况。要想彻底解开大型动物的大灭绝之谜,看来尚待时日。
其他文献
赫赫有名的帝国大厦位于美国纽约闹市区曼哈顿,假如你有机会去那里游览、参观,你就一定会注意到在大厦的大堂玻璃镶板上的那些令人惊讶的系列图画。这些镶板是上世纪60年代加装的,其目的是把这座宏伟的大厦同世界上的其他杰出建筑联系起来。是其他哪些建筑呢宁不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而是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七座古代建筑。  帝国大厦大堂的玻璃画固然绚丽多彩,但制作者的本意却不是忠实地表现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
期刊
有与岛类相似的呼吸系统,会孵蛋,会爬树,长羽毛,甚至长四个翅膀……一系列新的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冷血杀手”恐龙的另一面,也让人们产生无豫遐想:也许恐龙并澄有灭绝,也许它们的后代就在自家的后院。  如果有兴趣,请跟随我们,到中国、蒙古、美国的田间旷野,进行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去看一看新近发掘出来的各种奇异的恐龙化石,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恐龙新情报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数量惊人的恐龙化
期刊
编译 高艳  大西洋中有一片长满马尾藻的神奇海域,15世纪,当哥伦布的船队第一次发现它时,被它的不同寻常的美丽所迷惑——清澈,平静,空旷而死寂。今天科学家们在这里进行着旷日持久的研究,以期揭开马尾藻海深藏不露的秘密。    “天气鸟二号”科学考察船上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甲板上带着无数齿轮的传动装置散布各处。不久,冒着腾腾蒸气,考察船驶离工作站向东南方向驶入马尾藻海,这种例行的出海考
期刊
在西方,生活在城市里的鸽子常常被贬为“有翅膀的老鼠”。言下之意,就是鸽子完全依靠人类施舍的面包屑及其他食物苟且偷生,彻底失去了与大自然的联系。然而最近的一项发现再次证明,这种对鸽子的诽谤其实是毫无道理的。当受到饥饿难耐的猪鹰追捕时,鸽子的野性暴露无遗。科学家观察了至少1800次游隼(猎鹰)袭击鸽子的个案。游隼以每小时超过320千米的高速撞向鸽子,试图将鸽子撞落到地面。为了活命,鸽子猛然放下一只翅膀
期刊
2003年7月,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瑞安·斯克兰顿博士领导的一个多国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存在暗能量的证据。  2005年2月,一个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2000万光年的室女座发现了由暗物质组成的星系。宇宙学家认为,这个重要发现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世界各大媒体都对此作了详尽报道。  也许你们会问:暗能量是什么?暗物质是什么?欲知答案还
期刊
时隔600年人们开始3-对法罗斯灯塔的全面考古调查。  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据信是在一次大地震中倒塌的。在倒塌之前,它伫立并惊撼世人达几百年之久。它倒塌之后,人们在它的废墟之上兴建了一座中世纪要塞。不过,这座要塞如今也如泥牛入海,渺无踪迹。由于埃及政府禁止在亚历山大城附近的地中海潜水,所以考古学家一直无法全面(此前有局部的探测)探索这片海底的奥秘,直到1997年,情况才发生
期刊
走进保护区    夜里,在科考队宿营的村庄下了一场暴雨,随之而来的洪水淹没了村里的玉米地、香蕉林,甚至还淹没了河边的吊脚楼。两米高的小树完全被淹没在水下,飞鱼像鸟儿一样从枝杈间飞过。闪电撕裂了天空,粗大的树枝被劈作数段,连同上面的动物一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室外的黑夜充斥着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如果你仔细倾听,在这各种声音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种悦耳的啼叫声,“咔、哈哈”,就像一
期刊
编译 张 颖  动物世界是缤纷多彩的,这里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有无怨无悔充满爱心的亲情,当然也有将爱情当儿戏的“花花公子”和红杏出墙的“多情妻子”……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妻多夫的喇叭鸟    在秘鲁马努国家公园里栖息着一种热带鸟类——喇叭鸟,喇叭鸟的家庭结构非常有趣,是一种一妻多夫的家庭结构,由一只处于支配地位的雄鸟和雌鸟以及几只无血缘关系的处于从属地位的雄鸟和雌鸟组成,所有的雄鸟只能与这
期刊
编译 吴再丰  鼻行动物的故乡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岛上生息着一种奇妙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奇形怪状远远超出人们的常识——脑袋朝下、尾巴朝上,倒着走路,这群另类的精灵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鼻行类动物”。  位于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岛,于1941年由瑞典人谢姆维斯特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谢姆维斯特从日本战俘营里逃脱,漂泊到了哈伊艾伊群岛中的哈伊达迪菲岛上。这是一个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16千米的
期刊
伫立在这片荒漠中,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感受。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被历史强烈震撼之后的肃穆与感动。寂静的大地,没有人愿意打破那一刻的沉寂,在光影的变幻之中,这座古城将我们带入远古的怀想。  ——作者    第一日好事多磨    春节期间的拍摄行程,原本我早就安排好了:大年初一从乌鲁木齐出发直奔伊犁,把天山林场和大草原的雪景拍个够!谁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  年前突然接到好友的电话,他已经办到了我们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