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4年成为一名老师到现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攒”了好多名字——
她叫得出全校1000多个学生每一个人的名字,学生们喊她“云朵妈妈”;她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手机开机,家长们称她“秒回校长”;她源源不断地把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实践成果送进偏远山区的课堂,同行们叫她“种子校长”。
孩子们和“云朵妈妈”之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他们会以“晴雨表”的形式记录心情:快乐,就画个小太阳,吴蓉瑾就会把孩子们的心声分享给全班同学;烦恼,就画把伞,或是一朵下雨的云,表明孩子遇上难事,吴蓉瑾就会和他们公开讨论;不想诉说,就画个太阳躲在云间,吴蓉瑾就会私下找他们谈心。
这套独具特色的“情感教育”,缘起于2004年的一次招标揭榜。
当时,一份自查报告让卢湾一中心小学老校长程华锁紧了眉头。报告显示,学校有一成左右孩子完全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不会主动关心、体谅别人,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怯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等问题也较为普遍。程华决定做一个关于促进青少年情感发展的课题,在全校招募教师做先行者。说话轻柔、略带青涩的年轻教师吴蓉瑾揭了榜。
然而,想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谈何容易。在最初摸索的过程中,吴蓉瑾遇到了一件至今难忘的事。“吴老师,今天体育课打乒乓球,我捡了90次球,我很难过。”一个小女孩的“晴雨表”,让吴蓉瑾愣住了。询问得知,同学们和这个孩子打球,总是直接扣球,她只能一次次去捡球。
吴蓉瑾还发现有同学欺负这个女孩子的情况,起因是这个孩子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有同学还给她起了个“小狮王”的绰号。一天午饭后,吴蓉瑾带着各种颜色的小发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细致地给小女孩扎起了辫子。从那以后,孩子们对女孩的态度渐渐改变,小女孩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如果只讲大道理,而没有让学生感到你是真正爱这个孩子,教育怎么能起效果呢?”这件事让吴蓉瑾更坚定了要把情感教育课上好的决心。
还有一堂课,吴蓉瑾也忘不了。一名二年级女孩突发疾病去世,教室里的座位突然空出一个,孩子们懵懂的眼神里,自然地流露出迷惑和害怕。吴蓉瑾把女孩妈妈告诉她的一件事,含泪讲给了孩子们。女孩去世后,她妈妈在家里床底下找到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会很乖。”
那一天的课堂,她带着孩子们反复诵读小女孩生前写的文章《小雨点和小树叶》。“我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生命非常可贵,要无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是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堂情感课,让孩子们学会爱。”吴蓉瑾说。
从怀疑到信任,从包容到接纳,从师生到密友……吴蓉瑾用心了解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用爱书写每个孩子的成长心迹。这所“爱的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表达,学会了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
寒来暑往,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吴蓉瑾都会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是她的微信号,还有一句她说过无数遍的话:“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讲到这里,中共一大纪念馆小小讲解员陆姝言提高了语调,挺直了脊梁。二年级学生陆姝言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社团里年纪最小的讲解员。这支特殊的团队,是吴蓉瑾在情感教育课程中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2006年,少先队员们不经意间的提问,让吴蓉瑾陷入了沉思。“打好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种子,身边不就有最鲜活的课堂。”吴蓉瑾把目光投向距离学校步行只需15分钟的中共一大会址。她领着学生们参观,突然一个孩子说:“要是讲解员跟我们一般大就好了。”吴蓉瑾迅速指导成立“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社团,邀请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上门指导,馆校合作打造儿童版讲解稿。
“孩子们喜欢听有冲突感的故事,比如那天夜里租界巡捕是怎样袭扰了会场?但戏剧性不是编排历史,而是靠学生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等把历史本身的精彩表现出来。”专家和师生一起调研,反复讨论,把波澜壮阔的党史变成了一个个通俗易懂、精彩纷呈的小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常常被小小讲解员们的投入状态所打动。“孩子们的讲解声情并茂,汗水打湿了校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赢得观众的掌声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望向会址里的小天井,吴校长就站在那里,向孩子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小小讲解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吴校长的目光始终温暖。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红领巾”,把红色故事从普通话版逐渐扩展到英语、快板、连环画等版本,他们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传承路上的小不点”。
