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正在酝酿出台的《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确立了“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这将改变目前偏重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式。起草标准的专家称,按照新标准,现在多数老师不合格,现在的中小学老师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不读书、不研究、不合作。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想在三尺讲台上,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做到不断地充电,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等这些基本素质。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共中央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新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重挑战。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要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程开发意识。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二是科研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探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探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能否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才智。所以,教师必须以探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探究和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是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和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和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四是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形式势在必行。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把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五是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把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自身努力外,还与学校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师资培训,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下面就将我市一些学校的好做法归纳如下:
一是加强教师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和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及应对策略。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每学期给教师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向及办法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从而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加强教师的教学探究、科研能力的培训。(1)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应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探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还打破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探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探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探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学校每学期通过组织教师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2)课题带动课题探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把课题探究作为培训的基点,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探究培训,学习把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课题探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鼓励教师将探究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边探究边总结边反思。同时再开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深化课题研究。首先,老师们把课题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注重每一节研究课,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学习、研究、提升、展示的好机会,有个人备课,有集体攻关,同事协作。教研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三步,全校开展评优课活动。课上教师都很好地落实了专题,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究课后,组内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讨论从教学理念的体现,到教学行为的落实;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学手段的运用,到教学效果的呈现。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得到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得与失,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老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氛围与空间,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是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要让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改变一支粉笔教一代的局面,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意识。目前,大量的教学媒体被闲置,表面上由于软件不够,而事实上,主要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之所以不支持教育技术的运用,实质上是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战。因此,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重视教师的培训。必须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只有提高了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才能使教师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实现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备“对人民教育事业无限忠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方法;有公正廉洁的品质;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等这些基本素质。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进步,教育本身也发展着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共中央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教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将课程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用教学实践去验证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这些新问题都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严重挑战。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要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课程开发意识。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二是科研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假如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探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探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能否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才智。所以,教师必须以探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探究和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是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和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学校教育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和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四是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形式势在必行。21世纪,“文盲的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或不会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人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新文盲特征。”科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教师必须迅速适应科学发展的形势,学习、把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五是学习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把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自身努力外,还与学校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师资培训,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下面就将我市一些学校的好做法归纳如下:
一是加强教师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和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向及应对策略。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每学期给教师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向及办法有了进一步的熟悉,从而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加强教师的教学探究、科研能力的培训。(1)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探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应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探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还打破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探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探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探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学校每学期通过组织教师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2)课题带动课题探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把课题探究作为培训的基点,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探究培训,学习把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课题探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研讨,鼓励教师将探究的心得及时记录下来,边探究边总结边反思。同时再开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深化课题研究。首先,老师们把课题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注重每一节研究课,把这个过程看作一个学习、研究、提升、展示的好机会,有个人备课,有集体攻关,同事协作。教研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第三步,全校开展评优课活动。课上教师都很好地落实了专题,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研究课后,组内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讨论从教学理念的体现,到教学行为的落实;从教学方式的选择,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学手段的运用,到教学效果的呈现。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得到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得与失,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给老师提供了教学研究的氛围与空间,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是开展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要让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改变一支粉笔教一代的局面,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意识。目前,大量的教学媒体被闲置,表面上由于软件不够,而事实上,主要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之所以不支持教育技术的运用,实质上是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战。因此,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重视教师的培训。必须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只有提高了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才能使教师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实现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实现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