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信息化是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世界铁路发展趋势,也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运输需求总量将快速增长。这对运输能力、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资源不足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各项目标,必须紧紧抓住铁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尽快缓解瓶颈制约,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运力保障。
一、“十一五”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全社会客货需求稳步增长,运输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据有关部门预测, 2010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将达到19亿人次、32亿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10.6%和3.7%。旅客、货物周转量达到820亿公里,25,0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9%和4.0%。“十一五”期间铁路运输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客运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2000美元,城镇化率会超过5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旅客运量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运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旅客集散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趋势更加凸现,大运量、中长途跨区域旅客运输需求会大幅度增长,同时城市间中短途客运量也迅猛增长,成为铁路旅客运输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末期,铁路客运量增长速度将达到12%,标志着铁路客运发展跨入新的时代。
(二)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大宗货物运输稳步增长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处于上升阶段。“十一五”期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为铁路运输继续带来很大压力。解决能源原材料运输问题,仍将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预计煤炭运量的70%,大宗货物的70%,将由铁路承担。2010年铁路煤炭运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冶炼物质运量将达到6.6亿吨左右,石油运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粮食、化肥、农药等将超过2亿吨。
(三)区际间货物运输增长加快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中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全局发展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中、东部地区互联互动共同发展。随着铁路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区间联系通道加快建设,既有铁路服务线和电气化的改造,运输能力将大幅度提高,为沟通大客户的交流、发展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持。区域间铁路运输量明显加快。
(四)进出口货物运输增势强劲
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世界市场资源共享将使外贸运输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一五”期间铁路在外贸货物运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预计2010年铁路港口及公路运量将超过12亿吨。满洲里等4个主要港口出入境货物运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产成品、高附加值产品、外贸商品需求非常旺盛,这对货运集装化、专业化和快捷化,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铁路在集装箱,冷藏等运输市场有较快的发展。预计2010年铁路集装箱运量将达到1000万吨。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核心,尽快提高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推进铁路改革,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
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必须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发展大局,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能源建设、国土开发等总体发展战略,保证货畅齐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坚持推进铁路快速发展。铁路快速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紧紧围绕铁路快速发展,充分体现铁路现代化理念,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解决铁路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铁路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铁路初级设备与应用设备、点与线、干线与支线的协调配套。要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强化港口和国际联运口岸,拓宽主要通道和中心枢纽的建设。注重铁路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铁路的关系。把五个统筹落实到铁路各项工作中。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4)坚持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系统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借鉴国外铁路和国内相关行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建立铁路新的管理体制,促进铁路经营机制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发展目标是,铁路快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运输能力、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点线协调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铁路运输服务体系。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较大缓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更加强化。具体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1.路网规模迅速扩大。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辅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连接里程9万公里,辅线电气化率达95%以上。
2.快速客运初步成网。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铁路交通系统,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2010年网络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
3.继续强化煤炭运输通道,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干线改造,形成组织先进、功能完善、运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2010年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5亿吨以上。
4.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扩展西部路网,强化完善东中部路网。2010年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4万公里,中东部路网基本能够适应东部实现现代化,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
5.快捷货运更通畅。完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集装箱中心建设,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系统。2010年双层集装运输箱通道总规模达到约1万公里。
6.运输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通车组成套技术。货车载重量和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2010年电力机车承担运输量比重达到80%左右。基本实现铁路调度、指挥自动化、客货提交信息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7.铁路全面发展,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生产率布局和运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运输市场不断扩展,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运输经营收入较快增长,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
8.铁路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融资规模显著增加,政企分开不断深入,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铁路管理机制。
(三)铁路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铁路网的发展
