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每读到一种好作品,看见自己久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被他人轻轻易易地说来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获我心”为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怀惭怍,唯其惭怍,所以每遇年幼好友,也苦口劝他练习作文。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曾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篇文章;莫泊桑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会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我近来看见两段文字,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写在下面给你看看:
一段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这段记载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修稿时的情形。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底页。次晨,她便把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它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點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更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作,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卜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功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容易走上空疏俗滥的路。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作者朱光潜,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百字快讯
【教育】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采访时,回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减负有关的“三点半”现象。孩子三点半放学,本是为了减负,不过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成了家庭的压力。
@啊呀呀:种种的减负方式,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社会,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
@白&黑:家长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又期盼孩子“题名金榜”。唉!
@之乎者:不要让“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成为空话。
【文化】今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中,中国画专业考试科目“素描”调整为“线描”;中国画书法创作考试,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其中诗文占30分,书写占70分。
@茉莉花开: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很有必要。
@炎水平平:美术类考生大多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才走上艺考之路的,现在看来,学文化偷不得懒。
@##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倡导,加强了对考生人文艺术内涵的考查。
【科技】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除了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出生于1991年的冯础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最年轻的项目参与人。
@yue小林:希望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好。
@shi*shi:向执着于科研的王泽山院士、侯云德院士致敬!
@星月静空201602:青年才俊,真厉害。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么?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法国福楼拜曾费三个月的工夫做成一篇文章;莫泊桑登门请教,福楼拜叫他把十年辛苦成就的稿本付之一炬,从新起学描实境。我们读莫泊桑那样的极自然极轻巧极流利的小说,谁会想到他的文字也是费工夫做出来的呢?我近来看见两段文字,觉得是青年作者应该悬为座右铭的,写在下面给你看看:
一段是从托尔斯泰的儿子所做的《回想录》里面译出来的,这段记载托尔斯泰著《安娜·卡列尼娜》修稿时的情形。他说:“《安娜·卡列尼娜》初登俄报时,底页都须寄吾父亲自己校对。他起初在纸边加印刷符号如删削句读等。继而改字,继而改句,继而又大加增删,到最后,那张底页便成百孔千疮,糊涂得不可辨识。幸吾母尚能认清他的习用符号以及更改增删。她尝终夜不眠替吾父誊清改底页。次晨,她便把很整洁的清稿摆在桌上,预备他下来拿去付邮。吾父把这清稿又拿到书房里去看最后一遍,到晚间这清稿又重新涂改过,比原来那张底页要更加糊涂,吾母只得再抄一遍。他很不安地向吾母道歉:‘松雅吾爱,真对不起你,我又把你誊的稿子弄糟了。我再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之后又有明天。有时甚至于延迟几礼拜或几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再看一下’,于是把稿子再拿去改过。再誊清一遍。有时稿子已发出了,吾父忽然想到还要改几个字,便打电报去吩咐报馆替他改。”
你看托尔斯泰对文字多么谨慎,多么不惮烦!小泉八云给张伯伦教授的信也有一段很好的自白,他说:“……题目择定,我先不去运思,因为恐怕易生厌倦。我作文只是整理笔记。我不管层次,把最得意的一部分先急忙地信笔写下。写好了,便把稿子丢开,去做其他较适宜的工作。到第二天,我再把昨天所写的稿子读一遍,仔细改过,再从头至尾誊清一遍,在誊清中,新的意思自然源源而来,错误也呈现了,改正了。于是我又把它搁起,再过一天,我又修改第三遍。这一次是最重要的,结果总比原稿大有进步,可是还不能说完善。我再拿一片干净纸作最后的誊清,有时须誊两遍。经过这四五次修改以后,全篇的意思自然各归其所,而风格也就改定妥帖了。”
小泉八云以美文著名,我们读他这封信,才知道他的成功秘诀。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點窜的才算好脚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更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种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日夜然后动笔。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不过初学作文也应该认清路径,而这种路径是不难指点的。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作,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霸若因为要描写吉卜赛野人生活,便自己去和他们同住,可是这并非说他们完全不临帖。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功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中国国文教员们常埋怨学生们不会做议论文。我以为这并不算奇怪。中学生的理解和知识大半都很贫弱,胸中没有议论,何能做得出议论文?许多国文教员们叫学生入手就做议论文,这是没有脱去科举时代的陋习。初学做议论文容易走上空疏俗滥的路。我以为初学作文应该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作者朱光潜,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百字快讯
【教育】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采访时,回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减负有关的“三点半”现象。孩子三点半放学,本是为了减负,不过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成了家庭的压力。
@啊呀呀:种种的减负方式,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社会,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
@白&黑:家长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又期盼孩子“题名金榜”。唉!
@之乎者:不要让“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成为空话。
【文化】今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考试中,中国画专业考试科目“素描”调整为“线描”;中国画书法创作考试,要求考生“自作咏春七绝一首”,其中诗文占30分,书写占70分。
@茉莉花开: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很有必要。
@炎水平平:美术类考生大多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才走上艺考之路的,现在看来,学文化偷不得懒。
@##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倡导,加强了对考生人文艺术内涵的考查。
【科技】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除了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分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出生于1991年的冯础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最年轻的项目参与人。
@yue小林:希望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好。
@shi*shi:向执着于科研的王泽山院士、侯云德院士致敬!
@星月静空201602:青年才俊,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