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把它看作一场精彩的交响乐,结课环节就好似回味无穷的“尾声”,启人智慧,引人遐思。正所谓:“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余音绕梁”,从而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种结课方式,借力于目标、智慧、兴趣、内涵、期待、诗意六种元素,可以使结课收到“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目标——归纳总结式
这是目前数学课最常用的结课方式。教师可围绕“四基”目标,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分散的知识点加以小结归纳,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归納总结式结课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不同途径实现,在帮助学生获得“四基”方面收到不同的效果。
1.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具体做法是:课始结合新课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尾利用掌握的新知,解决问题。
课例:《用字母表示数》结课片断
课首
续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师:这首儿歌编下去,编得完吗?
生(齐):编不完。
师:编不完的儿歌怎么办?
生:用省略号。
师:真好,用了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想过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课尾
师:刚才那首儿歌是编不完的,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把它编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儿歌改编,板书演示学生的不同编法。)
板书: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x x x x
a b c d
a a a×2 a×4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字母概括儿歌。观察比较,你想对哪种编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认为第3种更好。)
师(小结):是的,第三种能清晰地表达青蛙只数、嘴巴、眼睛和腿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看着你们最喜欢的这种编法,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青蛙儿歌。(伴随着儿歌声下课。)
2.梳理方法,积累经验
课标特别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数学课的尾声,梳理归纳分析问题所用的策略、方法,概括总结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对建构数学模型、积累活动经验是大有裨益的。
课例:《商不变的规律》结课片断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从提出猜想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新问题,揭开更多的新奥秘!
3.辨析比较,融会贯通
此种归纳总结途径,是通过对知识进行比较、对应、迁移,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精确区分,帮助学生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之效。
课例:《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结课片断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
生:米、分米、厘米是表示物体长短的,是长度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表示物体面积大小的,是面积单位。
师(举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和1分米在什么地方?
生(比画指着边长):这是1分米的长度,(摸着正方形的面)这是1平方分米的面积。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分清楚。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4.图表歌诀,精要盘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时,为了便于大家记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结课时,教师将其编成了儿歌:“小数点,真神奇,扩大向右靠,缩小向左挤,一位十,两位百,千位的变化移三移。如果你要小瞧我,闹出笑話别怪我!”
像上述课例这样,采用图表歌诀结课,即教师把学生所学的重点内容,精心整理成简明易记、关联性强的图表、儿歌或口诀,以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和总结知识,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
二、彰显智慧——系列练习式
这种结课方式,以层次清晰、拾级而上的练习设计为依托,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注重在练习中巩固、运用所学新知,通常还常常将小组或个人竞赛贯穿其间,使学生“赛中有争”“赛中有乐”“赛中有得”。
课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结课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4×5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7×6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2.想一想,做一做。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3.摆一摆,算一算。
按要求摆小棒,并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
(1)每次摆2根,摆4次。
(2)摆3个5。
那么,如何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种结课方式,借力于目标、智慧、兴趣、内涵、期待、诗意六种元素,可以使结课收到“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教学效果。
一、紧扣目标——归纳总结式
这是目前数学课最常用的结课方式。教师可围绕“四基”目标,根据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分散的知识点加以小结归纳,使之成为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归納总结式结课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不同途径实现,在帮助学生获得“四基”方面收到不同的效果。
1.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具体做法是:课始结合新课内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尾利用掌握的新知,解决问题。
课例:《用字母表示数》结课片断
课首
续编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师:这首儿歌编下去,编得完吗?
生(齐):编不完。
师:编不完的儿歌怎么办?
生:用省略号。
师:真好,用了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想过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课尾
师:刚才那首儿歌是编不完的,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把它编完吗?
(学生独立完成儿歌改编,板书演示学生的不同编法。)
板书: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x x x x
a b c d
a a a×2 a×4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字母概括儿歌。观察比较,你想对哪种编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认为第3种更好。)
师(小结):是的,第三种能清晰地表达青蛙只数、嘴巴、眼睛和腿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看着你们最喜欢的这种编法,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青蛙儿歌。(伴随着儿歌声下课。)
2.梳理方法,积累经验
课标特别强调: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数学课的尾声,梳理归纳分析问题所用的策略、方法,概括总结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对建构数学模型、积累活动经验是大有裨益的。
课例:《商不变的规律》结课片断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从提出猜想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新问题,揭开更多的新奥秘!
3.辨析比较,融会贯通
此种归纳总结途径,是通过对知识进行比较、对应、迁移,对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精确区分,帮助学生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之效。
课例:《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结课片断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和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
生:米、分米、厘米是表示物体长短的,是长度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表示物体面积大小的,是面积单位。
师(举着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谁能说一说1平方分米和1分米在什么地方?
生(比画指着边长):这是1分米的长度,(摸着正方形的面)这是1平方分米的面积。
师: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分清楚。其实,有关面积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4.图表歌诀,精要盘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时,为了便于大家记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结课时,教师将其编成了儿歌:“小数点,真神奇,扩大向右靠,缩小向左挤,一位十,两位百,千位的变化移三移。如果你要小瞧我,闹出笑話别怪我!”
像上述课例这样,采用图表歌诀结课,即教师把学生所学的重点内容,精心整理成简明易记、关联性强的图表、儿歌或口诀,以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和总结知识,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
二、彰显智慧——系列练习式
这种结课方式,以层次清晰、拾级而上的练习设计为依托,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注重在练习中巩固、运用所学新知,通常还常常将小组或个人竞赛贯穿其间,使学生“赛中有争”“赛中有乐”“赛中有得”。
课例:《乘法的初步认识》结课片断
教师课件出示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4×5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7×6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的和。
2.想一想,做一做。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或
3.摆一摆,算一算。
按要求摆小棒,并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
(1)每次摆2根,摆4次。
(2)摆3个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