“那段讲解词我仍然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当年的“小不点”小琳说,童年的这段经历对她影响很深,毕业后她要回到母校,参与新上岗的小小讲解员的培训工作。
爱的种子,满含心灵炽热。吴蓉瑾帮孩子们种下的这粒爱的种子,格外饱满厚重。
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常常受到同龄人羡慕,除了他们有一位“云朵妈妈”,还因为他们有一套自主研发的“云课堂”。比如,手持一支智能云笔,一个学生在课业练习时停顿时间的数据会被反馈给授课老师,老师可以更精准地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为了把老师从烦琐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吴蓉瑾提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步步构建梦想中的“云课堂”:可自动调节明暗的教室灯光系统,可自动监测、触发净化设备的空气净化系统等“云系列”,让学习变得更“智慧”,老师变得更“全能”。
“小学是一个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阶段。我们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掌握孩子们生活的状态,找准、找全他们成长的‘穴位’。”为了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吴蓉瑾想尽办法引入更丰富的课外教育,尽可能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和兴趣。
可是,这些课程从哪里来?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出的费用又怎么支付?吴蓉瑾冥思苦想。
“您好,我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吴蓉瑾,您能给我们的孩子送一些课程吗?”当年,吴蓉瑾登门“求”课的场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原校长李小华依然历历在目。李小华耐心听完了她长达半个小时的恳请,由衷说了一句:“你是真的爱学生。”
文物鉴赏、西点制作……两周后,由职校老师送教上门的13门职业体验课陆续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开起来了,两校的合作也延续至今,成为上海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孩子们的课表丰富了,校长的日程更满了。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校,晚上10点半后离开,周末两天概不例外。学校老师们都知道,吴蓉瑾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是家常便饭,忙起来有时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很多时候我是在给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课程,我就想能不能引进来,让我们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体验,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兴趣。”吴蓉瑾说。
她是如此不惜时间——不论毕业了多少年,更不论是不是她的学生;不论是上海的老师,还是偏远山区结对帮扶学校的老师,只要找到她,她就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她又是如此珍惜时间——去外地授课,她总是请求对方把上课时间安排在下午。这样她就能在讲完课后直奔机场,连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师生互道一声“早上好”。
今年47岁的吴蓉瑾,选了一幅很萌的图画作微信头像——一个女孩驾着一片云,寓意放飞青春的梦想。27年过去,梦想指引,初心未改。
她叫得出全校1000多个学生每一个人的名字,学生们喊她“云朵妈妈”;她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手机开机,家长们称她“秒回校长”;她源源不断地把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实践成果送进偏远山区的课堂,同行们叫她“种子校长”。
把爱的表达化作云朵
孩子们和“云朵妈妈”之间,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他们会以“晴雨表”的形式记录心情:快乐,就画个小太阳,吴蓉瑾就会把孩子们的心声分享给全班同学;烦恼,就画把伞,或是一朵下雨的云,表明孩子遇上难事,吴蓉瑾就会和他们公开讨论;不想诉说,就画个太阳躲在云间,吴蓉瑾就会私下找他们谈心。
这套独具特色的“情感教育”,缘起于2004年的一次招标揭榜。
当时,一份自查报告让卢湾一中心小学老校长程华锁紧了眉头。报告显示,学校有一成左右孩子完全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不会主动关心、体谅别人,冲动、任性、缺乏自制力,怯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等问题也较为普遍。程华决定做一个关于促进青少年情感发展的课题,在全校招募教师做先行者。说话轻柔、略带青涩的年轻教师吴蓉瑾揭了榜。
然而,想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谈何容易。在最初摸索的过程中,吴蓉瑾遇到了一件至今难忘的事。“吴老师,今天体育课打乒乓球,我捡了90次球,我很难过。”一个小女孩的“晴雨表”,让吴蓉瑾愣住了。询问得知,同学们和这个孩子打球,总是直接扣球,她只能一次次去捡球。
吴蓉瑾还发现有同学欺负这个女孩子的情况,起因是这个孩子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有同学还给她起了个“小狮王”的绰号。一天午饭后,吴蓉瑾带着各种颜色的小发夹,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细致地给小女孩扎起了辫子。从那以后,孩子们对女孩的态度渐渐改变,小女孩终于露出开心的笑容。“如果只讲大道理,而没有让学生感到你是真正爱这个孩子,教育怎么能起效果呢?”这件事让吴蓉瑾更坚定了要把情感教育课上好的决心。
还有一堂课,吴蓉瑾也忘不了。一名二年级女孩突发疾病去世,教室里的座位突然空出一个,孩子们懵懂的眼神里,自然地流露出迷惑和害怕。吴蓉瑾把女孩妈妈告诉她的一件事,含泪讲给了孩子们。女孩去世后,她妈妈在家里床底下找到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我以后会很乖。”
那一天的课堂,她带着孩子们反复诵读小女孩生前写的文章《小雨点和小树叶》。“我不仅要让孩子们知道,生命非常可贵,要无比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更是提醒自己,要上好每一堂情感课,让孩子们学会爱。”吴蓉瑾说。