(1)建设快速的客运网络。建设哈大、京沪、京广、石太、郑京、郑徐等客运专线以及南京经合肥到武汉,宁波经温州、福州、厦门到深圳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京津、沪林、沪杭、广珠、广深、南京经芜湖到安庆、海南中环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有线的改造,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使13000公里主要干线客车时速达到200公里,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运输需求总量将快速增长。这对运输能力、效率以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同时,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大,资源不足与加快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发展面临新的压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强调要加快发展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各项目标,必须紧紧抓住铁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尽快缓解瓶颈制约,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运力保障。
一、“十一五”铁路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全社会客货需求稳步增长,运输质量要求日益提高。据有关部门预测, 2010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将达到19亿人次、32亿吨左右。年均增长速度为10.6%和3.7%。旅客、货物周转量达到820亿公里,25,0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9%和4.0%。“十一五”期间铁路运输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客运量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010年我国人均GDP将接近2000美元,城镇化率会超过5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旅客运量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运输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旅客集散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趋势更加凸现,大运量、中长途跨区域旅客运输需求会大幅度增长,同时城市间中短途客运量也迅猛增长,成为铁路旅客运输新的增长点。预计“十一五”末期,铁路客运量增长速度将达到12%,标志着铁路客运发展跨入新的时代。
(二)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大宗货物运输稳步增长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其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处于上升阶段。“十一五”期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为铁路运输继续带来很大压力。解决能源原材料运输问题,仍将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预计煤炭运量的70%,大宗货物的70%,将由铁路承担。2010年铁路煤炭运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冶炼物质运量将达到6.6亿吨左右,石油运量将达到1.5亿吨左右,粮食、化肥、农药等将超过2亿吨。
(三)区际间货物运输增长加快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中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全局发展做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中、东部地区互联互动共同发展。随着铁路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区间联系通道加快建设,既有铁路服务线和电气化的改造,运输能力将大幅度提高,为沟通大客户的交流、发展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持。区域间铁路运输量明显加快。
(四)进出口货物运输增势强劲
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世界市场资源共享将使外贸运输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一五”期间铁路在外贸货物运输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预计2010年铁路港口及公路运量将超过12亿吨。满洲里等4个主要港口出入境货物运量将达到8000万吨以上。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消费市场日趋活跃,产成品、高附加值产品、外贸商品需求非常旺盛,这对货运集装化、专业化和快捷化,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铁路在集装箱,冷藏等运输市场有较快的发展。预计2010年铁路集装箱运量将达到1000万吨。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为核心,尽快提高运输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推进铁路改革,不断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
要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必须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发展大局,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能源建设、国土开发等总体发展战略,保证货畅齐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坚持推进铁路快速发展。铁路快速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紧紧围绕铁路快速发展,充分体现铁路现代化理念,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解决铁路面临的主要矛盾,加快铁路发展。
(3)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铁路初级设备与应用设备、点与线、干线与支线的协调配套。要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强化港口和国际联运口岸,拓宽主要通道和中心枢纽的建设。注重铁路建设和城镇发展规划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铁路的关系。把五个统筹落实到铁路各项工作中。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
(4)坚持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系统引进先进技术,推进自主创新,借鉴国外铁路和国内相关行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建立铁路新的管理体制,促进铁路经营机制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发展目标是,铁路快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运输能力、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点线协调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建成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的铁路运输服务体系。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较大缓解,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更加强化。具体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
1.路网规模迅速扩大。建设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辅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万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连接里程9万公里,辅线电气化率达95%以上。
2.快速客运初步成网。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铁路交通系统,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2010年网络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
3.继续强化煤炭运输通道,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干线改造,形成组织先进、功能完善、运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2010年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5亿吨以上。
4.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扩展西部路网,强化完善东中部路网。2010年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4万公里,中东部路网基本能够适应东部实现现代化,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
5.快捷货运更通畅。完成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集装箱中心建设,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系统。2010年双层集装运输箱通道总规模达到约1万公里。
6.运输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现代化。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通车组成套技术。货车载重量和安全可靠性显著提高。2010年电力机车承担运输量比重达到80%左右。基本实现铁路调度、指挥自动化、客货提交信息化、经营管理现代化。
7.铁路全面发展,运输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生产率布局和运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运输市场不断扩展,运输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运输经营收入较快增长,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
8.铁路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市场化融资规模显著增加,政企分开不断深入,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铁路管理机制。
(三)铁路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铁路网的发展
(1)建设快速的客运网络。建设哈大、京沪、京广、石太、郑京、郑徐等客运专线以及南京经合肥到武汉,宁波经温州、福州、厦门到深圳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京津、沪林、沪杭、广珠、广深、南京经芜湖到安庆、海南中环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有线的改造,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使13000公里主要干线客车时速达到200公里,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