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讨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程的教授更具人文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就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性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语文学科作为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学生独立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个人修养外在表现的初期阶段,因此,重视高中阶段的人文精神培养,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与强化,从语文学科入手,结合课程本身的文化底蕴来实施人文教育,可以从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人文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品格。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人文教育缺失现象
  1.课文内容讲解脱离了人文整体。语文作为各阶段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其蕴含的深刻意义不言而喻。语文是人文学科的代表,通过文学的方式,记录了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内容,将时代与生活领悟通过文字叙述,鲜活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增强了人文文化的现实感。然而,通常的语文教学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语法分析,将语文课视作是文字能力培养的工具学科,通过对语句成分的拆分来进行结构学习,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人文文化的整体性。从最基本的构句结构入手,将字、词、段落等按照句子成分肢解得四分五裂,情景美、精神美被剥离,抹杀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更多的被视为是考试的工具。
  2.人文教育载体被曲解。很多人将人文教育简单地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从而将道德理念、政治因素归为人文教育内容。实则不然,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学生情感感悟的结果,是结合生活实际、文化背景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因此,在文化領域起到重要传承作用的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中与人文内容最为相近的形式,作为真正的人文精神载体,语文学科等待着被重新发现其真正的价值,并得到有效的利用,实现其传承文化、情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3.应试教育评价影响了人文教育的开展。现有的教育评价依然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过分地突出了考试的重要性,弱化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多高中生萌发的生存思考与人文感悟被过早地抹杀了。应试教育体制下造成的精神领域教学手段缺失,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人文教育的开展,过分注重升学率的提高却忽视对学生人性塑造的教育工作,即便是培养了高分的毕业生,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独立面对人生时就会显示出素质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对学生的未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法和途径
  1.通过语文课本进行人文教育。高中语文课本是经过众多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和审定的,不仅知识内容范围广泛,而且思想和立意创新度高。与初中的语文教材相比,高中语文不但继续要求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更多强调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以及领悟和探索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教学也是一个开展人文教育的良好阵地。教师可以通过诗词歌赋散文篇章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指导他们阅读理解,把握中心思想。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引申和总结,实现教材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2.借助语文教师培养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本身的个人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文教育的传递有着不可取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善良宽宏的心态和真诚的为人处事方式,加上平等待人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能真切感受到,这种潜在性的对学生人文教育的传递大于日常的说教。因此教师应该主动探求教学方式,改变被动式的“一言堂”习惯,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频繁互动,一方面扩散人文精神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积极互动能使教师准确掌握和察觉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人文教育。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需要多种形式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多媒体教学就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教学能够结合音频、视频、图形和文字综合表现,语文教学可以准确把握这种技术并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能促使人文教育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相关的影视资料与课堂文章的学习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表现给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感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对人文精神回归呼声的日益增高,人文教育已经在教育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高中语文课本是典型的人文教育素材,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从而为社会打造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是高中教育阶段更为深刻的工作含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语言和文本的品读,引导学生体会语文学科更加深刻的人文传承内涵,渗透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人文思想,从而提高高中教育的生活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应试工具。
其他文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 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學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
期刊
摘 要: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特征明显,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目前,山区乡村学校因教育观念、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滞后,它的应用现状堪忧。今后,要在观念更新、资金投入、管理、研训、师资、资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力,促使数字教学资源深度、有效融入课堂。  关键词:数字化 教学资源 调查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直观手段,更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一下思路和做法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真正有效地实现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阅读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令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适宜。  朱自清先生的《春》,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通过对如诗语言的欣赏和对画面的体验,才能从中领悟到《春》所隐含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唯有这样,才能收到好的审美效果。  此外,《海滨仲夏夜》恰似一幅夏夜的优美图;《秋魂》
期刊
新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为此,我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从最关键的教学环节入手,通过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教学的环节,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将课堂真实还原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成长和进步的舞台。  在实际教学中,我分析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课堂上老师认为设计得很好、很巧妙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回答也不尽人意,有些问题甚
期刊
我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一条规定,从周一到周五(周五下午下课之后可自由出入,晚十点半需回到宿舍),凡是有事需要请假出校门的学生,一律到班主任处开具出门条,由班主任签字后门卫方可放行。  每天中午放学,我班的学生三五成群地一批又一批来跟我索要出门条,每次开出门条,我总是习惯地问“外出理由?”“何时返校?”学生出门的理由五花八门:“合理”的理由有“去看病”(尽管学校有校医)、“去
期刊
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大胆放手,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一个学生能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其志向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理想的人犹如茫茫大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题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美术专业知识,数学知识与美术理念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功效,依托故事的情节,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在小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
期刊
众所周知,课堂是一个张驰有度的特殊环境,是一个经纬交织的广阔空间,是教师教学的综艺展台,是学生学习的练兵港湾。多少年来,为了探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长生果”,已有不少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可常见的课堂教学情景仍然是教师兴趣盎然地主动传授学问,学生不冷不热地被动吸纳知识。本应充满情趣的课堂,因人为的影响或干扰,使其变得索然寡味。其教学效果往往是占班上人数比例极小的少数尖子生独霸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