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不断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多采取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新的教学发展环境中,“变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灵活合理利用变式方式,能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变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变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71-02
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本质特征不变,转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或者变换其本质特征而保持其非本质特征不变,变化后的形式和原有事物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变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1 在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学活动不同,其内容和形式也有着一定的不同,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目的和内容,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化学概念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内容,其概念不同,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将变式应用到概念教学设计中,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本质的掌握和理解[1]。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的教学中,电解质概念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概念,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电解质概念的叙述,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掌握其本质。首先,这里叙述的是化合物,不是单质、电解质溶液等,是在水溶液或者融化状态可以导电;与之相反则是非电解质,其对象同样是化合物,可以通过相应的变式练习加深理解。如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BaSO4②石墨③浓H2SO4④自来水。根据定义中的解释进行判断,从而加深知识学习和理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以及氨气的水溶液均可以导电,为什么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探究出其中的原因,这些物质在水溶液内不能够电离,而是发生反应生产相应的物质产生电离。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变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如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证明氨气是非电解质( )①氨气属于一种气体②氨气的水溶性呈现碱性③液态氨和氨水中的NH3不能电离出离子④液氨不能导电。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學生知识理解和认知的过程,需要借助变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 在化学理论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向学生展示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理论知识的规律特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促进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有效利用变式创设情境,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等周期性变化,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为更好的开展课堂活动,应灵活利用变式优化教学设计。
变式1:H3PO4、H2SO4、HClO4三种物质中,为什么其酸性呈现依次增强的情况?
变式2:在HF、HCl、HBr、HI的几种水溶液中,为什么酸性依次增强?
变式3:和盐酸、硫酸以及硝酸相比,为什么HClO4的酸性更强?
借助这样的变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思考问题中,考察元素周期律知识内容,理解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在变式3中,主要是对三大强酸和和强酸HClO4的酸性大小进行比较。借助无机酸酸性强弱的判断,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理论,并对其进行规律总结,从深层次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质。在具体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关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氧酸酸性强弱的因素。如在同周期的元素中,R的电荷数增加,其半径会变小,氧酸的酸性就会越强。在同主族元素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和H+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H+也会更容易被电离。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周期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内化,理解和掌握规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规律,巧妙合理应用变式开展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 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操作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进行总结。此种实验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实验组织学生思考和探索。如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操作活动。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通常是一个演示实验,主要是验证铝的化学性质。为了使得实验更有探究性,可以设计相应的变式问题。
问题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铝制的炊具,如铝锅等,为什么这些铝制炊具没有发生燃烧的现象?
问题2:研究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3:采取怎样的方式,可以增加铝和氧气之间的接触面?
问题4:在金属和氧气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实验室主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提供高温?
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验探究中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 结语
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活动,分析变式内容的切入点,有效开展变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管细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变式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30).
[2]易呈新.变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 2019(9).
【关键词】变式;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171-02
变式主要是指保持本质特征不变,转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或者变换其本质特征而保持其非本质特征不变,变化后的形式和原有事物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变式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1 在化学概念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学活动不同,其内容和形式也有着一定的不同,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目的和内容,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化学概念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内容,其概念不同,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将变式应用到概念教学设计中,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本质的掌握和理解[1]。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的教学中,电解质概念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概念,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结合电解质概念的叙述,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掌握其本质。首先,这里叙述的是化合物,不是单质、电解质溶液等,是在水溶液或者融化状态可以导电;与之相反则是非电解质,其对象同样是化合物,可以通过相应的变式练习加深理解。如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BaSO4②石墨③浓H2SO4④自来水。根据定义中的解释进行判断,从而加深知识学习和理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以及氨气的水溶液均可以导电,为什么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探究出其中的原因,这些物质在水溶液内不能够电离,而是发生反应生产相应的物质产生电离。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变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如下列事实中哪些可以证明氨气是非电解质( )①氨气属于一种气体②氨气的水溶性呈现碱性③液态氨和氨水中的NH3不能电离出离子④液氨不能导电。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學生知识理解和认知的过程,需要借助变式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 在化学理论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向学生展示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明确理论知识的规律特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促进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有效利用变式创设情境,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等周期性变化,了解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为更好的开展课堂活动,应灵活利用变式优化教学设计。
变式1:H3PO4、H2SO4、HClO4三种物质中,为什么其酸性呈现依次增强的情况?
变式2:在HF、HCl、HBr、HI的几种水溶液中,为什么酸性依次增强?
变式3:和盐酸、硫酸以及硝酸相比,为什么HClO4的酸性更强?
借助这样的变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思考问题中,考察元素周期律知识内容,理解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如在变式3中,主要是对三大强酸和和强酸HClO4的酸性大小进行比较。借助无机酸酸性强弱的判断,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理论,并对其进行规律总结,从深层次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质。在具体课堂活动中,要求学生对其中相关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了解氧酸酸性强弱的因素。如在同周期的元素中,R的电荷数增加,其半径会变小,氧酸的酸性就会越强。在同主族元素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和H+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因此H+也会更容易被电离。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周期对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内化,理解和掌握规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应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规律,巧妙合理应用变式开展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 在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应用变式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操作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进行总结。此种实验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实验组织学生思考和探索。如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操作活动。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通常是一个演示实验,主要是验证铝的化学性质。为了使得实验更有探究性,可以设计相应的变式问题。
问题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铝制的炊具,如铝锅等,为什么这些铝制炊具没有发生燃烧的现象?
问题2:研究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3:采取怎样的方式,可以增加铝和氧气之间的接触面?
问题4:在金属和氧气反应的过程中,需要的温度比较高,实验室主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提供高温?
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验探究中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 结语
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入高中化学课堂,对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活动,分析变式内容的切入点,有效开展变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使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管细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变式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30).
[2]易呈新.变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 2019(9).