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指出:“发展需要主动,成长无法替代”,并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决不暗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小孩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解放小孩的眼睛”,让学生看一看;“解放小孩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小孩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通过构筑多种平台,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发展
  
  1.创新问题情景,引领思维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找到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儿童的思维特征大多是问题性的,产生于对问题积极探索的需要,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不断寻求策略,不断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请学生利用自己的学具圆,观察思索: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动手操作并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从而探索出用“绕”、“滚”、“截”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归纳出共同特征: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接着让学生观察“小球”,思考: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启发学生联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内某条线段有关?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师拿出都系有小球的长度明显不同的绳子,一起不停地转,想一想哪个圆的周长大?为什么?最后让学生思考: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动态发展过程,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营建探究情境,促进主动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者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方法,单靠死记硬背“吞”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从而失去信心,折损锐气。观察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表象,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观察和比较是学生参与探索的重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创造、发现的机会,必须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巧妙的处理,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便于比较的学习内容,变教为探,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使他们积极参与对数学知识的创造和发现。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取出三角形卡片,观察它们的内角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三角形,并根据它们的主要特征给三角形命名;然后让学生动手试试,三角形的边各有什么关系,比一比再分类;最后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这样引导学生主动给三角形分类,让学生自行探索出多种实践方法,培养了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数学素质的提高。
  3.提供操作情景,培养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倡导学生在亲历实践中获取知识。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严密性、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为学生提供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尽量不让学生的手闲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变使用教具为学具操作,让他们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抽象的概念“物化”为视觉的现象,“内化”为学习的智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课前让全班学生每人各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一把剪刀,并在纸盒上标明“长、宽、高”或“棱”。课上让学生沿着长宽高以及棱把纸盒剪开、展平,观察它们的形状,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等字标明6个面,得出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哪一种方法最好?通过观察与操作实践,得出最佳方案。这样,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在学生的操作中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4.构筑互动情境,培养合作创新能力。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合作既要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也要有生生之间的合作,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弊端就是学生的学习缺少合作,教学讲授偏多,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对学习问题的共同探讨少,交往能力得不到提高,个性发展得不到强化。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深挖教材,针对学习的疑点、难点和教材的重点,精心创设充满生机的“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使他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争论,从而发展良好的个性。如教学“比例的应用”时,当学生做完例1、例2后,小组合作,讨论比较这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余可补充,充分让学生说出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接着让学生讨论: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得出:在一道题的三种量中,如果一定的量是“分”量,就是正比例;如果一定的量是“总”量,就是反比例。最后让学生看书验证。这样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讨论、研究例题的异同点,并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步骤,有利于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教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关键词】数形结合解题教学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c
期刊
【摘要】求解带电粒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洛伦兹力F提供向心力,再运用必要的数学知识就可以求解。  【关键词】洛伦兹力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ut the circular motion of the charged particle in the magnetic field  J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才能让朗读避免“虚情假意”,达到“情真意切”呢?怎样落实有效朗读的指导训练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指导形式     1.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期刊
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应在逐渐具备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能力等一般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下面就这些能力的培养作粗浅的说明。  1.注重阅读。阅读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说过:“书读百遍,其义再现。”对于历史课文的阅读,有它自身的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应注意课本篇章结构、大小子目的内在联系,理清哪些是基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习作“源于生活”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从热爱生活、读书积累、促进心理发展和指导表达方法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源于生活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of “stemming from life” for pupils’ writing   Wang Sujing   【Abstract】The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满足后继的学习需要,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包括: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意整体性教学。  【关键词】数学认知结构教学策略问题解决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语文课“主导”的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魅力专业素养授课激情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据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却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觉得“上语文课没劲”,甚至将语文课的时间视为“休整”时间,“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以利于其它学科,尤其是数理化等科目的学习。基于此种认识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的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合理设计、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实践、善于实践、获得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How to cultivate the pupils’ operational practice ability   Zhang Guimei   【Abstr
期刊
【摘要】纪录片需要真实,纪录片的本性就是真实。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新纪录影片”的提出,纪录片的本性又再次成为争论不休的命题。纵观纪录片发展的历史,“对现实的虚构”观点的提出,纪录片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更多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诠释,纪录片的本性其实是纪录、真实与虚构的三元合一。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虚构    Something true and figmentary of t
期刊
【摘要】根据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课程理论,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在发挥大单元情境课程的能动作用,提高小学德育的整体效应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且有一定影响的“大单元情境活动”的传统。大单元情境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途径是以品德课为基础,以实践课程为主导,以环境课程为源泉。  【关键词】情境课程 实施过程 德育的整体效应    B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