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胡兰成与张爱玲(下)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an2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亡路上,又遇到寡妇范秀美。
  张爱玲去温州寻他,知道爱已过去。那枕上的眼泪早就成了爱的痕迹。他还给她看和范秀美的种种文字记录,以及他画的范秀美,她说,“看不下去。”
  这不是戏剧,是真实而凛凛的一幕——哪个女人可以忍受自己的爱人炫耀新欢?他以为她正大仙容,心也这样宽泛到和他一起爱?这是他与她的不同。他爱众多与他有缘的女子,她只独爱这一人。他一次次都爱得彻底,和自己的过去却并不了断,她是不爱了就彻底了了尘缘,连气味和粘连来的任何东西都挥散得一千二净。
  那一夜,张爱玲一夜未睡。看着胡熟睡的样子,发呆到天亮。此样的痛,成为一生的朱砂痣。
  那是他们此生最后一夜在一起。
  别离温州她举着伞站在船边,涕泪良久。那一次,她把自己《太太万岁》全部的稿费都留给了他。这是张爱玲比别的女子可爱义气的地方,即使离散了,她仍然让胡兰成活得这样有尊严——她知道,人没有钱,就没有尊严。
  第二天她搬家,此后杳杳。永远不让他找到她。她粘连于事物的本身,戾气、怨气都如刀出鞘,她太过用力,于人于事,一生都如此。以为她明了,是文字中明了而已,现实中,她对自己都是决绝的。亮艳而无隋。
  从此是路人。
  他寄来的信,是再也不看了。早早晚晚
  后来解放,她先香港再美国。他流落日本。遇到佘爱珍——著名魔窟76号吴四宝曾经的太太;“她长身玉立,粉不施而白,眉不描而黛,她双手使枪,杀人不眨眼”……这是胡兰成与别的男人不同的地方。他把天地与耻辱早看得透彻,一个用枪的女子,一个写字的男子,却恩爱异常——什么是爱情?遇见就是爱情。
  彼时,她是他的良时燕婉。这是胡兰成有情的地方,杀人的女子,动情起来是一样的明如春水艳若春光。他只看明丽的春,是因为经历的冬天太多太多了。
  但胡一生知道,最懂他的人是张爱玲。
  所以,每每提及。他一旦提及,她就愤怒。是真的愤怒,央及到作家朱西宁。
  张爱玲原本把朱西宁当故交,也曾小有来往。忽尔听到朱西宁与胡兰成有联络,既刻绝交。她是这样不让任何事情粘连于心上,不要那曾经咀嚼过的口香糖粘于身上,自己把自己囚于了牢内。
  与美国人赖雅的短暂婚姻不过是为了生存——她从来不曾爱过这个男子。从来。那唯一一次的怀孕,也因为生存而流产,她把堕下的胎冲入到马桶中,又无情又镇定又凛洌—那是她写出的,或许是写给我们看,或许,心里也疼到了天崩地裂。到底,她是女子。
  她只给他写过一封信,索一本旧书《山河岁月》。但胡写了长信来,她立刻怕纠缠粘连,既刻又写信说他误解了她的意思——她活得如此小心翼翼,生怕别人沾了她的光。
  胡倒显得坦荡起来。
  年少时,只顾着欣赏着那一意孤行、决绝无隋的张爱玲,甚至她的与世隔绝。晚年,她每天往返于医院,看半天病,然后坐半天车回到自己的汽车旅馆里。不与任何人往来。与助手来往都通过纸条,半年看一次信箱。每天喷杀虫剂,她有严重心里疾病——迷恋孤独并且让世人跟着她—起迷恋。
  年龄长了,倒欣赏胡兰成的人世。
  那不抱怨不照眼的修行,虽然看似无情无耻,倒是人生真味——我看张爱玲才是没有放下,《小团圆》是自己的解释,仿佛给世人的一张情路说明书。那人世的微波,写得清么?她还在分东西分南北分爱恨分情仇,而胡兰成,是天地一家亲,是春天,是懂得里的一枝桃花,仙气有了,妖气没了。
  张爱玲太留痕迹。远不如胡兰成达观通透。她不懂相期早就渺云汉,不懂永绝无情游——她的无情全用在了自己的小说里的人物中,而把自己,一生用力成一个有情痴情的人,吊在胡兰成这棵树上,以命相胁。
  而太过用力的人生,从来是悲剧一场。那看似轻描淡定的人生,实则更亮艳。
  看过胡兰成晚年几幅书法作品。
  真是动容。
  那份贞静,已经修练到不动声色。虽则波涛汹涌,却还是笑容满面——他从来被认为异类异已,从人格到人品文品,都仿佛坏到不能再坏,但是,那文字的光辉与骨力,那书法的娴容与空灵,如同当年看到弘一法师“悲欣交集”四字,骨子里,早就不落色境。
  什么爱恨情仇,什么美丽与哀愁,他都站成了仙风道骨和旁观者——连爱情都是身外之物,懂得才是大真。可惜张爱玲不但懂得晚了,而且到最后,还用力地渲染了一笔。
  到现在为止,张爱玲仍然是照眼的好,闪闪夺目。
  而胡兰成,是宝玉光含,早早晚晚,山川阡陌都懂得了。那文字里最原始的莽莽原气和异味灵动,六朝古风,重又席卷而来,再想起胡兰在,会一惊。
  朱天文懂得了,称胡兰成胡爷。衣钵里,胡味比张味多。文字达透,人也达透。五十岁的女子,站在梨花树下,一脸笑意,阿成说她是稀有金属,我说她是人世间最迷恋这花花世界的桃花女,天地縱横驰骋,她心里看似野蛮得什么似的,但是,安静,从容不用力。
  仍然是好的——她和他曾经相爱,曾经是夫妻。两个人文字都好到让人颤粟,于今人后人读起来,拍案之余汗颜,已经足够。
  纵有不心甘,也愿意在早春,着一件果绿色衫子,端坐于十七楼阳台,一边写着,一边心里吹起了浮世的风。
  有这场懂得,他和她,虽然隔了世,但是,是人世间最大的好。虽然谁也懂得不了谁的万分之一,可是,总比天地浑沌什么也不懂得要好。
  所以,还是充满了无限绝艳而凄婉的感激了。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琵琶的一重性格,是属于北方风沙的霹雳弦惊,即使在昭君手上,也是哀怨里不减风霜北地之意;  而琵琶的另一重性格,是属于江南丝竹的悠扬婉转,是更贴近女儿情的一种委婉动人。  将琴代语,聊写衷肠,琵琶斜倚在女子怀中,总像是殷殷切切、等同于女性的诉说。  似乎,琵琶的一个文化标签,就是专属于女子的标签。  最著名的女性与琵琶的词作,要数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