从怀疑到信任,从包容到接纳,从师生到密友……吴蓉瑾用心了解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用爱书写每个孩子的成长心迹。这所“爱的学校”里,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表达,学会了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
寒来暑往,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吴蓉瑾都会送上一张小卡片,上面是她的微信号,还有一句她说过无数遍的话:“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把心的炽热注入爱的种子
“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讲到这里,中共一大纪念馆小小讲解员陆姝言提高了语调,挺直了脊梁。二年级学生陆姝言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社团里年纪最小的讲解员。这支特殊的团队,是吴蓉瑾在情感教育课程中的又一次创新探索。
为什么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2006年,少先队员们不经意间的提问,让吴蓉瑾陷入了沉思。“打好红色底色,种下信仰种子,身边不就有最鲜活的课堂。”吴蓉瑾把目光投向距离学校步行只需15分钟的中共一大会址。她领着学生们参观,突然一个孩子说:“要是讲解员跟我们一般大就好了。”吴蓉瑾迅速指导成立“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社团,邀请中共一大会址讲解员上门指导,馆校合作打造儿童版讲解稿。
“孩子们喜欢听有冲突感的故事,比如那天夜里租界巡捕是怎样袭扰了会场?但戏剧性不是编排历史,而是靠学生的语言、神态、肢体动作等把历史本身的精彩表现出来。”专家和师生一起调研,反复讨论,把波澜壮阔的党史变成了一个个通俗易懂、精彩纷呈的小故事。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宇常常被小小讲解员们的投入状态所打动。“孩子们的讲解声情并茂,汗水打湿了校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赢得观众的掌声后,他们总是习惯性地望向会址里的小天井,吴校长就站在那里,向孩子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小小讲解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吴校长的目光始终温暖。这群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红领巾”,把红色故事从普通话版逐渐扩展到英语、快板、连环画等版本,他们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传承路上的小不点”。
“那段讲解词我仍然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当年的“小不点”小琳说,童年的这段经历对她影响很深,毕业后她要回到母校,参与新上岗的小小讲解员的培训工作。
爱的种子,满含心灵炽热。吴蓉瑾帮孩子们种下的这粒爱的种子,格外饱满厚重。
将爱的智慧传得更远
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常常受到同龄人羡慕,除了他们有一位“云朵妈妈”,还因为他们有一套自主研发的“云课堂”。比如,手持一支智能云笔,一个学生在课业练习时停顿时间的数据会被反馈给授课老师,老师可以更精准地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为了把老师从烦琐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去因材施教,吴蓉瑾提出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步步构建梦想中的“云课堂”:可自动调节明暗的教室灯光系统,可自动监测、触发净化设备的空气净化系统等“云系列”,让学习变得更“智慧”,老师变得更“全能”。
“小学是一个孩子需要全面教育和定型的阶段。我们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掌握孩子们生活的状态,找准、找全他们成长的‘穴位’。”为了把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吴蓉瑾想尽办法引入更丰富的课外教育,尽可能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和兴趣。
可是,这些课程从哪里来?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出的费用又怎么支付?吴蓉瑾冥思苦想。
“您好,我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校长吴蓉瑾,您能给我们的孩子送一些课程吗?”当年,吴蓉瑾登门“求”课的场景,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原校长李小华依然历历在目。李小华耐心听完了她长达半个小时的恳请,由衷说了一句:“你是真的爱学生。”
文物鉴赏、西点制作……两周后,由职校老师送教上门的13门职业体验课陆续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开起来了,两校的合作也延续至今,成为上海市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
孩子们的课表丰富了,校长的日程更满了。每天早上7点半前到校,晚上10点半后离开,周末两天概不例外。学校老师们都知道,吴蓉瑾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是家常便饭,忙起来有时一天只睡两个小时。“很多时候我是在给自己‘找工作’,看到其他地方有好的课程,我就想能不能引进来,让我们的孩子足不出校就能体验,慢慢找到相伴一生的兴趣。”吴蓉瑾说。
她是如此不惜时间——不论毕业了多少年,更不论是不是她的学生;不论是上海的老师,还是偏远山区结对帮扶学校的老师,只要找到她,她就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她又是如此珍惜时间——去外地授课,她总是请求对方把上课时间安排在下午。这样她就能在讲完课后直奔机场,连夜返回,第二天一早又能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师生互道一声“早上好”。
今年47岁的吴蓉瑾,选了一幅很萌的图画作微信头像——一个女孩驾着一片云,寓意放飞青春的梦想。27年过去,梦想指引,初心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