期刊
唐时高人通过品茶诠释时间:时间是在空间里完成的,空间是在山水间完成的,山水是在品茶中完成的,品茶是在诗人心中完成的。  唐时的品茶费时较多,关键在煮;到宋时茶是点出来的,时间就费在那后面的斗茶之上;再后来到明时的冲泡,那时间就费在了“孵茶馆”上。无论唐煮、宋点还是明冲泡,总之,都是让人停下来,面对世界,或者反观内心。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从前读到此诗,心中便是一幅画:李白背对着我席地
期刊
池者,自然不大。一汪水,一洼塘,寻寻常常。但只需几片莲,一两朵静静的绽放,这随处可见的一汪水泊就立显不凡,有着特别的气场。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而被喻之“花之君子”。  离我们九百多年前的某日,—个叫周敦颐的儒者,伫立赣州的—个莲池边,凭栏放目,触景生隋,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抒写出莲之高洁风
期刊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他所说,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为了中国站起来,为了平等、民主、自由,曾经有那么一代人,愿意从学校、工厂走出去,凭着自己的思想、青春和热血,去拼搏,去奋斗。他们,就是五四新青年,真正的少年中国,正是从他们开始。
期刊
在大家的心目中,梁思成的“认真”是出了名的。就拿1937年他到五台山佛光寺考察的事来说吧,不論是从殿宇的外形还是从石经幢都能看出,这座寺是唐代的建筑。但梁思成不死心,为了求得更直接的证据,他从附近村庄里借来高大的梯子,端着脸盆拿着刷子,把几道梁都刷洗干净,终于在一道梁上看到了褪色的题记:“唐大中十一年重建”,才放心地离开。  1938年4月,西南联大,也就是北大、清华、南开的联合大学开始创立,对校
期刊
五四运动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  公元前542年,郑国人到乡校聚集,议论执政者行政措施的好坏,面对人民议政的情况,当时郑国的执政者子产决定不毁乡校,听取人民的意见,博得孔子在内的众多人士的好评。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王咸举幡于太学,带领一千多太学生,抗议汉哀帝对司隶校尉鲍宣的处置。公元1919年,因为当时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激起了中国学生的爱国情绪和反抗的斗志,导致了大学生的示威游行活动,并
期刊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間讲的要
期刊
“二安”,一个是“易安”李清照,一个是“幼安”辛弃疾,因为他们都是济南人,所以又常常被人称作“济南二安”。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就曾经称李易安与辛幼安为“济南二安”,同时他还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只可惜“易安”比“幼安”大了整整56岁,李清照去世时,辛弃疾才10多岁,如果不是生不逢时,他俩真的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至少,李清照在赵明诚
期刊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的反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一者发生在前,一者发生在后,可学术界一直把它们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从中不难看出这两个运动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被称为前期新文化运动,它提倡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和达尔的進化论。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虽然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但已经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
期刊
古今好官员,饮食都节俭,那些有修养重声望的高官更是如此。这些我们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碗盘”中也能看得出来。  马王堆墓主虽然是个女人,但她丈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轶侯利苍,权势可谓大矣。但我们从出土的餐具以及餐具上的食品中,可以看出女主人生前生活的简朴。  两件形制相同、花纹相似的漆案上放置五件小漆盘,盘内残存牛肉等食物,还有连在一起的竹串、两件漆卮、一件漆耳杯和一双筷子,这就是一份当年的“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